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恶念值+1。”果然啊!
皇后头顶的步摇晃动,她腾地站起指着朱寿怒喝,“何鼎以下犯上,你竟然帮他说话!”
“母后,如果孩儿跑到舅舅府中胡闹,把舅舅的侍妾收入房中。只怕言官的奏章会堆满文华殿。”朱寿挺直身体直言不讳。
“恶念值+1。”
皇后把手边的茶杯扔向朱寿,黄伟手疾眼快地挡在朱寿面前。通体鎏金的茶杯碎裂,不少茶叶挂在黄伟的三山帽上,茶水顺着他的额头滴落。
朱寿赶紧查看黄伟的伤势。茶水滚烫,黄伟脸上皮肤通红。朱寿马上脱下他的帽子,指挥旁边的小内侍传太医,并让人用冷水冲伤口减轻烫伤程度。
他火冒三丈冲着皇后高喊,“太祖定下选妃制度防止外戚干政,为了就是防止王莽篡汉、隋文帝夺女婿江山之类的事情发生。舅舅们祸乱皇宫,表明他们骨子里藐视皇权。母后,难不成你不想当皇后,想当公主了?”
“恶念值+1,+1,+1……”
张皇后暴怒:“你这逆子!”
第4章 首次上朝()
朱寿靠在新做的布艺沙发上翻阅《中华通史》。他把沙发的大致要求告诉近侍,东宫六局自有人想办法造出他想要的款式。罗汉床填满棉花,配上厚实的棉布,马上变身为后世的沙发。
大明朝不缺能工巧匠,缺的是创新精神。严苛的社会等级制度,让人们的思想固步自封。按照历史进程,几十年之后资本主义的萌芽将会冒头,而冒头的前提是大量的农民失去土地。
系统读取完《中华通史》后收回,书中的内容出现在朱寿脑海里。他随时可以使用搜索功能查询想要的内容。在系统的帮助下,他有了过目不忘的美名。有八岁当官的中书舍人刘鈗在,八岁的皇太子过目不忘不算什么惊世骇俗的事情。
不过真正想要把知识变成自己的东西,还需要消化理解。
“张皇后恶念值+10,寿宁侯张鹤龄恶念值+10,建昌伯恶念值+10,昌国太夫人金氏恶念值+10。”在他被罚禁足期间,每天稳收40点恶念值。
《中华通史》中提到弘治十七年的郑旺妖言案,根据这些天收到的恶念值,朱寿可以判断他不是张皇后亲生。
便宜老爹只有他一个儿子,是不是嫡长子对他并不重要。反倒是皇后无法承担无子的罪名。他决定把皇后一家弄成恶念值的稳定客源。
他随口说的那句‘不想当皇后,想当公主’从内廷传到外朝。张氏兄弟收到猛烈的弹劾,这几天吓得闭门不出。连他名义上的外婆金夫人都不敢踏进皇宫。
张皇后到便宜老爹面前一顿哭诉,使他被罚禁足一个月。紧接着,太皇太后以祈福的名义,让皇后抄写佛经。
太皇太后的举动给朱寿出了一口恶气,这位老人家是后宫最大的bss,以后一定要多多巴结。
最惨的绝对是便宜老爹,上朝被官员们喷,下朝见不到爱妻也看不到爱子。又发现宠信的李广瞒着他收受贿赂,金额巨大足够支撑皇宫三年的开销。
即便这样,朱寿依旧没收到老爹的恶念值。
“老爹脾气真好啊~”后世那些动不动就犯心脏病的虎爸虎妈该跟着学学。
有趣的是坤宁宫内侍们的反应。皇后追着他打时,内侍们明里暗里偏帮他。坤宁宫的内侍和皇后竟然不是同一条心。
“小爷,戴公公来了。”黄伟在外高喊。
朱寿懒洋洋地回道:“进来吧。”
戴义进门后躬身行礼作辑,丝毫没有司礼监大太监的架子。“千岁爷,皇爷请您上朝。”
“上朝?”朱寿愣了愣,“现在?”
“都是何鼎一案闹得,千岁爷的话流传出去,各位大臣很想听听您的意见。”戴义笑眯眯地说。
朱寿眼睛一亮,这可是赚恶念值的好机会。
戴义睨到朱寿的表情,苦口婆心地劝道,“千岁爷说话前得为娘娘着想一二,若是何鼎一案被推翻,势必会追究寿宁侯和建昌伯两位国舅爷的麻烦。”
朱寿故作为难,他背着手踌躇地来回踱步。时不时偷瞄一眼戴义。
《中华通史》中没对这位多加描述,但能记入史料中的太监哪有简单的。何况他是萧敬的老师,萧敬一直活到嘉靖朝,是入职司礼监时间最长的太监。他和萧敬、李荣、陈宽四人把持司礼监,是便宜老爹最倚重的四位大太监。
当然,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戴义兼任东厂掌印太监。东厂厂督啊,牛叉的大人物!
