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叶知道村头的大喇叭即将公布考上镇中的学生名单,而没能考上的孩子,就要去乡中完成他们的九年义务教育。至今为止,还没有一个学生能从乡中考入县里的重点高中彭县中学。等待他们的是相同的命运,毕业或肄业,然后打工,相亲,结婚,重复他们父辈人的生活。
温叶没有像上一世那样,吵着闹着要去读镇中,而极其淡定地接受了她要去乡中的命运,并为她有更多的时间执行自己的计划而沾沾自喜。每年两千块钱的学费,对于当时的温家来说,绝对是一个不小的负担,她非常庆幸,自己现在不会因为没能到镇中上学,而怨恨父母。
“一天到晚就知道傻笑,看看人家王晶晶,现在都在家里看初中课本呢,你也不说看看”。
李文慧看到温叶傻笑,随手打了她一巴掌,“这孩子,没考上镇中,你还好意思笑,别以为在乡中上学你就能天天疯玩儿了!”。
温叶想,大概自己就是悲催的命了,咋上镇中,你们为难。现在我上乡中了,还挨揍啊!
第2章 学书法()
温叶从重生的那天起,就在想着怎样改变命运,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家人过上幸福的生活。
温叶上辈子怎么说也是211大学的毕业生。初中的语数外,对她而言,完全不是问题。理科的物理、化学也相对简单,自己再看看书,上课的时候好好听课,应该问题不大。关键是高中的知识,她现在就应该准备着自学,可以跟正在读高中的表姐马翠翠借下书。
吃完晚饭,李文慧给了温叶800块钱,让她明天去她同学张梦娇家里交学费。张梦娇的嫂子张丽,在乡中教英语,她也是学校里唯二的特级教师,还有一个是她的物理老师。镇中也特招过这两个人,要把他们调到镇中去。但是,因为放不下学生,一直到温叶他们初中毕业,温叶的物理老师才和他的妻子,也就是温叶的历史老师,去了镇中教书。而张丽因为家在莲口村,就拒绝了镇中。温叶重生前,张丽还在乡中教英语。
说起来,张梦娇家还是村子里极为特别的知识分子家庭。张梦娇的嫂子是英语老师,妈妈是生物老师,她的爸爸张军平更是写了一手地毛笔字,画画也好,温叶就亲眼看见过梦娇的爸爸画的墨梅图。村子里面无论结婚还是办丧事,都会请德高望重之人坐镇,梦娇的爸爸永远是其中之一。当然这跟村里无论办喜事还是办丧事都要写对子有关,谁不知道在莲口村,梦娇的爸爸写了一手好毛笔字呢?
第二天早晨吃完饭,温叶就怀揣巨款,去了梦娇家。果然,看到张军平在打太极。温叶上一世上初中时,就和张梦娇玩儿得比较好,可是两个人愣是没让自己的艺术细胞受到丝毫的熏陶。一个上了大学,也不改一手烂字,用温小弟的话说那就是歪了的柴火垛,能看得清而已。当然,温叶的字也没有温小弟说的那样夸张,但也确实谈不上好看。张梦娇更惨,初中毕业后,在家呆了几年,直接相亲生孩子去了。
温叶整理表情,脸上挂起甜甜的笑。
“张大伯好,我来教学费。”
“你们老师在屋里呢,自己去吧!”
温叶立刻回到,“谢谢张大伯。”
温叶交完学费后,就在院子里等张梦娇吃完饭,还不忘和张军平聊聊天,套套近乎。此后,温叶就经常去张梦家玩儿了。
其实,梦娇家,很少有孩子去。为什么?你见过不怕老师的小孩儿吗?所以,张丽一家,对于温叶的到来,还是非常欢迎的。
温叶觉得,老天爷还真是眷顾她,给她送了这么一个有真本事的书法老师。心动不如行动,温叶立刻歪缠着李文慧,要学书法。李文慧不知从哪个犄角旮旯里翻出来了一根毛笔和一本字帖,扔给她就不管了。张军平倒是很高兴,连带的张梦娇也开始跟着她爸爸学习书法了。
不得不说,温叶是一个极有毅力的人,一旦给自己设立了目标,她就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达成。温叶除了坚持每天练两个小时的毛笔字外,还向张军平借了《中国书法史》和《书法鉴赏》等专业书籍看。
温叶知道自己的缺点,缺乏宏观意识,没有领导能力。温叶希望自己能够通过学习这些专业和理论性的知识,潜移默化中提高自己的眼界。其实,说白了,就是农村的出身让她见识比较短,看事情只看表面,不会动脑子往深里想。再说了,现在让她看中学生读物,还不如直接杀了她算了。你让她这个心智成熟的伪少女,怎么像张梦娇似的,充分调动自己的青春荷尔蒙,对着《花季雨季》,露出她梦幻般的笑容。
《花季雨季》是温叶初中时,在女生中广为传阅读的一本杂志。当然,它属于学校禁读书目。至于原因,你们懂的。以一个成年人的眼光看,温叶当然知道这种感情的不稳定性。她不相信这样的故事,也就懒得看里面的内容了。而且看多了,脑子容易坏掉。就想越迷韩国欧巴,那些女人也越神经质一样。咱是文化人。咱要看有营养的东西。
