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尔泰救了出来。
可是这刚一到尼雅哈府中,却是闻喊杀声四起,很是明显,这夜色之中这喊杀之声显得格外的刺耳!
“报!大人,不好了,正黄旗贼人引多尔衮入城,此间多尔衮亲率大军正在城中四处劫掠!”
“什么?!”
就在此时斥候来报,却是让众人皆是倍感太过突然。
尤其是德尔格勒兄弟二人,本是想借着皇太极大军在外,好乘机起事,哪想竟是让他人占了先机。
而当德尔格勒兄弟二人将目光放在一旁的莽古尔泰身上之时,此刻,略微沉思片刻之后,莽古尔泰却是已然有了决断。
既然要反,就绝不能丝毫犹豫,而此间多尔衮入城,虽是让人有些措手不及,但福祸相依,何尝多尔衮的这一突如其来的动作,正好能够给莽古尔泰一行人绝佳的机会,去逃离盛京城,以图大事哉!
虽说莽古尔泰与多尔衮乃是亲兄弟,而且二人关系曾是极好,但是自从遭到囚禁一来,莽古尔泰却是性格变化很大,此间他绝不会轻易的去相信多尔衮,与之取得联系,所以此刻莽古尔泰却是道。
“诸位,速速回去集结家眷、部属,半个时辰后,正蓝旗大门汇合!速速出城去!”
。。。。。。
济尔哈朗奉皇太极旨意,夤夜带着镶黄、镶蓝两旗大军朝着盛京而来,第三日夜,却是离着盛京城不过十数里。
“王爷,不好了,盛京城中大火!”
当斥候来报盛京城中大火之时,透过夜色,城中的火光将整个天际映照的通红,济尔哈朗不是瞎子,自然看的真切。
“不好!恐怕此间城中有失!”
此刻,济尔哈朗心中却是暗自一番叹息。
只不过此间夜色正浓,何况连续奔袭而来,帐下士卒多是疲惫不堪,此间若是城中无甚动静还罢,但是明显城中有失,若是贸然行事,济尔哈朗却是担心全军陷入危局之中。
“去,再探再报!一定要将城中之事弄得一清二楚!”
故而此刻,再派斥候打探对于济尔哈朗而言却是再合适不过了的。
而当派出多路斥候的那一刻,对于济尔哈朗而言,无疑每分每秒都是一种煎熬,此间,济尔哈朗受命于皇太极,受其重托率镶黄、镶蓝两旗约莫六十个牛录的兵马回援盛京,而若是盛京依旧有失,纵使皇太极不责备于他,但是对于济尔哈朗而言,无疑是会是一种强烈的深深自责。
身为后金的勇士,受其命,然却失其职,无疑是一种耻辱!
约莫半个时辰过去,派出的五路斥候却是只有一路回报,却也是浑身带伤。
“禀告王爷,大事不。。。。。。不好了,多。。。。。。多尔衮打破盛京城,攻进去了!”
刚一说完,那斥候却是恍若用尽了所有的气力一般,头一歪,直接倒在了一旁,死了。
“什么?!”
闻听斥候以死探的情报,却是多尔衮率军攻破盛京城,济尔哈朗却是不觉大惊失色,虽说对于一切的种种他济尔哈朗心中早已一番预料,但是多尔衮攻破盛京城的消息无疑是一枚重磅炸弹在人群之中爆炸开来。
而且根据京中消息多尔衮此刻不是在辽阳城吗?另外这盛京城中不是依旧有数万大军坚守吗?何况乎盛京城乃是一座坚城,岂是说攻破就能攻破的呢?
一切的一切,济尔哈朗虽是不解,但是木已成舟,他必须去面对这样一个现实,那便是此间盛京已经易主。
。。。。。。
大明,山海关。
朱建休养几日,却是已然去了风寒,且身体舒缓了些许。
而关于这几日后金的大小消息,经由大明帝国各种渠道,却是源源不断的落在朱建面前的桌案之上。
“妙哉!终于是开始了!”
当得知多尔衮与皇太极之间的战事已是开始,朱建却是连声叫好,因为对于朱建而言,等待这一刻,已然太久。。。。。。太久。
第三十九章 覆灭,四面楚歌(一)()
天命三年,公元1618年,正月。
努尔哈赤与诸贝勒言:“吾意已决,今岁必征大明国!”
是为后金之主努尔哈赤对大明征讨之檄文,史称,大金国主努尔哈赤以‘七大恨’起兵,宣布不再承认明附属关系,祭天以伐明。
‘七大恨’的颁布,尽管显得有些滑稽可笑,但是至此之后,凭借于此努尔哈赤便是占据道义之上的制高点。
不过以家仇为口号,借此以煽动民族之间更深的矛盾,以图自家之利益,损害的却是两地百姓之安定,却是只顾私利之徒,然其利用舆论为矛,狠狠的刺向早已腐朽不堪却依旧是庞然大物的大明王朝,却无疑是一大正确决策。
故而此间朱建伐金,舆论不可或缺!
而这几日,以大明皇党宣传部大臣宋献策为首的帝国宣传骨干,经过连续几日的准备,却是为朱建起草了一份伐金檄文。
大明皇帝奉天讨金北伐建酋檄!
