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是把理论、图纸都摆在他们面前,他们顶多造点蒸汽机嘛!想要工业化完全不现实,要搞出一个工业体系更是天荒夜谈。朱由校重生前欧洲人可以搞出现代文明,那是因为中国缺席的原因,才让他们拥有了充沛的时间进行发展,但实际上欧洲人的发展速度还是比较慢的,磨磨蹭蹭了三百年才发展到了铁甲舰的时代。
所以这个时候朱由校也不禁止民资参与远洋贸易了,民资参与到远洋贸易之中,关税就可以提高很多,对外贸易的效率也会有极大的提高。
至于朝廷主要负责海上安保就行了,当然国有的远洋贸易船队也还是要继续运营的。
在农业全球化时代,中国参与到全球贸易当中确实感觉有点不划算,因为蛮夷没什么民用商品输入到中国,也就是一些奇珍之类的东西,那也是富人玩的。但如今大明有了蒸汽机,工业革命正在如火如荼的展开。
工业时代已经来了,那些蛮夷的市场也是可以的,同时从那些蛮夷那里获得大量原材料。
前提是大明不能在贸易中吃亏了,采用银本位就吃亏得很。
所以天启十五年朱由校下令银行入驻西南各省,同时在西南各省发行流通天启宝钞,废止现银交易。
纸币的流通,未必要和改革一起。纸币也可以先流通过去,把民间的白银兑换得差不多了再废除银本位,朝廷并不会损失什么。
只是把和天启宝钞挂钩的贵金属,从白银换成了黄金。
这个政策,一直拖到了秋收之后,才执行了下去。
天启十五年十月,大明中央银行正式宣布:废除银本位,白银不再作为货币使用,天启宝钞与黄金挂钩。
政策一出,白银从贵金属变成了工业原材料,与天启宝钞的兑换比率,从原本的1:1,下跌到了3:1,白银直接贬值了三倍。
但是持有天启宝钞的人,并未受到什么影响。天启宝钞与黄金的兑换比率,则维持在10:1的汇率。
相当于白银与黄金的汇率,变成了30:1,而原先是10:1左右。
政策一出,普通老百姓受到的影响并不大。当然也有一些普通百姓,此前不太相信天启宝钞,手里还留着一些白银,结果脸都直接黑了。不过这样的群体并不是太多,真正黑了脸的是很多大户人家。
不相信天启宝钞的大户人家太多了,很多大户人家十几万两白银藏在金库里发霉,反正一时半会也不急着用,感觉天启宝钞以后可能会贬值,如同此前大明发型的宝钞一样贬得一文不值,所以对天启宝钞极度不信任。
结果政策一宣布,手上的财富缩水成了原先的三分之一。
一些潜在的流动性被这个政策给废除了,天启宝钞则增加了货币供应量,通过大量的贷款向市场供应货币,所以废除白银的货币属性,并没有造成任何的经济问题。大明的经济,在天启十五年底,依旧非常的繁荣,到处都是施工现场,工厂也依旧十分忙碌。
外贸方面则受到了一些影响,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很快就傻眼,发现他们的白银在大明买不了多少东西了。
这导致贸易量急剧下降,不过对大明的经济影响不大,本身大明就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市场,而欧洲市场实际上并不大,过去欧洲人与大明的贸易的作用就是输入流动性,但现在天启宝钞解决了流动性的问题,通货紧缩的情况并不存在,欧洲人与大明的贸易,已经失去了这个金融职能。
当然黄金还是值钱的,西班牙人手上还是有不少黄金的。
大明这边废除了白银的货币属性,马上也影响到了欧洲的货币汇率,白银价格同样也出现了一**跌。大明这个生产型帝国的影响力,还是很强悍的。如果大明不是一个生产中心,那么即便是废除了白银的货币属性,欧洲人也照样自己玩自己的,并不会受到什么影响。
但问题是,欧洲人需要的很多商品,必须得从大明购买,这就影响到了欧洲的白银价值。
第469章:贸易、移民()
天启宝钞,本质上是一个以信用为支撑的纸笔,与黄金挂钩只是一种过渡性的手段,未来天启宝钞也不需要与黄金挂钩,依靠帝国的信用就可以支撑纸币的价值。
至于这个过度,实际上也没有任何问题。毕竟大明是一个生产型帝国,是一个贸易顺差国,持续的贸易只会让贵金属源源不断的涌入大明境内,而不是流失到海外去。
而且这个时代的大明,并没有资本抽逃的问题。
资本抽逃能逃到哪里?
