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茅山传说-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b6792/
……

第一章 山脚鬼影

    秋风萧瑟,落叶翩飞,北国之秋,丰收的浓郁气氛中,多少还夹杂着万物凋零的凄凉,尤其在这种穷乡僻壤的偏僻山村,这种感觉就尤为明显。

    这个村叫作吴家村,村里有三十几户人家,全都姓吴,据村里祠堂的吴氏家谱记载,这个村是清道光年间吴姓兄弟所建,算起来也有将近一百年的历史。整个村子呈半圆形,绕山而居,此山叫做龙山。

    龙山高约三百米,山体挺拔陡峭,树木稀少,尤其在这落叶之秋,就更显得一片苍凉。人说“靠山吃山”,可是这吴家村里的人,却从不走近龙山半步,更别说登山采石伐木打猎了。外人无从得知原因,但这却是吴家村祖上近百年来传下的规矩,男女老少无不遵守。

    然而就在这薄暮黄昏,一个人影出现在龙山脚下,只见他面目清秀,年纪约十六七岁,体态单薄,俨然少年,两手各拎一只水桶,顺着被踩平的羊肠小道,朝山脚一处大石走去。

    少年名叫吴志远,是吴家村吴成喜家的独子,此时他正提着水桶帮母亲打水。

    走近大石,便听到清脆的水流声如环佩相击,不绝于耳,原来是一处泉眼。大石大如房屋,呈不规则的长方形,整块大石浑然一体,完好无缺,却在正中靠下位置处,裂开一道细缝,那泉水正从这细缝中汩汩而出。泉眼虽不大,也不旺盛,但却供给整个村的生活用水。此泉终年不断,无论旱季雨季,水流不大不小,一往如是。更奇的是石缝下一个小水潭,无干无枝,蓄水刚满,石缝中泉水不断哗哗流下,潭中的水始终保持着一个高度,从不外溢。

    吴志远放下水桶,伸出双手,从潭中掬一捧清水喝了起来。这初秋时节,泉水却丝毫不冷,清爽中反而透着暖意。吴志远喝完水,便用舀子将潭中泉水舀满两只木桶,正欲起身提桶,突然听到背后传来一阵窸窸窣窣声。

    万籁俱寂,窸窣声格外分明。少年回头一看,只见一只灰白野兔,身肥体硕,一边蹦跳一边四处观望,好不悠闲,丝毫没把一旁的打水的吴志远放在眼里。

    吴志远一阵惊喜,心中暗想:“如果将它抓回去,晚饭就有肉吃了,爹妈不知道会有多高兴。”想起许久没吃过兔肉了,那至鲜至美的滋味顿时涌到嗓子眼,吴志远不禁咽了口唾沫。于是慢慢起身,悄声蹑脚的朝那野兔靠近。

    野兔久居山野,自然机灵活俏,一见吴志远站起身来,立时“噔噔噔”连跳三步,离吴志远已有三五米之远,然后竖起耳朵,停在原地。看那架势,像是挑逗吴志远玩抓迷藏一般。

    吴志远顿时兴起,便轻挽衣袖,缓缓向野兔靠近。岂料那野兔仿佛恶意戏弄,见少年跟来,竟不慌不乱,后蹄一跃,“噔噔噔”又是连跳几下,继续停在前方。

    受到这般挑逗,吴志远有点急躁了,也顾不得脚步的轻重,紧咬下唇,猛地向那野兔一扑。

    原以为这一扑已是十拿九稳,不想那野兔就在即将被抓住的那一瞬间,纵身一跃,身形已在十米开外,仍旧不惧不怕,吃起干草来。

    吴志远哪曾受过这般戏弄?见状无明业火顿起,奋袖出臂,大叫一声,直奔那野兔而去。

    野兔的速度不快不慢,与吴志远的之间的距离始终保持在两三米远,可谓恰到好处。眼见肥肉当前,却触摸不及,吴志远便越追越急,不知不觉追出了几百米远,累得气喘吁吁,停下来喘着粗气。而那野兔也紧跟节奏停了下来,兀自吃着干草。

    此时已日薄西山,清冷的夕阳洒出片片血红色的余晖,没有丝毫温度,龙山脚下更显阴冷。

    吴志远抬头一看,只见西侧一尊石狮蹲坐在夕阳残照中。此石狮高约二十米,说是石狮,其实就是两块正方形大石上下垒在一起,大石极为普通,随处可见,但是奇就奇在无论从哪个角度看,这两块垒石的轮廓恰似一尊蹲坐的狮子,尤其在这日落时分,夕阳余晖的映照下更是栩栩如生,惟妙惟肖,令人叹为观止。

    “到了守山狮了!”吴志远惊讶的自语道,“要不要继续追呢?”

