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臣第叩谢皇兄,臣第愿前往海外垦殖。”朱由检心动不已,在朱由校的一番许诺之下,终于是没有了半点犹豫。这个年纪的朱由检,自然也不想循规蹈矩的到地方就藩,然后一辈子被困死在一座城池之中。
相比之下,自己成立一个相对独立的藩国,那才自由自在。
“好,那便如此定了。吃饭,吃饭。”朱由校心情大好的笑道,一番忽悠总算是没有白费口舌。
当然这也不全是忽悠,只不过朱由检到新西兰去成立藩国,一开始日子肯定不是那么好过的。毕竟那里一穷二白,什么都要慢慢建设,繁华自然远不能和本土相比。但若是朱由检能撑过去,日后过得自然比本土的那些藩王要潇洒得多。至于贷款什么的,还钱肯定是要还的,不过作为皇帝的亲弟弟,最终就算债台高筑,显然皇帝也会给他擦屁股。
但这种情况也仅仅就是朱由检这一代有此待遇,下一代该怎么挤奶还是怎么挤奶,还不起钱就割肉还债。。
第332章:裂土而治()
天启六年的时候,就有两支黄金部队登陆了新西兰,一支在北岛登陆,一支在南岛登陆。
这两支黄金部队登陆新西兰之后,发现这里的毛人充满了攻击性,同时还有食人传统,是一个名副其实的食人族。
而在北岛登陆的黄金部队更是有一个令人吃惊的发现,他们在北岛发现了一个中国古城。这个古城内依旧还有许多残垣断壁,特别是城墙还有不少极为明显的地段。他们对古城内进行了查探,发现了许多本朝瓷器碎片。
从总总遗迹上推测,这里应该是郑和下西洋的时候建立的城池,但城内的汉人却是一个也看不见了。很显然是遭到了攻击,会攻击他们的也只有岛上的毛人,从这些毛人的食人习惯来看,那些移民估计都被毛人吃了。
这个结果令人毛骨悚然,特别是黄金部队在岛上与毛人部落发生冲突之后,这支在北岛探查的黄金部队没有过度深入,在击败了毛人部落之后便乘船退回了澳洲东南部的营地。
黄金部队随即将在北岛探查的信息汇总上报朝廷,探查南岛的黄金部队几个月后也回来了,他们同样遭到了毛人的攻击,不过凭借着精良的装备以及丰富的作战经验,成功击败了毛人,并继续深入探查了一段时间,他们同样发现了毛人的食人习惯。
随即负责管理异族档案的礼部在接到报告之后,将新西兰的毛人定义为‘未开化、攻击性极强的食人种族’。
朱由校一顿家宴搞定了朱由检,随即令礼部将资料拿来查看。看完黄金部队上报的发现之后。不由皱起眉头。
新西兰还有中国城?
好像新西兰的土著是叫什么毛利人来着。他们还吃人?
穿越前朱由校对新西兰的土著确实没什么研究,自然不知道毛利人有食人传统。不过此时知道之后,却是非常厌恶。
真的是未开化啊!
至于新西兰的中国城,倒是感觉挺正常的。整合七下西洋,拥有庞大的舰队和大量人员,而且在各地设立▲style_txt;营地这本身就是很正常的现象,这对于下一次航行来说,是一个很方便的事情。郑和在南洋、东非地区都有设立营地。如果发现了新西兰,没理由不在新西兰设立一个营地。
只不过郑和后来因为政治原因不再出海了,那些营地的人员被遗弃在海外,身边又有未开化的食人部落,结局自然是惨遭屠杀。
这些毛利人在新西兰倒是个麻烦,自然是要找个办法解决掉这方面的问题。现在朱由校发现这些毛利人既然还有食人习惯,并且还曾经灭掉了郑和在当地设立的营地,那接下来就很好办了,直接派兵进剿,不用和这些毛利人讲什么道理了。
派兵进剿自然也不是搞屠杀。而是把这些毛利人抓起来当包身工。反抗者自然是直接砍了,那些愿意苟且偷生的毛利人则通过包身工的模式进行教化。几代过后。彻底把他们身上那乱七八糟的纹身,还有他们的语言消灭掉。
这些毛利人也是黄种人,和台湾的某个少数民族差不多,甚至就连房屋建筑都是一样的。根据后世新西兰官方的考察,这些毛利人是四千年前从台湾过去的。当然这个说法未必是正确的,因为这个世界的种族分布有太多的蹊跷之处。
四千年前这些异族发生了什么,谁又能知道呢!
也许是造人的时候,在台湾和新西兰都用了一个模板呢?
就像是威胁中国的游牧民族一样,那些游牧民族历史上不是一次又一次被打跑了么?可为什么莫名其妙的就出现了那么多乱七八糟的游牧民族,好似凭空被人造出来的一般。
实际上那些上万年前、几千年前的事情,已经很难说清楚了。
在史前发生了什么?让上古华夏刚刚出现,就获得了易经八卦这套超级文明才有的玩意?
