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这样的情况下,地方政府只要略加扶持,就比较容易把地方经济发展起来。不过这个年代的官员,并不是所有人都懂这个。一个时代一个时代的人,思维和见识都不太一样。
过去的明王朝,官场可不以这种标准来升官。如果改变成这种以发展工商为主的基调,并不是所有官员一下都能领悟其中的东西。
只有不断的树立榜样,才能让这些官员彻底掌握发展经济的基本常识和手段。(。)
第372章:新规格,新标准()
这些年朱由校在北方进行的一系列改革,无非就是展工商、一体纳税这两个方面,核心就是为了开源节流、限制金权。‘
这样的改革,如今已经受到了广大中小商人的支持。
朝廷的改革并非是要消灭民资,而是遏制那些资本大鳄的出现,市场上的庞然大物只能是国营资本,如此一来金权才能受到限制,商人不至于把手伸到政治领域之中。
但商人在生产组织上面又有积极的存在意义,那么中小商人就可以完成这个社会分工,国企则可以承担市场主导作用。
在这样的模式之下,中小商人是没办法将手伸到政治领域的,因为他们的资本不够强大,如果他们靠金钱开道,那么多的官员他们也没那个财力去贿赂。毕竟摆到几乎公开的暗箱操作层面,只要挨到边的官员都会索贿。
所以没有哪个中小商人敢去操纵政治,顶多只能在下面搞一搞暗中勾结,目的也触及不到政治核心。
一旦有中小商人成长为资本大鳄,那就是开刀的对象了。要么接受合资,成为国有资本财团的一部分,要么被国有资本围剿、扼杀。‘这是没有其他道理可讲的,一旦成长到那个程度,就触及了底线。
因为那些大资本商人,已经具备了向政治伸手的可能,同时也危害到了国有资本占据市场主导地位的存在。
例如后世的那些大富豪,哪一个不是只占其产业的一部分股份,谁能吃得下独食?
在后世的美国也是这样,一旦某个财团外的商人崛起,必然也只能面临这样的选择,没有谁能够例外,因为这些商人威胁到了财团的地位。还后历史上美国排华,实际上就是因为中国人太聪明了,懂得赚钱和投资,有强烈的危机意识和展意识。不像白人、黑人那么好忽悠,日子也得过且过,从而威胁到了犹太人在美国的资本统治地位。到了二十一世纪,在美国最有钱的是犹太人。其次就是华人。如果不是美国排华,华人早融入美国社会几十年,华人在美国还会更有钱。
说白了,就是华人有文化底蕴。而犹太人也是一个掌握了一定文化的民族,在一个圈子里面。文化竞争力是最为重要的,所以美国才把华人排斥在圈子之外。
如今新政地区国有资本崛起,已经占据了市场主导地位,而那些中小民资商人也大量涌现,双方相互补充之下,也能和平相处。‘
随着改革的深入,那些涌现出来的中小商人越来越支持新政的制度。因为在新政制度之下,商人地位已经开始不断提高了。
特别是天启九年京查过后,新政地区的官员对待当地商人的态度就有了很大的改变。从过去的轻视、不屑,变成了欢迎的姿态。
这样的变化让新政地区的中小商人欣喜万分。与此同时,在天启九年朱由校又出台了一套对衣食住行的新限制标准。
这个标准出台后,在衣食住行方面,虽然还有限制,但已经很宽松了,总的不会限制到比普通百姓更差。
在出行方面,拉车的马匹自然是不能过一定的规格,朝廷最新出台的政策规定,商人乘坐的马车,马匹数量不能过2匹。除非有拥有民勋。民勋最高的马匹数量可以达到六匹马,但商人要想获得民勋,必须对国家做出贡献,有了这样的贡献之后。显摆一点也能让大家接受。
穿衣方面,黄色的衣服依旧是限制的,这是任何阶级都受限制的。但拥有民勋的群体,则可以穿黄色的衣服,即便是最低级的民勋,都可以穿黄色的衣服。
住宅方面同样是有限制的。即只有拥有民勋的群体,才能建造、居住园林,而且根据民勋高低,对面积做出了规定,园林最大不能过1o亩。
没有获得民勋的商人,不仅不能居住园林,其住宅面积也限制在6oo平方米以下,有能力盖的可以盖6oo平米的大宅子,但不能盖更大的宅子了。过这个范围就是越标准,会被罚款、强制整改。
而在妻妾方面,则依旧维持过去的律法,大明的律法规定,只有王公贵族这类人才能取妾,而普通人要想取妾,需要年过4o无子者方可。基本上,还是以维护‘一夫一妻’为主的制度。
商人有钱亦不能践踏这样的制度,除非拥有四品以上民勋,才可以取一房妾室。
至于外面保养什么的,这个就实在管不着了,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关系,还能强求什么。除非是官场上的官员,玩弄女性才会受到体质规则惩处。
而在‘食’方面同样也是有限制的,那就是婚丧宴席上,不管是商人还是什么群体,摆席不能过3o桌,实际上限制也比较小,平时这些商人在家里如果想要胡吃海喝,摆上各种各样的山珍海味,只要不出来显摆都无所谓他们。
同时接亲、迎亲、送葬、半寿等等,都有相应的规格限制。
商人地位的提高,这是历史展的必然结果,因此朱由校出台了新的限制标准,在这种新的标准之下,商人的日子过的起码不会比普通人差,同时又避免了这些商人疯狂在百姓面前显摆,以免败坏风气,同时由节约社会资源的损耗。
例如住房,一个非常大的房子盖出来,需要消耗很多人力物力,但却又是给一户人家住的,先不说这消耗的民力,就说影响就不好,普通百姓看到了如此悬殊的贫富差距会怎么想?
