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f.a.哈耶克法律、立法与自由-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在21岁的时候要比他在以后的生涯中更有可能这样离经叛道。但是,当我在数年以后把这些观点发表出来的时候,这些观点还是得到了心理学家的尊重,不过他们好像并没有很理解这些观点。又过了25年以后,心理学家们才似乎发现了这本书,参见W。B。WeimerandD。S。Palermo(eds);CognitionandSymbolicProcesses;vol。II(NewYork;1978),但是我却一点都没有想到行为主义者也会发现我的这些观点;请参见RosemaryAgonito;“Hayekrevisited:Mindasaprocessofclassification”载于Behaviorism。AForumforCriticalDis…cussion;111/2(UniversityofNevada;1975)。



因此,把个人的头脑或心智说成是由进化产生的众多复杂结构之等级塔中的塔顶石,进而认为是人脑或心智设计出了我们所说的文化,实是极具误导性的。一如我们所知,心智乃是植根于某种传统的非人格的习得规则结构(atraditionalimpersonalstructureoflearntrules)之中的,此外,心智类分或整理经验的能力,也是人们于后天习得的一种对文化模式(亦即对每个个人来说都是给定的那种文化模式)进行复制的能力。人脑是一个能够使我们吸收文化而不是设计文化的器官。这个“世界3”(“world3”),一如卡尔·波普尔(KarlPopper)爵士所称谓的那样,①虽说每时每刻都得由千百万分立的头脑或心智参与其间才能维持自身的存在,但却是一种与人脑或心智的生理进化截然不同的进化过程所产生的结果;而当存在着一个文化传统可供人们吸收的时候,人脑或心智的繁复精细结构便会在此一方面发挥极大的作用。换言之,惟有作为另一个独立存在的独特结构或秩序的一部分,心智才能够存在,尽管这种独特的结构或秩序完全是因千百万人的心智持续不断地吸收其间的内容并矫正其间的部分内容而得到维续并能够得到发展的。如果我们想理解这种结构或秩序,那么我们就必须对那个被社会生物学完全忽略了的有关惯例和习俗的转换过程予以关注。这就是我在为此项讨论所设定的题目中所说的人类价值的第三种而且也是最为重要的一种渊源;对于这项渊源,我们必定知之甚少,但是我仍想把本文的大部分篇幅用来讨论这个问题。当然,在我开始对这类社会结构之进化方式的具体问题展开讨论之前,先对所有试图分析这类自我生成之复杂结构的研究都会碰到的一些方法论问题作一番简要的检讨,我想会是有益的。



①见KarlR。Popper和JohnC。Eccles最近出版的著作:TheSelfandItsBrain。AnArgumentforInteractionism(Berlin;NewYorkandLondon;1977)。

                 


                    



                跋文 人类价值的三个渊源

                  

我们现在知道,所有持续性的结构(从高于最简单的原子水平的结构直到人脑与社会的结构)都是选择性的或优胜劣汰的进化过程(processofselectiveevolution)的结果,而且也惟有根据这些进化过程才能够得到解释;①与此同时,我们也已然知道,较为复杂的结构乃是通过持续不断地使其内部状态与外部环境的变化相适应的方式来维续自身的。“无论我们到哪里去观察,我们都能够发现种种会导致多样性和增进复杂性的进化过程”(尼科利斯和普利高津[NicolisandPigogine';参见本跋文注释33)。结构中所发生的这些变化乃是由它们的构成要素促成的;由于这些要素的行为有着一定的常规性,或者说它们有着遵循规则的能力,所以当该结构因受到外部影响而遭到侵扰的时候,这些要素的个别行动便会促使整个结构恢复到有序的状态。因此,我在此前的一部论著中所说的进化与自生自发秩序这对孪生概念(thetwinconceptionsofevolutionandspontaneousorder),②能够使我们根据模式间的一种复杂的互动关系——唐纳德·坎贝尔(DonaldCampbell)教授称其为“向下的因果关系”(downwardcausation)③——而不是根据单向因果律(onedirectionallawsofcauseandeffect)这个简单观念对这些复杂结构的持续性现象作出解释。



①特别参见CarstenBresch;ZwischenstufeLeben。EvolutionohneZiel?(Munich;1977)和M。BigenandR。Winkler;DasSpiel;NaturgesetzesteuerndenZufall;(Munich;1975)。。



②见我的演讲:“DrBernardMandeville”。见注释9(社会生物学的谬误第三段第二条注释)p.250。



③DonaldT。Campbell;“downwardCausationinHierarchicallyOrganisedBiologicalSystems”载于F。J。Ayala和T。Dobzhansky所编书中(社会生物学的谬误最后一条注释)。另见KarlPopper和JohnC。Eccles在注释27(文化进化的过程最后一条注释)中所引书。



