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关键是单位好,部队的,杠杠的国家米饭!以后不用起早贪黑下地刨食也能吃饱肚子。收入稳定,说出去也光荣……
家里虽说没个长辈照拂,可换个角度想,嫁过去就能当家做主,不用费心费力地伺候公婆了,不也挺好?……”
张奶奶掰着手指头饶富兴致地细数嫁给向刚的各种好。
清苓囧囧有神地听着。
别说,相比大队里那帮同样处于婚龄的壮小伙们,向刚的条件确实算得上优渥。起码人吃公粮、领津贴啊,不像地里刨食的,当年要是收成差些、又没别的手艺,混个温饱都两说。
张奶奶见清苓半天没反应,侧头一看,得,这姑娘津津有味听说书呢,没好气地拍了她一下:“你倒是说句话呀,成不成?”
“啊?”清苓茫然地眨眨眼。
“啊什么,你要没别的对象,那就听我一句,跟刚子处处看。过年十八了,再不定下来,想等着被人喊老姑娘啊。”
说到这儿,张奶奶一顿,像是想到什么,语重心长地拉着清苓的手说:“我说闺女,你该不会是在等你奶给你安排吧?唉哟你个傻孩子,那老太太心术不正,你看你爹娘去了后,哪里有真正关心过你?不仅没点当奶奶的自觉,还处处盘剥你,终身大事万不能交到这样的人身上啊闺女……”
见师娘越说越激动,清苓忙保证:“不会不会。”她才没那么傻,远离舒老太和小叔一家都来不及,哪里敢把终身大事交到他们手上?
只是,只是,她还没想过嫁人啊。要不要这么快定下来?
“那个……咳,师娘啊,我其实不着急。”
“哪能不着急啊!过年都十八了。”
“……”
亏得下了场瓢泼大雨,给闷热的地气降了不少温。
要不然窝在这逼仄的灶房里,还不闷出病啊。
清苓被师娘拉着说啊说,直说得她脑袋晕晕乎乎,到最后连她自己都想不起,到底有没有应下师娘的“邀约”。
张有康见她俩一直没出来,忍不住站在帘子外喊:“天不早了刚子送盈芳回去吧。刚子今个抢粮累得不轻,回来早点睡。”
谈话到此结束。喜大普奔。
不过,回家路上就尴尬了。
清苓忍不住偷眼看男人,这家伙到底知不知情啊?师娘开导了她一晚上的话题,事先有没有知会过他啊?
有的话多尴尬啊。没的话……似乎也尴尬。万一她这边答应跟他处对象,他那头却掉链子咋整?
噢……耳朵又开始发烫了。
幸好是晚上,小雨淅淅沥沥的,没有星子也没有月亮,若是没有远近邻里家映出的灯火,整片天地一片漆黑。脸红成晚霞也没人看见,清苓自我安慰。
“明个即使天放晴,你也别去山上。”向刚其实看到她脸红了,不过他自己也有点耳朵根发烧,因此没敢往某个话题上撞,转而说起明日的计划,“雨后蘑菇多,上山的人肯定多,又都集中在入山口,挤来挤去的不安全。等我两天,屋子修得差不多了,陪你去采草药。”
她既然拜了老张大夫为师,定然是要跟着他学医的。学徒不都从采草药、分拣草药开始的吗?因此,他计划了一下,剩下几天,陪她多采些草药回来。另外,还得勘察狼的踪迹,查清楚这片山头到底有没有狼。没有当然好,有的话,得叮嘱丫头不能再去山腹深林了。
清苓欲言又止。
直到站在家门口了,还没理清想说的话。
向刚勾了勾嘴角,抬手揉揉她的头:“进去吧。明儿若是雨停了,我把鸡给你抓来。好好在家歇两天,别让人担心,嗯?”
清苓:“……哦。”
男女授受不亲,可她却被他摸头了。
要不要踹他一脚?本姑娘的豆腐是那么好吃的吗?
然而回过神,向刚已经退出院子,并帮她把院门带上了,这会儿正站在篱笆门外,叮嘱她快上栓。
清苓一下泄了气。
“啊!你等等。”她临时想起一个事,匆匆跑进屋,没一会儿,拿着一毛钱出来,“绷带的钱还没给你呢。谢谢你帮我付账!”
向刚挑眉看了她一眼,倒也没说什么便收下了。
第62章 保媒拉纤()
人走后,清苓把院门、堂屋门上了栓,倒头躺在床上。
既然第二天不上山,也就不用早起,清苓踏踏实实睡了个长觉。
醒来时,天光已然大亮。
鸟雀在院子上空叽叽喳喳,天果然放晴了。
各家的汉子们依旧被大队广播唤去地里劳作了,昨儿一场大雨,最后几茬秧苗是急急忙忙插的,得挨个地检查,看有没有打横漂起来的,有的话得重新插种。
晒谷场的稻草垛子也需要收拾。部分草垛子还没归拢,这下又是风又是雨的,都冲散了。
各家的媳妇、姑娘,双抢开始到今天才算睡了个饱觉,吃过早饭,挎着竹篮、提着背篓,三五成群地结伴上山采蘑菇、野菜去了。
“邓家小嫂子!”
