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星际强兵-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虽然对杨屹来说,进入星球内部是易如反掌的事情,但是他没有鲁莽行事,因为搞出太大的动静肯定会暴露行踪。再说了,也不是没有别的办法。在靠近梅森族母星时,杨屹就意识到,梅森族让这颗星球保持原始的生态面貌,肯定是为了掩盖不可告人的秘密,也就会尽量营造出正常的样子。

    对一颗拥有合适环境,能够让碳基生物繁衍生息的星球来说,决定环境的首要因素并不是大气层,也不是地表的液态水,甚至不是适宜的温度,而是围绕整颗行星,将行星保护起来的磁场。简单的说,如果没有一个强大的,而且能够稳定存在的磁场,就算星球处在恒星的生命带里面,就算有浓密的大气层与丰富的水资源,也无法产生智慧文明,因为在恒星风暴的吹袭之下,行星的大气层、液态水都会逃逸,变得不再适合碳基声明生息繁衍,最终成为一颗毫无价值的星球。

    梅森族的母星也有一个强大的地磁场,而且正是这个地磁场,挡住了强大的,而且从不停息的恒星风暴。只是,这个地磁场不是由星球的液态星核产生,而是来自星球内部的那些大型原能转换器,准确的说是由大型原能转换器驱动的地磁设备。当然,这个巨大的地磁场同样有磁极。

    虽然杨屹不是科学家,但是很明显,为了降低能量消耗,在地磁场的两极肯定存在直接通往地心的通道。简单说,就是要尽量降低削弱磁场的干扰因素,也就得在星球的外壳上开出一道天窗。只不过,这个窗口不需要太大,只是让人造地磁场无衰减的通过,因此在恒星系外面很难发现。

    来到北极上空,杨屹的猜测得到了证实。

    在地磁场的北极点上,确实有一个直径大约五百米的天坑,准确的说是一个深不见底的垂直洞穴。

    杨屹没有停留,径直飞了进去。

    此时,从地心传来的原能波动更加明显。除了那些大型原能转换器,杨屹还感知到了很多微小的原能波动。显然,在地心里面肯定有很多梅森族的科学家,而且这些家伙都拥有小型原能转换器。

    当然,梅森族是高级文明,为科学家配备小型原能转换器根本不是什么怪事。

    再说了,梅森族拥有银河系最发达的科学技术,能制造小型原能转换器,自然不会把小型原能转换器当成宝贝。

    问题是,有必要为每一个科学家都配备一台小型原能转换器吗?

    要知道,掌握与利用小型原能转换器只能提高一个人的生命力与战斗力,并不能提高智力。科学家的能力强弱是由智力决定,与生命力、战斗力没有任何关系。哪怕梅森族的科学家需要更强的生命力,从而获得更长的寿命,也可以采用其他手段。再说了,就算梅森族能制造小型原能转换器,也不可能让科学家耗费宝贵的时间去学习与掌握使用方法。哪怕一些从事危险科研工作的科学家需要通过小型原能转换器增强自身能力,也不是所有的科学家都有这个需要。

    杨屹很疑惑,不过也想到了一点。

    这就是,那些拥有小型原能转换器的梅森族科学家肯定能够感知到原能波动,而且感官肯定异常敏锐。

    正是如此,杨屹屏蔽了自身的所有气息,也没再加速。

    现在,杨屹成了一个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

    当然,跟这个直径数百米的洞穴相比,杨屹依然十分渺小。

    很快,黑暗就吞没了一切。

    虽然梅森族改造了五颗巨行星,让其进行聚变反应,成为了微型恒星,让母星始终沐浴在阳光中,但是在深入洞穴几公里之后,阳光已经变得十分微弱,再也无法抗衡洞穴深处的黑暗。

    只是,黑暗根本不是问题。

    越接近地心,原能波动越明显,也越清晰。

    虽然无法判断出准确数量,但是地心里面那些微小的原能波动,也就是拥有小型原能转换器的梅森人就算没有十亿个,也有好几亿。只是,让杨屹感到不解的是,这些梅森人大多集中在一起,而且集中在那些大型原能转换器附近。如果他们都是科学家,什么样的科学研究需要这么多的科学家?还有,他们散发出的原能波动不是很强烈,也就没有像外界输出原能。按照杨屹感知到的情况,他们只是拥有小型原能转换器,而且利用原能制造出的能量屏障保护自己。

    几亿、甚至十亿科学家聚集在一起,却什么都没做!?

    显然,没有任何科学研究需要这么多的科学家,而且什么都不做。

    难道,他们不是科学家?

    如果聚集在一起的那些拥有小型原能转换器的梅森人不是科学家,又是什么?

    军人!?

    想到这,杨屹吓了一跳。

    要知道,大部分拥有小型原能转换器的都是军人,而且是最厉害的军人。问题是,梅森族在过去数千年里都没有组建军队,甚至连像样的武装部队都没有,即便是本土治安也高度依赖其他文明。

    如果呆在地心里的是梅森族的军人,那么梅森族为什么要在这个时候组建军队?