    须知这村里的规矩是村民不得进山,以守山狮为界,百十年来无人违反这一村规。据老一辈人口口相传,进山者大都无故失踪,再没走出山来。偶有出山者,也是几日后暴病而亡。

    仰望着象征楚河汉界的守山狮,吴志远犹豫起来。便在此时,只见那野兔后腿一蹬,向里跳去。不容迟疑,吴志远将心一横,一抬脚冲了进去。

    远远看见那野兔蹦跳的身影,吴志远加快了脚步,就在快追上野兔时,那野兔猛地一窜,钻进了一堆乱石缝中。吴志远一阵懊恼,心中懊悔,自责当初犹豫不决,如果当机立断,想必现在已经拎着野兔的耳朵往回走了。

    所谓“狡兔三窟”,乱石缝中或许另有出口。吴志远心下一喜,便一边观察一边向乱石堆的背面走去。

    一个声音从乱石堆背面传来,随着吴志远的走近逐渐清晰。“好像是吃东西的声音。”此时吴志远开始害怕起来,万一是狼虫虎豹,只怕此命休矣!然而事已至此,在兔肉的诱惑和好奇心的驱使下,他只有一探究竟的信念。

    于是他压低脚步,悄悄走近,那吞咽撕咬声也越来越清晰,单凭声响判断,既非人又非兽,因为人吃东西撕咬声不会这般猛烈,而野兽吃食定会发出“呜呜”的兽语,绝不会这般安静。

    吴志远扶着乱石缝中生出的矮树,探头一看,原来是个人,他悬着的心顿时平静下来。

    只见那人背向吴志远,一身黑衣,衣衫褴褛,满头乱发,两手正握着什么东西放在嘴边撕咬。

    吴志远壮了壮胆,从矮树后站出身来,打招呼道:“嗳!”那黑衣人好像没有听见,还在低头吞食手里的东西,对吴志远的喝声无动于衷。

    “嗳!你有没有看到一只兔子?”吴志远清了清嗓子,高声喊道。

    话音刚落,那黑衣人嚼食的声音也戛然而止,他突然停止吞食,猛地回过头来,只见他手里正抓着那只野兔,满嘴是血,尖牙暴露,苍白的脸上毫无血色,一双眼睛布满血丝,暗淡无神,却放射出恶毒的目光,直逼吴志远而来。

    “妈呀!”吴志远惊恐的大叫一声,不由自主的倒退几步,转过身来拔腿就跑。

第二章 茅山道士

    “那黑衣人是人是鬼?看来祖辈传下来的规矩真的不能违背……”吴志远思绪杂乱,只能拼命地跑,路过打水的泉眼时也浑然不觉,将水桶落在了水潭边,一口气跑到家门口。刚推开院门,便一头栽倒在门槛前,不省人事。

    村子小,事情传得快,只一阵风吹过,全村老少都知道了吴成喜家的孩子昏迷不醒的事。一大早,邻居叔婶就挤满了吴成喜的院子。吴志远的母亲吴氏满脸焦虑的看着坐在土炕边的大夫,问道:“五叔,志远没事吧?”

    五叔是吴家村里唯一的大夫,三代为医,此时他把完脉,又试了试吴志远的额头,再扒了扒眼睛,说道:“志远脉象微弱,体表微寒,双目无神,依我看,他是阴盛阳虚之症。”

    吴成喜慌忙问道:“这病好治吗?”五叔安慰道:“大可放心,我给他配上三副中药,吃完就醒过来了。”

    “谢谢五叔。”听了五叔的话,吴成喜夫妇心如大石落地,这才安定下来。五叔当即回家抓药,院里众人便随五叔散去。

    然而吴志远的病况并非五叔说的那般容易,也并非吴成喜夫妇想的那么简单。三副中药已经服完,一天也已经过去,吴志远依然浑身冰冷,昏迷不醒,毫无起色。

    第二天早上,五叔又被请到吴成喜家。

    “没道理啊。”面对眼前躺在床上的吴志远,五叔一边把脉一边自言自语,“实在是奇怪,奇怪……”

    吴氏看着五叔的表情,知道病情变化,爱子心切,竟忍不住抽泣起来,吴成喜赶忙哄住。只见五叔站起身来,一脸不解道:“志远的病情虽然少见,但是中医本草也有记载,应该不会弄错,怎么会毫无起色呢?”

    吴成喜紧张的问道:“那该怎么办?”五叔行医传承父辈,医术自然有限,不过却是极为憨厚实在之人,他沉思片刻,抬头说道:“我先回去查阅典籍,你们先照顾好他。”一边摇头一边自语着走了出去。

    这是民国初年,交通、医学等都不发达,村里人患病,只能指望本村的赤脚医生,村外山路崎岖,百里之内难逢村落,许多村妇终此一生也未出村半步,所以现今看着昏迷不醒的爱子,除了寄希望于五叔,吴成喜夫妇别无他法。

    过了半晌,五叔也没回来,吴成喜急躁得如同热锅上的蚂蚁,不断地搓着手,来回踱着步,不时的从里间探出头向院门口张望。吴氏则满面愁容,伏在吴志远身旁,默默流泪。夫妻二人均年近六十,可谓老来得子,如今发生这种变故,心情之焦虑可想而知。

    日近晌午,吴成喜终于等不及了,猛一跺脚,就要出门去五叔家。刚走出正门,只见邻居三婶拉扯着一个人走进院来。那人身着道服,面容精瘦,颧骨突出,一双鼠目却直**光,边被三婶拉扯着,边大声嚷道:“大婶,我真的有急事在身,耽搁不得!”

    说话间来到吴成喜面前,三婶说道:“我在门口洗菜,恰好看见这位道长经过,我心想志远是不是中了邪了,便将道长拉了过来。请他给志远看看,如若不是最好,我们也好放心。”

    “中邪”一词在此淳朴乡间绝非吉言,只因其与鬼灵精怪总脱不了干系,是以平日闲谈最为忌讳。但吴成喜听得三婶此言,并不介意,反而对她的一片好心大为感动,心想不怕一万就怕万一,既然五叔暂无头绪,不如请这道士看看也好,连忙指引道:“三婶费心了,道长请随我来。”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