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水里泡了这么久。还能保持米的形状,这第一道考验算是通过了。但是煮饭那得经过高温蒸煮,米里面包含的物质业会发生变化。那土豆米做出的饭还能够保持一粒粒的形状吗?
15分钟后,饭熟了。
揭开电饭煲的盖子,一股马铃薯特有的清香味扑鼻而来,左少吉忍不住惊叹道:“哇,好香啊!”
迫不及待的拿起筷子往锅里一敲,米饭做得非常成功,一粒粒得,外形保持的很好。第二代考验也顺利过关。
下面就该尝尝味道了,左少吉尝了一口,很香,吃起来口感也不错,跟普通的大米一样,有那种北方东北大米的那种嚼劲。
左少吉放下筷子,看着凌世哲说道:”不错啊,你得土豆大米成功了啊,你还把我叫来做?“
凌世哲道:“左教授,这只是成功了一半,做饭是没问题了,但用来熬粥就不行了,会变成糨糊的。”
大米除了能做饭外,还可以用来熬粥,这些土豆大米一旦用来熬粥就会变成糨糊,这样一来土豆大米就不算完全的成功,只有经过熬粥考验的土豆大米,才是真正的土豆大米。
可惜,有关土豆大米的技术资料实在是太少了,不然凌世哲自己就能完成土豆主食的全系列开发,根本用不着另外喊人来。
果然土豆大米粥煮好后,全都变成了糨糊,失败!这个土豆大米只能算是个半成品。
走出谷仓实验室,左少吉道:“我接下了,但你得给我说说,你是怎么打算的,这样我好制定研究计划。”
凌世哲道:“我是这么打算的,土豆大米的事先暂时放一放,先把土豆面食系列先给做全了,像土豆意大利面、通心粉、披萨这一类,这些都是西方人常用的主食。这些全部完成之后,再把大米完善,然后再这个基础上发展一系列的土豆主食全系列。”
先西方,后东方。是凌世哲的整个的土豆主食开发计划。
知道了凌世哲的商业开发计划后,剩下的事情就好办了,凌诗诗与凌世哲先合资成立一家“凌师傅食品有限公司”,公司总部在温莎镇,凌诗诗占股55%,凌世哲占35%,剩下的由安布雷拉精工设备有限公司持有。
公司聘请左少吉为公司首席食品工程师,全权主导土豆主食的全系列开发。
同时安布雷拉精工设备有限公司负责研发土豆主食全系列的加工生产线,这套生产线具有排他协议,也就是说设备只能卖给凌师傅食品有限公司,不能卖给其他公司,以保证凌师傅食品有限公司对土豆深加工食品的绝对垄断。
对就是垄断,凌世哲根本就不担心反垄断起诉,不过是面条、通心粉、披萨而已,只不过都是用土豆做得,就算垄断了又怎么样,人们的选择有很多,不选土豆面条,人们还可以选择小麦面条或者是大麦面条,以及燕麦面条,这样的垄断对人们的日常生活根本不会产生任何的影响。(未完待续……)
第二百七十五章 来自大陆的邀请函()
左少吉不愧是农业方面的专家,他的团队加入后,只花了半天的时间就摸清了凌世哲这些天辛苦搞出的实验数据,还指出了几个错误。
第二天他们就全都进入了工作状态,他们都是农业方面的专家,比凌世哲这个二把刀强了何止百倍,加上又是团队合作,有关制作土豆面条制作的相关数据很快就拿了出来。
不但搞出了黄土豆面条,紫土豆面条、红土豆面条、黑土豆面条很快就被制作了出来,另外,土豆面包和土豆蛋糕也被制了出来。
同时,左少吉还根据土豆的自身的属性,专门配置了一种复合型胶原蛋白多肽粉,把它按一定比例的加入马铃薯全粉和面粉混合物中,在6吨的高压下压成的面皮,里面成网状的面筋组织结构会变得非常的稳定,比凌世哲原来用的那个胶原蛋白粉好了不知多少倍。
这种新型的复合胶原蛋白多肽粉,还大大提高了面皮的韧性,凌世哲试验了一下,一张1。5米宽比纸还薄三分的面皮,能够承受18。6千克的重物而不破裂。
这么强的韧性,凌世哲怀疑这样的面条能好吃吗?
答案很快就揭晓了,左少吉也是一名美食家,会得一手好厨艺,用手工把面皮切成面条,亲自做了一大盘意大利面请农场的工人品尝后,他就没有任何话说了。
那些农场工人一个个吃得狼吞虎咽,连凌世哲自己不怎么爱吃意大利面的人,也都吃得津津有味。这充分证明那张能够承受18。6千克重物的面皮,味道是极好的。
左少吉告诉凌世哲。“其实你只要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反是口感极好的面条。他的韧性通常都比一般口感的面条要强,这是因为里面的面筋在起作用,面里的面筋一般是网状分部的,如果分部的越细越均匀,面的韧性和弹力就越强,吃起来问道就越好。
好得面条都有很好的嚼劲,所谓的嚼劲就是人在咬食物过程中产生的舒适感,用阻尼系数表示,经研究。食物咀嚼的最佳阻尼系数是1。8,高于或低于这个数值,食物都会变得不好吃,而越接近1。8这个数值,人在吃食的时候就会变感觉很舒适,越舒适,他就觉得食物越好吃。”
凌世哲算是见识了,没想到食物是否好吃都跟数据有关,那是不是说。所有的食物都往1。8这个数据靠,就能做出全世界最美味的食物?
