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サ牧甘痴妹植沽苏飧鋈笨凇
随着各地官府以及各个报纸的宣传。移民辽东的浪潮也越来越高涨。很多日子过得不好的百姓,纷纷到当地官府报名。当地官府将他们登记之后,便将这些百姓集中送往辽东。沿途所需的伙食和车马、船舶,这些费用都是由朝廷承担。
尽管移民到辽东不能获得土地什么的,但是沿途的费用朝廷承担了,对于那些日子不好过的百姓来说,无疑是一个很好的机会。
随着天启三年冬季来临,报名的百姓也越来越多。一个冬季下来,北方各省州县上报上来的移民申请人口就突破了五百多万人。内阁全部做了批准,条件非常宽松。开春之后这些百姓都将被送往辽东。
此时辽东有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活动,这些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之后,在辽东还将出现一大批的企业投资、生产活动,更是需要大量劳动力,所以移民过去不用担心安置问题。
这些移民到辽东后的住房什么的也很好解决,开春过去可以先随便搭个木屋住下。然后让他们在官府规划出来的城区里面修建房屋,而这些土地都将由官府免费提供。
移民过去的百姓,只需要承担房屋修建的费用,还可以向银行贷款,修建房屋的过程中又能产生很多经济活动。
经济实际上就是由不均衡来拉动的。所谓的不均衡就是需求。满足需求的过程中,就产生了经济活动。
一个企业家需要具备的最基本的能力,就是擅长发现不均衡,从而组织生产、建设。去消除这些不均衡。
当然发现不均衡的能力就算是普通人都具备,而真正能够成功的企业家,就是创造新的不均衡,或者是维持不均衡的现状。
所谓创造新的不均衡,就是‘创新’,例如发明一种新产品。而维持不均衡。则是通过一些官商勾结,或者政府强制性的规定来产生,例如盐税就维持了百姓对食盐需求的不均衡。
而此时大明还未完成基本的资源配置,因此创新之类的东西,当前有没有都可有可无。有之更好,没有也不纠结。当前依靠重新配置资源,就能产生强大的经济上行能力了。
而朱由校成立的‘皇家科技学院’,以及出台《专利法》,实际上就是为日后大明完成基本的资源配置之后,铺垫新的经济增长点。使创新之下出现的产业能够带动资源配置基本完成后的大明经济。
朱由校注重保护那些发明者的专利,并且给予其较大的回报,就是为了鼓励创新。而对于能创新的民间企业,皇家财团则会将其吸纳到财团之中,高价购买其股份。而不是对那些创新型企业进行强取豪夺,从而打击企业家创新的积极性。
接下来朱由校要做的就是开放各个产业,让民资也能参与进来。但又由皇家财团垄断这些产业。而那些民资在皇家财团垄断的环境下,只有创新才能生存。就如同一头老虎在背后追赶着民资奔跑,他们不奔跑就要被老虎吃掉。
例如竣工制造业,朝廷接下来不会完全只采购皇家军工厂的产品,而是会发布采购信息,然后让财团资本和民资都参与进来,谁的产品能符合军方的要求,并且在价格上有竞争力,军方就选谁的产品。
当然最大的份额最终还是皇家资本的,例如民资成立的军工厂发明出了一个跨时代的军事装备,那么军方要大量采购。发明该产品的民资军工厂确实能获得一部分采购份额,但同时也将授权给皇家军工厂生产,皇家军工厂可以付给民资军工厂一笔钱。同时皇家银行还可以购买其股份,将该民资军工厂吸纳到皇家财团之中。
最终结果就是,皇家资本依旧垄断市场,而创新了产品的民资老板也赚到了钱。
皇家资本可以对那些还没有技术性,却占据着市场的商家进行粗暴的吞并,但对待那些创新型企业家却必须要克制手段,尽量实现双方共赢。
所谓的创新型经济模式,基本上就是这样的。
当前大明百姓最大的需求就是粮食、棉花、蔗糖等等农产品,以及可供生活居住的房产。
当日子过得更好的时候,就会对衣食住行有更高的需求。吃得更好,住得更好,穿得更好,出行更加方便。
等于说人类的经济发展,都是离不开‘衣食住行’这个核心,目标都是追求更好的生活。
一个个可以提升衣食住行的创新发明,就能带动新的经济增长点。
国家层面的经济增长点,无非也就是为人民提供更好的环境,或者是对外战争方面的军事需求,从而也能作为拉动经济的方式。
当前大明资源配置不均衡,核心的问题就是财富分配不均。所以朱由校接下要做的,依旧是对明王朝各阶层的财富分配进行改革。只要改革成功,经济自然增长,朝廷税收自然提升。
