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常豪华。
但是蒙古却不是这样,暂时对付不了野猪皮,难道几个蒙古部小落还对付不了不成?
“皇上,此时辽地兵事频繁,若是还对蒙古部落用兵,恐怕不妥。”王象乾连忙反对,不过朱由校丝毫不予理会,挥手道:“朕意已决。”
接着朱由校把话题引向了调兵增援辽东的问题上,询问了一番进展。
“启禀皇上,四川土司兵已经征召。其余各省兵马,也都开始组织。”
臣子们把工作进展汇报了一番。
朱由校听完后说道:“从各省调集兵马路途比较遥远,将士劳顿疲累,兵员素质也无法保证。而今京营糜烂,朕意整顿京营,同时也可从京营抽调一批将士支援辽东。”
说完后,朱由校对一群臣子问道:“众爱卿感觉如何?”
“启禀皇上,京营操练驰废,老弱虚冒、占役、包揽层出不穷在,以至聚若乌合、散若鱼惊,能用着十之一二,却有整顿之必要。还需选一精通兵事之人总督京营戎政,按籍数之,选拔精干士卒操练以战。”叶向高出列赞同,东林党对于整顿京营自然也没什么反对意见。并不明白皇帝的目的是想要掌控军权。
京营属于五军都督府管理,本来也就不是东林党掌控的。明代的制度,以及如今齐楚浙党、中立派别的官员都还没有被彻底赶出朝堂,东林党自然也无法掌控军权。
此时朱由校以为辽东训练士卒为理由,要求整顿京营,一群东林党倒也没多想。而且很多东林党官员,也属于温和派,尽管被洗脑,价值观方面与国家利益有所冲突,但并不意味着他们什么事都和皇帝作对,只要不是商议向江南增加税收的事情,东林党一般不会反对。
历史上的阉党,实际上是皇帝组建的‘天启党’,和东林党一样也是贪污受贿,不过好歹拿钱办事。和东林党最大的区别就在于税收方面,朝廷一旦没钱,东林党就建议皇帝在北方曾税,天启党那些官员,则是对江南曾税。
“徐光启。”朱由校也不问群臣的意见,直接喊了一句,徐光启连忙出列,躬身道:“臣在。”
“徐爱卿知兵事,又通晓农事。京营乌合之众居多,就由徐爱卿担任总督京营戎政,将那些乌合之众挑选出来,打发到郊外开垦军屯吧!”朱由校直接任命道。
“臣遵旨。”徐光启躬身领命,一群东林党倒也没反对。徐光启也是东林党官员,自然不会反对什么。
朱由校把徐光启任命为京营总督,实际上并不是让他主持练兵,而是让他主管屯田。练兵人选朱由校已经有了人选,那就刚刚成为京官不久的孙传庭,此时正在担任吏部验封主事。
不久前朱由校批阅奏折时看到了这个名字,顿时想起来,孙传庭不正是明末时期,镇压农民军的主要官员么?在治军上孙传庭是没有什么大问题的。而且历史上孙传庭最后为国捐躯了,是明王朝的忠实打手。
“孙传庭可在?”朱由校继续点将。
站在群臣中的孙传庭明显愣了愣,随即连忙出列,躬身道:“臣在。”
“听闻爱卿知兵事,又正值壮年,徐爱卿此前在河南练兵甚是操劳,就由孙爱卿担任副手,协助徐爱卿整顿京营吧!”朱由校直接说道,一群官员顿时都把目光聚焦在了孙传庭身上,都是一脸奇怪,一个小小吏部验封主事,竟然能进入了皇帝视线,还真是出乎意料。
本来朱由校想要把孙传庭任命为京营总督的,可是孙传庭刚调入京城为官,之前只担任过小小知县,而且孙传庭年仅三十,资历实在是个硬伤,所以朱由校干脆把孙传庭任命为副手。
“臣遵旨。”孙传庭完全没想到会得到皇帝这样的一个任命,刚刚调入京城的孙传庭还比较小心谨慎,看着六部、内阁一群大佬、马仔投来的惊异目光,孙传庭依旧感觉有些不自然。
散朝过后,朱由校立即召见了徐光启和孙传庭二人,随后对整顿京营方面进行了明确的分工。
徐光启依旧是以管理屯田为主,训练则由朱由校亲自负责,并由孙传庭进行辅助。京营的核实,以及分类,则由徐光启和孙传庭两人共同负责。
这样的安排,也让徐光启没有了任何其他想法。如果朱由校直接把京营的训练交给孙传庭,徐光启心里自然会想,是不是皇帝不信任他,竟然用一个名不经传的芝麻官来主持京营训练,反而他这个京营总督只是个摆设。
但朱由校决定亲自编练京营,孙传庭依旧只是打下手,徐光启自然也就没有意见了。另一方面,此时的孙传庭确实也还没有治军经验,就算是有治军经验,朱由校自然也不放心让孙传庭独自编练京营。
京营是他必须要完全掌控的,就不假他人之手了,孙传庭确实是打下手的,让他先在京营锻炼几年,若真是人才,朱由校再进行其他任命。PS:今天只有一更,昨天晚上吹空调感冒了,有点难受!
