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华历史演义全书yyj09-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传檄,令远近将士,赶紧援辽,自己恰按兵不动。次年新春, 
蚩尤旗出现天空,光芒闪闪,长可竟天。都下人士,料有兵祸。 
偏大学士方从哲,与兵部尚书黄嘉言等,迭发红旗,催镐进兵。 
镐不得已统兵出塞,幸四处已到了许多兵马,叶赫、朝鲜也各 
来了二万人。当下派作四路,分头前进。中路分左右两翼,左 
翼兵委山海关总兵杜松统带,从浑河出抚顺关,右翼兵委辽东 
总兵李如柏统带,从清河出鸦鹘关,开原总兵马林,与叶赫兵 
合,从开原出三岔口,称左翼北路军,辽阳总兵刘綎,与朝鲜 
兵合,从辽阳出宽甸口,称右翼南路军。四路兵共二十多万, 
镐却虚张声势,号称四十七万,明是外强中干。约于季春初吉, 
至满洲境内东边二道关会齐,进攻赫图阿拉城。努尔哈赤亦倾 
国而来,凑足十万雄师,抵敌明军。杨镐徐徐东进,每日间四 
遣侦骑,探听各路消息,忽有流星马报到,杜总兵至吉林崖, 
被满洲伏兵夹击,中箭身亡,全军尽覆了。镐大惊道 :“有这 
等事么?”未几,又有败报到来,马总兵至三岔口,被满洲兵 
乘高奋击,大败而回。佥事潘宗颜阵殁了。镐越加惶惧,连坐 
立都是不安,暗想两路败亡,余两路亦靠他不住,不如令他回 
军为是。迟了。遂即发檄止刘、李两军。哪知李如柏最是没用, 
甫抵虎栏关,闻山上有吹角声,疑是满洲兵杀来,不待檄到, 
已先逃归。独有大刀刘綎,深入三百里,连破三寨,直趋栋鄂 
路,被满洲世子代善,改作汉装,混充杜松军士,捣乱綎军。 
綎不知杜军已覆,遂中他诡计,一时措手不及,竟死敌手。前 
二路用虚写,后二路用明写,笔法矫变,惟证以《清史演义 》, 
觉得此处尚是略叙。叶赫兵伤亡大半,朝鲜兵多降满洲,马林 
奔还开原,又由满洲兵杀到,出城战殁,弄得杨镐走投无路, 
只好没命的跑回山海关。小子有诗叹道: 

… Page 252…

明史演义                                                               ·641· 

            不才何事令专征,二十万军一旦倾。 
            从此辽东无静日,庸臣误国罪非轻。 

      杨镐到此,势不能诡报胜仗,只好实陈败状。毕竟明廷如 
何下旨,且至下回再详。 

      张差一案,是否由郑贵妃暗遣,明史上未曾证实,例难臆 
断。惟郑贵妃之觊图夺嫡,确有此情。内监庞、刘等,遂隐承 
意旨,欲假张差之一击,以快私意,以徼大功,然则谓非衅自 
贵妃,不可得也。神宗始终惑于女盅,故疑案叠出,不愿深究, 
阳博宽大之名,阴济帷房之宠,彼王之寀、何士晋、陆大受辈, 
得毋太好事乎?然内变尚可曲全,外患不堪大误,杨镐以伪报 
获谴,乃犹听方从哲之奏请,无端起用,欲以敌锐气方张之满 
洲太祖,几何而不覆没耶?明清兴亡,关此一举,作者虽已有 
 《清史演义》,格外详叙,而此处亦不肯略过,书法谨严,于 
此可见矣。 

… Page 253…

明史演义                                                               ·642· 

第八十一回 联翠袖相约乞荣封 服红丸即夕倾大命 

      却说杨镐覆军塞外,败报上闻,盈廷震惧。言官交章劾镐, 
当下颁诏逮问,另任兵部侍郎熊廷弼,经略辽东,也赐他尚方 
宝剑,令便宜行事。廷弼奉命即行,甫出山海关,闻铁岭又失, 
沈阳吃紧,兵民纷纷逃窜,亟兼程东进。途次遇着难民,好言 
抚慰,令他随回辽阳。有逃将刘遇节等三人,缚住正法,诛贪 
将陈伦,劾罢总兵李如桢,督军士造战车,治火器,浚濠缮城, 
严行守御。又请集兵十八万,分屯要塞,无懈可击。满洲太祖 
努尔哈赤,探得边备甚严,料难攻入,遂改图叶赫。叶赫兵尽 
援绝,眼见得被他灭亡了。详见《清史演义 》,故此处只用虚 
笔。 
      神宗仍日居深宫,就是边警日至,亦未见临朝。大学士方 
从哲,及吏部尚书赵焕等,先后请神宗御殿,召见群臣,面商 
战守方略。怎奈九重深远,竟若无闻,任他苦口哓音,只是闭 
户不出。半个已死,哪得长生。未几,王皇后崩逝,尊谥孝端, 
又未几,神宗得疾,半月不食,外廷虽稍有消息,未得确音。 
给事中杨涟,及御史左光斗等,杨、左两人特别提出。走谒方 
从哲,问及皇上安否?从哲道 :“皇上讳疾,即诘问内侍,亦 
不敢实言 。”杨涟道:“从前宋朝文潞公,问仁宗疾,内侍不 
肯言。潞公谓天子起居,应令宰臣与闻,汝等从中隐秘,得毋 
有他志么?内侍方说出实情。今公为首辅,理应一日三问,且 
当入宿阁中,防有他变 。”从哲踌躇半晌,方道:“恐没有这 
条战例,奈何?”涟又道 :“潞公事明见史传,况今日何日, 

