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买来的好烟抽出一根用包里的打火机点着火,时不时地往车窗外吐口烟,弹弹烟灰。
纳米级机器人是散开的分批次飞行的,肉眼根本就看不着,就是用十倍放大摄像头看也是如此,到了车窗外的广阔空间分散的就更远了,这时候用一般的显微镜都是看不到的。
导弹研究中心在离停车点半公里的地方,一路上都是用纳米机器人里面的电池作为动力,飞了一会儿就停下来晒太阳充电,到了导弹研究中心的门口后,越过有着警卫的大门向院子里的大楼飞去。(。)
。。。
第一百六十五章 信号屏蔽区()
张涛看到纳米机器人传回来的美国导弹研究中心的牌子后就操控着机器人一号,在路边待时间长了难免会被交通部门的人发现,惹来麻烦就不好了。
在机器人一号走之前还得做点事情,刚才机器人一号抽完的烟头都放在了车里烟灰缸里,张涛遥控着机器人一号把几个微型的信号转接器塞到烟头里,然后发动车往回走,车窗也没有关上。
在路过有路边有石头的地方,把几个有微型信号转接器的烟头扔到路边的几个石头缝里,机器人扔之前都是计算好风力和距离的,准去无误的仍尽力石头缝底下,如果不是掀开石头看就不会被发现。
为了防止有环卫工人不小心提到发现石头里有烟头而捡起来处理,张涛就遥控着机器人一号多扔了几个。即使公路上的监控人员看到也只会是认为是有钱人的一些无聊举动而已,和一些喜欢在公路上飙车的某些人相比这实在是不算什么。
在导弹研究中心的外围场地很可能有屏蔽信号的设备,张涛遥控一些携带次声波器的纳米机器人在前方飞行,一边飞着一边向前方发出昆虫的次声波频率。
次声波是以扇形面积发出的,发出的昆虫频率次声波遇到物体会返回和雷达的功能相似,不能返回次声波的地方就可以确定是有屏蔽信号设备的地方了,负责发出次声波的纳米机器人数量少又是纳米级的,并不会被探测设备发现,即使收到了纳米机器人发出的昆虫频率次声波,也只是以为遇到了一些昆虫发出的次声波而已。
纳米机器人都是分为群组飞行的,每个群组的个体之间都是分散的,在人的眼睛和摄像头里是看不见的,假设有人拿着一个超级显微镜放在窗台上,再拿着一个超级望远镜和放大镜看显微镜,这样就可以看到纳米机器人了。
不过空气里还有比纳米机器人大的很多的细菌和病毒,想从这些细菌和病毒中看出来原子大小的纳米机器人是不可能的,所以纳米机器人只要它们之间的距离不是太近就不会被人发现。
除非是21世纪末发明出来检测纳米机器人电流波动的仪器是可以检测出来的,现在世界各国连纳米机器人的一个零件都没有研究出来,纳米机器人的检测设备就更不会有了。
在纳米机器人群组的前方几百米的空中,有一组少量的纳米机器人专门用作探测屏蔽设备发出的干扰信号波,防止突然产生的大风将所有的纳米机器人都吹到干扰信号里,一组纳米机器人被吹进去,张涛还可以让另一组设定好程序将其带回来。
一旦探测到干扰信号后张涛就会停止所有纳米机器人前进,然后绕过屏蔽信号继续前进。纳米机器人探测组飞过几百米的沙地时在一处地方发出的昆虫频率次声波没有反射回来,张涛遥控着纳米机器人在屏蔽源的左右几百米的地方试了一下后也是没有反射回来。
在沙地下有屏蔽信号的设备,什么信号都是被屏蔽,张涛如果操作着纳米机器人继续前进,就会因为失去指挥信号撞到某个物体或电源耗尽停下来掉落到地上而损坏。
既然地下和地面都不行,张涛就试试空中的,屏蔽设备发出的屏蔽波只是一种强磁波,但范围有限,距离远了强磁波就会衰减直到消散。
张涛操作着探测组纳米机器人往天空上飞着,探索干扰信号在空中辐射的消散高度,剩下的纳米机器人操作着它们停到一处草叶上,一边轮流着发出可以眩晕昆虫的次声波晒着太阳充着电,世界上大部分的昆虫都是差不多的,就像蚂蚁、蚊子等可以通用一种频率,一些没张涛没有收集过次声波频率的昆虫也很好解决,发出一种和其结构与体型差不多大的昆虫频率,并且开到最大频率,就可以将它驱赶走。
在探测组纳米机器人往天空上飞的时候张涛操作着它们和干扰信号保持最大的昆虫频率次声波距离,在空中越往上空气的气流就越强,气流的变化也比较快,如果是气流减弱了还好,要是气流突然间大了起来,离干扰信号过近的纳米机器人可能会被突然产生的强气流给吹到干扰信号的范围里而失去指挥,保持一个最远的距离是最安全的。
三百米、四百米八百米,在纳米机器人探测组飞到八百米的高度时发出的昆虫频率次声波终于不再被干扰信号屏蔽了,再网上飞了五十米就完全探测不到干扰信号了,张涛确定在这个高度就是屏蔽信号设备所发出的强磁波自然消散的距离了。
