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行专断,不利于公司发展……”
对于方多多质疑自己,以及抱怨自己不跟他们这些下属商议,李均也不知道怎么说,因为他是过来人,认识的东西跟身边的人都是不一样的,有些想法他不认为能立马让众人接受,他们只要执行就行了,做开明的老板跟他们说,遭受他们的反驳,李均觉得那是浪费时间。
因为每个人都是自以为是的人,许多人会认为自己是正确的那一方,从你身边的至亲你就可以发现,自己以为是那样的,并且他的想法和大多数观点感觉还一致的时候,却不知道他们同时在自以为是,自作聪明,那种群体之间的效益还会相互叠加,所以他们的很多思维方式,做事方法都是置身于他们那个群体之中,盲从自以为是的群体观点,失去自己理性的思考能力。
其实大部分的真理最终表明大部分人其实是错的,真理往往是掌控在少数人手里。
就像发大财的人,一般都是闷声发大财,有着独立思考能力的,不盲从于大众观点,那些大声嚷嚷的永远不是真有钱的人一样,所以有了二八定律,20%的人掌握着真理,成为先富起来的人。
这年代华夏保险公司业务还没有做起来,所以看不懂这个行业,都觉得这行业是一个亏本的买卖,所以哪怕这年代很容易得到牌照也不愿意去做。
如果有人去关注这个行业那也是只是看表象,比如从港岛的保险公司财报上可以看到大部分保险公司资产都是负责,而且是高达90%的负债,如同方多多秘书怀疑的一样,保险公司收到保险费用,承担着潜在需要赔付给投保人的保额,收益,所以保费大部分都是要提取准备金赔偿给客户,因此作为“负债”处理的,这种负债和银行一样,储户存在银行的钱是属于储户的,也是作为银行的“负债”。
但保险不同于银行的是,银行的钱其实储户是随时可以全额取回的,即使是定期存款,储户随时取回也不过损失一点利息,本金是没有问题,而保险不是如此,保险的赔付是有期间也是有金额限制的,不发生意外重病是无法领到你的保额的,如果选择退保,那些以前交的保费也是拿不回来的,所以保险资产虽然很多计为负债,但是这负债大部分是非常长期,甚至不需要全部换的负债。
接下来最重要的一点,银行不能拿储户的钱去投资,只能放贷,而保险公司可以投资股票,基金,地产等等收益比较高的,保险公司能做投资,银行不能,银行的钱储户随时可以取走的,拿去买股票那肯定不行,所以使得保险公司成为投资行业大佬,保险公司调集其巨额资金轻松不费力,而银行不行。
方多多那双眼睛充满期待地看着李均。
这老板虽小,但是懂得比所有人都多,虽然希望他多听听别人的意见,又不得不十分佩服自家的小老板,不,大老板,虽然年纪小了一些。
“那挪用保险资金的钱去投资,这空手套白狼就是保险公司的暴利的地方吗?”
对于方多多的连番追问。
李均心情不错,他摇摇头笑着继续道:“不仅是如此,保险公司保费里是保险最直接的利润来源,这来源可以总结为死差,利差,废差。”
“什么是死差?”
“打个比如,保险更多定价的时候是按照20%的人有可能在70岁之前死亡,而实际上只有10%的人随着医疗的改善死亡,那么保险公司就赚了10%。”
“那什么又是利差?”
“保险公司跟你说交一笔养老基金,五千元每年,交十五年,等你六十岁后每年或者每个月以多少收益来返还,承诺给你5%,但是实际上保险公司用这笔钱去投资买楼,去搞房地产开发,买商务楼,收取租金,收益了15%,或者钱升值了15%,但是只有5%收益是你的,其他的收益都是保险公司的。”
“那费差是?”
