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在江南士族、财阀积极备战的时候,此前的朝廷命官们,倒是有不少辞官致士了。他们显然不太看好这次造反,想到天启皇帝的武功卓越,他们基本上不对这次造反抱有太大的希望,早点躲回家不掺和这趟浑水。
终于在江南叛乱发生七天之后,朱由校有了反应,宣布挥师平叛。
十几万早已准备好的中央军随即跨过淮河一线,来到了长江北岸。在镇江地区,随即爆发了一场渡江之战。
叛军在皇家海军战舰的炮击之下,根本难以抵挡渡江而过的中央军,随即被一触即溃。
中央军在海军的配合之下,一举渡过长江。
叛军面对这些如狼似虎的中央军,根本毫无招架之力。即便他们手上有一些比较先进的火枪,但中央军却是装备了射程更远的膛线枪。同时在齐射等训练上,已经是无比成熟。
叛军刚刚组建不到半个月,哪里能有什么训练,很多都是刚刚被武装起来的地痞,还有一些江南地区的卫所官兵,这些卫所官兵战斗力奇差无比,不仅军纪涣散,而且毫无胆气和作战经验,训练也早已废弛。
第458章 平叛抄家()
“快跑啊!遭殃军来了。”
“什么?遭殃军来了?快跑,快跑!”
“遭殃军来啦!再不跑就完了。”
此时南京城内一片混乱,朱华奎更是惊慌失措的跑出了南京,而南京百姓也是人心惶惶。
中央军的名声在江南地区实在是糟糕极了,因为传言中央军军纪极差,不仅抢劫平民,还妇女。
这些坏名声,显然都是江南士族们黑出来的。
他们有空没空的,就会发一些小报,到处黑中央军和朱由校。各种段子在民间广为流传,还给中央军起了个名号——遭殃军!还编了不少童谣。
不过中央军所过之处,老百姓却是惊讶的发现,事实好像并不是如此的。这些中央军所过之处秋毫无犯不说,后面还有大批的补给车队运来了大量的粮食,沿途还在赈济百姓。
同时中央军还在到处维护秩序,那些趁乱行凶的地痞流氓纷纷被抓,这些人都将被送去劳改,行为恶劣的则被当场枪毙了。
但南京城内的百姓显然并不知道,中央军兵临城下,城内一片混乱。
朱华奎带头跑路了,南京城内的叛军一看情况不对,连忙又变幻了大王旗,打开城门把中央军迎入了城内。
城内百姓惊恐不已,不过很快发现事实并非流传的那么回事。
中央军进入南京城,迅速把秩序维护了起来,并且张贴了安民告示。当天城内百姓走出家门,欣喜的发现城内秩序井然,到处都是巡逻的中央军士兵。
这些中央军士兵身着红衣,威武挺拔。对待百姓,也很有礼貌。
这场叛乱就好似是一场闹剧一般,随着南京城的收复,江南其他城市,纷纷自动平叛。
甚至还有不少替罪羊被押送到了南京。
而逃出南京城的朱华奎,跑到浙江一带的时候,马上被地方官府抓获,也一并送到了南京。
这场叛乱是来得快,平定得也快。
从根本上来说,还是因为那些士族、财阀缺乏民众基础。
尽管他们天天黑朱由校,但知道真相的老百姓已经越来越多,毕竟大明日报也不是白发的。
即便那些相信朱由校是昏君的老百姓,也没有跟着去造反的理由。朱由校又没有加税什么的,他们的日子还是照样过。
所以这次叛乱表面上看起来气势汹汹,但实际上都是士族和财阀请的‘水军’造势,老百姓在叛乱方面的参与热情度不高。
于是中央军一到,叛乱就如同烈日下的白雪一样迅速消融。
“能抓的都给我抓了。”朱由校在京城收到了电报之后,随即命令骆思恭亲自前往江南主持抄家行动。
那些参与叛乱的官员什么的,都抓了起来个革职查办。
那些参与叛乱的财阀、士族,也抓起来直接抄家。
不过朱由校对待这些政治上的敌对势力,向来是很少杀人的。顶多就是劳改,要是表现好还能放出去。
杀人不好,太野蛮了。
纵观明代的风气,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夹杂了元代蒙人的野蛮风气。政治上动不动就杀人,这样的风气蔓延到社会中,对待百姓的时候,很多时候也不够仁慈。
开国皇帝朱元璋虽然心系百姓,但文化水平不太高,他上台后作为一个国家的总设计师,制定的很多制度实际上都太极端了。
例如户籍制度,就很不合理。
还有税收制度,也不是很合理。每个地方都有定额,虽然出发点是好的,但却造成了地方官员收到定额就不收的行为,是的很多税收被漏掉了。明王朝的财政困境,也和朱元璋开的先例有一定的关系。
朱由校要改变这种野蛮风气,首先就不能乱杀人。
除了那些卖国投敌的杀了一批晋商,那些盐商虽然被朱由校给抄家了,但并没有问斩。
