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唐锦绣-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跟着这样的主帅,轻轻松松打仗,轻轻松松领功,轻轻松松的纵横大洋、肆虐七海,还有比这更美好的事情么?

    房俊问裴行俭:“战后统计如何?我军伤亡多少?”

    这是他最关心的事情。

    虽然穿越以来他已经越来越融合这个金戈铁马的时代,渐渐的也对人命越来越蔑视,但到底是一个在健全的法制社会中成长起来的现代人,对于生命格外敏感。

    或许他现在能够对敌人的生死用一种蔑视的态度去对待,但是对于自己手下每一个兵卒的生命,依旧格外珍视……

    苏定方等人都会到座位作好,裴行俭依旧站着,从旁边的桌案上拿起一份厚厚的账簿递给房俊,口中说道:“阵亡者五十有三,重伤者四十有六,轻伤者不计。共歼敌二百六十七人,俘虏三百零九人,余者或是趁乱潜水逃往附近的岛屿,或是沉入海底,不可统计。”

    此人记忆里惊人,将账簿交给房俊查看,自己却对各个数字张口到来,显然早已记在脑中。

    房俊翻阅着账簿,脸色渐渐阴沉。

    裴行俭心中有些忐忑,难道自己记错了数字?不可能啊……以往自己读一本书,往往十次八次朗读之后便能记得七七八八,虽然算不上“过目不忘”的神通,可也绝对不会在几个数字上记得差了。

    正在他心中诧异之时,只听房俊冷声问道:“阵亡士卒的名字,可有另行统计?阵亡士卒的尸骸,可有专门收殓查看,可有遗漏之人?”

    裴行俭张了张嘴,一脸茫然……

    侯爷,大总管,您不是打算找我的茬吧?

    想收拾我您就直说,统计阵亡士卒的名字没说的,还要一一收敛查看士族的遗骸?您开什么玩笑呢!满大唐都没有这么一说啊!咱能将伤亡的数字精确到个位数已经是尽职尽责的表现了,放在别家部队,战报之上写着“阵亡者百余人,伤者两百余”那是正常状态!

    可是收敛遗骸怎么说?

    战场之上打生打死,人踩马踏面目全非者不计其数,若是一一收殓验明正身,那得是多大的工作量?更别说咱们现在是海战,死了掉进海里,上哪里去捞?

    若是当真一一捞取,然后收殓验明正身,恐怕打一天仗下来,收殓兵卒尸体就得三五天……

    裴行俭觉得房俊有些吹毛求疵,只好说道:“大总管,末将从未听闻大唐军队有收敛阵亡将士遗骸的规矩,非是末将狡辩,也无此必要。各个州县、折冲府皆有每一个兵卒的名册,每一年这些州县、折冲府皆会派人前往从其地征调兵员的部队一一核实,阵亡者将会在名册之上勾去,然后按照其功绩给予抚恤或者授勋,如此足矣。至于阵亡者的尸骸……家人都不甚在意的,军中又何用多此一举?”

    经历了隋末的动荡,能够活下来的人都已经见惯生死,对自己的命、家人的命、别人的命,都有一种惘然蔑视的态度。人死则已,伤心难过是一定的,但是对于亲人的尸骸,却并不重视。

    “埋骨何须桑梓地”是一种豪放、一种洒脱,但是在这些兵卒和他们的家人看来,却是一种无奈。历经动荡,多少人为了活命背井离乡辗转求活,祖宗的祠堂或许都已经长满了茅草倾颓崩塌,谁还能记得家乡的模样……

    埋在哪里不是埋,何须是桑梓?

    苏定方与刘仁愿也觉得房俊有些小题大做,自找麻烦。大丈夫马革裹尸,死了便死了,何须如此啰啰嗦嗦大费周章?

    唯有刘仁轨跟随房俊最久,深知房俊的心性,默然不语,却心中慰贴。哪怕现如今的房俊身居高位、执掌一路总管,却依旧未曾失去昔日的哪一颗赤子之心。

    不抛弃,不放弃!

    房俊面无表情,不过却明显不悦,瞪着裴行俭说道:“你若是你没做,本侯不会责罚于你,毕竟正如你所说,大唐军队从未有这样的规矩。但你说你从未听闻,本侯却是不信,本侯执掌神机营之时,西征高昌途中两次遭遇突厥狼骑袭击,所率兵卒阵亡者皆将其骨灰带回大唐,亲手交于其家属手中,难道此事你也未曾听闻?”

    裴行俭一拍脑门儿,暗呼不妙!

    这件事情他怎么可能没听过?只是一时大意给忘记了而已,却还要质疑房俊的话语,甚至狡辩,这可是犯了军法……

    这位大总管不会拿我立威,以正军纪吧?

第七百八十七章 收获(万字求月票)() 
♂!

    当初房俊西征而回,亲手将麾下神机营兵卒的骨灰挨家挨户的交给其亲属,在关中引起轰动,并且曾一度想要创立一个所谓的“福利体系”,以此照顾那些丧失家中主要劳力的家庭,只是随着房俊被调离、长孙冲接手神机营而不了了之。

    裴行俭颓然说道:“是末将疏忽,一时忘记此事,但是……”

    房俊摆摆手,肃容说道:“军中严苛,军纪严谨。你一时失语,明知有此事却遗忘,反而措辞狡辩,已是冒犯军纪,不过本侯念你初犯,不与计较,若是再有下次,两罪并罚,你可心服?”