“费差是保险公司在定价的时候,也罢自己每年预算的一些经营陈本摊进去了,比如假设每年经营成本要一个亿,但实际上是没有那么多,那么剩余的钱也是保险公司赚的,条条大路都是让保险公司赚钱,至于投资不亏吗,保险公司资金投资的要求条条框框限制,都是以稳健为主,所以基本是稳健赚钱的了,浮沉的市场经济,特别是金融大海,总会有倒闭的概率,但后世华夏从来就不见保险公司倒闭的。”
……
一天后。
方多多将港岛那里挖来的保险人才带到了李均办公室。
为首的是一个女将,女强人模样,走路感觉都带风,颇像格力的董小姐。
。
第837章 华夏人的科技公司应该由华夏人绝对控股!()
除了那个有着董小姐风范的女人外,其他人则是男人,甚至还有外国面孔,不过秘书方多多提前给李均说过了,对方虽然是外国面孔,但是却是属于港岛人,以后回归那也是华夏国籍,对方母亲是大陆人,父亲是英国人,当年其父亲在港岛为殖民地官员的时候,与他母亲生下了他,但是其父亲并不承认,他一直跟着母亲,随母亲的姓,也是港岛籍贯。
他的出生应该算是一个悲剧吧,一个国家落后就被挨打,被殖民,那是炎黄子孙的耻辱。
不过,很快,这块殖民地就要回到华夏的怀抱了。
……
面前这些港岛挖来的保险公司主管,都是从港岛前四大保险公司挖来的。
比如那位女士,林宝仪同志就是从排在首位的英国保城香港保险公司挖来的,位于总部的英国保城集团公司经营了一百六十年,历经二十世纪两次世界大战,全球经济大萧条,诸多金融危机,无论世界怎么变化,这家大不列颠保险公司始终如一的信守承诺,在一百六十多年的历史里,理赔过多个世界著名保单,比如泰坦尼克号灾难赔偿,一战和二战英国投保士兵家属赔偿,戴安娜王妃车祸赔偿案等。
其在殖民地港岛也存在着很多年的历史,其牢牢占据着港岛第一保险公司的名头。
那位混血的港岛人则是港岛排名第二的美国友邦保险公司挖来的,这家公司也是百年企业,其更是在亚洲富盛名,只要亚洲有美军驻军的国家,岛国,大韩,菲律宾……都有它的保险公司,为亚洲这些国家提供丰富的人寿保险产品。
其他几位港岛保险经理则是分别从法国安盛保险公司,加拿大宏利香港保险公司等挖来的。
林保仪不仅是来自港岛最大的人寿保险公司,其职位也是同行中最高的,其是港岛区副总,她的跳槽很是让其他人没有想到。
其在港岛跳槽之后竞业协议不能继续在港岛从事保险公司的,可是李均的公司不是在港岛,而是在华夏。
这个有着丰富人寿保险经营经验的副总,李均得到她绝对是如获至宝。
她也不负李均的期望。
给了自己一份保险商业计划书,当然里面自然借鉴了如今是世界上最大的人寿保险公司,英国王室都十分青睐的保险公司的许多保险产品,比如保城理想人生保诚隽升、保诚更美好、保诚守护星、保诚挚为您、保诚倍丰盛、保诚裕丰寿险等保险计划。她策划了一份以它们为模板,但是更受内地华夏人喜爱的保险产品。
此刻这份华夏保险发展计划放在了李均的前面。
李均翻开计划书,这个女强人实力的确是有,不过她的步子有些大,于李均而言,她迈的步子真有些大,“野心”一下子太大了,大中小城市奇开花,李均觉得以现在华夏国情,只有大城市才能消费得起保险,立足大城市,然后等待时机,铺满华夏,而不是一口气吃成胖子,这年代的保险暂时还不是平民保险,而是较为先富裕一些的华夏人。
所以,他对其商业计划书是持部分肯定,部分是否定的态度。
“先从一城一地做起,华夏太大,和港岛不同,所以我希望做出一个城市的策划方案,可以真正实施的方案,并且符合华夏国情的保险产品……各个产品的优缺点,各个产品的盈利模式,销售团队会遇到的问题,以及改进方案……一个地方成熟了,我们再进军下一个大城市市场。”
……
“什么时候你在华夏北上广深站稳住了脚跟,那么我就在央视黄金时间打广告,让公司保险迅速覆盖全国。”
李均给出了自己的想法,并给出了自己的承诺,表态了他很重视保险公司这一块。
林保仪开始见李均的时候,是有点小觑自己面前的年轻老板的,她觉得对方那么年轻,估计是那个家族子弟代言人,然后有如今的集团公司,但是其表现,以及气场,让她找个昔日港岛第一大保险公司的副总气场都被压下去了。
她向来是别人眼里的女强人,但是对方像是指点自己一般,而且还是让自己心悦诚服地一种指点,难道这个世界真有一种不能用年龄来形容的妖孽吗?
如果不是,那面前的年轻人怎么解释。
美国有比尔盖茨那样的互联网生意的妖孽年轻人,华夏也有了不得年轻人。
结束和这群港岛挖来的保险经理,李均揉了揉额头。
他也在想他的互联网事业了,华夏互联网已经接通有一段时间了,微软的操作系统已经被华夏各大高校引入,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在用微软公司的操作软件,这让微软公司市值大涨,比尔盖茨这个年轻人已经成为全美第二富豪了,当然这只是明面上的,美利坚不知隐藏着多少超级富豪,那个国家的军火商人,他们的财富就无法想象的,影响美帝国的国家政策,那些家族的人可都是不参加富豪榜排名的。
华夏互联网潮流伴随着改革开放即来,前世后世华夏诸多互联网公司基本都是外国人控股的,那些华夏超级科技公司阿里巴巴,腾讯,百度,京东……绝大多数独角兽互联网科技公司每赚十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