“千岁爷有话想问老奴?”戴义笑呵呵地问。
“戴公公,”朱寿面露困惑,“母后好似不喜欢我。每次见到母后,她看我的眼神让我后背发凉。”
笑容凝固在戴义脸上,半晌之后他才用平和的语气劝慰,“千岁爷别多心,您是娘娘所生,娘娘怎么会不喜欢你。皇后连丧小皇子和公主,定是见到千岁爷想起了他们,难免有些情绪。”
“哦,我上朝后会帮着两位舅舅说话的。毕竟家丑不可外扬。”朱寿将信将疑地说。
走出暖阁时,小内侍们颤抖着身体在外面站着。朱寿皱皱眉:“本宫让你们去偏殿待着,你们守在外头做什么。穿的这么单薄,生病了怎么办?”
黄伟领着小内侍们齐齐跪下请罪。
朱寿不耐烦地挥挥手:“黄伟,你下去休息。脸上的伤没痊愈想要留疤吗?其他人都去偏殿待着,高伴伴让人多加几个火盆。”
说完随着戴义前往奉天殿。
“千岁爷对小子们真好。”戴义拱手说。
朱寿轻笑:“最近无聊翻看孟子的著作,其中一句‘君之视人如草芥,则臣之视君如寇仇’让我感触颇多。”
戴义停顿脚步,面容严肃地提醒他,“千岁爷可别再说这话了。太祖爷时期就不让人提孟子。”
朱寿拱手回礼:“谢戴公公提醒。”
戴义受他一礼后避到一旁,然后严厉警告四周的内侍不得把太子的话传出去。
朱寿想试探戴义对他的态度。《中华通史》记录朱元璋因为这话把孟子像搬出孔庙的事情。现在看来戴义是向着他的。
来到奉天门,只见便宜老爹的坐在廊内正中的御座上。文武百官站在奉天殿的丹墀前,分左右两边站立。朱寿当场傻眼,电视剧都是骗人的!原来上朝不在大殿。
“大朝和朔望朝才会在奉天殿进行,常朝在奉天门举行。”系统冒出声刷存在感。
朱寿在脑海里吼道:“空了就帮我汇总所有能搜集到的明朝资料。现在我手头有123点恶念值,都去换成史料!”
这系统估计停留在ds版,打一步走一步。他不下命令,系统就偷懒睡觉或者四处窥探。
“照儿,到父皇身边来。”弘治帝一脸慈祥的朝他招招手。
朱寿刚站到皇帝左手边,马上有一老头出列提问,“敢问太子爷,故太监何鼎爱君忧国,因忤太监李广而殛死,此事如何处置?”
老头头发发白身体硬朗,声音中气十足。以朱寿阅人无数的经验判断,他一定是位爆脾气。
身后有人轻声提醒他:“此人乃内阁首辅刘公。”
朱寿眨眨眼,用稚嫩的童声反问,“在回答此问之前,本宫想请教刘公一事。汉武帝生母还是美人时,使何计令汉景帝废太子刘荣,疏远宠妃栗姬?”
“恶念值+1。”
朱寿呵呵直笑。
第5章 狂刷恶念值()
奉天门前出现死一般的静寂。听懂太子意思的文官集体闭嘴;听不懂的武官瞧见文官的反应,学着他们的样子低头不语。
弘治帝原本担忧的脸上乐开花。一位聪慧的太子,能磨平所有的不如意。糟心的小舅子、不听话的文官、不消停的太监,这些都不是事儿。
翰林院和詹事府的官员面面相觑。戴义等司礼监的太监们低头垂眼,没人知道他们在想什么。
刘健目光灼灼地看着太子。他见过很多神童,内阁的李公和谢公都是年少得意之人,教授太子功课的杨廷和十九岁中了进士。可太子从今年3月进学,几个月来没发现过人的才智。他说的话是有人教的,还是自己想的呢?
“老臣以为汉景帝不满废太子所为,才转立汉武帝。事实证明景帝的眼光毒辣。不知殿下可满意老臣的回答?”刘健拱手回复。
朱寿爽直地道:“不满意。”
刘公眉毛一挑:“老臣洗耳恭听殿下高见。”
“刘公是聪明人,自然知道背后的深意。可这世上死读书的人多,他们无法理解其中的道理。所以才会闹出为何鼎翻案一事。”朱寿挺直小身板,“从古至今,帝皇最忌讳内宫外朝勾结。何鼎虽然做了忠义之事,可也触犯帝皇的逆鳞。若为他一人开了先河,大明江山很快就会旁落。”
栗姬不知死活勾结大臣上书立她为后,犯了汉景帝的逆鳞。何鼎被关押后,有无数文官求情,就不知道是有人指使还是官员正直。
见提出翻案的御史跪地请罪,朱寿大叫一声“坏了”!
众人齐齐看他。
“本宫说破之后,万一内官得罪了哪位大臣,大臣再用这招杀人于无形可如何是好?”朱寿皱起小脸,苦恼地自打嘴巴,“非礼勿言,非礼勿言。”
“恶念值+1,+1,+1……”
系统显示一排官员名字,何鼎这是得罪了满朝文武了?朱寿暗中给他点赞,真有胆!
一位站在前排的老头出列,身后的声音再次提醒他,“这位是兵部马尚书。”
“敢问殿下,太祖爷曾铸铁牌,言‘内臣不得干预政事,犯者斩’。可如今宦官当道,敢问殿下此又何解?”马文升直言不讳。
一位中年帅哥立刻出班:“马尚书,今日商议何鼎冤死一事。”
“这位是内阁次辅李公。”有人提示。
“本宫拙见,开国至今百多年,许多旧例早已不适应时代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