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船儿把另一只酒葫芦递给二叔,转身对我说:“柯儿,南都里有的是这酒,回去咱们喝他一个一醉方休。”
我望着半透明的米酒,估计比后世的酒糟酒,储藏的更长一点,但这酒的酒精度数肯定到不了30°。要想做药酒,那是不行的。
“爷爷,柯儿还会医药之术呐,我的两个姐姐,都是柯儿做的治疗,现下,伤口的脓血都已经放出来了,红肿也消退了,热魔也赶走了,反正就是正在好转。爷爷你不知道,为了姐姐的疗伤,柯儿还用嘴吸脓血,自己都累晕过去了。我们现下已经是兄弟了,要我说,比兄弟还亲。”船儿注视着洪爷爷,一个劲的夸我。
“哦?想不到柯儿对这医药之术还有所研进呐,老朽正在潜心专于此物事,不如我们就借此时机,相互交流一二,柯儿以为如何?”
“柯儿年幼,才疏学浅,还望洪爷爷指教才是。”
“柯儿你有所不知,在这萯山之中,算上我一起,有三位潜心探源的老者,我们都自己起了封号,也就是相互吹牛罢了,不足为奇。居于东山之上的大隐之人号称泰逢,平日里经常立于合山之巅,观大河与洛水奔流,迎东方日出,看原野风云变幻,从而潜心研进这风雨天候之事。居于西山之上的高人号称熏池,仗山高水险,傲岸眺望鬼门激流,更叹人生苦短,然则醉心于生老病亡之术。而老朽我则居于这萯山的中腰,也是植被物种最为丰盛之地,所以,老朽把这里叫做青腰之山。柯儿请往这溶洞里的盘螺账上看,这就是老朽的封号,哈哈哈”
我顺着洪爷爷的视线,望着前方洞壁溶岩华盖上,镌刻着两个红色的大字‘武罗’。这可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这《山海经》中大名鼎鼎的山神,就坐在我的面前。看着眼前这位两眼放射着智慧光芒的老人,我陷入了沉思,这就是率先潜心研进百草之功用,醉心于万物生灵规制的大神——赵洪爷爷。赵姓,顾名思义善走之族,行万里路者必是见多识广。
现在我算是明白了,为什么三皇五帝都是长寿老人。因为,他们都不是一代伟人的封号,而是几代人,甚至是几十代伟人,共同享用的封号,它就是我们中华文明追根溯源的里程碑。
“柯儿在凝神思索何事?”洪爷爷的问话,打断了我的思绪。
“柯儿在想,洪爷爷必定是流芳千古的不朽伟人。”这次我还真是实话实说,没有任何溜须拍马的意思。
“柯儿言过了,老朽不过是想穷其一生,潜心探研生灵的万千变化,总感觉其中必有相互的内在牵系。比如:山火过后,草木更旺;秧苗移栽,硕果更丰;阳光照射,树苗生长。还有这畜虫吃草,禽鸟吃虫,兽蛇食肉,鹰虫食腐,腐生植株,好像是有着一种天地轮回的循环机理。那我们人类的生老病死是不是也有轮回呢?虽然,有祭司们专职这轮回的物事,但是,老朽到现下,并没有拿到确实可信的相关物事。就说刚刚仙逝的熏池老尊,老朽至今还没有看到,哪个生灵轮回了仙尊的智慧真身。”
什么是得道高人,我大概有了一个判断:这就是那些矢志不渝的追求本真道理,并持续不断去探索求实的人。
比如后世的天文学家哥白尼,毕生在望远镜前观察天上枯燥的繁星。药学家李时珍,遍寻方药,逐一验证,务求真实。旅行家、地质学家徐霞客,用其一生,徒步丈量着华夏的锦绣大地,历尽千辛万苦,始终坚持眼见为实。
“啊?熏池老尊仙逝了,那可太遗憾了,柯儿今生无福一睹仙翁的尊荣了。”
“这溶洞华盖上的两个鲜红的大字,就是熏池老尊仙逝前,用他多年研习炼制的红丹,刷在上面的,永不退色。”
我明白了,熏池老尊的仙逝,就是这红汞的毒害所造成的,难怪老尊的仙号叫熏池,正是这红汞染红的池水,十分的熏人而已,但是短期内,接触这样池水的人,特别是妇人的皮肤,会更加的白净,这洪爷爷骑的白鹿之色,保不齐就与这红汞有关。可惜的是,这红汞的毒害,是到几千年之后的后世,才最终被明确,真是贻害无穷啊
“听船儿所说,柯儿对这治疗红伤颇有研习啊,不知这伤口化脓所为何因?老朽经过观察,这附魔一说实难验证。只能是说,这不明就里的病因,就是附魔罢了。”
“洪爷爷真是洞若观火,柯儿十分佩服。”我是边说边赞叹着。
想来,据后世七千年前,就有人意识到了,伤口的化脓是一种病,这本身就十分了不起。这微生物感染之事,在现在的条件下,说了也无益。干脆就从外因说起吧。
“爷爷,柯儿以为,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任何部分都是相互关联的,发生了外伤,这皮肤就被破坏了,里面的红肉没有了皮肤的保护,就暴露在外,直接受到冷热干湿的影响,自然也就会化脓了。所以,柯儿治疗红伤,就是先去除有问题的脓血,再用这药膏或药粉,覆盖其上,起到皮肤的保护作用。就是这个物事。爷爷的山贴根,就是最好的临时皮肤。即便是体内出血,也可以内服,堵住体内出血的地方。”