… Page 254…

明史演义                                                               ·643· 

还要讲究故例么?”从哲方才应诺。实是一个饭桶。越二日, 
从哲方带领群臣,入宫问疾,只见皇太子蹀躞宫前,不敢入内。 
杨涟、左光斗,时亦随着,瞧这情形,急遣人语东宫伴读王安 
道 :“闻皇上疾亟,不召太子,恐非上意。太子当力请入侍, 
尝药视膳,奈何到了今日,尚蹀躞宫外?”王安转语太子,太 
子再四点首,照词入请,才得入内。惟群臣待至日暮,终究不 
得进谒。 
      又过了好几日,神宗自知不起,乃力疾御弘德殿,召见英 
国公张维贤,大学士方从哲,尚书周嘉谟、李汝华、黄嘉善、 
张问达、黄克缵,侍郎孙如游等,入受顾命。吴道商时已罢去, 
故未及与列。大旨勗诸臣尽职,勉辅嗣君,寥寥数语,便即命 
诸臣退朝。又越二日而崩,遗诏发帑金百万,充作边赏,罢一 
切矿税,及监税中官,起用建言得罪诸臣。太子常洛承统嗣位, 
是谓光宗,以明年为泰昌元年,上先帝庙号为神宗。总计神宗 
在位四十八年,寿五十八岁,比世宗享国,尚多三年。明朝十 
六主中,算是神宗国祚最长,但牵制宫帷,宴处宫禁,贤奸杂 
用,内外变起,史家谓为亡国祸胎,也并非深文刻论呢。独下 
断语,隐见关系。 
      话休叙烦,且说光宗登位以后,因阁臣中只一方从哲,不 
得不简员补入。从哲籍隶乌程,同里好友沈,曾为南京礼部 
侍郎,给事中亓诗教等,趋奉从哲,特上疏推荐,并及吏部侍 
郎史继阶。光宗遂擢沈、史两人为礼部尚书,入兼阁务。初 
官翰林,尝授内侍书。刘朝、魏进忠皆弟子,既入阁,密 
结二人为内援。后来进忠得势,闹出绝大祸祟,好一座明室江 
山,便被那八千女鬼,收拾净尽,当时都中有“八千女鬼乱朝 
纲”之谣,八千女鬼即魏字。这且到后再述,先叙那光宗时事。 
从前郑贵妃侍神宗疾,留居乾清宫,及光宗嗣位,尚未移居, 

… Page 255…

明史演义                                                               ·644· 

且恐光宗追念前嫌,或将报复,因此朝夕筹画,想了一条无上 
的计策,买动嗣主欢心。看官道是何计?她从侍女内挑选美人 
八名,个个是明日善睐,纤巧动人,又特地制就轻罗彩绣的衣 
服,令她们穿着,薰香傅粉,送与光宗受用。另外配上明珠宝 
玉,光怪陆离,真个是价逾连城,珍同和璧。光宗虽逾壮年, 
好色好货的心思,尚是未减,见了这八名美姬,及许多珍珠宝 
贝,喜得心痒难搔,老老实实的拜受盛赐。当下将珠玉藏好, 
令八姬轮流侍寝,快活异常,还记得什么旧隙。八姬以外,另 
有两个李选侍,素来亲爱,也仍要随时周旋。一选侍居东,号 
为东李,一选侍居西,号为西李。西李色艺无双,比东李还要 
专宠。郑贵妃联络西李,日与她往来谈心,不到数月,居然胶 
漆相投,融成一片,所有积愫,无不尽吐。女子善妒,亦善相 
感,观此可见一斑。但郑贵妃是有意联结,又与寻常不同。贵 
妃想做皇太后,选侍想做皇后,统是一厢情愿。两人商议妥当, 
便由选侍出头,向光宗乞求两事。光宗因故妃郭氏,应八十九 
回。病殁有年,也有心册立选侍,只对着郑贵妃一面,颇觉为 
难,怎奈选侍再三乞请,也只好含糊答应。不念生母王恭妃牵 
衣诀别时耶?一日挨一日,仍未得册立的谕旨,郑贵妃未免着 
急,又去托选侍催请。可巧光宗生起病来,旦夕宣淫,安得不 
病?一时不便进言,只好待病痊以后,再行开口。偏偏光宗的 
病,有增无减,急得两人非常焦躁,不得已借问疾为名,偕入 
寝宫,略谈了几句套话,便问及册立日期。此时光宗头昏目晕, 
无力应酬,禁不起两人絮聒,索性满口应承,约定即日宣诏, 
命礼部具仪。可恨贵妃老奸巨猾,偏要光宗亲自临朝,面谕群 
臣,一步不肯放松,煞是凶狡。光宗无可奈何,勉强起床,叫 
内侍扶掖出殿,召见大学士方从哲,命尊郑贵妃为皇太后,且 
说是先帝遗命,应速令礼部具仪,不得少缓。先帝遗命,胡至 

… Page 256…

明史演义                                                               ·645· 

此时才说。言已,即呼内侍扶掖还宫。从哲本是个糊涂虫,三 
字最配从哲。不管什么可否,便将旨意传饬礼部。侍郎孙如游 
奋然道 :“先帝在日,并未册郑贵妃为后,且今上又非贵妃所 
出,此事如何行得?”遂上疏力谏道: 
      自古以配而后者,乃敌体之经,以妃而后者,则从子之义。 
故累朝非无抱衾之爱,终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