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给老爸老妈的100个长寿秘诀 作者:闻卓屠骄阳-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可采用站、坐、行中任何一种姿势,放松,合上双眼。
  2.吸气,收缩肛门。
  3.悬息由一数到五,同时始终保持在悬息期间收缩肛门。
  4.呼气,放松收缩的肛门。
  这个动作无论何时都可以练习,最好是每天早晚各做20至30下。锻炼中要以感到舒适为宜,关键在于持之以恒。
  事实证明,提肛运动是一种对身体十分有益的保健方式。比如——
  提肛对预防和治疗痔疮有明确的效果。肛门外括约肌、肛提肌等肌群的收缩与舒张,可触动内括约肌收缩和舒张,由此可改善肛门局部的血液循环,起到预防和治疗肛门疾病的作用。
  对脱肛的患者来说,提肛是必不可少的保健和治疗方法。提肛使肛门括约肌收缩力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缓解脱肛症状。
  提肛运动对于长期便秘者有很好的治疗作用,可改善尿频、尿失禁、下腹胀痛等症状。对男性,则更有使前列腺充血减轻、炎症消退等功效。
  提肛运动是一种简单并易于操作的养生方法,我们老年人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酌情选用。
  健康贴士:
  提肛就是有规律地往上提收肛门,然后放松,一提一松就是提肛运动。在下列时间坚持提肛疗效会更佳。
  1.晚睡前或起床前,躺在床上进行提肛运动。
  2.大小便后紧接着做提肛运动。
  3.性生活后亦应提肛数次。
  26.克服逆境+素食为主
  百岁老人黄玉英的长寿经
  简介:黄玉英,家住高州市金山街道陈垌圩。
  黄玉英一生坎坷,幼年丧父,童年即下田劳动,20岁结婚,生下两个儿子。不久后,丈夫便辞世,丢下她和一个年仅5岁的儿子。寡妇孤儿相依为命,沉重的生活担子压得她喘不过气来,这曾令她万念俱灰。那时候,她的邻居是个武术师,收徒传艺,悬壶济世,常在晚上讲杨门女将的故事。也正是这些故事,让她拥有了克服逆境的无穷信心和勇气。
  当她听到穆桂英大破天门阵、十二寡妇征西、佘老太君百岁挂帅的故事时,被杨门女将的英雄气概深深感动了,她决心振作精神,战胜困难。
  她白天上山砍柴卖、打短工,晚上在家纺纱织布、绣花做鞋,含辛茹苦,受尽艰辛,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如今,黄玉英一家四世同堂,儿孙绕膝,家业兴旺,其乐融融。
  她乐观处世,笑对人生,宽容待人,从不与人争吵,对欺负过自己的人也不记仇,因而人缘很好。
  她的生活习惯很好,每日进食以素食为主,爱吃瓜菜和香蕉、荔枝、甘蔗,特别爱吃番薯和薯叶,她说吃番薯可防便秘。除此之外,她还很注意身体锻炼,总要去逛逛农贸市场,看那琳琅满目的商品和五彩缤纷的世界,感受生活的美好,促进身心愉悦。
  摘自《茂名日报》邓伟南报道
  医生评点:
  逆境不是坏事,相反,它是磨练、是考验。唯有经过磨炼的生命,才能累积出坚强的生命力,也唯有历经风风雨雨的人,才知道生命的难得与珍贵。面对逆境敢于面对、敢于挑战的精神,是我们拥有心理和生理双重健康的有力保障。
  故事中的黄玉英老人不仅心态好,生活习惯也好。她所遵从的素食为主,其实是老年朋友比较理想的一个养生之道。
  提起食素,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要吃青菜、萝卜和豆腐。事实上,素食并不仅仅是青菜、萝卜和豆腐这些蔬菜。而我们通常所说的“素食”,涵义也很广泛。目前国际上通行的食素方向一般有四类。
  1.奶素食:可吃奶类制品,不吃蛋类、肉类。
  2.蛋素食:可吃蛋类,不吃奶类制品及肉类。
  3.蛋奶素食:蛋奶均食,不吃肉类。
  4.严格素食或纯素食:蛋类、奶类及一切与动物有关的食品包括燕窝、蜂蜜等都不吃,只吃植物。
  食素在我国是历史源远流长的食俗。古人认为食素是一种美德,可体现节俭。其实,食素于健康也是大有好处的,下面列举部分:
  益寿延年。事实证明,素食者比非素食者更能长命,常见的百岁老人多以素食为主。
  降低胆固醇含量。素食者血液中所含的胆固醇永远比肉食者更少,血液中胆固醇含量如果太多,则往往会造成血管阻塞,成为高血压、心脏病等病症的主因。
  素食者更健康少病:素食含有大量的粗纤维,能降脂减肥,防止便秘。同时,素食还能提高人体免疫力,素食者患心血管疾病、癌症、痛风、关节炎、肾功能衰竭、大脑瘫痪等病的比率也比普通人低得多。
  素食易于消化吸收。消化肉类会给我们的脏器带来巨大的负担,而素食则不会。