左少吉否定道:“理论上是对的,但实际上是错误的,因为人在享受美食时。不光是咬动食物的舒适感一个指标,还有食物发出的味、香对人产生的食欲刺激,也是决定食物好吃与否的关键因素。而味、香决定了人的口味习惯。而每一个人的口味又不尽相同,有得喜欢吃辣。有得喜欢吃酸,有的喜欢吃甜。不同的人都有自己的口味偏好。
菜做得好不好吃,是不是符合大众的口味,主要看厨房魔法师(厨师)的烹饪手艺。而我们唯一能做得,就是在加工土豆面条的过程中,尽可能的靠近1。8这个数值。”
凌世哲原本打算在三姐的农场里呆个几天就走,结果在他准备回去时,艾莉森给了送来了一封特殊的请柬。
这是一封来自共和国的请柬,邀请凌世哲去大陆做学术访问。
艾莉森在电话里告诉他,不光是凌世哲,包括很多欧美著名的华人科学家,像丁肇中等,也都收到了跟凌世哲一样的请柬。
“艾莉森这件事你怎么看?”
艾莉森在电话道:“BOSS,如果你是一名单纯的香港人或是加拿大人,去一下大陆不是坏事,自十月份中国发生那场政/变之后,全世界都有一股预感,那就是中国大陆的政策会有所改变,中国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没被西方商品经济开发的国家,她的市场潜力非常巨大。
但你又是国/民/党的高级将领,两岸现在又处在军事对持的阶段,如果你去了中国,会有政治后果是很难预料的。”
艾莉森虽然是个西方人,但作为凌世哲的手下,他还是对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下了一番功夫的,对中国目前的情况还是比较了解的,不像很多西方人,连中国在地球上的那个洲都不知道。
“你认为大陆会扣留我?”凌世哲问道。
“不会,我查过了,请柬是大陆公开发的,他们不会这么做,但是你去了中国,台当局会有反应就难说了,毕竟我们现在正在与他们谈投资的事。”艾莉森把他的分析说了出来。
在今年也就是76年的三月份,台立法委员会和台行政院两院,通过了新版的《外商在台投资法》,法律中规定,除特殊行业外,反是在台投资开工厂的外商,允许以独资的形式存在,可以不与当局和地方企业合资云云。
这是蒋/经/国上台后,对台/湾政策做得最大的一个改变之一,因为台湾经济发展到今天,已经到了转型的窗口期,由原来的劳动密集型向高附加值的技术型转变,再用原来的那种外商在台投资必须与台当局合资或者是与台企业合资的政策,已经不能适应台/湾未来经济发展的需要,取消已是势在必行,允许外商在**资建厂或独资企业,台/湾才有可能完成产业转型。
这一点上,蒋经国还是看得很清楚的,所以才让行政和立法两院通过这项法律。
可法律的通过并不容易,阻力来自台/湾的守旧势力,他们都是来自合资经济的直接或者间接的受益人,允许外商独资以后,他们是最大的受害者。因为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他们是当地的地头蛇。靠着与外商合资,不需要自己付出。就能坐享暴利。
而允许外商独资法律一旦通过,他们还想以前那样就不行了,所以他们是想尽一切办法都要阻止新法的通过。可惜他们再怎么闹腾,但新君立意与决,他们也只能干瞪眼。
其中有几个不听话的,想要闹腾的,都被新君给收拾了,让他们见识见识叫官法如炉。
《外商在台投资法》通过以后,台当局在加拿大的商业办事处。就找上了凌世哲,希望安布雷拉到台湾投资。
凌世哲与艾莉森、福斯特三人商量了一下,先做一个试探,先在台湾建一座独资的电池工厂试试水,如果效果好,没有那些乱七八糟的操蛋事,以后就把位于香港的电池工厂全部都迁到台/湾去,为安布雷拉航空动力公司腾出地方。
香港实在是太小了,建个工厂都得见缝插针的到处找地方。实在是让凌世哲受够了。
在香港的电池工厂有两处,一个在观塘紧靠着“十亿芯片产业园”,把他腾出来,芯片产业园未来要扩展也有了地方;另一处在新界。近邻航空动力实验室,六百亩的土地也方便将来把航空动力实验室升级为工厂。
当初建立航空发动机实验室时,艾莉森就主张把实验室建在加拿大。因为这里地方够大,但凌世哲不想让加拿大享受航空发动机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