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06_宋书-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延陵令,晋武帝太康二年,分曲阿之延陵乡立。

  无锡令,汉旧县。吴省,晋武帝太康元年复立。

  南沙令,本吴县司盐都尉署。吴时名沙中。吴平后,立暨阳县割属之。晋成帝咸康七年,罢盐署,立以为南沙县。

  曲阿令,本名云阳,秦始皇改曰曲阿。吴嘉禾三年,复曰云阳。晋武帝太康二年,复曰曲阿。

  暨阳令,晋武帝太康二年,分无锡、毗陵立。

  义兴太守,晋惠帝永兴元年,分吴兴之阳羡、丹阳之永世立。永世寻还丹阳。本扬州,明帝泰始四年,度南徐。领县五,户一万三千四百九十六,口八万九千五百二十五。去州水四百,陆同;去京都水四百九十,陆同。

  阳羡令,汉旧县。

  临津令,故属阳羡,立郡分立。

  义乡令,故属长城、阳羡,立郡分立。

  国山令,故属阳羡,立郡分立。

  绥安令,武帝永初三年,分宣城之广德、吴兴之故鄣、长城及阳羡、义乡五县立。

  南兰陵太守兰陵郡别见,领县二,户一千五百九十三,口一万六百三十四。

  兰陵令。别见

  承令别见,文帝元嘉十二年,以合乡县并承。《永初郡国》、何、徐并无合乡县。

  南东莞太守东莞郡别见,《永初郡国》又有盖县别见。领县三,户一千四百二十四,口九千八百五十四。

  莒令。别见

  东莞令别见,文帝元嘉十二年,以盖县并此。

  姑幕令,汉旧名。

  临淮太守,汉武帝元狩六年立,光武以并东海。明帝永平十五年,复分临淮之故地为下邳郡。晋武帝太康元年,复分下邳之淮南为临淮郡,治盱眙。江左侨立。《永初郡国》又有盱眙县,何、徐无。领县七,户三千七百一十一,口二万二千八百八十六。

  海西令,前汉属东海,后汉、晋属广陵。

  射阳令,前汉属临淮,后汉属广陵,三国时废,晋武帝太康元年复立。

  凌令,前汉属泗水,后汉属广陵,三国时废,晋武帝太康二年又立,属广陵。

  淮浦令,前汉属临淮,后汉属下邳,《晋太康地志》属广陵。

  淮阴令,前汉属临淮,后汉属下邳,《晋太康地志》属广陵。

  东阳令,前汉属临淮,后汉属广陵,《晋太康地志》属临淮。

  长乐令,本长乐郡别见,并合为县。

  淮陵太守,本淮陵县,前汉属临淮,后汉属下邳,晋属临淮,惠帝永宁元年,以为淮陵国。《永初郡国》又有下相前汉属临淮,后汉属下邳,《晋太康地志》属临淮。、广阳广阳,汉高立为燕国,昭帝更名。光武省并上谷,和帝永元八年复立。魏、晋复为燕国。前汉广阳县,后汉无,晋复有此也。二县。今领县三,户一千九百五,口一万六百三十。

  司吾令,前汉属东海,后汉属下邳,《晋太康地志》属临淮。后废帝元徽五年五月,改名桐梧,顺帝升明元年复旧。

  徐令,前汉属临淮,后汉属下邳,《晋太康地志》属临淮。

  阳乐令,汉旧名,本属辽西。文帝元嘉十三年,以下相并阳乐。

  南彭城太守彭城郡别见,江左侨立。晋明帝又立南下邳郡,成帝又立南沛郡。文帝元嘉中,分南沛为北沛,属南兗,而南沛犹属南徐。孝武大明四年,以二郡并并南彭城。领县十二,户一万一千七百五十八,口六万八千一百六十三。

  吕令。别见

  武原令,汉旧名。

  傅阳令,汉旧名。

  蕃令别见,义旗初,免军户立遂诚县。武帝永初元年,改从旧名。

  薛令别见,义旗初,免军户为建熙县。永初元年,改从旧名。

  开阳令,前汉属东海,章帝建初五年属琅邪。晋侨立,犹属琅邪,安帝度属彭城。

  杼秋令,汉旧名。

  洨令,前汉属梁,后汉、晋属沛。

  下邳令别见,本属南下邳。

  北凌令,本属南下邳,二汉无,《晋太康地志》属下邳。本名凌,而广陵郡旧有凌县,晋武帝太康二年,以下邳之凌县非旧土而同名,改为北凌。

  僮令别见,本属南下邳。南下邳有良城县别见,文帝元嘉十二年并僮。

  南清河太守清河郡别见,领县四,户一千八百四十九,口七千四百四。

  清河令。别见

  东武城令。别见

  绎幕令。别见

  贝丘令。别见

  南高平太守高平郡别见,《永初郡国》又有钜野、昌邑二县并汉旧名。今领县三,户一千七百一十八,口九千七百三十一。

  金乡令。别见

  湖陆令,前汉曰湖陵,汉章帝更名。

  高平令别见。文帝元嘉十八年,以钜野并高平。

  南平昌太守平昌郡别见,领县四,户二千一百七十八,口一万一千七百四十一。

  安丘令。别见

  新乐令,二汉无,魏分平原为乐陵郡,属冀州,而新乐县属焉。晋江左立乐陵郡及诸县,后省,以新乐县属此。

  东武令。别见

  高密令别见,江左立高密国,后为南高密郡。文帝元嘉十八年,省为高密县,属此。

  南济阴太守,二汉、晋属兗州,前汉初属梁国,景帝中六年,别为济阴国,宣帝甘露二年,更名定陶国,后还曰济阴。《永初郡国》又有句阳、定陶二县并汉旧名今领县四,户一千六百五十五,口八千一百九十三。

