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唐锦绣-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甚好啊!”

    嘴里说着话,一边偷偷的瞥了皇帝一眼,见到皇帝脸色由阴转晴,刘德威这才长长的吁出一口气。

    同时暗暗警惕,这帮老狐狸一个赛着一个的精,以自己的智商完全就是被人卖了还得帮着数钱的角色,还是老老实实的闭嘴,紧紧的抱着皇帝的大腿让干啥就干啥,这才能确保不被坑……

    江湖险恶,人心难测。

    屋内的官员们则齐齐对刘德威投去鄙视的眼神,见过阿谀奉承的,可是这般毫无原则逢迎皇帝的大臣,古往今来也不多见。偶尔出来那么一两个,也必然是青史留名的奸佞之辈。

    你的骨气呢?

    然而刘德威对这些眼神视而不见,心安理得的低眉垂眼,打定主意不说话。你们爱怎么想就怎么想,反正老子肯定不上当,刚刚一时冒失便差点铸下大错,幸好及时圆了回来。

    至于你们鄙视还是赞扬……有什么关系?

    食君之禄忠君之事,肯定没错。

    李二陛下瞅了刘德威一眼,心道这货当真蠢得可以,堂堂刑部尚书能够让手底下的侍郎给架空了,跑到宫里跟自己哭诉;现在又没头没脑的附和长孙无忌那边……

    幸亏刘德威反应还算快速,不然李二陛下都有了将他罢黜的念头。

    又环视一周,李二陛下指了指岑文本,说道:“景仁来说说吧,对此事有何看法。”

    景仁乃是岑文本的字。

    身为中书令,岑文本知道自己不可能在这件事情当中明哲保身,肯定是要拿出一个态度的。

    学院扩充之事说是聿明氏提起,但岑文本隐隐觉得其中必有房俊的手尾,由讲武堂变成学院,房俊这个首倡者怎么可能置身事外?房俊到底打着什么样的主意,岑文本猜测不透,而长孙无忌等人显然是想要分一杯羹,在学院当中植入世家门阀的势力。

    这两帮狗咬狗一嘴毛,岑文本懒得去管。

    至于自己的态度也很简单,既然自己无欲无求,那么紧跟着皇帝的步伐就行了,此乃极其稳妥之道,万无一失。

    故此,他稍作沉吟之后说道:“微臣倾向于赞成。众所周知,天下儒学子弟皆以四书五经经史子集作为必修之功课,如此固然能够秉承先贤之教诲、通晓微言之大义,却也难免不通实务。比如工部,修缮宫宇、营造沟渠、疏浚河道,诸如此类尽皆需要精通算学之人才,可儒学为主的主官们往往不善此道,不得不将事务下方之手底下的胥吏,然则胥吏油滑、彼此勾连,往往使得预算成倍提升,工程质量反而因为偷工减料而严重下滑。又比如户部,掌管一国之财政,每日里经手的钱财、每个季度对财政的估算都需要与繁星一般的数字打交道,可是精擅财会的人才又有几个?无不是一边干一边摸索,一个合格的户部官员往往要经过几十年的锤炼方能主持工作,所以即便这些官员出现了些许的渎职罪行,也要轻拿轻放,等闲不会将其按律治罪,因为再培养出来一个这样的官员实在是太过麻烦……而若是当真能够成批的培养出各类精通杂学的人才,便可大大的提升各级官府的办事效率,微臣认为实乃谋国之策,功在千秋。”

    李二陛下微微颔首。

    分析细致,通情达理,岑文本的确乃是朝中精擅实务之干才。如同房玄龄一般,本身随出身世家门阀,却是是不群不党、醉心实务,尤其令皇帝满意。

    这等人才是帝国之基石、皇帝之臂膀,可以委以重任。

    他抬眼瞅了瞅长孙无忌等人,温言道:“培养杂学人才,并非便是要扶持诸子百家,动摇儒家之正统。儒家之学冠绝天下,乃是为人处世之准则,立身之根本,谁也动摇不得。诸子百家早已被证明非是治国之良策,朕又如何能够逆势而为?况且千百年来饱受打击,已然凋零落魄,绝非是朕想要扶持便能够扶持得起来。”

    这个道理其实大家都懂。

    历朝历代皆是独尊儒术,早已使得儒家学说遍及天下,受到天下人之信任敬仰,被认可为煌煌大道,不可逾越,乃是立身处世之根本、帝国稳定之基石。而那些所谓的医家、法家、阴阳家……毕竟失之偏颇,在某一方面固然能够取得远超儒家之成就,却绝对不可能在正统之地位上与儒家有一争之力。

    儒学,早已成为天下正道,不容辩驳。

    可若是此刻表态学院扩充可行,那么此事必然由房俊主导,以房俊与关陇集团的关系,必然狠狠的将关陇集团摒弃出局,关陇集团一丝半点的好处都捞不到,反而大大增添了房俊的势力。

    试想,若是整个学院的士子将来都成为房俊的学生,那是何等恐怖的一股力量?即便杂学出身之官员很难做到各个衙门的主官,但是这些人也必然将实务操持于手中,可说是掌握了实际权力的一群人!

    等到房俊乘势而起,现在便已经被其视为眼中钉肉中刺的世家门阀,还有什么力量与其抗争?