所以新西兰那些毛利人是不是从台湾过去的,谁也不知道。不过没开化倒是真的,从吃人这个习惯上就能充分看出。
因此朱由校在制定土著对待政策上,就比较简单粗暴了。
人权是要讲的,但不同的文明程度,又是不同的人权力度。对于这些没开化的野蛮部落,太柔和的手段是没有什么效果的。他们只会以为这是软弱的表现,只会让他们得寸进尺。
朱由校随即将新西兰南北两岛的资源送到了信王府上,同时将制定出的一系列方案送了过去,信王作为一个新藩国的国王,如果觉得一些地方不妥当,也可以提出修改意见。
这让朱由检顿时发现了很好玩的东西,那就是构建一个属于自己的国家。
朱由校给他制定的就是发展畜牧产业,后世的新西兰,放牧面积达到了国土的一半,拥有牧场草地两亿亩。
在新西兰,夏天不热,冬天不冷,绝对是一个如同世外桃源一般的地方。
发展畜牧不像发展种植业那样,对环境破坏力那么大。当然也不能过度放牧,不过意新西兰的降雨量来说,草地的牧草产量是远高于蒙古草原的,在放牧容量上比较有优势。
同时放牧所需的人口会更少许多,这样一来就能以更少的人口将新西兰开发出来,并且确保百姓有足够多的人均资源量,人均资源只要上去了,只要是不打仗,就算不富,也肯定穷不了。
会移民海外的,都是一些在本土混不下去的百姓,他们既然选择离开故土,丰富的人均资源就是他们所获得的回报。
随着工业革命的出现和发展,未来贫富差距必然是继续扩大的,而扩大的贫富差距,也将是向海外移民的动力。
天启七年春末,朱由校下旨着令海军远征新西兰,同时将新西兰取名为‘桃源岛’,意为桃源之地。
同日,朱由校下旨着令信王就藩桃源岛,于海外自成一国,与大明裂土而治。。
ps: 第二更!
第333章:进军南半球()
新西兰是个好地方,之所以把那里分封给朱由检,主要还是为了开个好头,树立一个榜样。
就在这时,良妃也为朱由校生下了一个男孩。二皇子出世了,朱由校翻了翻字典之后,找出了个‘烜’字,于是取名朱慈煊。
二皇子未来肯定也是要就藩的,朱由校自然不愿意看到自己的儿子被关在一个城池里郁郁寡欢,想做事业都没有任何办法,只能每天混吃等死。所以等朱慈煊长大了,把他打发到海外自成藩国才是最好的选择。
如此一来,也能做点事业。
人生来就要做事,最残忍的不是剥夺他们的荣华富贵,而是剥夺了他们自我努力和奋斗方向。
整天混吃等死,对人来说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当一个人的福报被透支一空的时候,结果又会怎样?
所以大明的那些藩王实际上也挺可怜的,尽管荣华富贵看似享受不尽,但哪有享受不尽的荣华富贵,人这一生眨眼而过,当闭眼的时候还能剩下什么?
很多藩王生来就知道自己的命运,因此很多逼得有些精神不正常。特别是那些生活在小城市的藩王,还有一种被终身囚禁的感觉,会非常的压抑。
此时的藩王制度,也有点一竿子打死一船人的感觉。
只要朱由检在海外树立了一个好榜样,十几年之后二皇子长大了,看到了榜样,到时候将藩王封到海外的制度就可以形成惯例了。
分封信王朱由检到海外‘桃源岛’自成藩国的消息公布之后,顿时在皇族之中产生了轰动效应。
藩王竟能在海外自成一国?
这简直前所未有啊!
但是不少藩王却是羡慕得要死,天天大鱼大肉、衣食无忧的过着,那些藩王感觉也就那样,习惯了,不觉得有什么好的。
日子过到这个地步了,人特么的总是有点别的追求的吧!一个个的心里都想弄个皇帝当当,只不过一些藩王有自知之明。只是脑子里偶尔想一想,有些藩王则是****想、夜夜想。
要是到海外去弄个藩国出来,貌似也挺不错的啊!
当然,想着是不错的。但让那些养尊处优的藩王跑到一穷二白的海外去。显然有点受不了。
相比之下,朱由检尽管这年纪**了一些,但勤劳节俭方面却是极为出众的,到海外吃点苦头显然是没有任何问题。
六部大臣对皇帝将信王分封到海外的决定,倒是没有什么意见。分封到海外。本身也就对本土皇权没什么威胁,与当前的藩王制度的本意是不冲突的,依旧能够维持国家政权的稳定性,减少藩王方面对政权的威胁。
因此六部大臣基本上都是支持的态度,在群臣的支持之下,分封事宜迅速执行了下去。
事情很多,不是把人丢到桃源岛去就行的。
国号得先定了,这个也简单,既然叫桃源岛,国号就定为‘桃源国’。用度规章也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