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比如档案登记室,小姑娘正低头抄录,门一推开,一个员工拎着一包糖果过来了,下个月要结婚。
小姑娘立即停下手里笔,一把扯进办公室:“啧啧啧,老天爷来,是谁把我们的天仙娶走了!”
屈广全只好回看美女,美女的脸红了,一米六不到的个子,三尺半的腰!
哎呦,这也是天仙!
天仙羞答答地一笑:“下面区政府的。”
小姑娘自豪地说:“那是,能娶到咱通任堂的女职工,没个像样的工作怎么行!”
两个人头低头说起了悄悄话,
屈广全只好抬头观察墙上挂钟,是如何一圈一圈绕的。
王赞趴在屈广全耳边:“多亏我们通任堂效益好,不然,这样的态度真得下岗!”
屈广全笑笑,只要是不违法乱纪,在通任堂是很难下岗的。
通任堂是整个国企改革转制过程中,为数不多的没有下岗职工的好企业!
。。。。。。
出来通任堂,屈广全拎着大包的行李,小包的礼物,去了唐伯伯家。
两个都是外乡人组成的燕京家庭是温馨的,屈广全感觉唐伯伯爱人邱冬丽就像妈妈,两个出阁的女儿像姐姐,而唐伯伯的儿子唐学超就像自己的弟弟。
只不过唐学超比屈广全还大生月!只是屈广全怎么看都比唐学超成熟。
晚上唐宗义约了通任堂屈广全以后要接触的部门领导,绝对是一场硬仗。中午就没有饮酒。不过饭实在而又好吃。
唐宗义放下碗筷:“明天下午就得去津门,你还是第一次到燕京吧,回头让唐学超领你去城里玩玩。”
只是,这个年代的燕京实在没有什么好玩。
故宫长城颐和园那样的古迹屈广全去了很多遍的,至于外乡人必到的圣地天安门,实在也没有什么好看,那是自行车的海洋。。。。。。
屈广全忽然想起:燕京这个年代还是没有大拆大迁的年代,许多在燕京拆迁中消失的,现在应该还在。
唐伯伯他们说的鹤寿堂、千芝汤和庆仁堂应该也还都在原来的位置上。
那才是应该看的,再不看,就有可能再也看不到了。
所谓五千年文化,传承到现在的活的产业,只有庙宇和中医药了。
所谓的百年老店好像能够传承下去的也只有吃食和药店了。
而真正传延了几百年一直鲜活地生长的,怕是最珍贵的应该是鹤寿堂的中药店了。卖烤鸭的也没有那么长时间,六七百年原封不动的。。。。。。
“学超,知道鹤寿堂在哪儿吗?”屈广全推起自行车。
“鹤寿堂啊,就在菜市口哪儿,干嘛?买药吗,额,你是去卖药?”唐学超实在不知道那有什么可看的。
“朝圣。”
“额,那儿倒是可以朝圣的地方,古代杀人的地方,戊戌六君子谭嗣同都是在那儿被杀的!”
——改革开放之初,对于历史上的改革者,中学课本那都是大书特书的,再翻现在的教科书,好像戊戌六君子就没有过去那样鲜艳了。
从通任堂的职工宿舍到菜市口,一路都是窄窄的街道,50米一个的电线杆上密密麻麻缠满了各种各样的电线。
放眼望去,到处低矮的房屋,破破烂烂的四合院,屈广全不敢相信这就是自己后世一直留有美好回忆的首都燕京。
还好菜市口大街很宽,六车道,来往的汽车不多,不过却是桑塔纳和本田的天下,屈广全目测了一下能占到三分之一还要多。
街道上足够宽:画了三条人行道,其余地方安设了交通护栏。
不过唐学超和屈广全感觉到的完全不一样:“哎呦,你看现在车可是真多!原来我们同学来这边玩,都是在马路中间骑的!”
唐学超抱怨完,一抬手:“看,前面就是鹤寿堂了。”
骡马市大街西口,与丞相胡同相对,菜市口大街铁门胡同迤西路北,有一座二层的门面,正中三个大字“鹤寿堂”,马莉说那是明朝大奸臣严嵩写的。正门门头还有一块招牌“西鹤寿堂”,是严嵩的儿子严世蕃写的。
自行车落锁。屈广全和唐学超推开八十年代很时髦的咖啡色玻璃门,映入眼帘的是古色古香的药厨药斗,镶嵌在墙上的鹿头,以及琳琅满目的瓶瓶罐罐装的各种药酒。
目之所及,一副楹联正收眼中:“撷披赤箭青芝品、制式灵枢玉版篇”,看落款应该是抗倭名将戚继光的手迹,夸奖鹤寿堂药材品质之精良、药方之经典。
屈广全继续看,又一副楹联出现在眼中“欲求养性延年物,须向兼收并蓄家”,赞赏鹤寿堂吸纳百家的胸怀和显著的养生效果,看落款,是明朝名臣杨椒山的手迹。
这些字就是满满的历史,这一趟就足以。
如果这座建筑不在燕京,而在其他任何地方都是足足可以申请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毫不含糊的国宝。
百年老店里真正的“历史悠久第一家”!