    长孙无忌叹了口气,即便心里万分不情愿与皇帝对立,此刻也不得不说道:“陛下明鉴,道理固然如此,可是谁又能保证那些精擅杂学的士子们日后有所成就之时,不会将儒学视为绊脚石,生出取而代之的心思?若是当真那般,则帝国危矣!”

    房俊嘴角一挑,无声冷笑。

    他终于看明白了,屋内这些大臣几乎便是代表了天下儒家的核心,对于学院教授杂学一事,其实并不抵触,或者说根本就不在意。这来源于他们本身对于儒学的信任,可是与此同时,却有着利益在驱动着内心,这般表态反对,只是为了反对而反对。

    说到底,也就只是想要在学院当中分一杯羹,同时又能打压自己……

    房俊看明白了这些人的嘴脸,便频频向老爹示意。自己的资历自然不能将整个学院都掌控起来,可是若有老爹出面,那就容易多了。以房玄龄的身份地位,若是想要当这个学院的祭酒,谁能反对得了?

    可是看着自家老爹低眉垂眼老神在在,似乎此间讨论之事牙根就跟他没有半分关系,连一丝一毫的关注都懒得拿出来,房俊顿时气得牙根痒痒……

第一千三百九十七章 有阴谋() 
    面对长孙无忌的托辞,李二陛下心中哂笑,转而向孔颖达问道:“先生以为如何?”

    孔颖达白眉毛挑了挑,瞄了长孙无忌一眼,说道:“回陛下,赵国公之担忧并非全无道理,不过也不必杞人忧天。正如刘尚书所言,儒家之正统早已根深蒂固,想要撼动岂是易事?更何况即便学院教授杂学,依旧还是各方大儒担任教谕之职,主导权还是在儒家手中。”

    老爷子在朝堂混了一辈子,岂能看不清长孙无忌等人的嘴脸?

    无非是争权而已。

    所以他模棱两可、避重就轻,根本不在这点权利争斗上多做纠缠,只要学院建立起来,那边是足可流芳百世之功绩,这等天大的功劳谁能独自吞得下?

    既然如此,长孙无忌等人想要插手进来也无所谓,没见到房玄龄这个老狐狸都一言不发么……

    房俊瞅了瞅孔颖达,眨了眨眼,也明白了。

    长孙无忌闻言,也闭上了嘴。

    双方虽未名言,但是都懂得了对方的意思,算是初步就利益分享一事达成了默契,接下来便是对于学院所牵扯到的利益展开争斗。不过这个争斗的过程有了此刻彼此让步的前提,定然不会太过激烈,而是抱着求同存异利益均沾的目的相对温和的彼此妥协。

    算得上是皆大欢喜之结局……

    李二陛下微微颔首,甚为满意。

    他能够看得到学院教授杂学之后所孕育出的人才将会带给帝国怎样的促进,但是在此之前,却要务必保持帝国之稳定。若是因此使得朝中两派相争举国动荡,那么他也不得不忍痛舍弃学院之扩充。

    所有的一切,都必须为东征让路,但凡能够影响到东征大计的所有事物,李二陛下都会毫不犹豫的一刀斩掉。

    李二陛下龙颜大悦,抚须笑道:“诸位爱卿皆是明鉴之人,既然都认定学院扩充教授杂学乃是利国利民之举,那么便定下来吧。学院之规制与国子监等同,齐头并举,为帝国培养人才。朕亲自担任学院大祭酒,学院筹建之事一直由房俊承担,院丞一职便让他来担任,至于学院所涉及的其余师资人员,便由政事堂会议商讨确定吧。”

    基调定下来,剩下的事情皇帝不想插手过多,谁能够争取到其中的利益,那就各凭本事。李二陛下唯有一个底线,那便是院丞一职必须让房俊来担任,没有房俊掌控方向,谁知道最后这个学院是否会偏离初衷,成为各方培养亲信的摇篮?

    那样的话便是变成了另外一个国子监,还有存在的必要么?

    “陛下英明,臣等必然不负陛下之厚望,竭尽全力举办学院,为帝国之强盛、万民之福祉尽心尽力、鞠躬尽瘁。”

    诸位大臣齐齐表态,看上去精诚团结、毫无隔阂。

    李二陛下才不管这些大臣会不会转头便争得头破血流,有利益自然便有争斗,这也是维持朝局平稳的必要手段。只要有争斗,便需要皇帝居中作为仲裁,方能最大限度的体现皇帝的威严。若是所有的大臣尽皆团结一致不争不抢,那他这个皇帝才要寝食难安,防着这些家伙哪一天看他这个皇帝不爽便给他废了,另立新君……

    长孙无忌与高士廉、萧瑀对视一眼,心中自是满意。

    皇帝亲自担任大祭酒,足见对于这个学院的重视,学院的地位越高,争取来的利益自然越大。至于房俊担任院丞一职,诸人也没有理由反对,毕竟从讲武堂的筹建到学院的扩充,皆是房俊一手操持,这个时候谁若是想要将房俊推下车……真当房玄龄是吃素的?

    人家房玄龄一直不声不响沉默以对,便是表态会将学院的利益让出来一部分,谁要是还不满足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