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忠王远征史-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原来冯兄要采购米粮,这还不简单?现成的就有一位官家的钱粮师爷在这里,买粮买米那还不是他的拿手好戏?”

    ……

    回到柴沟村以后李秀成先安顿好冯云山,让撅牛找来为苏三娘诊病的郎中,来给冯先生疗伤。好在他的伤处皆是皮肉外伤,倒也不象疑难杂症需要耗时费力,涂好金枪药膏慢慢将养一阵自可痊愈。

    上校留下洪宣娇让陪冯云山叙话,自己则退出来去探望苏三娘的伤情,顺便同她谈一谈部队整编的事情。

    从下马湾撤退出来的艇军老少共一百几十号人,其中有接近三分之一是不能战斗的妇孺及随军家眷,剩余的连同可以医好的伤号在内,大约有一百三十多人,加上自己从小山村新旺带出来的十个人,总数约一百四十人左右……上述人员可以按照当代的军队建制组建三个标准排,每个排下辖三个标准班,每个班满员定额十人,三个排构成一个标准连,连部另设一个警卫班,一个传讯班和一个侦察班。

    从二十一世纪过来的李秀成深知信息与情报系统在现代战争中的重要作用,同时也从他空投来大清国之前人类最近的一场大型战争——伊拉克战争中感受到特种作战的作用与威力,于是下定决心从部队建设的一开始,就坚决导入这些先进的军事理念,再增设一个连直属特种突击分队!

    全队定员五十人,全部由原艇军及新旺乡亲里身体素质优异、武艺精湛的人员组成,李秀成相信这个特种分队将成为自己军事生涯中一支可以信赖和依仗的王牌部队!

    这样一来组建三个普通战斗排的兵员就不够了,于是上校决定就地从他们驻扎的柴沟村挑选身强力壮的青年人招募进来……这样他手里即有了一支规模不大但相当标准的军队,抓紧时间进行整训,以便尽快地形成较为强大的战斗力。

    这些计划在李秀成进桂平县城之前已有定论,王大槐、陈玉成等人已经受命开始统计人员,精简下马湾原有的非战斗机构。上校凭借着神机妙算和超级好运拯救了下马湾,合寨官兵自然对他感恩戴德,由此对他的提议和谋划几乎可说是言听计从!他此番来访苏三娘,首先当然是探病外加套套交情,另有一件要事需要和她会商形成共识,那就是近早确定和任命军官的人选。

    李秀成打算关于部队的第一次组建,各级军事主官仍以自己从新旺带出来的班底为主,毕竟自己对艇军方面人的才干缺少了解,同时新旺这些人对自己的忠诚度没得讲,又都理解执行老子为部队设计的战略战术观念及方法。

    然而如此一来会不会造成苏三娘的反感和误解?认为老子以小吃大并吞了她的下马湾呢?

    苏三娘住在村里一名土财主家独门院落的上房。李秀成进门时陈玉成正在给他的女讲什么笑话,逗得苏三娘笑的花枝乱颤,美奂美伦的娇容宛如桃花盛开,分外的艳丽夺目,直看得李秀成一阵心跳和失神,非常后悔自己所做出的对苏三娘以礼相待的草率决定……

    他也不避讳陈玉成,便直接了当抛出了心目中最合适的军官人选:大队长暂且由他自己兼任,副大队长由苏三娘这位巾帼英雄担纲,设大队部,人数和建制不足但架子先搭起来。连长由王大槐出任,他同时也兼着特种突击分队的队长,等有了适合的人选后再做调整。一排长撅牛,二排长豁嘴童阿六,三排长由苏三娘推荐的艇军弟兄担任……和盘托出名单后李秀成有点忐忑,生怕苏三娘持有异议,或者干脆驳回他的面子提议另起炉灶!

    不料苏三娘十分爽快地全盘接受,并提出三排长的人选,就是协助陈玉成组织突围的那个年轻首领,广东府城文城镇人氏,姓韩名宏德,李秀成不假思索地同意了。

    “大哥,你和我商量着任命了那么多的官职,为什么没有我玉成子的份啊?”陈玉成迫不及待地插言追问。

    “哪能少得了你呢?”李秀成笑道,“如今你年龄还小,不便去带兵打仗,就先委屈你留在大队部做个副官吧!”

    陈玉成就嬉皮笑脸地领命称谢。

    让李秀成绝对不曾想到的是,那个被苏三娘大力举荐的名叫韩宏德的排长,其后子孙后代竟成了影响中华历史的著名人物:七十多年后,这位姓韩的排长有一个嫡孙过继给了姓宋的舅父家,改名宋耀如,后来再由美国来到上海,靠传教和从事印刷等产业发了家。

    那宋耀如养了三个美丽聪慧的女儿,分别取名宋蔼龄、宋庆龄和宋美龄……

    ?

