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臣附议。”顿时,三位重臣站了出来同意。
刘东阳看了眉头紧皱,心里叹息一声,他知道,他一向一来的和稀泥,不带领文臣和皇上正面对抗的行为,已经极大引起一些人的不满了。
这次就是如此。
其余人中,有些心动,有些却是表面上低下了头,默不作声。
帝子受神色丝毫不变,但也没有留任何情面:“你们也要抗旨不尊?”
杨延和几人神色一变,对帝子受的不留情面,有些不能接受,他们可是朝廷重臣,怎能如此说?
“臣等当然不会抗旨,但皇上所为却实在有违祖制。”杨延和仗着自己一定程度上是前身朱厚照的老师,义正言辞道。
“根据祖制,他们已经死了。”帝子受语气冷了几分,也不想多说:“都下去吧。”
杨延和心中一怒,有些悲愤,皇上怎么变成这样了?
气愤之下,直接跪倒在地,双手拿下自己头顶官帽,丝毫不惧道:“皇上若是执迷不改,还请将臣也一并打入天牢。”
其余大臣大惊,李东阳几人都有心阻止,却也阻止不了。
只是心中叹息一声,皇上素来固执,极有主见,以往还不对大臣出手,这次更甚以往,毫不顾忌。
你这么做,岂不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帝子受目光更冷了两分,没有犹豫直接道:“来人,将杨延和打入天牢,剥去他所有官职,查查他是否有无贪污?”
众臣大惊,没有想到真是丝毫不留情面,打入天牢也就算了,可是查看有无贪污,却是说明皇上对杨延和一点都不信任。
直接否认了他以往的功绩,而且打入天牢也许还能出来,可查查是否贪污,就不一定能出来了,这是下死手啊。
杀人还诛心,丝毫不留情面。
杨延和顿时仿佛老了十几岁,有些不敢相信,那三位先前跟随的重臣怂了,立刻低下头,一言不发。
“都退下。”帝子受目光看了他们一眼,冷冷道。
“臣等告退。”众臣不敢多言,帝子受连杨延和都不留情面,他们需要好好商议一下再说。
众臣退下,帝子受安静思索一会,这些文臣不会就此罢休,不过也就那样了,文臣本身并不具有太大威胁。
具有威胁的,是他们身后的庞大利益集团。
说白了,历朝历代皆有隐患,汉是世家,唐前期是世家、后期是藩镇,宋是外患,明严格说来是地主。
地主掌握土地,相互勾结,这是最基础的。
强大的地主渐渐成了大商人,他们以地域为联系,组成一个个团体,扶持读书人,在朝中竖立自己的代言人,以金钱控制着他们。
犹如一只只吸血虫,吸着大明的鲜血。
随着土木堡之变后,这种情况正式成型、并极速加快,到了他这时,已经隐隐形成了一个个小团体。
这还算好的,到了明末,那才是真正的一个个庞然大物。
像满清入关,李自成一败之后,便极速掌握了北方,便是这些地主商人的手笔。
没办法,李自成打地主,这些地主商人是最大的受害者,他们当然要换个主人。
明末时,十个文臣,九个半都已经被腐蚀,口中说着大义,实际心黑无比,已经是破败不堪。
现在还不至于如此,忠臣还是有很多的,这种团体也并不庞大牢固。
不过这个世界因为武力高强的缘故,大部分江湖势力,也是跟那些地主、商人有所联系。
否则那些江湖势力哪来的钱发展?
他们双方互惠互利,一方面提供金钱发展,一方面提供武力保护。
也就是说,文臣后面、实则站着的是地主、商人、和一些江湖势力。
当然,现在这种情况,并不是根深蒂固,并不多难对付。
而且明之一朝,文臣看似是一个团体,其实那只是表面的,他们之间的斗争更为残酷。
那么多的首辅更替,那么多的大臣被杀,就可以看出来了。
其中下手最狠、最多的,不是皇帝和太监,其实还是文臣自己,没办法,位置就一个,都想爬上去,当然要干掉前方拦路的人了。
也因此,明朝的朱氏皇室一直存在。
坐在这个位置上,帝子受都感觉这应该是朱元璋、朱棣故意的,起码保证皇室一直存在。
而且,他们更狠的地方其实还在于锦衣卫和东厂。
比如现在,很快,帝子受就看到了刘瑾的禀报。
那四位大臣皆是有所贪污,或者说他们的钱财来自受贿。
帝子受没有出乎意外,明朝的官员俸禄太低了,寒窗苦读十年,当官发财,不是说说的。
这么低的俸禄怎么风光?怎么过得好?
