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失误-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反应。”此言一出,今天会议的基调也就确定了。剩下的就是看肯尼迪会如何反应
而苏联如何回应,从而体面地结束危机的问题了。根据赫鲁晓夫的提议,苏联驻古
巴的武装力量应进人紧急战斗状态,战争开始时苏联不会使用核武器。但是,如果
美军真的在古巴登陆,那么,苏联可以考虑使用战术核武器。马利诺夫斯基建议,
使用核武器的命令暂时不要发出,等肯尼迪发表声明后再说,看美军是否真要入侵
古巴,否则将给美国留下苏联首先使用核武器的借口,在外交上对苏联不利。会议
通过了马利诺夫斯基的提议,莫斯科时间23时55分,会议结束。几分钟后,苏
联驻古巴人员通过克格勒渠道接到了全面进入战斗状态的命令,但命令中排除了使
用核武器。
    肯尼迪已经在电视上发表了慷慨激昂的演说,美国要封锁古巴,检查运往古巴
的货物。但是,美国一时不能作好准备,封锁将在几天之后奏效。目前美国所做的
仅仅是说说而已,肯尼迪是否改弦更张,现在谁也说不清楚。赫鲁晓夫心中又存在
一份侥幸,他要看看情况再说。他与肯尼迪打过几次交道,对这个人,他有一个基
本认识。
    肯尼迪家族当然是一个著名的家族,但这个家族的名声似乎并不太好。肯尼迪
的父亲曾是美国驻伦敦大使,在任期间,他与英国首相张伯伦搅在一起,为绥靖政
策鸣锣开道。对肯尼迪大使这段时间的经历赫鲁晓夫也是清楚的。肯尼迪家族有着
经协的传统,赫鲁晓夫大概在心里留下了这样的印象。尽管约翰·肯尼迪表现出色,
但在赫鲁晓夫心目中,父亲是个胆小鬼,儿子也不见得英勇到哪儿去。他认为,以
他丰富的政治斗争经验,对付肯尼迪这样一个政坛新手自然不会有太大的困难。他
发现,肯尼迪敢于作出支持古巴流亡者入侵古巴的决定,但关键时刻却不敢向陷于
困境的流亡者提供武装支援,致使入侵失败。这与赫鲁晓夫的行为方式当然大相径
庭,也让他觉得不可思议。猪湾事件后,曾有人作如是评论:“朋友看我们像傻瓜,
敌人看我们像无赖,其余人看我们像窝囊废”。实际上,在赫鲁晓夫心目中,肯尼
迪又何尝不是一个窝囊废!1961年的维也纳会晤更印证了他的感觉。他在维也
纳对着肯尼迪口若悬河,而肯尼迪则只能洗耳恭听。这次会见后,赫鲁晓夫发现,
肯尼迪是在优裕的环境中长大的,没有经历过多少大风大浪,从心底里他认为肯尼
迪是软弱的。随同肯尼迪参加会谈的艾夫里尔·哈里曼也发现,肯尼迪对这次会谈
感到非常震惊,十分不安,精神上真有点垮了。而曾任联合国副秘书长的苏联外交
官列·谢夫琴科则说:“同肯尼迪会晤的时机很好,不过,外交部对会晤的印象不
怎么好。肯尼迪未能对付得了尼基塔,这很危险。尼基塔觉得肯尼迪是一个弱者,
认为他甚至可以恐吓肯尼迪。每个人都得意洋洋,这改变了我们在美国人面前的自
卑感。发现一位美国总统可以被吓往而不能以强硬的方式作出反应,这种心理作用
非常重要。”谢夫琴科还说,苏联领导人对冷战专家杜鲁门以及面带笑容但实际上
相当强硬的艾森豪威尔记忆犹新,而目前这个与他们打交道的约翰·肯尼迪当然也
在他们心中留下了极深的印象。这是后来美苏之间屡屡发生对抗的深层次原因之一。
    但是,赫鲁晓夫当然失算了。能够在美国击败这么多候选人脱颖而出的肯尼迪,
当然也不是一个无能之辈,只不过,他确实需要在实践中磨炼。与赫鲁晓夫的每一
次对垒,对肯尼迪来说,当然也是一种弥足珍贵的机会。肯尼迪确实在这场斗争中
提高了自己的自信心。
    意识到自己上当后,肯尼迪怒不可遏。关于在古巴的进攻性武器,赫鲁晓夫已
经多次保证:苏联不会在美国的家门口部署进攻性武器,苏联的核武器威力已经足
够,用不着把核武器运到古巴去。可是,现在看来,这些信誓旦旦的保证全部是欺
骗,那么,美国以后如何同这样一个没有信用的领导人打交道?
