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失误-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司自居,喜欢挖苦。讽刺犯了错误的下级。但是,人人都知道,在他那无框眼镜和
紧锁的双唇后面,有一副像玻璃一样清晰的头脑。在德国情报界众多的情报分析人
员中,罗思纳有“头脑冷静,讲求实际”的美名。这正是他受到同事尊敬的地方。
    作为最受希特勒宠幸的情报分析家,罗恩纳的主要职责就是判断盟军的意图。
隆美尔的情报主任安东·施道瓦塞曾说:“希特勒和最高统帅部关于人侵问题的看
法主要是以西线外军处提供的情报为基础的,在本质问题上跟这个处的意见是一致
的。”仅此一点就可以看出罗恩纳在希特勒心目中的地位。
    但是,罗思纳在这个问题上并无多大的把握。虽然他是一个精明的情报分析家,
但是,他也知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而他目前就是一个“无米”的“巧妇”。作为
德军情报机构的主要情报分析家,他却缺乏必要的情报资料。
    说罗恩纳没有必要的情报资料,并不是说罗思纳手头没有什么资料,恰恰相反,
每天飞到罗恩纳案头的间谍报告几乎像雪片似的,但罗思钢面对这些情报还是一筹
莫展。他无法分清这些报告中,哪些是间谍的夸大其辞,哪些是盟军情报部门使的
反间计,还有,即使有些间谍是真的在为德国服务,他以前的报告也都是正确的,
但是,他这一次的报告还是正确的吗?对此,他心中一点底都没有。他的下级、西
线外军处美国科科长里夏德·奥伊勒就说:“判断这些问题不是很简单的事情。”
    西线外军处本身是一个情报分析机构,它无权向国外派遣间谍,这就注定它只
能依靠德军谍报局的外派间谍,而德军谍报局局长卡纳里斯本身就是反对希特勒发
动这场战争的,他对于德国打赢这场战争一点兴趣都没有。他的大部分时间都放在
挖空心思与盟军联络上面,怎么可能指望他派出的间谍能有很大作为呢?事实上,
谍报局确实派出了不少间谍,但这些间谍都没有经过良好的训练,有的不了解英国
的风土人情,到英国后四处露出马脚;有的间谍连一口流利的英语也讲不出来,一
上岸就落入法网;还有的因为无法融入英国社会,结果连吃的东西都找不到,最后
只好饿死;更多的则落入英国反间谍机关手中,为了活命他们成了双重间谍。对此,
德军谍报局并不知情,而罗恩纳对间谍发回来的大量报告却心存疑虑,他也不相信
他们的报告。由于德军失去了空中优势,德军的航空侦察也无法进行,即使偶一为
之,也陷入了盟军为他们设置的圈套。罗思纳唯一可以借重的就是无线电侦察。我
们已经看到,由于盟军的无线电欺骗,罗恩纳在这个问题上是注定要栽跟头的。
    从1943年底开始,德国的无线电技术人员就觉察,英伦三岛的无线电通讯
量在逐渐增加,而地中海战场的通讯量却在逐渐减少,英伦三岛已经变成了一个兵
营。后来,他们还发现,美国的精锐部队第82空降师已经从意大利调到美国。这
使罗思纳作出了这样一个判断:盟军将从英国进攻大陆。1944年2月8日,他
向最高统帅部报告:“1944年,(敌人)计划在东地中海以外地区实施作战行
动, 其目的在于迫使(就世界性的战争) 做出决定,因此,(敌人)将倾其全力
(从英国)发起这一行动。”但是,罗思纳并没有证据让希特勒相信,盟军不会从
巴尔干地区和挪威登陆,也无法让希特勒从上述地区撤出部队加强法国方面的防御,
他更无法搞清盟军的突击地点。这样,希特勒不得不把他的部队分散在下列五个地
段:荷兰、加来、诺曼底和布列塔尼地区、法国的比斯开湾及地中海沿岸。这正是
“卫士”计划力求达到的目标。
    要确定盟军的主攻方向,唯一的办法是搞清盟军的兵力部署。如果盟军没有足
够的兵力来实施进攻,那么,它是不可能四处出击的。但是,自从敦刻尔克大撤退
后,西线外军处就无法对英伦三岛上的军事力量作出肯定的判断。到登陆日前,罗
思纳又把自己一步步地引进盟军为他设置的陷讲中去。这同德国情报机构之间的勾
心斗角有关。在德国众多的情报机构中,纳粹党的情报机构党卫军保安局的地位天
生优越,而它的主要对手德军谍报局则因在情报战中屡战屡败而失去希特勒的欢心,
再加上德军谍报局局长卡纳里斯海军上将卷入了反对希特勒的“黑色乐队”,因此,
1944年初,卡纳里斯被解除职务,党卫军保安局的恩斯特·卡尔登勃鲁纳被任
命为谍报局局长,具体工作由施伦堡负责。他们上台后,大刀阔斧地改组德军谍报
局,从而建立起党卫军保安局的一统天下。按照制度,党卫军保安局有权审查西线