第031章:垄断意图()
天启元年三月中旬,徐光启、孙传庭二人首先对兵员进行了彻底的核实。
但凡是吃空饷、虚冒、役占的兵员,全部都裁撤了。不过倒是没有追究什么责任,这要是追究起来,京城还真要乱了不可。
到了明末时期,贪污已经是非常普遍的现象了,贪污点小钱那已经不叫贪污了。历史上魏忠贤就是靠大打反腐牌,才把东林党那么多官员弄下狱的。东林党则表示,你防御过当了。
京营之所以会不堪一用,自然也就是那些武官和文官们大肆贪赃的结果,牵连起来有点范围太大了。所以这次整顿,也就是核实兵员,并未对那些勋贵、文官进行追究。
一番整顿下来,三十万多万人的京营,变成了二十二万,其中不少还是老弱病残。又是一番核实之后,能战者不过五万人。剩下的十七万人,身体素质都不达标。
随后朱由校下了一道圣旨,京营于京城外开垦军屯。每户给地50亩,牛一头。
这个圣旨一宣布,京营士兵大为振奋。
那可是五十亩地啊!而且如果是水浇地的话,每亩产麦2石绝对是轻轻松松的,一年下来完全不愁吃穿。
分出来的十七万京营士兵,随后有将近十六万愿意参与屯田。每户给地50亩,相当于要开垦800万亩荒地。
然而此时的北方,荒地还真是遍地都是。
北方老百姓并非不懂修缮水利,而是没有人组织他们修缮水利。在过去缴纳天赋还是直接缴纳粮食的时候,地方政府的仓库里粮食多得甚至放着变质。进而也就能够拿出足够的粮食来组织老百姓修缮水利,加上之前的徭役是必须到的。如今的徭役,则变成了交钱就可以了。地方人口的瞒报,加上通货膨胀的产生,徭役方面的政府建设能力急剧下降。
没有政府组织百姓修缮水利,往往一年地就荒了,二年老百姓就往外地迁徙,三年就土地全荒,老百姓也走光了。
整个河北地区,荒芜的土地超过三千万亩。
朱由校下旨开垦军屯,马上得到了武官集团的支持,这些土地要是开垦出来,那就是一块大肥肉啊!日后他们就可以进行侵占,把军屯土地变成他们的私人土地。
只是这些武官们不知道的是,朱由校同样也盯着这些军屯土地。开军屯之前,朱由校自然也想到了这些武官、勋贵们想要瓜分这些土地。对此朱由校表示无比淡定,到时候他也把军队编练出来了,谁敢在他面前跳,那纯粹就是找死,正好给朱由校杀猪的理由。
军屯成本较低,或者说是不需要朱由校从内帑支出太多的成本。京营士兵有朝廷军饷,就是一个个免费劳工,不像那些流民开垦土地的时候,还要皇家出粮食。
给耕牛一头,则是大明皇家银行的无息贷款。
在皇帝下旨,勋贵、武官的支持下,以及大明皇家银行的贷款之下,军屯非常顺利的就开展了起来。十几万京营士兵开出城外,拿起工具开始修缮水利、开垦土地。一旦京营这八百万亩土地开垦出来,就算一亩土地产粮1石,每年也能给朝廷带来160万石粮食的收入。
军屯由徐光启负责,皇家农业公司进行协作。大量的荒地被圈了下来,然后疏通河道、修筑水塘、水坡、水渠。这些设施修缮好了,一片片水浇地就出来了。一些土地甚至可以变成水田,从而种植水稻。
北方同样是可以种植水稻的,只是水田不是那么普遍,所以规模远不如南方,但并不意味着不能种。
水浇地的小麦产量,普遍都能达到2石左右,最后磨成面粉,都有1石以上。旱地的小麦产量就真的全靠天吃饭了,碰上干旱什么的,亩产小麦几十斤都是非常正常的现象。这就是有水利与没有水利的本质区别。
有了水利设施的土地,能够做到旱涝保收,并且产量有所保障。有些土地就算不能旱涝保收,起码抗灾能力也强上很多,如果配合红薯的种植,基本上就不可能出现饥荒了。
红薯推广自然也在这次荒地开垦之中,此时已是春季,很多正在开垦的土地,在用耕牛将泥土翻过两遍之后,便将红薯藤插在了地头。
很多农民都没见过这玩意,感觉很新奇。种下去的红薯,只需要刚开始的时候进行浇水,等红薯藤扎根生长之后,基本上就不用管了,而且极为耐旱。实在旱得不行,放一两次水进来就可以了。
京营的军屯,以及皇家农业公司的皇帝开垦面积,加起来将达到1300万亩,每年可以增加1300万石粮食。而明王朝的田赋税收,此时也仅有1900万石。
曹金玉的粮行随着屯垦规模的扩大,生意也不断增加。
那些参与荒地开垦的流民、佃户、京营士兵,他们的口粮都是济民粮行供应,而此时朱由校开始编练京营,京营士兵的粮食所需也变成了由济民粮行供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