    但是,盛怒归盛怒,肯尼迪的行动并没有失去理智。在危机刚开始的时候,吉
尔帕特里克和邦迪就为他开了一个好头。知情者虽然感到震惊,但大家都知道,必
须保守秘密,过早把消息泄露出去没有好处。这样,美国可以从容不迫地考虑对策,
让赫鲁晓夫自我得意去吧。肯尼迪觉得这是一个好主意,因此,从10月侨日确信
古巴有导弹到10月22日晚上肯尼迪发表电视讲话决定对古巴进行封锁,整整六
天时间,华盛顿捂紧了盖子,一声不吭,但美国的决策机器却紧张地运转起来。执
委会将从各个方面研究可以选择的途径,国务院在争取拉丁美洲各国和盟国的支持,
而五角大楼则着重研究各种可能被采纳的军事方案。为了不让外界察觉美苏关系出
现了意外,肯尼迪仍按原定计划到康涅狄克州为民主党候选人助选,直到午夜才返
回首都。10月18日,肯尼迪接见了苏联外长葛罗米柯,两人谈了两个多小时。
在谈话中,肯尼迪尽力把话题往导弹上引,但是葛罗米柯就是不搭腔。葛罗米柯到
最后也没有弄懂总统到底是什么意图。当天晚上,执委会举行会议。国务院八楼正
在举行宴会,腊斯克正在招待苏联外长,正好麦科恩和麦克纳马拉一起出现。敏感
的新闻记者围了上来,他们大概也意识到出了什么问题,因此,这两位麦先生就故
意装出是前来赴宴的。会议结束,为了防止再度碰到新闻记者,执委会的九名成员
全部挤进了司法部长的轿车。第二天,总统又到芝加哥助选。在华盛顿,麦克纳马
拉宣布,三军参谋长将在华盛顿暂留六个星期,以讨论编制预算问题。只是到20
日,嗅觉灵敏的英国人才意识到可能出了问题。当时,英国情报代表团正在美国访
问,他们在英国大使馆与中央情报局会谈。在这一个星期的开始,他们发现,参加
会谈的美国官员越来越少,有时全体美国人都被叫走。到星期五,他们断定,必定
是古巴出事了。新闻记者也嗅出了一些不平常的气味,《纽约时报》注意到军队的
调动和其他一些异常迹象,到周末也推测可能与古巴有关,甚至推测到可能与核导
弹问题有关。詹姆斯·赖斯顿写了一篇报道送到白宫,要求核实。总统亲自打电话
给该报的发行人,要求新闻界将消息封锁到他发表电视讲话的第二天,说如果发表
这篇报道,那么在他有机会实施自己的计划之前,就可能面临莫斯科的最后通碟。
于是,该报另换了一篇有关古巴问题的报道。《纽约先驱论坛报》发表了有关的消
息,麦克纳马拉要求该报将消息抽掉,该报也答应了。伦敦《星期日泰晤士报》驻
华盛顿记者刚从古巴旅行回来,他在古巴并没有发现什么异常,但在华盛顿,他却
遇到好多高级官员打听哈瓦那的气氛如何,他就意识到古巴可能出问题了。21日,
国务院起草了致各国政府首脑的43封公函,等待总统签名。致赫鲁晓夫的信件也
已经写好,它将与肯尼迪的演说副本一起送到赫鲁晓夫手中。美国各驻外领使馆已
经得到通知,要准备应付示威游行和暴力行动。在肯尼迪发表演说前一个小时,美
国各驻外大使都得到了一份说明情况的电报。美国护照处专门为一位旅客办理护照
签证,他就是前任国务卿迪安·艾奇逊,在空袭主张被否决后,他曾负气不出席执
委会,但当政府要求他去法国向总统戴高乐说明情况时,他还是接受了这个任务。
    在军事上作出“隔离”古巴政策的同时,美国在外交上也争取了主动。由于苏
联曾信誓旦旦地保证不会在古巴部署进攻性武器,苏联在外交上已经先输一着。现
在美国抓住了这一点,大肆向盟国宣传苏联的背信弃义。美国驻联合国代表阿德莱
·史蒂文森在联合国口若悬河,控诉苏联的行为,结果,安理会的11个国家中,
美国获得了7个国家的的支持。美洲国家组织也通过了决议,支持美国对古巴进行
“隔离”;非洲的几内亚和阿尔及利亚也表示,拒绝苏联飞机在该国过境,不让它
通过空中走廊把核武器运进古巴;在巴黎,戴高乐将军接待了艾奇逊。他看了照片
后说:“如果发生战争,我将同你们站在一起。”这让艾奇逊大为欣慰。要知道,
戴高乐对美国是不满的,法国也不愿意充当美国的二流伙计,美法两国时不时会闹
些别扭,但关键时刻,戴高乐真不含糊。而出乎美国的意料之外的是,美国最重要
的盟国英国,虽然表态在安理会尽力支持美国,但其态度却远不像戴高乐那样干脆。
美国政府的这些举措,充分表明赫鲁晓夫对肯尼迪的判断是多么错误。苏联在这场
危机中处于被动局面也就不足为怪了。
    肯尼迪的高明还表现在他并不想把赫鲁晓夫逼到绝路上,从而促使赫鲁晓夫孤
注一掷。肯尼迪并不想发动一场世界大战,尽管美国在这场力量竞赛上远远领先,
但一场核大战并不是肯尼迪希望的。他也担心如果美国不留余地,让赫鲁晓夫下不
了台,那么赫鲁晓夫很可能就发动一场大战。长期与苏联人接触,对苏联领导人有
着深刻了解的艾夫里尔·哈里曼告诉肯尼迪:“如果我们只是一味气势汹汹,就会
迫使他采取对策。在公海上一出事,便会关系到苏联的威信问题,并且大大减少和
平解决的可能。”实际上,美国人也注意到了赫鲁晓夫做出的一些表示。22日晚
上,美国歌唱家杰罗姆·海因斯在莫斯科举办音乐会,赫鲁晓夫后来看望了他,苏
联对此曾大事渲染。在与美国企业家威廉·诺克斯的谈话中,赫鲁晓夫虽然有些恐
吓的味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