比故宫和天坛要早十五年,更要比地坛早一百二十五年。
鹤寿堂门前那是更丰富的过往历史:“辛酉政变”的肃顺,、“戊戌变法”的六君子,明朝良臣杨继盛。。。。。。
可是,1992年就要被拆掉。
而后世为了发展旅游,鲁皖三地争西门庆故里,争相斥资几千万修建西门庆故里,《金瓶梅》文化游览区。
更有城市把打造《金瓶梅》故乡当做自身城市文化旅游品牌,叫得天响!
只是所谓的文化落实到具体的景点上是什么?——怕不是什么文化吧。
。。。。。。
燕京某饭店,通任堂质检部,仓储,财务科以及其他几个屈广全有可能会碰到的领导、业务骨干齐集一堂,唐宗义隆重介绍自己师傅的孙子。
临结束,屈广全再也想不起来那家饭店叫什么了。
两个人被架上那个年代燕京大街小巷非常耀眼的黄面的,回了唐宗义的家。
第一五五章 骗子一条街()
吃了早饭,屈广全让唐学超带着自己去中关村。
唐学超直摇头:“那边骗子多得很!最好别去!”
屈广全怂恿:“都说中关村有最新的电子产品,咱就是当看西洋景,只看不说话,还不行吗?”
年轻人哪有不喜欢新鲜玩意的,三分钟后唐学超比屈广全还积极。
想法是好的,屈广全和唐学超气喘吁吁地骑着自行陈到海淀黄村,才发现不说话都不行。
两个人把车子锁好,刚往里走了几步,就上来了两个年轻人搭讪:“兄弟,有好东西,要不要?”
一个大热天穿了个喇叭裤,头发烫了个爆炸卷,蛤蟆镜下两撇小胡子。另一个花格子褂子,头发很长,但是不是扎了辫子,而是披散着,搞满了头油,一股气味。
真不知道当年那是个什么审美标准!
屈广全摇摇头就要往前走。
“小子,给你说话,你妈也哼一声!”小胡子从怀里掏出一本印刷非常低劣的杂志,封面是三点式的外国美女。“看看?”
唐学超忍不住看了一眼,小胡子递过去:“里面有那种一点都没穿的!”
毕竟是17岁的男孩,那个年代非常封闭,三点式都已经很刺激了,里面还有那种没穿衣服的,唐学超不由自主地接了过来。
可惜翻了几页也没有找到,唐学超就想把杂志还过去。
“嘛玩,你都翻了,我卖给谁去!十块钱!”花褂子围了上来。
“是他递给我。让我看的!”唐学超慌了神。
“让你看你就看啊,他让你买,你咋不买?”花褂子叼着颗烟,对着唐学超吹烟气。
屈广全回转身,“学超,不要理他,咱们走。”
江北口音!两个小痞子笑了,松了唐学超,围住了屈广全:“乡下小子,走可以,掏了十块钱!”
虽然当年的十块钱,确实是不少了。但是为了十块钱,和小痞子干仗,实在不值当的。屈广全从包里拿出十元。
两个小痞子接了钱,吹了声口哨,把杂志扔给了唐学超。
唐学超接了杂志,忘了屈广全在身边应该掩饰一下了,急急忙忙地就开始翻,终于在中间一页找到一张没有穿衣服的插图,只不过是背面,最吸引人的只有一个白屁股!
就那,唐学超痴痴呆呆在那儿足足看了有两分钟!
屈广全想起当年自己学生理卫生第一次看到臀位的剖面图的情形!
这要是让他看了优衣库的视频,会是什么样?
摇摇头笑了一下,屈广全一摆手,“学超,走了!”
唐学超这才不好意思地挠挠头。
这个时间的骗子一条街的中关村卖电脑的店面并不多,倒是像什么录音机,照相机的不少。
屈广全心里忽然一动,应该买个照相机,这个时代值得记录的东西太多了,就像很快就会消失的老鹤寿堂。
有了这想法之后,屈广全就比较了一下,选择了一家看起来规模比较大,也比较规范的一家走了进去。
轰的一下苍蝇见到垃圾一样,好几个推销员上来了。
“先生,你好,来买相机的吧,一看你就是个内行。。。。。。。”
“你看看这一款,咱家刚刚上来的新款,海鸥单反,质量绝对是最好的。。。。。。”
“咱家这是珠江的,最新款,一台才120!”
“同志,来看看这款是倭国原装进口的尼康——”
屈广全终于停下脚步,仔细一看相机,发烧友心目中的大神:尼康F3。
在巴尔迪莫屈广全曾经见过一台,外观已经磨得惨不忍睹的装了MD4卷片马达的F3T,主人声称从1988年买到手用到2010年,一直是主力相机。
亲手试拍,曝光依然精准,尤其是快门动作干脆俐落,用了十几年后那略带的尼康式的金属尾音,还是那样有魅力,让屈广全很叹为观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