    更重要的是,那是一支由数亿、甚至十亿名战兵组成的军团。此外,他们还拥有至少十万台大型原能转换器。

    只是几万个由战兵组成的军团,就足够恐惧了。

    别忘了,即便是昆阳族,常备兵力也就这么点。

    这些军团的战斗力发挥出来,足以在短期内攻灭任何一个文明,哪怕是隐灵族这样的顶级文明,也未必能够挡得住。

    难道说,梅森族准备发动入侵战争?

    或者说,梅森族在过去数千年里所做的一切,都是在为这场战争做准备?

    越想,杨屹越是震惊,也越是担心。

    只是,他没有加快速度,因为现在急也没用。

    说白了,下面是几亿个战兵,而且其中很多拥有的是sss级小型原能转换器,拥有天域战士的实力。哪怕杨屹的战力远在天域战士之上,但是同时跟这么多的战兵交手,胜算不会太大。此外,杨屹的目的是搞清楚梅森族的阴谋,而不是跟梅森族开战,至少在此之前不能挑起战端。

    也就是说,不能被下面那些梅森族的战兵发现。

    想到这些,杨屹也就冷静了下来。

    已经来到了梅森族的母星上,而且进入了星球内部,也不用急于一时。再说了,大不了直接摧毁掉梅森族的母星,干掉那些梅森族的战兵。以杨屹的实力,摧毁一颗并不算牢固的行星,而且干掉里面的所有敌人,简直是易如反掌。再推一步,以杨屹的实力,从梅森族母星上逃走肯定很容易。

    不多时,前方出现了一点亮光。

    那是通道的出口,亮光来自地心里面。

    这个时候,杨屹才开始减速,同时控制好了下落轨迹,朝洞壁靠去。

    在来到通道出口附近的时候,杨屹已经停了下来,而且靠到洞壁上。

    出口外面是一个巨大的,直径大约五百公里的球形空间,而且正中央是一个面积达到上万平方公里的平台。

    通道的出口恰好就在平台上方。

    杨屹迅速探头看了一眼,随后就缩了回来。

    只是,这一眼所看到的,已经让杨屹目瞪口呆。

    光亮来自环绕平台的管道,而且从构造来看,这些管道是加速器的一部分。只是,真正让杨屹震惊是平台上的那些设备与人员。很明显,杨屹之前的猜测不是很准确,至少那些大型原能转换器的用途与他猜测的并不完全一样。(未完待续。)

第八百一十九章 骇人听闻

    在那个巨大的平台上,整齐的停放着十万艘战舰,而且全都是具备跨恒星系航行能力的大型战舰,其中不少是主力舰。此外,每艘战舰附近都有一个巨大的方阵,每一个方阵都是一个由一万名战兵组成的军团。

    当然,这些战兵全都是梅森人。

    一支梅森族的舰队,以及一支梅森族的军队。不管是舰队、还是军队,规模与实力在银河系联盟都算得上是数一数二,绝对不比任何一个顶级文明差。这还是那个从来不搞军事建设的梅森族?

    震惊之余,杨屹还感到了恐惧。

    很简单,舰队与军队都已集结,甚至已经为出征做好准备。那么,舰队与军队的出征目的地是哪?

    或者说,梅森族准备向谁开战?

    也就在这个时候,环绕平台的那些发出光亮的管道动了起来,而且从中间分开,两端各自向中心聚集。

    平台上,十万个军团首先行动,十亿名战兵秩序井然的开始登舰。

    杨屹迅速朝四周扫了一眼,没有发现可以供主力舰进出的通道,随即就想到了接下来要发生的事情。

    显然,十万艘战舰不会以通常方式飞出星球。

    那些管道,既是加速器的通道,也是制造空间通道的设备。简单的说,梅森族将利用恒星环上的加速器来制造一个巨大的,能够让十万艘战舰通过的空间通道。也许,是十万个稍微小一点的空间通道。只不过,不管是哪种情况,在行星内部开启空间通道,必然导致行星崩溃坍塌。

    也就是说,梅森族并没有打算返回母星,这是一次一去不复返的远征行动。

    想到这,杨屹自己都无法相信。

    很简单,十万艘战舰与十万个军团能做什么?没错,这是一支强大的,足以让任何一个文明感受到致命威胁的军队,但是最多只能攻灭一个,或者几个文明,绝对不可能消灭银河系联盟的所有文明,更不可能消灭硅魅联盟。也就是说,在放弃母星之后,梅森族的军队能够取得胜利,却不可能取得最后的胜利,更不可能依靠这支军队夺得新的家园。那么,放弃母星,也就等于放弃了生存的希望。只要没有疯掉,就能清楚认识到,依靠这支军队的梅森族最多只是昙花一现。在无法攻灭银河系联盟、也无法消灭硅魅联盟的情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