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瑜儿见过二婶,请二婶日安!”
“瑜儿见过三婶。请三婶日安!”
两位婶婶受礼之后,只是又各自关心了璟瑜两句。关于她失踪外这两年时里事却是半点也没有提。就好像她们从来都不知道这么回事一样。
对此璟瑜虽是无所谓,但陈夫人却是极满意。管人人都知道这只是粉饰太平,可有陈夫人却不璟瑜因为她们有意无意打探而想起什么不愉事来。就她自己问及女儿这两年事时,也是小心避着一些不太好事,只关心一些无关紧要细节,怕就是触及女儿伤口。
陈夫人对这两个弟妹性情可是有些了解,二弟妹性子还算是爽利,可自卑于出身不及自己和三弟妹,又是填房继室,妯娌相处之时总有些争强好胜爱掐尖,就怕被三弟妹给比了下来。而三弟妹出身门第虽不及自己,可比起二弟妹娘家来说却是要胜出一筹。再加上三弟妹未出阁前也有着一些才女薄名,她也偏偏极以此为荣,很是有些才女自命清高,就是自己若不是长嫂,娘家门第也高了她娘一截,只怕她也是瞧不上眼,就毋论她眼中样样不及她却又是她二嫂二弟妹了。
这两个人对自己未必都是真心服,平时也时不时找机会膈应膈应自己。她们说出话,有时可不是那么好听。自己看两位小叔和几个侄儿份上也不怎么与她们计较。可若是她们将主意打到瑜儿身上,她可就不会有平常那么好说话了。这两年来即使女儿不提,她也知道她一个小女孩儿算是孤身外,怎么可能没受一点委屈。就此来说,确实是她这个做母亲对不住她。可那都是外边,她鞭长莫及情况下。如今她已经回到了家里,回到了自己身边。她是怎么也容不得别人再给她找难受了,就算是一家人那也不行。
不过现看来,她们俩到也比自己预想要识大体,虽不知道这是她们自己想法,还是有两位小叔或是侄儿事先交待,但她只要这样结果就好了。
璟瑜这趟过来其实就是见见两位婶婶,给她们两位长辈问个安。所以陈夫人璟瑜提出要去看看她小侄儿后,就早早放她离开了。
从陈夫人院子里出来璟瑜原本是想过去看看自己那小侄儿,昨天因为时间关系,她只来得急看了那么一会儿。而且那时那个小家伙还是睡着。不过那小家伙睡着模样儿也很可爱,所以她这一空下来就还想要再去看看。
只是才走到半道上,就远远看到了大嫂冯心悦正从另一个方向走了过来。璟瑜眼力极佳。所以管还隔着一段不近距离她就看到清楚了此时冯心悦脸上正是满脸愁容。
璟瑜看到冯心悦脸上这副表情,不由就想起了先前听到那些只言片语,就顿时打消了现就与她碰面念头,半路上改道去了祖父院子。只不过她要去找人并非是祖父老国公,而是小哥夏侯烽。她早就听说小哥自从来到潼涧后。就一直被祖父亲自拘身边教导,眼下这个时候正是他那里接受教育时间。
要说璟瑜运气也不错,她这才刚走近祖父院落,就看到小哥夏侯烽身影正从院子里向外走出来。
还隔得远远,璟瑜就对他扬手招呼道:“小哥!”
夏侯烽看到璟瑜后,也飞朝着她迎了过来:“妹妹。你怎么到这来了?我正想要去找你呢。”
“我就是来找小哥你。怎么?小哥找我有事?”璟瑜问道。
“没事,只不过我明天就要离开家去营中了,又会有好一段日子见不到你了。就求了祖父。今天放我半天假,好陪陪你。”夏侯烽颇为遗憾说完,又转而问道:“怎么?妹妹你来这里找我又是为了什么?”
“没什么,我也是这样想呢。”璟瑜却是摇了摇头,道:“对了。刚才路上远远看到了大嫂,大嫂似乎有些不太开心样子。”
前面听到妹妹舍不得自己。夏侯烽很是开心,但听到她提起大嫂事之后,却是收起了脸上裂嘴笑容,微微皱了皱眉才对她道:“这里不是说话地方,我们去你院子里吧,二哥走之前还有些事要交待你。”
就这样,他们兄妹俩又转回了璟瑜屋子里。
璟瑜将弄笛奉上热茶放到夏侯烽手里后,就催促问道:“小哥,你刚才说是什么意思?有什么要交待我?”