这个洞见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我们解释这类复杂现象的办法(approach);而且也大大改变了我们对我们努力解释这类复杂现象所能成就的限度的认识。我们需要特别指出的是,那种探求定量关系(quantitativerelationships)的办法,在解释两个变量或三个变量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方面确实是十分有效的;但是,我们现在却没有理由相信那种探求定量关系的办法也能够对我们解释自我维续的结构(theself-maintainingstructures)——这类复杂的结构完全是因为它们有着自我维续的特性而存在的——大有助益。①在这些自我生成的秩序当中,最为重要的秩序之一便是范围日益扩大的劳动分工秩序;这种劳动分工的秩序意味着,那些互相不知道而且也彼此不认识的人之间的活动是可以相互调适的。亚当·斯密根据反馈机制之作用(theoperationoffeedbackmechanism)的原理,最早认识到了这个构成现代文明的基础;当然,亚当·斯密通过这种反馈机制之作用的原理不仅认识到了现代文明的重要基础,实际上还预见到了我们现在称之为控制论(cybernetics)的东西。②在过去,许多人都是通过有机论来解释社会现象的,亦就是试图通过把某种未加解释的秩序与另一种同样未加解释的秩序作类比的方式来阐释前者;然而,这种曾一度盛行的解释方法现在却被系统论(systemtheory)取代了——而这种系统论最初也是由我的另一个维也纳朋友路德维希·冯·贝特朗菲(LudwigvonBertalanfy)和他的许多追随者提出来的。③人们正是通过这种系统论揭示出了那些不尽相同的复杂秩序所具有的共同特征;当然,信息与沟通理论(informationandmunicationtheory)和符号学(semiotics)也都对这些复杂秩序进行了讨论。④



①有关在解释复杂的自我维续的结构中适用规律(Law)概念的局限性,可以参见我在拙著“TheTheoryofplexPhenomena”一文所写的跋文,StudiesinPhilosophy;PoliticsandEconomics(LondonandChicago;1967);pp。40ff。



②参见GarretHardin;“Thecyberneticsofpetition”载于P。Shepard和D。McKinley;TheSubversiveScience:EssaystowardsanEcologyofMan(Boston;1969)。



③LudwigvonBertalanify;GeneralSystemTheory:Foundations;Development;Applications(NewYork;1969)另参见H。vonFoerster;和G。W。ZopfJr(eds);PrinciplesofSelf…Organization(NewYork;1962);G。J。Klir(ed。);TrendsinGeneralSystemTheory(NewYork;1972);以及G。NicolisandI。Prigogine;Self…organizationinNonequilibriumSystems(NewYork;1977)



④见ColinCherry;OnHumanmunication(NewYork;1961);和NoamChomsky;SyntacticStructures(TheHague;1957)。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为了对庞大的社会系统的经济方面给出解释,我们所必须阐明的并不是一种由一系列可确定的数据所决定的假设性的均衡状态(ahupotheticalstateofequilibrium),而是这样一股洪流的脉络:这股洪流作为一个整体持续不断地与各种环境的变化相调适,而每个参与这股洪流的个人所能够知道的也仅仅是这些环境中的一小部分。此外,大多数经济学家在今天仍然热衷于使用的那些统计测量数字,或许从历史事实的角度来看是颇具意义的;但是,对于从理论上解释那些自我维续的模式来说,这种量的资料却是没有多大意义的:就如同人体生理学,不研究器官的功能,却将其侧重点置于解释为什么解剖室内的不同人的器官(肝,胃等)总不相似,而且极少符合教科书上所说的形状和大小。【原译:正如我们所知,当人体生物学所侧重解释的恰恰是那些碰巧被拿到解剖室里的不同人的人体器官(比如说胃和肝)的不同的尺寸和形状(它们与教科书中所确定的标准尺寸或形状极不相同而且也只是偶尔相似)的时候,上述那种量的数据对于这种人体生物学也是没有多大意义的。】①显见不争的是,这些数值与这种系统所具有的功能之间并不存在什么关系。



①RogerWilliams;YouareExtraordinary(NewYork;1967);pp。26and37。那些研究统计学(甚至像人口统计学这样非常重要的统计学学科)的人,并不研究社会。社会乃是一个结构,而不是一个总体现象。它的全部特性都是一种不断变化的秩序或系统所具有的属性;而对这些秩序或系统,我们并没有足够多的抽样使我们能够按照统计的方式去研究它们整体的行为。有人认为,人们只要通过观察这些社会结构中的特定行为或平均行为,就可以在这些结构内部发现恒定的数量关系;我认为,这种观点构成了人们真正理解那些复杂现象的最为可怕的障碍。关于那些复杂现象,我们所能研究的实际上只是其间的少数实例而已。我们在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