官员要是不贪、不收取贿赂,那才是稀奇事。
可是明朝的军权设置颇为有效,文臣根本不可能以此谋反,那么文臣贪污,就有了把柄捏在皇帝手中。
不管官多大,随时想杀都可以,锦衣卫和东厂就是两把刀子,保证皇帝随时可以生杀予夺。
这两把刀子就是皇帝手中的利刃,随时勒紧文臣脖子上的绳子。
掌握了这两把刀子,皇帝就能独掌大权。
可是他们没想到,这其中最难的一环,是皇帝本身。
因为受到的教育不同,经历不同,情感不同,思想也就不同,能跟朱元璋、朱棣一样有魄力,一样有见识,可以把文臣当猪养的皇帝,不是那么容易有的。
说白了,他们狠不下那个心,也不敢,他们受到的教育就是文臣是重要的,为了不使大明动荡,他们不敢那样做。
最多也就是推出一两个人对付文臣,或是太监,或是奸臣,这样也好保持结果不最大程度的恶化。
根本不敢对付整个文臣体系。
而他们更没预料的是,长此以往,官员受贿贪污的越来越多,导致整条河都被污染、变质了。
想杀也杀不完了,大明只能被吸血越来越弱、然后慢慢的倒下。
所以政策刚出来时都是好的,只是掌握他的人不同,效果也就不同。
大明的皇帝其实本质上是幸福的,朱元璋朱棣考虑的很好,各方面都考虑到了,只要胆大,只要不顾及什么祖制,不怂,文臣其实就是养的猪。
武将更不用说。
可惜,真正能做到的皇帝,也就他们两人而已。
(新书求各种支持,谢谢。)
………………
第九章 政治妥协、交换()
归根结底,都是因为一个钱字。
因为钱,皇帝对贪污的官员生杀予夺。
也因为钱,大明被上下勾结吸成了人干。
没有魄力的皇帝,只能慢慢看着大明逐渐衰落。
而帝子受如今不说是多么有魄力的人,但他不管是思想、还是见识,都让他丝毫不怂。
大明想当官的人太多了,从来不曾缺过。
至于地主和商人,不说他们现在还远远没有达到明末的地步,根本成不了大气候。
最麻烦的那些江湖势力,他心中有所计较,而且江湖实则也是一盘散沙,成不了大气候。
如今江湖中虽然阴谋家不少,但想要一统江湖对大明造成威胁,简直就是难如登天。
武当山上的那个人就是他们过不去的天险。
大明皇室在江湖中的布置,也是常人所不能想象的。
外患方面,北面蒙古遗漏下来的几个势力大不如昔,那个海上小国也是贫穷,成不了大气候,南方一些异族只能小打小闹。
所以不管怎么看,帝子受都觉得他不可能输。
如此他又怎么可能怂?
又处理了一会奏折,就听曹正淳来报,张家那两位侯爷,也就是朱厚照的舅舅去见了太后。
心里摇了摇头,不出意外,他们应该是受人蛊惑的,想以太后来压他。
不过张太后一生本就是传奇,明智如她怎么可能插手这事?
他们两人肯定会受到一顿训斥。
“去查查,谁跟他们接触了?”帝子受冷淡道。
“是。”曹正淳立刻应道,此时包括他在内的太监体系,其实都是精神振奋。
陛下态度很强硬,这明显是要跟文官体系打一仗,他们自然要尽全力尽忠职守。
“另外传旨诸葛神侯、铁胆神侯,让他们管好江湖中人,敢胆在京城闹事者、杀。”帝子受继续说道。
诸葛神侯全名诸葛正我,是大明朝廷有名的宗师级强者,统领神侯府,职责之一便是管理江湖中人。
“遵旨。”曹正淳再次应道。
没有出乎帝子受的预料,张太后狠狠呵斥了一顿张家兄弟,让他们回去闭门思过,少出门、更要少与人来往。
外面,当杨延和入狱的消息传出后,那股震动与暗流越发汹涌了。
当真是群情激奋。
一封封奏折被不断写出,官员来往更加密切,一些人已经开始行动。
帝子受则是在乾清宫中,听着东西二厂和锦衣卫不断的汇报。
他也想看看,这些人能闹出多大的动静?
还有,朝臣中,到底有多少人可以用?
这些都是他必须掌握的,掌握了这些,就可以对朝堂进行一次清洗,先在最上层掌握大明。
然后清理一下江湖势力,将那些地主商人的武力支持灭掉。
最后就是那些地主商人了。
整体来说是三步,三步达成,他就可以彻底整合大明,增强大明实力。
最后一步自然是吞并周边势力,获得更多的气运之力。
时间匆匆,帝子受在乾清宫坐看风云,京城已是越发热闹。
第二天早朝,议论完一些正事,就有官员联名要为杨延和等人求情。
对此帝子受也不生气,这些官员能够在议论完正事后再说,显然还是有着一些底线的,比他们的后辈强多了。
而且只是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