    裴行俭正容道:“末将知错,绝不再犯。”

    他知道,质疑主帅的话语、甚至措辞狡辩,的确是军法不容。军中,主帅的话语便是铁一般的事实,只需要无条件的去执行,不能有任何怀疑,更遑论狡辩!

    房俊面容缓和下来,问道:“你可知本侯为何要你收殓阵亡将士的遗骸,并且一一验明正身?”

    裴行俭说道:“请大总管赐教。”

    房俊看了看裴行俭,再看看苏定方、刘仁愿,最后将目光投注到刘仁轨和席君买脸上,说道:“当初本侯一一将阵亡将士的骨灰送到其亲属手中,刘校尉一直跟随本侯亲眼目睹,刘校尉,你且跟诸位说说,本侯为何要如此做。”

    “诺!”

    刘仁轨站起身应了一声,说道:“说实话,当初某也不理解侯爷如此大费周章所为何故,男人汉既然从军,若能衣锦还乡封妻荫子固然美好,埋骨沙场马革裹尸岂不也是应当?”

    说到这里,他顿了一顿,见到苏定方等人脸上皆露出理所应当的表情,沉声说道:“但是在见到家属们捧着亲人的骨灰给侯爷磕头的时候,某才知道,不仅仅是这样。为国捐躯固然是吾辈男儿的荣耀,但是家中的父母妻儿从此失去依靠,吾等又岂能甘心?乡间百姓对于为国捐躯的烈士的确尊重,但是一个封妻荫子的功勋,却远远不及一个埋了烈士骨灰的坟头!哪怕这个家里只剩下耄耋老者、孤儿寡妇,只要那个埋着烈士的坟头在,乡间的邻人就会对他家报以无比的崇敬,哪怕有一两个无赖混子欺负上门,全村人都会群起而攻之,即便到了县衙打官司,县衙的官吏都会肃然起敬,是非对错且先不论,就已然高看一眼!这是一个勋位远远不能带来的尊重。”

    苏定方等人默然。

    这似乎是一个很奇怪的悖论,都是战死沙场,都是为国捐躯,可是在乡里,一个得到勋位而埋骨他乡的烈士远不及一个没有勋位却能埋骨乡梓的的普通士卒!

    为何会有这样的差异呢?

    百姓是朴实的,对于战死的英烈,他们怀着同样的敬意。但是当战死之后获得了勋位,他们会认为虽然这个人战死了,但是帝国给予了他应得的荣耀;可若是一个没有获得勋位的人战死,他们并不会认为这个人无能,没有获得功勋,而是认为帝国对他有些亏欠。

    勋位虽然能带来实际的好处,但它本身是虚无的,这并不能让乡邻们有太多的认同感。相反,一个实实在在的坟头矗立在那里,这不仅仅是全家的骄傲,更是全村、甚至是全县的骄傲!

    他们可以指着那个坟头骄傲的告诉别人,告诉自己的子孙后辈——瞧瞧,哪里埋着的就是咱的亲人、咱的邻居,是为了咱大唐战死沙场的英雄!当初他战死沙场,是他的主帅将他的骨灰带回来埋在那里!

    这是大唐乡间最常见的一种现象,苏定方等人自然不可能不知道,只是以往只想着上阵杀敌,却从未想过要尽最大的努力将每一个阵亡的将士都带回去,送他回家……

    推己及人,若是有一天自己战死,固然是一种荣耀,可是埋骨他乡跟荣归桑梓,却绝对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意义!

    想想吧,一种场景是——若干年后,人们指着这座坟头说:“那是个英雄!”

    而另一种场景则是——他是个英雄,功勋传给了他的儿子……

    天壤之别!

    更为重要的是,若是有朝一日自己战死,被遗弃战场与被战友带回家中……那将大大的增强部队的凝聚力,虽然面对强敌,亦能无所畏惧,视死如归!

    裴行俭大声答道:“末将这就去安排打捞、收殓阵亡将士的遗骸,定然一个不差的将兵卒们带回来!”

    房俊点头说道:“本侯带出来的兵,无论生死,就一定要将他们带回去!”顿了一顿,续道:“不过你安排手底下的人去就行了,咱们将此战的收获归拢一下。”

    “诺!”

    裴行俭大步离去,安排人前去交战海域收殓遗骸,稍倾,快步返回。

    说起此战缴获,气氛就轻松了许多。

    房俊在翻看账簿,裴行俭笑道:“此战共缴获钱三万两千八百贯,黄金七千五百两,白银少一些,只有五千多两,不过粮食有将近两万石,算得上是缴获丰厚。”

    各人都喜笑颜开。

    华亭镇的改建日益铺开,所需钱帛物资不计其数,缺口愈来愈大。虽然有江南士族的六十万贯可以支撑一些时日,但是见过房俊庞大规划的他们都知道,这点钱远远不够……

    尤其是水师的各种装备,战船的建造,军港的兴建,还有房俊口中的火枪、火炮各种新式的兵器,都需要海量的金钱来维系支撑。

    指望朝廷的拨款是不现实的,皇帝陛下现在每一分钱都能攥出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