“柯儿所言,的确有些道理,看来老朽的‘病从口入’的结论,这‘口’一字,还要加上伤口的意思。你说对吧?柯儿。”
听闻此言,我是万分震惊,这病从口入的结论,中华先民在七千年前,就已经掌握到了。
我连忙点头,不住地说:“洪爷爷您所说的‘病从口入’,柯儿完全赞同。”
“不过,老朽以为,这万物都是相互联系的,相生相克而已。所以,要想治病,这首选的物事也还是‘治从口入’的办法。老朽就是遵从这个法则,毕生研习能够治病的药,特别是可以吃的药。想来,也有了一些心得。既然,柯儿也对这疗伤的物事有心得,那老朽就多啰嗦几句。”
说着,对着葫芦又喝了一大口,砸吧了一下嘴唇,接着说道:“老朽刚才说‘病从口入’,那要是我们不吃不喝行不行呢?肯定是必死无疑。所以,这吃饭就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老朽以为这就要把握一个度。老朽曾经对两只兔子进行喂养,它们都是一胎所生,一只整天让他吃的饱饱的,另一只则每天都吃个半饱。柯儿,你猜会是怎样的结果?”说完,爷爷用考问的目光看着我。
“我想,吃的多的一定体重更大,吃的半饱的一定活得更长。”我一边思索,一边说道。
洪爷爷用惊异的目光看着我,不住的点头认可。
“看来,柯儿小小的年纪,对这医理之道,探寻的可不浅呐。”
我哪有什么探寻啊,全都是后世的学识积累罢了,再深入的医学知识,对我来说,那就如同天了。
“爷爷,柯儿也是猜的,因为,柯儿要是吃得太多,就会没有精神,在半饱之时,精力最旺盛。”
“这就是说,人没有食精营养肯定不行,但食精过多,就会生病。可是,柯儿你看我和船儿两个人,即便是在同等年纪,身体块头和食量也是不同的。老朽以为,这食精为后天之精,而这先天之精也就是原精,就应该是娘胎里给的。柯儿你看,这就好比这河水,发源于这瀑布奔流之水,先天就强劲,尽管后天有沟壑、山石所阻,但依然会奔流向前。而这涓涓之泉所得之水,即便是河道在平坦,也难成奔流。这就是原精的差异。”
洪爷爷喝了一口酒,继续说道:“不过,以老朽的观察,这原精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身体的骨骼和肌体上,与这思考物事好像关系不甚明显。比如老朽,孩童的时候也是一无所知,所知道的物事,都是在后天的习学和实操中不断积累而成。看来,这习练才是增长知识的源泉。而且这习学并不太费食精,老朽的习学多少与这饭量大小关系不大,但是,食精的多少与体力物事则关系密切。依老朽之见,这补充知识和补充体力,并不是一回事。可是,在人类的群体中,有知识比有体力更管用。毕竟,体力可以用牲畜和天时地利来代替,而这些恰恰是知识需要发挥的情形。”说着,洪爷爷又喝了一口。
“这让老朽很惭愧,一生苦苦的探寻,至今,也没能找到补充知识的药物,这老朽的平生所学就要付之东流了。”
“洪爷爷不必伤心,依柯儿之见,既然爷爷都找不到补充知识的药物,那这世上就应该没有这样的药物。爷爷还不如专心教习孩童们习学知识,不是更好?”
“柯儿说起来容易,这真做起来,老朽这残缺之躯,一张老脸,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了。”
“爷爷您等一下,柯儿去去就来。”说着,我就起身向洞外的车厢跑去。
“爷爷您看,这是赵姐给爷爷带来的虎皮外衣,您穿上它,能抵挡风寒。”
“柯儿,穿上虎皮外衣,也不可能增长知识啊?这又不是祭祀活动。”
“爷爷您误会了,您看柯儿手里拿的什么?”说着,我把南都的规划图,摊在溶岩构成的台板上。我手指着地图,详细的介绍着,即将建设的南都布局和具体内容,洪爷爷看的是津津有味。
爷爷边看边自语道:“看着这绘图,就好像身临其境一般,柯儿,我明白了,这就是补充知识的‘灵精妙药’。老朽可以把知识都画在这地图上,孩子们通过习学图画,就可以补充知识了,对吧,柯儿?”
“爷爷真不愧是一代仙翁,在这图纸上不仅能够绘制图形,还可以写字记录物事,这样相互补充,能够更好地记录知识。爷爷您说是这么个物事吧?”
“好好好,今日老朽能够认识柯儿,是格外的高兴。柯儿,拿笔纸来,老朽要把这平生采药所经所看的物事,都记录下来。柯儿,你可别忘了,老朽可是被大家尊为‘武罗’的山神,最擅长的就是这地形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