张奶奶送走老伴儿,候在路边等书记媳妇,老远看到她和向二婶结伴走来,欣喜地朝她招手。
“婶子。”邓梅见张奶奶唤她,加快步子走过来,诧异地问,“您这是……”
“我有个事儿找你帮忙。”张奶奶笑眯眯地说。
向二婶识趣地说:“我先去山脚,你跟婶子进屋慢慢谈。”
“那成,你帮我把背篓提过去,我家小闺女一会儿也会过去,去早了你让她先摘起来。”
邓梅交待了几句,跟着张奶奶去了家里。
张奶奶还特地掩上了堂屋门,拉着她坐在里屋,说想撮合向刚和清苓,问邓梅乐不乐意保这个媒。
这年头谈婚论嫁必须有个中间人保媒,不然会被人瞧不起。家境穷的,聘礼、嫁妆方面男女双方可以商量着能省则省,唯独媒人这一项不能省。
邓梅闻言惊喜地拍掌:“这是好事儿啊!乐意!当然乐意了!不过婶子你问过俩孩子的想法没有?”别不是剃头担子一头热吧?
“问了。”张奶奶笑呵呵地说,“昨晚我跟老伴儿分头问了,这不才来找你说。要不然,刚子回来那天我就有这个想法了,还不是想先征求一下俩孩子的意见,才给拖到今天。”
“是要问过他们。如今不比旧社会,不时兴盲婚哑嫁咯,还是问清楚点的好,免得日后起嫌隙。”邓梅表示赞同地拍拍张奶奶的手背。
“可不就这个理。”张奶奶见邓梅乐意保媒,心里高兴,话也随之多了起来,把能想到的方方面面唠了一遍,“……盈芳的爹娘了,可她奶奶还在,按理说,出嫁这事儿得经过老太太同意,可你也看到那老太太的作风了,连孙女的房子、口粮都要抢,盈芳的终身大事交给她,我实在不放心。可不知会那边一声吧,回头要是来闹,为难的还不是盈芳,唉……”
“哼!那一家的做派,我也看不惯。”邓梅快人快语地说,“婶子您放心,既然我保了这个媒,老屋那边我去搞定。保证不让他们拖盈芳的后腿。说真的,刚子这孩子将来出息大着咧,盈芳跟了他,婚后小日子指定美满。我还说哪天找个机会,问问刚子,我娘家那边侄女、外甥女不少,看他有什么要求,我给介绍去。哪成想,还是您老动作快啊,哈哈!”
张奶奶眯着笑眼乐不停:“可不得动作快点!这么好的小伙子,谁不喜欢!”
邓梅感慨地握住张奶奶的手:“还是您二老心眼明啊,有些人说的话,可真难听哦。我是不怕这些的,好日子总归是靠自个拼出来的。刚子这么能干,迟早有一天光宗耀祖那些惯会说三道四的人后悔去!”
“可不就是这个理!”张奶奶点点头,言归正传,“我跟老伴儿商量过了,刚子那边无论出多少聘礼,咱多少再添一点,全做嫁妆返回去。老太太他们要是不乐意,撒手不管也成,这副担子由我跟老伴儿来挑。”
“成!有您这句话啊,我心里就有谱了。”邓梅笑眯眯地应道。
张奶奶高兴拿来一篮事先准备好的鸡蛋,做为聘媒礼送给邓梅。
邓梅不肯收:“婶子,等我跑上腿了再收您这谢媒礼啊。您看我这会儿还要上山呢。放心放心,这事儿啊,保管给您办得妥妥的。事成了再送我也不迟,啊!”
张奶奶听她这么说,只得把篮子收了回去。
……
今儿可以说是双抢结束的头一天,又刚下过一场大雨,雨后的山里,收获肯定比平时多,于是,几个知青除了许丹需要去卫生院上工,其他人都上山了。
林杨一到山脚,就被几个家里派来砍柴的同龄小伙儿拉去了小坡林。
小坡林前些年降了一道雷,好大一片林子被火烧了,直到现今,举目仍是焦黑一片,鲜少能采到野菜,也就砍柴时会想到这里来。
妇人、姑娘们多在前山耨野菜。
刘继红和蒋美华平时不怎么跟村里姑娘打交道,总觉得自己是文化人。村里这些姑娘,文化水平最高的也就小学,有没毕业还是个未知数。
舒盈芳倒是听说念过一年初中,爹娘去世才没再接着念。如今则是想念也念不着咯村小学停课,县城那边的初高中名额有限,需要大队。
能接着念上学的,不是大队干部的子女,就是穷到揭不开过的赤贫。
再因为林杨的关系,刘继红、蒋美华两人和舒盈芳不对盘,连带着和其他姑娘也没话说,每天一下工就窝回知青站。
是以,和说说笑笑往前头走的村里姑娘们打不到一块儿,独自寻了个地方默默采蘑菇。
刚来那会儿,这种活她们是绝对不来参加的,可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吃的东西翻来覆去就那几样,肉也不是三天两头能吃着,钱多少攒了一些,票却是硬伤。长此以往,嘴巴都没味儿了。上山采蘑菇、野菜,运气好还能捡到枚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