北直隶进行改革后,经济已经迅速增长。
天启三年北直隶的经济变得更上一层楼,因为财富分配的改变,使得普通百姓产生了大量的需求,在满足这些需求的过程中,北直隶经济就彻底的火爆了起来。
当然经济不可能永远火爆,当目前的不均衡被消除之后,经济就会盛极而衰。而朱由校却是早早的做好了准备,已经让人开始研究蒸汽机了。
未来蒸汽机将带来一次巨大的社会变革,产生大量的新需求。(。)
第260章:蒸汽机()
天启三年冬,漠北天寒地冻。
林丹汗却在冬季来临前,打了漠北蒙古各部一个措手不及,在漠北抢到了大量的牛羊和帐篷。
此次林丹汗征讨漠北,只带了五万人,然而仅仅五万人,却在漠北所向披靡。因为冬季来临,所以征讨漠北诸部的步伐暂时停止。但让林丹汗欣喜的是,黄台吉竟然带着两万败兵前来投靠。
林丹汗这才知道野猪皮已经死了,他所建立的后金也被明国给灭了。黄台吉很顺利的就在林丹汗这里找到了一个落脚之地,开春之后将随着林丹汗一同征伐漠北不服林丹汗统治的蒙古部落。
与此同时林丹汗却是对大明产生了深深的忌惮,以前他认为明王朝就算在如何发展,也不可能威胁到蒙古,蒙古部落逐草而居,转移方便,打不过也跑得过。然而后金与明王朝在辽东的大战中,骑兵所展现展现出的战斗力已经让林丹汗感觉到了极大的威胁。
从黄台吉那里获得的情报得知,明国的骑兵战斗力极为强悍,已经远远超过了蒙古。如果明国有大量的骑兵,林丹汗简直不敢想象,那后果实在太可怕了。
“好在明国只有两万骑兵,而我蒙古有三十万控弦之兵。但是日后不能再卖战马给明国人了,明年秋天的马匹贸易必须停止。”林丹汗在感觉到危机之后,立即做出了决定。
不过林丹汗绝对想不到的是,明王朝的精锐骑兵并不是两万,只需一年之后,这个数量就可以上升到五万人。
……
天启三年冬季,朱由校倒是比较清闲。朝政方面沈潅打理得不错,随着辽东的收复,以及广西作乱土司安邦彦的败亡,也没有什么需要操心的地方。
统帅部制定的军事改革,很快随着孙传庭回京而迅速开展。
辽东军已经解散了,取代辽东军则是中央军。不过因为战事平息。朱由校已经将大部分中央军从辽东抽调回京整训。留在辽东的只有两万骑兵,以及五个步兵师。
辽东军的那些武官,也都不得不遣散家丁入京进修。唯一没有被调入京城的武官,也就是毛文龙了。
东江镇的军制是按照新军的模式。而明军依旧需要在广阔的山区中扫荡建奴残存族群。毛文龙的东江军则是骚动山区的主力部队,而留在辽东的骑兵则是扫荡平原地区的主力。
明年开春,冰雪融化之时,就又是大扫荡的时候。而入冬之后,明军的扫荡活动也开始减少。
后金被灭。蒙古人正在进行内部统一战争。
所以朱由校才在冬季来临前,将大量中央军从辽东抽调回京整训,争取在蒙古人的内部战争结束前,将中央军全面整训完毕。
其中包括兵种、装备、战术的改变,此时的中央军已经变成了一个步兵以火枪兵构成,然后再用炮兵、骑兵联动的作战模式。
如果离开了炮兵和骑兵,明军此时的步兵师只有火枪兵,面对骑兵的时候确实没什么战斗力。
但如果有炮兵和骑兵,那结果就不完全不一样了。骑兵可以给步兵提供掩护,炮兵可以轰击敌军骑兵。
作为假想敌的蒙古骑兵只要冲不垮步兵。那么接下来就会陷入被明军骑兵屠杀的局面。
此时中央军的步兵师想要追上并消灭骑兵确实不可能,但在开拓的草原地形上抵挡骑兵冲锋还是非常轻松的。
这年冬天朝廷开始在北方各省大量征召义务兵,之所以义务兵招收大部分都在北方各省,主要还是离战场和边疆更近。士兵前来服役,退役返家都更加方便。
只有海军陆战队以及布置在南方的两个步兵师征召的是南方的义务兵。
由于生产兵团需要大量兵员,所以在征兆数量上,从原来的二十万上升到了三十五万。
计划在天启四年,正式成立十五个生产兵团,全部都布置到辽东以北,也就是后世的吉林省去搞军事屯田。
在入冬之前。皇家科技学院完成了新一期的招生,第三期招生一共录取了五百多人。
朱由校一个月前则公布了皇家军校的招生信息,并任命卢象升为主考官,带领招生小组前往各省招生。
皇家军校招生也算是朱由校近期最关注的事情了。
这次皇家军校招生标准比较严格。报考人员必须具备秀才功名,同时年龄还不能超过二十五岁。
随着对后金的军事胜利,以及朝廷公布了赏赐情况,使得军校招生不再像之前那么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