    最快最新章节,请访问请牢记我们的域名:om,站名拼音,简单又好记

第十五章 古镇鬼船 1() 
距离桂平县东北方向大约三四十里远近的路程,有一座规模不大的古镇,镇名“满仓”。''这里是广西山区同丘陵平原的交汇地带,周边各府县几乎全是以水系灌溉农业为主的粮食产区,是名满东南沿海一带的重要的大粮仓。

    满仓镇就坐落在这一大片盛产粮食的肥沃土地的中心区,四周官道小路四通八达,交通非常便利。这个古镇算起来已经足足有上千年的历史,镇里的房屋建筑普遍沿袭宋代的风格,所以看起来很特别,在东南地区成千上万的集镇中带点独树一帜的味道。

    满仓镇另有一个特别之处是一年四季都非常安宁恬静,镇里的凸凹不平的青石板路透着幽幽古意,让那些愿意借景抒情、赋今怀古的文人墨客大发诗性。然而每到秋天庄稼收获季节,新打下来的粮食即将入库的那十几天,平素古井无波的小镇突然之间便会变得热闹非凡!

    各地的产粮大户、官府征粮官、粮食经纪,连同屯粮的奸商、倒粮的马帮私贩,以及运粮的车马行伙计、扛粮的苦力……仿佛满世界的人一下子充斥镇里的大街小巷!

    但见街头行人比肩继踵,各家门户店铺熙熙攘攘,以稻米等粮食产品为主要交易物的大小买卖十分火暴……也许正因为有这么个一年只做一次大宗生意的传统,届时凡卖粮的主顾家家余粮多多,也可能是为了要图个口彩方面的吉利,反正不知从哪朝哪代开始古镇就叫成了现在这么个奇怪的名字——满仓镇。

    正值夏秋交替时节,以往的热闹时候还没有到来,小镇呈现出一派冷冷清清、百无聊赖的萧条景象。

    实际上镇里除了那些一年只做一次大生意的粮铺商号,也还有零星的那么几家常年营业的小买卖。但是最近镇里忽然流行一种怪病——患病者上吐下泻高烧不止,可又并非寻常的疟疾或者热病,令全镇的所有居民人人自危,轻易也不出门走动。大家都说老天爷惩罚所以闹鬼哩。还有更迷信一点的人干脆煞有介事地传扬说看到每逢夜深人静的时候,就有一艘鬼船开过来,停在谁家门口谁家就会有人得这种怪病!

    一时间镇上的居民人心浮动,惶惶不可终日。

    已经快晌午了,小镇唯一一家茶水铺里顾客寥寥,生意冷清得好象就快结冰了。店主兼帐房先生郭松果趴在柜台上打着盹儿,脸蛋上烙满了算盘珠子印出的红印。

    有些寂寞的茶客们就纷纷说看来今天有这么在无聊中过去了,怎么能有点新奇刺激的事儿发生,也好让大伙打发这种穷极无聊的时光……

    没想到新鲜事说来就来!

    几乎突然间从镇外就传来了急骤的马蹄声,那声音好似越敲越紧的战鼓声有节奏地擂击着地面,一眨眼的时间即已出现在小镇横贯东西的石板路上,如一阵旋风迅疾地刮到了茶店门前。

    马背上跳下一位衣着光鲜的青年男子,豁着一张嘴,神气十足而孔武有力,只见他利落地跃下马鞍一把揪起迷迷蒙蒙正做着周公好梦的店掌柜郭松果,咧着大嘴嗓音洪亮地问道:“你就是店掌柜?”

    郭松果忙不迭地点头称是。

    “你的店呆会儿我包下啦!替我把所有不相干的人统统赶出去,不许留任何一个闲杂人在店里!”

    那人以不容商量的口气讲完这番话,身子倒退腾越而起,准准地又跳落回了马背,双脚一磕马蹬一抖缰绳,就象方才来时那般又急急地离去……

    当啷一声,一块重重的金元宝被丢在了柜台上,金光灿烂滴溜溜打着转儿。店老板郭松果讶异地抬头看,却听马蹄得得,那人转眼即又消失在视线之外。

    郭松果难以置信地拾起那只沉甸甸的金元宝,凭手上的分量估算起码有五六两轻重,他有用牙齿狠命地咬了咬成色,绝对的十足真金!老天,谁说天上不能掉馅饼?这可不就砸到了咱家的头上了?

    这可是五六两黄澄澄的金子啊,郭松果开了几年茶店赚的全部利润,也不及这快金子价值的一半!豁嘴男人包下这间店铺想干什么?管他呢,他就是在这里杀人越货我也认了!

    于是郭松果拱手作揖,嘴里边连连陪着不是,将那几位零星客人全都请到了店外。有道是光棍不挡人财路,大家街坊邻里的平素惯熟,对郭松果见钱眼开的做法也不大反感,但是离开店堂可以,离开这茶店外边附近的地方那可是万万不行!

    本来闲得就浑身发痒,如今好容易来了个怪人出手阔绰,花天价包了小小茶店,有乐子和热闹可看了,如何舍得就此离开呢?

    大家就三三俩俩在附近找个地方坐下来,翘首张望着石板路的尽头,盼着那豁嘴的男子早一点返回……

    又等了大约一袋烟的工夫,镇外闻听到一些很特别的响动。

    来了来了!在场的所有看客们都骚动起来,期盼中有股说不清的、莫名其妙的兴奋。

    然后……

    他们就全部傻在了那里。

    他们看到了此时此刻在满仓古镇不应当也不可能看见的情景——

    一艘船!

    一艘本应行驶在江河湖海里边的大船,正沿着小镇的石板路徐徐地向他们驶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