温叶这一系列坚定地学习行动,以摧枯拉朽地方式攻入了敌方阵营。不,打动了李文慧女士的芳心。李文慧女士把温小弟郑重地交给了她。可怜的温小弟也开始了,在姐姐温叶的淫威下,漫长的反抗斗争。当然,其结果是全数被镇压。
为了改变温小弟初中毕业,就出去打工的命运,温叶为温小弟量身定制了一套学习计划,并坚持大棒加甜枣的策略不动摇。温小弟鉴于反抗无效,连伟大的母亲李文慧都无法救自己于水深火热之中,也就顺从了。
上一世,温小弟因为吃不了苦,初二时就从镇中转回了乡中。初中毕业后,直接到貂皮厂打工去了,温叶让他复读,他也不去。温叶知道,其实她弟弟很聪明,要不也不会考上镇中了。只是,他这个人太懒散了,时时刻刻都要有个人管着他,你不拿鞭子抽他,他就一步也不动。典型的敬酒不吃吃罚酒。
这天,温叶正拿着从大姨家的表哥那里借的英语书,教温小弟怎么读,就听到了李小二深情的呼唤声。温叶白了温小弟一眼,温小弟被她这么一瞪,瞬间就蔫了。李小二大名李默,是温小弟的同班同学加童年好友。温叶想,来得正好。既然来了,那你也别走了,她弟弟正好缺个同伴呢。
中午,李默的妈妈王茹,来喊他回家吃饭。也不知道温叶跟他妈说了什么,吃完饭后他妈就说,让他明天还去温叶家,再去游泳就打烂他的腿。
不过温叶也知道,让两个三年级的小孩儿知道学习的重要性,什么知识改变命运,什么看看更广阔的天空,那有多么的不现实。对他们而言,遥远的未来也不过就是压岁钱不用上交,鞭炮可以随便放,冰棍向他们的肚皮敞开,当然,最重要的是,闯完祸,发现正赶上老爸心情好,及时躲过一场胖揍,嘿嘿!
第3章 写小说()
傍晚,李文慧从熟皮厂下了班后,就急匆匆地往家赶,今天的活多,下班时已经很晚了。她已经能想象到儿子温树饿的哼哼唧唧的样子了。丈夫温成在镇上做拉脚儿的活,晚上八九点回来是常有的事儿,可是累死累活,也赚不了几个钱。
莲口镇上有许多来自内蒙古或是宁夏的少数民族,他们多为**,蒙古人,还有极少数的哈撒克族人。他们在这里生活,定居。清真饭馆和烤羊肉串儿的摊位,给莲口镇这个北方小镇,添上了些许异族风情。
每年,当草原上的牛羊长大了,源源不断地羊羔皮,牛皮就会流入莲口镇的粗毛市场。而温成所做的,就是帮那些粗毛市场上穿梭的生意人,运输这些数目庞大的牛羊皮。装车,运载,卸车都要靠温成自己,还要时刻耳观六路,眼听八方,防止上门儿的生意自己溜走了。
李文慧不想丈夫做完那么累的力气活儿后,回家还不能吃上口热饭。
正想着,李文慧就到了家门口,家里是一副与以前截然不同的景象,夕阳的最后一点儿余晖下,慵懒的白猫在凉台上四脚朝天睡大觉,黄绒绒的小鸡也躲进了母鸡妈妈的翅膀,偶尔也随着蝈蝈的鸣叫,叽叽应和。
院子里的灶台闪过零星的花火,一些炊烟从烟囱里飘出,只剩下些许的余味。
“妈,你回来啦?快看我姐”,温小弟一看到李文慧的身影,就猴急地把李文慧拉进了屋子里。
李文慧看着桌上的饭菜,有一瞬间说不出话来。所有的父母都会明白,当你忙了一天,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家时,看到孩子已经做好了饭,等着你时,那种欣慰与自豪,那是你付出多年,突然有了回报时的不可言说。
温小弟见李文慧不说话,立马急了,“妈,你看我姐还烙了饼呢,就是不知道能不能吃。”
温叶一听这话不高兴了,“我又不是做给你吃的,这是我孝敬爸妈的。你想吃我还不让你吃呢!”
温小弟嗅了嗅空气中的饭菜香,也不干了,“凭什么,你做饭用的柴火还是我抱回来的呢!”
李文慧听到姐弟两人的吵闹声,也反应过来了,一人给了一巴掌,笑着说:“去,看看你爸回来了吗?我听到他的三马车响了。”
李文慧很欣慰,觉得女儿长大了,知道体谅人了。温叶也很满意,她终于有机会好好孝顺父母了。温小弟,也很满意,她姐做的菜比他妈的好吃。
其实,李文慧在熟皮厂做工人,也很辛苦。车间里温度很高,空气不流通,皮革的加工也需要花费很大的力气,她还要赶回家给两个孩子做饭,自己也有些吃不消。现在好了,女儿长大了,知道给她做饭吃了,她也能松口气了。
下午,温叶去张梦娇家,向张军平请教书法问题,就看到梦娇正坐在窗前,跟她打招呼,她也听不见。温叶一敲窗玻璃,张梦娇就慌慌张张地把一本书放到抽屉了。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