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佛学基础知识-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策自己,努力修行,断除烦恼朝向解脱。

 

我们皈依后,内心要至诚的皈向佛法僧,把自己的身心融化在无边无际的佛法大海中,努力修学,精进不懈。

 

皈依者的行持:

 

1、亲近善知识:我们皈依之后,应该亲近善知识。

 

2、听闻正法:我们亲近善知识,听闻正法,生起正见。

 

3、依教奉行:我们不止要听闻正法,而且要信受奉行,以僧为榜样,在生活中实践佛陀的教法。如果我们每天这样的皈向,满满地就有机会解脱。我们皈依三宝,应该天天做如是的观想:佛陀是那么的伟大、慈悲,是人间最伟大的导师,我们应该向他学习;佛法的道理是那么清凉,能使我们放下无数的烦恼,逐渐的走向解脱;僧--放下世缘,出家修行,守道清白,梵行高远,和合无诤,慈悲一切,是佛法的实践者,修行证果,使我们升起无限的信心,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4、护持与供养:在佛、法、僧三宝中,僧宝的存在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法师们本著「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皆离苦’的伟大情怀,依据佛制清苦办道,弘法利生,使佛法继续流传,这是难能可贵的,是值得我们护持与供养的。

 

三、戒律:

 

戒是有所不应为;律是有所应当为。

 

我们每天应该诵经修持,时时提起正念,有机会要去受持种种的戒,因为佛、法、僧中的法宝就是戒、定、慧的无漏法,我们应当修学。我们皈依三宝后,不论是要修学什么法门,都应该进一步去受持戒律,因为戒是一切法的基础,所以佛陀说:‘戒为无上菩提本,长养一切诸善根。’既是此意。

 

(一)、戒的意义:佛陀在各种不同的因缘下,依据众生不同的根器,制定了无量无数的戒律。佛陀教导在家的学佛者(男居士称为优婆塞,女居士称为优婆夷)一定要学持五戒,因为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忘语与不饮酒,毁犯这五戒中的任何一戒,都可令我们坠落投生恶道。我们皈依三宝后,不管有没有受戒,我们都要在生活中实行五戒。

 

(二)、五戒:(1)不杀生。(2)不偷盗。(3)不邪淫。(4)不妄语。(5)不饮酒。

 

(1)、不杀生:

 

杀生戒具五缘成不可悔:1、所杀是人。2、作人想。3、有杀人心。4、兴方便(自作、教他、遣使)5、被杀者命断。

 

在杀生戒里,凡是自己杀,教人杀,遣派人家去杀,此三种杀法,都等于自己杀。我们用种种方法使众生命断,称为杀生。杀生的果保有轻有重,它是根据所完成的因缘来决定的。如果完成下列的因缘,那就成为犯杀生罪。

 

1、是众生(有生命):所杀者有生命。

 

2、众生(生物)想:蓄意杀害时,内心知道是有生命的。比如你恨某人,杀不到他,因嗔恨心的驱使,你拿木头来乱砍,这是没生命,而作生物想;或是在夜暗中走路,无意间踏死一只蜗牛,这就是没做生命想。

 

3、有杀心:我们起心要杀害对方,叫做有杀心。杀心与想的不同是:杀心就是内心有杀害众生的心理行为(心行);想就是内心起要杀众生,然后对那个境作想。比如说:现在我坐在家里,心要杀人,但是那个人没在面前,所以没有作想,却有杀心;当那个人在我面前时,我要把他至于死地,这叫做想,所以这个想是对境(众生)作某某众生想;而杀心是我们造杀业的整个过程中,想要对方死,叫做有杀心。

 

4、兴方便:用种种方法去杀害众生。

 

5、命断:你所杀的众生的性命断掉。

 

如果是断人命是上品罪(重罪),不可忏悔;是畜生断命是中品罪(中罪),可以忏悔;所杀的人没死是中品罪;畜生命没断是下品罪(轻罪)。如果不受五戒,杀生照样有罪。

 

(2)、不偷盗:

 

不与而取就是偷。具六缘成不可悔:1、是他物。2、作他物想。3、有盗心。4、兴方便。5、值五钱。6、离本处。

 

1、是他物:那财物是他人的。

 

2、作财物想:明知是他物而非己物。

 

这两个条件的分别是:比如你来庙堂,从大殿中走出去,要回家的时候,穿错鞋子,这样的情形--鞋子是他物,但是你并没有作他物想,以为鞋子是自己的;有时候那个东西是你的,却以为是他人的,就去偷。这种情形很少发生,确是有可能的。

 

3、有盗心:要有偷盗的心。就是别人的财物,对方没想给,你想要占为己有的心念,叫做有盗心;如果一个人拿别人的东西,没有盗心,好像拿错或人家不要了的东西,不可构成偷盗罪,不算犯戒;如果有偷盗的心,就是犯戒。犯戒有轻有重。

 

4、兴方便:假借种种的方法达成偷盗目的。

 

5、值五钱:所盗之物,价值五个钱。这是佛陀按照当时印度摩羯陀国的国法而制。国法规定凡偷五钱者,即犯死罪,所以佛陀也制定佛弟子偷盗五钱者,亦成重罪不可悔。当时五钱是现在的多少钱呢?没人知道,总而言之,你偷价值不菲的东西,那果保就很重。