外军处提供给希特勒的情报,为了向希特勒表明党卫军保安局的情报来源以及智慧
和客观性都比德军谍报局高明,也为了保证西线外军处提供的情报同党卫军保安局
的口径一致,党卫军保安局总是把罗思纳提供的盟军的战斗序列估计打一半折扣。
这符合希特勒的口味,战争后期的元首已经没有勇气直面事实,不愿意看到盟军过
于强大,而情愿采取鸵鸟政策。而希特勒对罗思纳提供的情报是相信的。这样,希
特勒实际上无法看到真实的情报。罗思纳为此叫苦不迭。后来,情报分析科英国组
组长罗杰·米歇尔中校想出一个办法:西线外军处在提供情报时把盟军作战部队的
数目增加一倍,这样,当党卫军保安局砍掉一半后,剩下的数目同实际情况将差不
多。罗思纳采纳了这个建议。制度规定,西线外军处在估计敌人情况时,凡提到某
个作战师的存在,必须同时提出它存在的依据。为此,米歇尔又建议,将盟军故意
泄露的情报作为真实的情报予以接受。罗思纳明白,这样做无异于饮鸩止渴,但事
出无奈,只得接受了,他希望当他将夸大了的情报估计送审时,党卫军保安局会援
引惯例,将它砍去一半。但是,出乎意料之外的是,党卫军保安局这次对罗思纳的
报告没有作减半工作,罗思纳的报告被原样呈送希特勒。在这份报告中,罗恩纳大
大夸张了盟军兵力。他认为,盟军在英国集结了85~90个作战师,另外还有7
个空降师,而实际情况是,盟军只有35个作战师,包括3个空降师。这个估计数
字后来标到了德国国防军所有的图表上。这样,“卫土”计划虚构的美国第是集团
军就成了一种现实。借罗思纳之手,盟军的欺骗计划获得了完全成功。
    应该说,罗恩纳对盟军兵力的估计是大体准确的,在缺乏足够的情报手段的情
况下,罗思纳的判断能有如此精确度,确实不易,但是,由于德军情报界内部的倾
轧,德军必须为此付出代价。
    既然情报部门认为盟军有能力在多处发动进攻,希特勒和德军最高统帅部对盟
军的主攻方向就很难断定。一直到登陆目前一天,龙德施泰特对盟军意图仍然没有
把握。虽然在1944年4月24日他认为诺曼底在危险区之内,但这个危险区范
围是很广的,它的直线距离就有175英里。5月15日,他强调盟军“必须夺取
大型宽阔的港口”,因而将危险区的范围缩小了。他告诉最高统帅部,“满足盟军
要求的港口首先应该考虑勒阿弗尔和瑟堡,其次是布洛涅和布勒斯特。因此,盟军
在第一阶段自然会力图迅速在(瑟堡)半岛建立起桥头堡。”5月29日,他的判
断离事实越来越近了。在分析了盟军对塞纳河桥梁的空袭后,他再次认为,盟军可
能在诺曼底登陆。但他总的看法是,盟军虽然可能攻打瑟堡,主攻突破地点仍然是
加来。至于说进攻时间,虽然龙德施泰特觉得可能已经迫在眉睫,但是,具体在哪
一天,龙德施泰特并不能确定。
    只有隆美尔透过盟军的烟幕,看到了部分事实。他认为,西城外军处过高估计
了盟军的兵力,而且,盟军只会在一处地点登陆,或者是塞纳河口,或者是索姆河
口。这和最高统帅部的估计是不同的。此外,最高统帅部(包括龙德施泰特)还认
为,盟军将首先派空降部队进攻,这些部队只能在白天或黄昏降落,空袭后,大批
登陆舰艇才会在夜间涨潮的时候靠岸。隆美尔认为,盟军必须先空投工程兵,为进
攻船队扫清障碍,而这种工作只能在白天和退潮时进行。此外,他还认为,空降袭
击将借助于月光进行,而海上部队将在拂晓后开始登陆。至于说进攻时间,隆美尔
认为,盟军要入侵,至少必须有6天稳定的气候作保证,在6月份,只有两段时间,
其月光、拂晓和潮水的条件能配合一致有利于进攻,第一段时间是6月5日到7日,
第二段时间是6月12日到14日。
    6月升日,在作完每周一次的情报分析后,隆美尔敦促立即开始对英国南部和
西南部港口进行空中侦察,但由于海峡上空天气恶劣,暂时无法作侦察飞行,再加
上加来海峡浪高5~8英尺,在这样的风浪中,盟军根本无法渡海远征。加来海峡
预计有6级大风,瑟堡海面有7级大风,在这种情况下,也无法从空中发起进攻或
空投伞兵。德国空军气象专家瓦尔特·施特贝预报,近日内天气多变,尽管月相和
潮汐可能有助于登陆行动,但坏天气将使盟军在两周内不可能发起主攻。风暴席卷
城堡,证实了施特贝的预报。隆美尔因而决定,他将于第二天返回德国,和希特勒
讨论装甲部队的指挥权问题。他必须掌握装甲部队的指挥权,以挫败盟军的登陆行
动。在给最高统帅部的报告中,隆美尔的司令部指出,由于气候恶劣,部队在长期
警戒后,准备在这段时间休整一下,预计盟军的主要登陆点仍然是加来地区。6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