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县清了清嗓子,惊堂木一拍,揭开今日的审讯流程。
“堂下可是石氏女?”
“是。”石聆道。
宋知县没有惯例的威逼恐吓,而是还算和蔼地问道:“石氏,淮阳侯世子告你违约背信,欺诈钱财,你可认罪?”
“民女认罪。”
“……就没什么可辩解的?”
“民女有罪,无可辩解。”
“你……一派胡言!你一个闺中女子,是如何犯的事?又如何诈人钱财?石氏,你想清楚再回答!”
宋知县他为官二十余载,还没审过这么配合的犯人,连解释都没有直接认罪,还得他这个大老爷追问内情!这些民众真是不懂事,让他操碎了一颗父母官的心。
石聆见宋知县双目炯炯,一副探究之相,有些意外。
没想到这宋知县倒不是个糊涂官,如此,倒是一股东风,不妨让她借上一借。
石聆于是一改之前的消极认罪,提醒道:“大人,侯府状告民女何罪,民女就是何罪。”
门口的石老爷听到这话显些晕过去,倒是宋知县一个激灵,似是想到什么。他一挥手,叫人拿了一张契约给石聆。
“淮阳侯府状告你背信违约,以权谋私,弄虚作假,私吞锦绣坊账上钱财。这是你与淮阳侯府签订的契约,上面有你画的押,你且看看。”
石聆接过,只是扫了一眼,就道:“没错,是我签的。”
宋知县颔首:“这契约上写着,聘用你为淮阳侯名下锦绣坊掌事,按利分红,按劳取薪,锦绣坊账务每月报上京城,自有京城掌事负责核对。而本官已经问过,你在锦绣坊期间,并无作奸犯科,账务也记录清晰,没有作假。”
石聆恭敬地道:“大人所言极是,民女受掌事所托,一直秉公职守,并无谋私。至于离开锦绣坊后的事,民女一概不知。”
“岂有此理,那你因何要认罪?这公堂上岂容你信口雌黄?”
不是你做的,你认个鬼啊?这孩子是不是傻?宋知县瞪眼。
“禀大人,此罪民女不得不认!”石聆一改之前淡定,忽然有些激动地道,“百善孝为先,家父年过半百,石家世代清名,民女不忍他再受牢狱之苦,也不愿累及家人,宁可替父认罪!”
什么?
宋知县眼睛一亮,扫向堂外。
石秉荣却因这石聆这突如起来的一句被轰得晕头转向。
这逆女……这逆女在胡说什么?!
作者有话要说: 明天要搬家,可能会有点忙噢,不过不会影响正常更新哒。
走过路过的小伙伴,不要忘记收藏噢。
第66章 审案()
公堂之上,众人震惊。
石秉荣此时就在堂外,内里声音她听得清清楚楚,恨不得立刻冲进去掐死石聆。石聆却一改平日的淡定,情绪上有些激动,表情上有些忐忑,处处都表现得很“有戏”。
宋知县一拍惊堂木,周遭顿时肃静。
“石氏,是非黑白,自有本官决断,若这其中真有他情,也容不得你包庇。你到底是如何背信违约,还不速速招来!”
石聆犹豫半晌,像是鼓起了很大的勇气,道:“秉大人,事情是这样。民女曾因路遇歹人而流落在外,幸得晋阳锦绣坊中人相救,又因神识不清,暂留锦绣坊帮工。两月前,家父寻得民女,民女这才归家。父亲不喜民女从商,民女便休书一封,向锦绣坊的东家递了辞呈,也就是淮阳侯府。”
宋知县点头:“这也是无奈之举,你身为石氏长女,抛头露面的确不合适。”
石聆却摇摇头,道:“话虽如此,可是民女经营锦绣坊一年,如今突然撤手,铺子运营一度陷入艰难。民女愧对恩公,内心十分焦虑,便委托父亲另觅一良才,接手锦绣坊掌柜一职。民女想,这样也算对恩公有个交代。”
宋知县略一思索,道:“你这样,也并没有什么错。”
“不对,错了。”石聆抬起头,恳切地道,“大人,我这样做是错的。”
宋知县凝眉:“何错之有?”
“大人有所不知。当日我休书一封加急送去京城,信里说了请辞一事,之后,我为叫老父安心,未得回函,便擅自辞了锦绣坊所有的差事,做了甩手掌柜,这是其一。更错的是,我虽然受淮阳侯府委托管理锦绣坊,但我并没有权力转让淮阳侯府赋予我的权力,也就是说,我没有资格指任别人来代理我的工作。这是其二。”
宋知县被她说得有些迷糊,他示意石聆停下,自己思索了一会儿,露出恍然大悟的表情。
“这样说来,你的确有错。”见石聆欲言又止,他下意识地道,“怎么,还有其三?”
“禀大人,有。”石聆老老实实地道,“就在前日,民女收到了淮阳侯府的回信。”
“信上如何说?”
“恩公很生气,斥责民女背信弃义,不负责任,将铺子托付给了不妥之人。”
石聆说完,韩氏表情一变。
宋知县追问:“何为不妥之人?”