 

6、离本处:将所盗的财物,带离原来的位置;这还必须偷者以为他得到了此物,而被偷者以为他的财物不见了,称为离本处。比如有人寄你一百元,你在他的面前把钱放在右裤袋里,但在他没看到时,你把钱放来左裤袋,过后你叫他看右裤袋里没有钱,就说没拿他的钱,虽然钱还在你的身上,但是你造成对方认为钱不见掉,这称为离本处。又如古时有人偷马,当盗贼从马厩里把马拉出来时,马儿就会叫,主人家就追,偷者还没认为得到马,而马主也还没认为他的马被偷掉,这就是还没离本处;如果养马者完全不知道,那盗贼把马拖出马厩后,那就是离本处。

 

这六个因缘完成了,就是犯戒,而偷盗物超过五钱,即成重罪,不可悔。

 

在五戒中,所犯的罪有轻、中、重之分,重罪是不可忏悔的,称为不可悔,佛法形容它有如人的头被斩断,再也救不活。如果受五戒者杀死人,称为犯不可悔罪--破戒;如果受持五戒的人杀死了一只公鸡,那犯的是可悔罪。

 

(3)、不邪淫:

 

除了夫妻之间的行淫外,一切不受国家法律或社会道德所承认的男女关系,都称为邪淫。邪淫戒具四缘成不可悔:1、非夫妇。2、有淫心(心爱乐淫欲)。3、是道。(口、大小便处)。4、事成。(正行交媾。)

 

除了夫妻以外,有淫欲的心,以淫欲的处所(淫欲之道):口、大小便处与人行淫,如果事情完成了,那就是犯不可悔戒。如果你是一个正人君子,肯定不会犯上邪淫。有些人娶几个妻子,依佛法是不犯邪淫戒,因为他们是夫妻,则不犯戒;但是合法的夫妻以外,还金屋藏娇,有个黑市太太,那就是犯戒了;如有人丧失配偶,再娶或再嫁都不犯此戒。一个人受五戒后,与夫妻以外的人行淫,犯重罪不可悔,既是断头。(戒律中以断头比喻重罪)

 

邪淫的范围,不唯不得与夫妻以外的男女行淫,即使自己的夫妻,亦有限制:(1)、非时邪淫:佛菩萨的纪念日,每月的六斋日,不得行淫;父母的生日、亲属--父母、兄弟、姐妹等的死亡之日,不得行淫;月经期间、妊娠中、产前产后,不得行淫。(2)、非道邪淫:除了阴道,不得行淫。(3)、非处邪淫:除了卧室以外,不得行淫。

 

邪淫的罪过,分为三品:与母女姐妹父子兄弟六亲行淫者,为上品罪;与夫妻之外的一切男女邪淫者,为中品罪;与自己的妻子于非时、非道、非处行淫者,为下品罪,以此三品轻重,分别下坠三涂。未受戒者亦要承受如此的果报。

 

在一切邪淫戒之中,以破净戒人的梵行者,罪过最重。

 

犯戒均在于心,如无邪淫之心,即不会主动去犯邪淫戒,因此,淫戒也又开缘:若为怨家所逼,而不受乐者,无犯。

 

(4)、不妄语:

 

不讲骗话。妄语戒分为大妄语与小妄语。妄语戒具五缘成不可悔。1、所向是人(对人说)。2、作人想。3、有欺骗心。4、说大妄语(说自己是圣人)。5、听者领解。

 

1、所向是人:对人说妄语。如果我们和一只狗说妄语,它听不懂,那就不能构成犯妄语戒,所以讲妄语的物件主要是人。

 

2、作人想:认定对方是人。

 

3、有欺骗心:蓄意要使对方受欺骗。

 

4、说妄语:用口说出来,有时不必用口亦可说妄语,打一个眼色,甚至默认、暗示,点头、手势,或使用手写出来也是妄语;那就是说用一种欺骗的行为来欺骗他人,都是妄语。

 

5、听者领解:对方能领解所说的内容,如对方是聋人、痴人、不解语人、及向非人、畜生说大妄语,不犯重罪。

 

大妄语与小妄语之分别:

 

1、小妄语:就是一般上的骗话;还有骂架的粗话、挑拨离间、不三不四的话,既是骗话、恶口、两舌和绮语,都称为小妄语。

 

2、大妄语:自己不是圣者,却跟人说自己是阿罗汉或是初果圣人;或者说自己是观音菩萨的化身,叫人来膜拜与供养,这都是大妄语。

 

犯大妄语与小妄语之差别是:如果说大妄语,那就不可忏悔,就是所谓的破戒;说小妄语则犯可悔罪。

 

(5)不饮酒:

 

不可以喝酒。饮酒戒具三缘成犯但可悔。1、是酒(能醉人)。2、酒想。3、入口。

 

1、是酒:能醉人的饮料。

 

2、酒想:明知是能醉人的饮料。

 

3、入口:不得一滴沾唇,入口则一咽,犯一可悔罪。

 

杀、盗、淫、妄这四条戒称为性戒;饮酒戒称为遮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