……
骆思恭赶到南京的时候,叛乱已经平定将近十天了。
善后工作已经开始展开,抓捕叛乱分子的行动却是只抓捕了一些参与叛乱的官员,那些在背后支持叛乱的士族、财阀还没有遭到波及。
那些士族和财阀倒是把心放了下来,他们并不认为皇帝会把他们抄家了。他们在江南的势力可是很大的,抄了他们江南可要出乱子。
而且他们也不认为,皇帝会知道他们在背后支持叛乱。
这次叛乱,这些士族和财阀都没亲自出面。出的人,也都是招募的。倒是钱出了不少,不过还没形成气候中央军就渡江而来了,实在来的太快,这一点倒是出乎了他们的意料。
不过这次叛乱,也就是碰运气。
能成功固然是好的,不成功也就是坐等皇帝改革,这是他们料定最差的结果。
但是骆思恭来到南京,情况顿时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锦衣卫和东厂的特务,早就锁定了这些士族和门阀。恐怕这些士族和门阀,并没有料到皇帝的情报机构进行整合、发展之后,已经发展到了非常专业的程度,运营效率也是大幅度的上升,而且渗透能力非常强。
搞情报无非就是钱的问题,锦衣卫和东厂这些年的活动经费每一年都在增加,在那些大户人家不知道发展了多少情报人员。
要知道这个世界,权力与财富在本质上都是建立在信息的基础上的,信息的收集是非常关键的。
同样信息也是被大量垄断的,普通百姓能够获得的有用的信息实际上占比很少,不会超过20%,但普通老百姓又占到了大多数,可见普通老百姓在信息的来源渠道方面是有多么的匮乏。
那些士族、财阀的叛乱,在还没开始的时候,就已经出现内鬼向锦衣卫和东厂投诚了。
个别士族、门阀显然不看好叛乱。
他们并不愿意上贼船,而是希望通过投诚皇帝的方式,换取他们的利益的延续。
他们的选择显然是非常正确的,骆思恭一到南京,早已准备好的锦衣卫和东厂特务就带着军队开始大肆抓捕这些士族、财阀的成员,并将他们的家产全部打上了封条进行查抄。
突如其来的打击,让那些士族和财阀直接懵逼了。
第459章 一波肥()
天启十四年,冬!
寒风呼啸之时,江南一带哀鸿遍野。
那些门阀、士族,能厂卫大量抄家,但是牵连却是非常大,作坊、工厂停工,经济秩序几乎面临崩溃。
江南一带城镇化是大明全国最高的地方,大量的工人都是靠手工业生存的。而这些工人,又是在这些门阀、士族所高度垄断的经济体系下生存的。这些门阀、士族一被抄家,那些作坊、工厂,以及各种生存活动的资金都被封存、冻结,江南一带的经济直接就瘫痪了。
一些还没被抄家的既得利益群体,看到这样的乱局,顿时十分庆幸。看来这抄家是不能继续下去了吧!
可让人震惊的是,抄家还在持续。
抄了一家门阀,下面就像是拔萝卜一般牵扯出一大片爪牙,天南地北的到处都是,厂卫满大街的到处抓人,很多中小商人都被抓了,牵扯就更大了。
“狗皇帝这是要逆天!?”
无数工人下岗失业,这要继续抄下去,说不定就要演变成真正的民变了。那些门阀士族在江南可谓是根深蒂固,凭借的就是对各个领域的深入渗透。
紫禁城内,朱由校收到了一封电报,是田尔耕从南京发来的。
“陛下,在这样下去,江南必将陷入混乱,抄家是否先缓一缓?”内阁首辅沈潅对朱由校建说道。
“不破不立,继续抄。马上调集粮食运入江南,在各城镇开仓放粮。”朱由校心下一狠,决定血拼到底。
他要将江南一带的既得利益群体一网打尽。
“再则,中央银行立即放款给中小工商从业者,让他们尽快恢复工商业生产。同时尽快将查抄资产进行处理,一些作坊、工厂,尽快重新恢复生产。”朱由校,“另外再大量招募工人,修建水利、道路。”
“同时,舆论机器给朕全力开动。”
一道道命令下达了下去,朱由校建立的新行政体系,这时候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命令刚刚下达,就以最快的效率执行了下去。
在粮食方面,大明粮食战略储备仓库直接开启,用火车直接运往淮河一线,然后转船运渡江南下。
同时南洋、中南半岛此前运往江南的粮食,也都集中了起来。
而那些门阀、士族,以及各个被查抄的商人所拥有的粮食,也被统一调度。
天启十四年十二月初三,江南各地开仓赈济。大量的粥棚在各城镇开设了起来,粥棚发放的都是浓粥,而不是稀粥。
大量下岗工人,原本很都有钱都没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