  素食虽好,但长期食素同样对健康不利。据对九华山食素僧尼的调查,发现多有贫血、驼背和骨质疏松症。这说明长期素食,并不能全面保证身体对各种营养的需要。另外,素食中含草酸、植酸多,可降低人体对矿物质的吸收。故素食为主,并不是主张长期只吃素,而是指荤素食物要适当搭配。
  健康帖士:
  事实上,只吃素对老年朋友而言是一种错误的养生方法,因此,我们所提倡的健康饮食方式是:素食为主、荤食为辅。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素食为主的主要原则:
  1.每天必须摄入一定的荤食:如油、蛋、奶、脂肪等肉类食品,确保机体的必须营养。
  2.多吃豆制品:大豆在植物性食品中蛋白质含量最佳并含钙较丰富。
  3.主食以米面为主:可多吃酵母发酵的馒头、面包以提高微量元素的摄入,米面尽量避免精白。
  4.不能忌油:适量植物油可避免人体热量不足,还可避免脂溶性维生素的缺乏。
  5.应有多种辅助食品:如紫菜、黑木耳、芝麻酱、花生酱、黑芝麻、核桃等,可从中摄取钙及铁等微量元素及维生素E。
  6.改变净素食习惯:建议净素食者转变为乳蛋素食,每天喝1瓶牛奶,吃1个鸡蛋,有利于健康,有助于增寿。
  27.思想开明+以粥代食(1)
  百岁老人蒋忠秀的长寿经
  简介:蒋忠秀,生于1900年,湖北省荆州市人。
  人们常说,大难不死,必有后福。蒋忠秀老人的晚年经历,恰恰应验了这句古话。她的晚年有过3次大“难”:80岁那年,她下楼看孙子放鞭炮,不小心一个鞭炮飞进了眼睛,左眼不幸失明;90岁时,不慎跌倒,小腿摔成骨折,医生以为她年纪大,难以恢复,可不到100天,她就能拄着拐杖下地走路了;100岁时,老人突发心衰,被女儿急送到医院抢救,当医生让家属准备后事时,她却奇迹般地康复了。
  老人身体上出现的这些奇迹,绝对不是凭空而来。二女儿认为,母亲之所以能够健康长寿,都是因为她的思想开明,凡事皆能平易待之。
  前几年,老人的大女儿不幸去世,儿女们害怕老人接受不了,一直以各种理由瞒着她。最后,老人得知消息,竟还是扛下来了。
  对待生死,老人也十分看得开。数年以前她便为儿孙立下遗嘱:“死后不要通知任何人,不要搭灵堂,将骨灰用纸包上,撒进大江。”
  除此之外,老人能够长寿健康,或许也和她独特的饮食习惯不无关系。
  女儿为了让老人吃上可口易消化的食物,可谓费尽心思,买回瘦肉、鸡脯等剁成碎末,煲成汤或者熬成稀粥。因此,老人也便渐渐养成了以粥代食的饮食习惯。
  一日三餐在于晨,早上,老人也常常以麦片粥为主食,偶尔外加一小杯牛奶。
  摘自《健康时报》徐至伟报道
  医生评点:
  粥在我国被食用的历史长达4000年之久,自古以来便受到养生学家的重视。古书早有记载:“此物极柔腻,与肠胃相得,最为饮食之妙诀也。”民间也流传着这样一句话,“稀粥烂饭好活人”。现代医学界也公认,粥能健脾胃,补虚损。因此,上文中蒋忠秀老人的养生秘诀之一——以粥代食,是有一定科学依据的。
  一般情况下,粥以五谷杂粮为原料,加水熬制而成。谷类中所含有的人体必需的营养成分,经慢火熬煮之后,质地更加糜烂松软,营养更易为人体吸收。老年人消化功能较柔,食粥能更好地保护肠胃,此是其一。
  其二,粥中所含的热量明显低于经过各种手法烹制的菜肴,因此,吃粥能减少热量的摄入,能有效防止高血压、心脏病等老年疾病的发生。
  其三,相比其他主食,粥还有一个最大的特点——煮粥之时,除主要粮食以外,还可在其中辅以各种具有药用价值的辅食,使其更具滋补、养身,祛病的功效。
  我国古人在药物治疗的同时,也常把粥作为一种辅助食材。《黄帝内经》中便有记载,“浆粥入胃,泄注止,则虚者活。”而汉代名医张仲景所着《伤寒论》的第一个方剂“桂枝汤方”也曾注明:“桂枝汤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
  可见,在粥中放入不同的辅食,其滋补功效也会因此不同。以下,我们针对老年人的生理特征,举几个药粥食补的例子。
  1.赤豆粥有补肾消水肿的功能,适合肾功能较差的人食用。
  2.荷叶粥能起到解暑热、清胃润肠、止渴解毒的作用。
  3.莲子粥能健脾益气,对腹泻、失眠等多有好处。
  4.百合粥能润肺止咳,养心安神,适合肺阴不足的老年人食用。
  5.冬瓜粥利水消肿,止渴生津,并有降血压的作用。
  6.银耳粥生津润肺,滋阴养肺,可治疗高血压和慢性支气管炎。
  对于我们来说,除了吃粥必须讲究辅食以外,粥如何烹煮,其中也有不小的学问。粥的制作方式,直接关系到粥的功效。在养生专着《老老恒言》的“粥谱说”卷中,就曾详细描述了食粥的煮法,从“择米”、“择水”、“火候”、“食候”4个不同的步骤讲述了煮粥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