其中围绕着后金本是大明藩属,辽东广袤土地本是明朝疆土,建酋努尔哈赤枉顾天意,不思回报天恩,公然反叛,攻城略地,侵害大明其他归属部落,屠戮生灵为核心,列七条伐金檄文。
一、所谓是自古帝王临御天下,皆中国居内以制夷狄,夷狄居外以奉中国,未闻以夷狄居中国而制天下也,建酋努尔哈赤本是大明属臣,罔顾人伦大道,公然背弃,取辽东七十余城,是为大不逆!
二、辽东诸部,依附大明,本是安乐,建酋努尔哈赤为一己私利,起兵肆掠,涂炭生灵,海西、野人诸部相继沦陷,大明为其宗主,当有为其恢复之理。
三、建酋俘获辽东汉民,多是劫掠一空,杀人放火,无恶不作,圈其田地,断其生路,收之以为奴隶,易其衣冠,辱华夏太甚。
四、建奴之臣子,不遵祖训,废坏纲常,有如大德废长立幼,泰定以臣弑君,以弟鸠兄,至于弟收兄妻,子征父妾,上下相习,恬不为怪,其于父子君臣夫妇长幼之伦,渎乱甚矣。
。。。。。。
七、大明朝体恤上苍,皇恩浩荡,为百姓之安宁,忍负重耻辱,与建酋皇太极盟誓,互不再侵犯,然建酋皇太极枉顾誓约,多次出兵袭扰东江诸地,攻破帝国农场多起,烧杀劫掠,当是天怒人怨!
当讨金檄文一出,朱建一览之后,却是拍手称是,并立刻通知帝国各处报纸、刊物立刻付梓,借以传遍帝国上下。
欲加之罪,当是何患无辞!
然而以仁义伐残暴,所掀起的一场舆论风暴,势必会使得帝国上下同心协力,齐心讨贼!
。。。。。。
当檄文经由帝国皇党事务报、帝国宣传报、帝国军事报。。。。。。等等诸如此类付梓发行之后,第三日,整个辽东、直隶、三边、中原,乃至南边云贵皆是与闻。
一时间,帝国上下,群情激奋,尤其是以京师、辽东、山东等地,人人思而报国,纷纷帝都请愿,上阵杀贼!
而帝国新军,更是纷纷请战,欲与建奴决战与盛京城下,以彰显帝国声威,报积年之耻辱!
山海关,朱建临时行辕。
“洪卿家,汝乃帝国陆军部大臣,此间由你来宣读帝国出兵征讨后金之策略,随后传达作战指令吧!”
三日前,朱建却是在山海关秘密召集辽东军、靖海军、陷阵军、登莱海师等等大小军队三品武官以上者与会,召开帝国攻取辽东军事会议,商讨出兵的具体策略。
三日后,经过激烈的讨论,一份具体的作战指令却是摆在了朱建的案头,经由朱建御批,帝国军事委员会绝密备案,却是正式下达。
“此次出兵,分兵三路,其中路,由蓟辽督师袁崇焕为主帅,平辽将军赵率教、锦州总兵孙祖寿为副帅,宣府总兵满桂为联络大臣,率所部辽东军、宣府骑兵出大凌河堡,攻取义州、西平堡。。。。。。
西路大军,由登莱巡抚、东江总督袁可立为主帅,靖海军主帅黄龙、陷阵军主帅曹文诏为副帅,皮岛总兵刘兴祚为联络,率麾下靖海军、陷阵军以及登莱水师,一路转由海州紧逼鞍山,一路直取连山关,联合登莱水师、朝鲜军队攻略鸭绿江以北。
东路大军。。。。。。”
待到命令下达,此刻朱建却是起身,朝着众人道。
“诸位,此战关乎帝国百年兴衰,成败在此一举,诸位,朕与你们同在!愿我帝国将士早奏凯歌,朕翘首之待胜利之师!”
“臣等当竭尽所能,为帝国百年基业,拼杀疆场,高奏凯歌,不负陛下所托!”
“好!诸位,不过此战之前,朕要约法三章,何腾蛟何在!”
“下官在!”
此间一人出列,却正是帝国军事委员会直属军队执法部大臣,兼军事法院院事何腾蛟,要说这些年何腾蛟执掌皇党监察部多有功劳,却是被朱建委以重任,负责军中督管违法之事。
而帝国军事法院乃是由皇帝授意,再由帝国之内四十余位三品以上有实权的武将联名向皇帝申请,又由皇帝交由帝国军事委员会、陆军部、海军部、参谋本部共同议定,最后由皇帝批准而设立,可以说权势极大。
此刻,闻听皇帝所言,何腾蛟却是起身出列,从袖中取出早已备好的条例开始宣读。
“。。。。。。予号令严肃,无秋毫之犯,归我者永安于中华,背我者自窜于塞外。尔等满人,同生天地之间,有能知礼义,愿为臣民者,当以华夏之人抚养,不得随意斩杀。。。。。。”
除了重新宣读帝国军中三大纪律、七项规定,谕令诸军不得随意劫掠、扰民之外,更是阐述了皇帝对于满人的处置办法。
归降者,以汉民待之,其部族内部不予干涉,除大明在要地诸军之外,其民政、经济一概交由部落自行处置,若有随意欺压者,杀!
“诸位,今日朕备下薄酒,为诸位送行,愿诸位早日凯旋回来,朕定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