石聆感觉到身后两道毒辣的目光,不着痕迹地扬了扬嘴角,道:“恩公说,父亲所委托之人,并不懂得经营,又刚愎自用,不听劝告,导致锦绣坊损失了好几笔重大的生意。更甚者,这个人还监守自盗,挪款私用。恩公为此十分恼怒,不仅斥责了民女,还扬言必定追究。民女心中有愧,又恐父亲担忧,并未将此事告知,因此才有今日之事。民女自知有愧于淮阳侯府,便主动与衙役大哥来县衙认罪。”
石聆露出些怯弱之态,似是着实无奈,但是她言辞确切,表述清晰,倒并没有慌张之相。此事,在场众人听得明白,说白了,这事虽因石聆而起,背信欺诈之事却并非她所为。倒是这石家老爷,为了自家名声,逼得女儿忘恩负义,又识人不清,害了锦绣坊。怪不得石聆一口一个替父认罪,倒也合情理。
石秉荣此刻却有些傻眼。
他如今满脑子都只有一件事:监守自盗,挪款私用?怎会如此?那人是石聆亲眼相看的,又是多年老友推荐,怎会是这样的人品?如此事是真,石聆倒真是独自承担了许多事,难道女儿真是为他好,反而是他错怪了女儿?
石老爷径自糊涂,没注意到身旁的韩氏脸色发白。
石聆会那么好心?她才不信!可是她曾与韩成千叮万嘱,务必盯紧那个书生,锦绣坊的账务她也算得仔细,她固然近日手头宽裕些,可也不敢大挪大用,更不要提惊动京城的淮阳侯世子。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宋知县思索片刻,正要开口,却听身后的师爷低声唤老爷。他附耳过去,听了片刻,面露惊色:“当真?”
师爷摸了摸额上的汗,再三肯定,又从袖子里抽出书信递过。
宋知县低头看信,越看脸色越黑,最后竟是一改之前的和气,怒斥道:“石秉荣何在!来人,传石秉荣上堂!”
石秉荣此时哪还有之前的嚣张气焰,他眼见宋知县面色不善,心里打怵,面上只是强作镇定。
“见过知府大人。”石秉荣上堂,在石聆身边跪下,时不时地瞟向这个女儿。
方才石聆背对着众人,他看不清晰,只觉得石聆声音清澈缓和,将事件款款道来,不急不躁。如今从旁看去,才觉得震惊,这个孩子竟是没有丝毫慌张之态,十分沉稳。
石秉荣明白过来:她根本就不怕。
可是她怎么能不怕呢?连自己这个半百之人在公堂上都会打怵,她一个小丫头,哪里来的胆识?
宋知县见石秉荣瞪着石聆,更加不悦:“石先生,我素来敬仰石家清名,你爱女之心虽然可叹,但也不能不分青红皂白。你可知你险些铸成大错!”
石秉荣拱手道:“秉大人,那刘书生乃是友人所荐,老朽的确未曾想过此人人品有异,着实惭愧。只是,此事若属实,理应立即捉拿那书生,我父女二人固然有错,却也不至于此吧?”
“好一个不至于此!”宋知县一拍惊堂木,将手中信件抛落堂前:“石秉荣,这是淮阳世子亲笔,你自己来看,你都做了什么好事。”
石秉荣一惊,他展信一看,顿时神色一僵,额角冷汗溢出。
“这……这怎么可能?”
诬陷朝廷命官?这是怎样的罪名,他石家如何担得起?石秉荣有些慌神:“绝无此事!我石家受圣恩庇佑,世传御赐金扁,忠于朝廷,忠于天下,怎会做如此大逆不道之事?这……这从何说起啊!”
宋知县冷笑:“绝无此事?来人,将证据呈上。”
“是!”之前捉补石聆的衙役此刻上前,手里奉上一本账本,道,“大人,这是方才衙差在石府搜到的账本,正是锦绣坊缺失的那一本。”
石秉荣一愣:“账本?可是在阿秀房中?”
难道这丫头蒙骗他,根本没有交出锦绣坊的实权?
石聆对此并不言语。
那衙役却道:“此物乃是自石家主母韩氏房内发现。”
石秉荣只觉得脑中轰的一声。
惊堂木响个不停,声声敲击着他的脑海,不一会儿,一脸惨白的韩氏便被押上公堂。那些衙役对韩氏可不太客气,将人往堂上一按,都能听得到膝盖磕在地砖上发出的响声。
“韩氏,你与那姓刘的是何关系?为何失窃的账本会在你房中?”
石秉荣此刻脸都绿了,若非人在公堂,他简直想去踢韩氏一脚。
“恶妇,你这恶妇……你……你说!你到底都背着我做了些什么!”石秉荣手心盗汗,几乎跪不稳。
韩氏家中的二爷乃是当朝侍郎,若韩家插手了淮阳侯名下的铺子,这事让人知道,那可不就是坐实了“结党”的罪名。怪不得淮阳侯府会勃然大怒,怪不得会说他石家诬陷朝廷命官。如今朝局不稳,这事可大可小,但若真是被御史参到朝上,恐会引得圣上猜疑。为人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