夏侯烽接过茶盏,放到了一旁桌上,然后又想了想,才道:“也没什么,只是一些需要注意小事。其实也没什么要紧,只不过你心里有数就行了,其他自有母亲他们。”
璟瑜听出了夏侯烽言下不想让自己掺和其中暗示,连忙乖巧点了点头。
“其中一件事,就是关于大嫂。”夏侯烽说着,脸上也难得露出了几分难色:“其实确切说,应该是大嫂娘家。这说起来,还要还京城时说起。你也听说了咱们小侄儿垣儿是早产生下吧?其实大嫂之所以会早产,也与她娘家人有关。”
而听到这里,璟瑜也理解为何明明是他自己主动要告诉自己,却事到临头了又有些别扭。这就难怪了,毕竟他作为小叔子,跟璟瑜这个小姑子说大嫂是非,而且还似是事关内宅阴私什么,确实有些为难他了。不过对他所说这内容,璟瑜虽有些吃惊却也并没有怎么意外。之前二婶说那些话,再加上大嫂昨天提到侄儿早产时脸上表情,都早让璟瑜心里有所揣测了。
第一百七十九章 冯家()
从前璟瑜就有听说大嫂冯心悦娘家这一辈子弟没成个成器不说,还出几个“有名”纨绔子弟。按说冯家出身书香清贵门第,这子弟再愚钝也不应该如此才是,可偏偏世代书香传家冯家到了这一代就没一个读书有成。一个个小聪明到有不少,可全都没被他们用到正路上。
要说起来,像他们这样人家即使有一个、两个子弟不成器,到也说得过去,毕竟树大有枯枝,这家族传承久了出几个不肖子弟也没什么稀奇。可这冯家这一代却是一个个全都长歪了,这就不得不令人感到惊奇了。
这其中缘故其实从前京城也算不上什么隐秘,不少人家对此都有自己一套看法,不过大家所见略同一点就是这应该“归功”于冯家那位老封君、大嫂冯心悦亲祖母身上。正因为她,冯家是暗中被京城世家大族视为了娶妻娶贤反面典范。
据说这位老封君也算是出身不凡,乃是位老郡王庶出孙女儿,是皇家旁枝血脉,嫁入冯家之时身上也有县主封号。传说这位老夫人生母虽出身不高,但却很是有几分本事,管只生了一个女儿却将郡王嫡次子丈夫拢手很是得宠,几乎能与出身高贵正室夫人一较高下。所以当她提出想打破规矩将女儿养自己身边时,普得到了允许。当然,那位正室夫人本身也不愿意教这么个碍眼庶女跟前,这才让她得尝所愿。这位老夫人就她生母身边养大,所有吃穿用度,与嫡出姐妹们都是一样。
待她开笄之后需要议亲之时,也不是没有人上门提亲,只是那些提亲人没一个能被她看得上眼。她和她那位母亲一向自视甚高。认为自己才貌远超嫡出姐妹,可上门来提亲人家不是些不入流人家,就是些大户人家庶出子弟。而她那两位她看来各方面都不及她嫡出姐妹们,却都能嫁入一流门户,这自是令她极度不愤。那些上门来求亲人,无一例外全都被她拒绝了。于是她亲事就这样高不成,低不就被耽搁了下来。
这一耽搁,就耽搁到了年过双十。这样年纪还未出嫁,外边传言可就不那么好听了。可即便是如此,她也不愿意随意轻就。只是她等得。她家里却是等不等。她一日未出嫁,她底下早早就订了门好亲事妹妹们也就一日不好出门子。于是她便由她祖母老王妃出面,将她许予了当时还门第不算太显冯家次子。她本人是不上清而不贵冯家。只是父命难为不得已才嫁了。她祖母虽不太喜欢她母亲,也不太喜她,可为了王府面子上好看,又或是为了补偿冯家原因,到底还是给她求了个没有食邑光有品级县主封号给她出门子。
只是这样一来。这位老夫人就加看不起婆家,也看不起她自己那只知道读书进学丈夫了。过门之后,她就倚仗着她品级、她娘家冯家立山为王,将她那同为寻常书香门第出身婆婆、长嫂挤得几乎没地落脚。将她那为人有些迂腐丈夫完全拿捏了手里。向来清贵出身为荣冯家是爱惜名声羽毛,她那朝为官公公、一直身子骨不健壮大伯对虽对她行事极为不满足,却从不肯向外人提及。她就借此冯家内院几乎变成了她一人天下。
她为人不但骄纵跋扈。还十分善妒。她拿捏着性情懦弱丈夫,不允许其纳妾,所有子女皆为她所出。不过她也算是能生。一共生下了二子两女,五个孩子。其长子就是大嫂冯心悦父亲冯皓然。
要说这样一位母亲,是应该无法教养出冯皓然这样清正忠直人。可偏偏冯皓然出生时,正巧遇到他父亲外放为官,其母随其上任。就将他放到了祖父祖母身边教养。她这一去就是六年,等她回京时她已经生下了长女和次子冯皎然。相比起不是她带大冯皓然。她当然亲一手养大冯皎然。因为要教养冯皎然缘故,即使回京后冯皓然也依旧被养祖父和大伯身边,直到他十六岁时祖父去世为止。
冯皓然夫人,大嫂冯心悦母亲,亦是有祖父做主为他订下。也许是因为他母亲给冯家阴影过重缘故,他祖父特意为他挑了一个贤良淑德齐备真正名门淑女。可想而之,这样媳妇自然是不会讨得那位老夫人喜欢。只不过这位儿媳娘家门第也不算低,如果不是看中了冯皓然人品,也不会与他家结亲。老夫人虽不喜欢这个媳妇,也敢待她太过。
冯皓然为人正直、才华出众,其岳家朝中也小有势力。得益于岳家和当时还是皇子先皇看中,冯皓然步入朝堂后其仕途一路算可是平步青云。先皇登基后,爱其品性,可算是少有简帝心臣子。
这位才学不凡冯大人若说有什么不足之处,便是为人太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