  城武令。别见

  冤句令,汉旧名。

  单父令,前汉属山阳。

  城阳令,汉旧名。

  南濮阳太守,本东郡,属兗州。晋武帝咸宁二年,以封子允,以东不可为国名,东郡有濮阳县,故曰濮阳国。濮阳,汉旧名也,允改封淮南,还曰东郡。赵王伦篡位,废太孙臧为濮阳王,王寻废,郡名遂不改。《永初郡国》又有鄄城县。二汉属济阴,《晋太康地志》属濮阳也。今领县二,户二千二十六,口八千二百三十九。

  廪丘令,前汉及《晋太康地志》有廪丘县,后汉无。文帝元嘉十二年,以鄄城并廪丘。

  榆次令,汉旧名,至晋属太原。

  南泰山太守泰山郡别见,《永初郡国》有广平汉武帝征和二年,立为平干国。宣帝五凤二年,改为广平。光武建武十三年,省并钜鹿。魏分钜鹿、魏郡复为广平。江左侨立郡,晋成帝咸康四年省,后又立。,寄治丹徒,领广平、易阳易阳,二汉属赵,《晋太康地志》属广平。、曲周前汉属广平,作曲周。后汉属钜鹿。《晋太康地志》属广平,作曲梁。三县。文帝元嘉十八年,省广平郡为广平县,属南泰山。今领县三,户二千四百九十九,口一万三千六百。

  南城令。别见

  武阳令。别见

  广平令,前汉属广平,后汉属钜鹿,《太康地志》属广平。

  济阳太守,晋惠分陈留为济阳国。领县二,户一千二百三十二,口八千一百九十二。

  考城令,前汉曰甾,属梁国,章帝更名,属陈留。《太康地志》无。

  鄄城令。别见

  南鲁郡太守鲁郡别见,又有樊县。前汉属东平,后汉、《晋太康地志》属任城也。今领县二,户一千二百一十一,口六千八百一十八。

  鲁令。别见

  西安令,汉旧名,本属齐郡。齐郡过江侨立,后省,以西安配此。文帝元嘉十八年,以樊并西安。《永初郡国》无西安县。

  徐州刺史,后汉治东海郯县,魏、晋、宋治彭城。明帝世,淮北没寇,侨立徐州,治钟离。泰豫元年,移治东海朐。后废帝元徽元年,分南兗州之钟离、豫州之马头,又分秦郡之顿丘、梁郡之谷熟、历阳之酂,立新昌郡,置徐州,还治钟离。今先列徐州旧郡于前,以新割系。旧领郡十二,县三十四。户二万三千四百八十五,口十七万五千九百六十七。今领郡三,县九。彭城去京都水一千三百六十,陆一千。

  彭城太守,汉高立为楚国,宣帝地节元年,改为彭城郡;黄龙元年,又为楚国;章帝还为彭城。领县五,户八千六百二十七,口四万一千二百三十一。

  彭城令,汉县。

  吕令,汉旧县。

  蕃令,汉旧县,属鲁。晋惠帝元康中度。蕃音皮;汉末太傅陈蕃子逸为鲁相,改音。

  薛令,汉旧县,属鲁。晋惠帝元康中度。

  留令,汉旧县。

  沛郡太守,秦泗水郡,汉高更名。旧属豫州,江左改配。领县三,户五千二百九,口二万五千一百七十。去州陆六十;去京都一千。

  萧令,汉旧县。

  相令,汉旧县。

  沛令,汉旧县。

  下邳太守,前汉本临淮郡,武帝立,明帝改为下邳。晋武帝分下邳之淮南为临淮,而下邳如故。领县三;户三千九十九,口一万六千八十八。去州水二百,陆一百八十;去京都水一千一百六十,陆八百。

  下邳令,前汉属东海,后汉、《晋太康地志》属下邳。

  良成令,前汉属东海,后汉、《晋太康地志》属下邳。

  僮令,前汉属临淮,后汉、《晋太康地志》属下邳。

  兰陵太守,晋惠帝元康元年,分东海立。领县三,户三千一百六十四,口一万四千五百九十七。去州陆二百;去京都水一千六百,陆一千三百。

  昌虑令,汉旧县。

  承令,汉旧县。

  合乡令,汉旧县。

  东海太守,秦郯郡,汉高更名。明帝失淮北,侨立青州于赣榆县。泰始七年,又立东海县属东海郡,又割赣检置郁县,立西海郡,并隶侨青州。领县二,户二千四百一十一,口一万三千九百四十一。去州水一千,陆八百;去京都水一千,陆六百七十。

  襄贲令,汉旧县。

  赣榆令,前汉属琅邪,后汉属东海。魏省,晋武帝太康元年复立。

  东莞太守,晋武帝泰始元年,分琅邪立。咸宁三年,复以合琅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