信号从纳米机器人上发出来到了附近的信号转接器里,然后信号转接器里的信号放大器将信号放大再发送到机器人一号的信号接受设备里,之后再把信号发送到潜艇里,潜艇把信号转变为电信号。
然后潜艇里的数字模拟器再把电信号转变为相对应的几种动物频率的超声波发送出去,在冰岛海边别墅就会把它接收到,由于距离比较远,信号会延迟一秒钟左右,也不会对张涛的判断造成影响。
遥控着在草叶子上的纳米机器人群组往天空上飞着,飞到八百五十米的高度后跟上了前方探路的纳米机器人。向前飞了八百五十米后探测到下方的空间也没有干扰信号了,张涛就操作着所有的纳米机器人群组降落下来在半空中飞着,地面上的气流变化并不大比较安全些。
在地面上空又飞了五百米后,探路的纳米机器人组又发现了屏蔽信号,这样的防护级别可以保证导弹研究中心的绝对信号屏蔽,不过对于张涛来说就无所谓了,即使再来上几个信号屏蔽区大不了让纳米机器人群组多晒会儿太阳充电,浪费点时间而已。
张涛从携带视频信号传输的纳米机器人传回来的画面上看到,前方大约一千米多米处的地方有一些建筑群,里面的楼房和厂房都很大,这里应该是导弹研究中心的地方了,看到了目标后让张涛对设计人员的碎碎念少了一些,遥控着纳米机器人群组轻松地越过信号屏蔽区后向导弹研究中心的建筑群飞去。。
。。。
第一百六十六章 进入厂房和大楼()
建筑群的大门处也有两个守卫,不过对张涛的纳米机器人没有用,纳米机器人群组越过大门后向院子里的一株大树飞去,操作着纳米机器人群组在树皮上分散开降落。
然后开启几种昆虫频率的次声波,现在是中午,阳光比较强烈。昆虫现在一般都躲在阴凉处遮阴呢,开启昆虫频率的次声波只是防止意外发生。
纳米机器人群组都各自停好后,张涛操作着它们分批次的去周围探测着。
机器人一号现在已经开着车到了附近的一家酒店住,张涛遥控着和它和酒店前台服务员交完押金后进入一间房间。
这片建筑群很大,经过两天时间的排查探测后,在所有建筑物的周围都没有发现屏蔽设备,只是建筑物里面还不确定,按照国际军事惯例房间里面应该是有干扰信号的。
张涛先操作着一组纳米机器人探查一下厂房,到了厂房的一扇开着的窗户前,看到窗户是开着的发出的昆虫频率次声波也没有被干扰,张涛就遥控着剩下的一些纳米机器人组从窗户飞了进去。
厂房里的人正在干活,看起来是在加工一些机械设备,在厂房的一角还有着半截导弹发射架,看来这个厂房是用作粗加工的,张涛把半截导弹发射架和工人正在干活的过程用纳米机器人组拍了下来传回电脑上,把视频保存好编上号码存到文件夹里。
操作着纳米机器人群组出了厂房后到其他的厂房也探查了一下,看到大多是进行导弹外设的加工,有的厂房是维修车间,里面的人还有看手机上网的。
张涛遥控着纳米机器人群组把所有的厂房内的情况都拍摄下来,传回冰岛海边别墅的电脑,把所有录下来的视频都整理了一下留着自己以后研究,就等着把理论自己资料也给拿下就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了,这样在自己制造导弹时能大幅度的提高成功率。
整理完视频后,只剩下大楼没有探查了。张涛操作着几组纳米机器人向大楼的飞近后发出昆虫频率次声波,都没有反射回来,在大楼周围和楼顶试了一下后都是没有干扰信号,看来大楼的干扰信号是大楼墙壁上的特殊材料将次声波给屏蔽了。
围绕着大楼转了一圈后也没有发现有什么进入口,张涛看到有些房间有空调管道,但也不知道空调开了没有,里面的扇片产生的风对纳米机器人会产生威胁。
张涛把视频录了下来,然后让纳米机器人探测组飞到厂房的楼顶晒太阳充电。看了一会儿视频后,发现在每层楼的窗户上都有一个换气扇,而且有的扇片是旋转的,有的没有旋转,换气扇一般都是用作厨房或洗手间。
张涛遥控着厂房楼顶的纳米机器人飞回大楼,找到一个换气扇的扇片没有旋转的窗户,看到里面是一个洗手间,用携带温度感应器的纳米机器人感应了一下后,没有发现洗手间有人。
张涛没有让纳米机器人探测组飞进去,而是让其来到一个换气扇正在旋转的窗户上查看了一下,这里面也是一个洗手间,再用携带温度感应器的纳米机器人感应了一下后发现里面有人。
等了一会儿后洗手间的隔间门打开了,从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