四面八方不是蛮夷就是藩国,难道那些资本还能抽逃到蛮夷之地?这显然是不可能的,蛮夷国家对于那些民间资本来说两眼抹黑,而且又很落后,法律上也得不到保护等等问题都是存在的。
至于在那些藩国的投资,直接用天启宝钞就可以了。
大明对外的黄金兑换,也不是无脑的就给你换,数额太大将会进行审查,朱由校逐渐完善了这方面的制度。任何民间资本试图抽逃投敌,那就先清算一顿,反正收税收得让他们爽歪歪,就和后世美国一样。
当然大明不是美国,很多东西是不能学的。
至于那些资本到海外殖民地的投资,同样也是通用天启宝钞的,那些海外殖民地已经是大明的一个个省份了,制度上没有太大的区别。除了南亚次大陆的印度,这个殖民地的经营,当前还是以贸易为主。
要征服印度,是非常简单的。
历史上印度被人征服了几百次,已经是家常便饭了,如同喝水吃饭一般,印度人也没有什么抵抗的意志,毕竟印度实际上是分为一个个邦国的。
总的来说,天启宝钞换成了金本位制度,并不会有贵金属外流的风险存在。而且随着大明工业的进一步发展,天启宝钞未来将成为国际性的通用货币,从而延伸出金融、保险业务的把控。
不管是银本位,还是金本位,都是一种将贵金属收归国有的前奏。
与金本位挂钩之后,相当于大明已经废弃了白银这种贵金属,只是把白银当成了一种工业原材料。
从朝廷宣布这个政策开始,白银的价格就在持续的下跌,很快又跌到了35:1的程度,这才逐渐稳定下来。
这个价位才是朱由校能接受的,西班牙人再也不能通过从南美洲大量掠夺白银,从而换取到很多大明的商品了,必须用黄金,或者付出此前3。5倍的白银才行。
那么贸易如何展开呢?
毕竟欧洲人,现在并没有那么多的黄金。等他们手上的黄金、白银都大量流失到了大明这边,贸易也就无法展开了。
贸易无法展开的时候,穷疯了的蛮夷就会发动战争,到世界的生产中心去劫掠,也就和游牧民族是一样的。那些游牧民族本质上就是军事贸易组织,之所以会不断的劫掠中国,就是因为他们没钱还想做生意,做不了就直接抢。
所以用不了几年,大明与欧洲必然因为贸易而爆发海上战争,并且会有大量海盗劫掠大明的商船。
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只有两个,一个是中断贸易,一个是在武力上完成镇压,用大炮轰开那些欧洲国家的市场,将那些欧洲国家变成彻底的商品倾销地,而欧洲国家则通过输出资源来换取商品。
欧洲说实在并没有太多的稀罕资源,比较多的无非就是煤矿、铁矿、钾矿之类的东西。
其他还有什么?
小麦?葡萄酒?木材?
貌似差不多也就是这么多玩意了,在资源方面连印度都不如。相比之下,印度则是一个原材料极为丰富的国家。虽然这个国家在制造业方面显得有些像是低能儿,只能依靠输出骗术的手段来换取商品,但他们的各种工业原材料资源确实是十分的丰富。
而且欧洲距离华夏又太远,运输各种原材料的成本比较高,而如今的海运技术还不是特别发达。
大明的木质帆船建造技术,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此时也刚刚建造出了一艘4000吨的商船。这种4000吨的商船,是用产自缅甸的橡木建造的,船体非常坚固。帆船发展到这个吨位,在海上行驶基本上已经比较安全了,即便是碰上比较大的风暴,都能够安然无恙。
不过相比后世的几万吨、十万吨的船只,那还是差得远了。
当然这个时代的商品也没那么多。
所以朱由校现在也发现,和欧洲人贸易,实际上不可持续。现在欧洲人手上有钱,倒是还能持续几年。
再过几年之后,买东西又没钱,卖资源又不方便。怎么搞怎么吃亏,所以朱由校现在已经打算几年之后放弃与欧洲人的贸易了。
相当于大明在海上的敌人,实际上就是那些欧洲海盗。
对于欧洲海盗一直都是很防范的,大明的商船队前往欧洲贸易的时候,基本上都是军舰全程护航。
相比之下,倒是印度、非洲、中南半岛、朝鲜半岛这些地方可以好好经营一下,这些地区有资源可以换取大明的商品。
特别是印度,是一个极好的商品倾销地,以及原材料产地。
至于欧洲人完全可以丢到一边让他们自己玩蛋去,毕竟国际市场被大明占领了,欧洲人自己又没钱,根本不可能发展出工业生产体系,毕竟他们的商品摆到国际市场上,根本就没人买。技术技术比不过,欧洲人还普遍比较懒,勤劳程度也比不上大明百姓,他们的商品能有什么前途。
商品卖不出去,又没有钱,完成工业化是根本不可能的。
到时候只要防范欧洲人武力抢劫就可以了,等到海运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再把整个欧洲变成大明的商品倾销地和原材料产地。
天启十五年,大明的商品在印度市场是输入也正在持续扩大。而在中南半岛、朝鲜半岛、东南亚地区,大明的商品早就是主流了。
这个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