同时那些婚丧娶嫁的民俗活动,规格进行限制之后,也可以避免一定程度的铺张浪费,免得出现大肆显摆的情况,避免刺激社会贫富矛盾的加剧。
这样的制度,对于那些中小商人来说,是完全可以接受的。尽管有限制,但这样的限制程度,却能让他们光明正大的过上比普通百姓要好得多的生活了。而且大部分中小商人,也不会去过过这样标准的生活。当然,这社会难免可能会出现一些奇葩,跑出来炫耀排场、财富,这样的限制标准还是要有的。
要想过这个规格也是可以的,那就是通过为国家做出贡献从而获得民勋,有了民勋就可以服众,老百姓看了也不会有那么的反感。(。)
第373章:对待印第安政策()
新政地区的中小商人支持改革的态度已经形成了一种大趋势,而南方的中小商人在接触了新政之后,同样也对新政变成了支持的态度。 ‘
而反对新政的阶级群体,也就是那些大资本商人,以及那些拥有免税特权的士族。这些人在江南地区的势力极为庞大,简直到了盘根错节的程度。
不过朱由校此时也不急着去改革南方各省了,毕竟工业革命已经开始了,用不了几年,新政地区的国有资本,以及支持改革的民资都会把南方那些大资本商人甩开,到时候南方各省不改革也得改革了。
稳坐钓鱼台的朱由校自然是不急的,不过南方那些大资本商人却是很急。随着大明开始不断的向海外扩张,国有资本在一浪潮中获取了无比丰厚的利益。但是对于南方的那些大资本商人来说,却是没他们的份。
不管是那些大财阀,还是那些大海商。
东北、西域、台湾、南洋、澳洲、中南半岛,这些市场全被国有资本所统治。那些海商还算好,还能开着船跑一跑货物,不过暴利商品的贸易都被垄断了,在那些贸易港口都赚取不到太惊人的暴利。
什么五六倍的海贸暴利,那是在贸易不频繁的情况下才会产生的一种现象,但随着贸易的频繁,市场的不断交流,利润是肯定降低的。但是拥有更高生产技术的一方,必然是在贸易中占优势的。同时某些商品依旧可以谋取到一些暴利,但更多的时候,巨大的盈利都是靠更大的贸易量来达到。
反倒是江南财阀,在大明的对外扩张中,没有获得任何的利益。
一开始是看不上那些海外荒芜之地,结果国有资本调集资源开出来了,那些地方逐渐变成了物产丰富的福地。
如今江南财阀现国有资本每年要从海外获得丰厚无比的利益,顿时醒悟了过来。也开始向海外地区输出资本。
去干嘛?
当然是投资啊~!
他们也成立农业公司,然后开那些荒地。或者从别人手上购买种植园等等产业,从而实现土地兼并。
他们也到中南半岛投资水稻种植业,组织土著垦殖稻田。‘
他们也进入澳洲,试图在澳洲购买土地、矿产。不过进入澳洲之后遭到了国有之本的狙击。
澳洲是一个国有资本高度主导的地区,土地、矿产和各种资源卖不卖都是国有资本说的算。
突然现有一支庞大的资金涌入澳洲,国有资本当即对生产资料的出售进行了严格的管控。
江南财阀在天启九年的时候,战略生了很大的改变。这些江南财阀开始积极向全国市场进行渗透,并且进行大量投资。意图找到一条与国有资本抗衡的路线。
但是比较残酷的现实是,这个年代能让江南财阀翻盘的无非就是两个东西,一个是金融业,一个是工业。
金融业已经被国有资本所掌控,江南财阀很难有大作为。而江南财阀的工业,此时正在被国有资本持续围剿之中。
积极投资农业等等产业,也仅仅是延缓江南财阀的败亡罢了。但如果从资金层面上考虑,甚至加剧了败亡度。
一些苏南中小工厂主此时已经现,新政改革对他们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