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切好了整只鸡,段秋萍又切了葱跟老姜。
窦氏将鸡块倒入油锅里,煸炒出香味,就赶紧将鸡肉倒入了砂锅中,从案子上抓过段秋萍切好的三片姜,顺手丢进了砂锅中,之后又在砂锅中添了清水。
瞬时间,就能看到砂锅中的清水之上漂了一层薄薄的油花,淡淡的鲜香气味引人垂涎。
窦氏盖上了砂锅的盖子,由温火慢慢炖着。
坐在炉子跟前,窦氏瞥了一眼屋里一脸平静的段秋萍,心里莫名的恼起来。
瞒着他们跟李老三离婚,今儿险些又闹出人命,她怎么就能跟什么事儿都没发生过一样?
段秋萍以为头上能有遮风挡雨的瓦片,就万事大吉大利了?
窦氏憋不住心里的这口气,埋着脸开始数落段秋萍,“你要真死在桑树塘,知不知道整个段家庄的人会咋议论我跟你爹?说你几句了,你心里还不愿意了。你做错事,你爹说你几句,有啥不对?”
段秋萍委屈的哽咽,“我哪错了?”难道她吃的苦受得罪还不够多吗?
一看她这窝囊的样子,坐在小院里的段文屁股从小板凳上抬起来,往屋门前抢了几步。他瞪着眼,抬手指着段秋萍那张眼泪鼻涕一块儿流的大花脸,又是一阵大小声,“不知道自己哪错了,都是别人的错是吧,你就没一点儿错!早知今日,何必当初。要不是当年你不顾脸面对李老三死缠烂打,能有今天?”
段秋萍呜咽,“我哪知道结果会是这样……”
要不是冯兰花那个多事精没来的话,段文真恨不得冲上去甩段秋萍两个大耳刮子。
冯兰花甩着胯子进小院来,直奔炖着鸡的炉子跟前,贴着窦氏好似两人亲昵无间,“娘,这做啥好吃的呢?隔着院子,我就闻见老大味儿了。”
砂锅里的鸡汤沸了有小半会儿,窦氏拿布子覆盖在砂锅盖子上,以免烫伤。
她掀开盖子,将十几颗香菇倒进了锅里,复又重新合上砂锅盖。
“哟,炖鸡呐。”冯兰花眼珠子贼溜溜的一转,随即眉开眼笑,又说道,“正好二华身子不大好,我盛回去一些给他补补身子。”
她摆出的好脸,兴许对别人管用,段文压根儿就不买她的账。
说句不好听的,隔壁院里的两个成天想着如何占便宜的家伙一撅屁股,段文就知道他们要拉什么颜色的屎。
段文到冯兰花跟前,没给她施以颜色,反而摆出一张跟她一样假惺惺的笑脸,“想吃鸡啊,那就自己买去啊,我这院里可是连鸡汤都没你们的份儿。”
既然段文都把话说的这么明白了,冯兰花觉得自己没必要在这演“好人”。
她将下巴抬的高高的,翻着白眼尖声说道:“谁稀罕呀!”
说完,她扭头就要走,还没到院门口,她又转回身,伸长了脖子使劲儿往屋里瞅,见段秋萍与香芹母女俩还在,歪着嘴阴阳怪气的笑了一声,“这娘俩还在啊,爹娘,还不把她们送出去,你们这小院里能拿出多少好东西喂她们嘴里啊?”
段文脸孔板得吓人,“我们这一家吃好的还是吃赖的,跟你有啥关系!”
冯兰花负气一哼,又道:“我倒要看看,她们娘俩咋把你们吃穷的!”
要不是冯撵人了。
不得不承认,冯兰花说的话虽然难听,但也揭穿了一个相当现实的问题——
段秋萍与香芹若是长久的住下去,段文与窦氏二老根本拿不出多余的口粮。
考虑到香芹的身子需要调养,他们才自掏腰包,买了些营养的。
这一锅香菇炖鸡,就好比是自己身上割下来的肉,窦氏怎么不心疼?
她苦叹一声,掀开盖子陆续往锅里加了一小勺的白砂糖提味,又加了些许盐调味,最后添了些料酒去腥。
若是以后的日子能像这香菇炖鸡一样美滋美味,真是老天保佑了……
第9章 可怜()
香芹以为脱离了李家那片苦海,以后的日子都是一片晴天,在段家的这些日子,她不但养好了身子,也算是看出来了,这个家里也没几盏省油的灯。
大院里的段二华与冯兰花,巴不得早早的从段文和窦氏手中继承到遗产,成天无事生非嚷嚷着要段文将段秋萍与香芹母女送走,唯恐她们母女挡在两家中间,段文死后会少分他们夫妇一分钱。
南院的段勇源能吃能干,年纪轻轻没有一番作为,倒也问题不大。只是他娘薛丹凤一直活在段正华去世的阴影里不肯走出来,向来寡言少语,除了儿子,她跟谁都不交流。
香芹身子一好,便去南院大妗子薛丹凤那儿打了招呼,从始至终都没听到她说一个字。
除去这些人,小院里成天自怨自艾的段秋萍就不用提了。
每回做饭,窦氏是能省则省,无论大米还是白面,都不舍得多用,够吃就行。
每回见她寒酸的不行,段秋萍就会摆弄多出的那几袋米面,好似在提醒一样,“一定是村里哪户好人家可怜我跟香芹娘俩,接济咱们家这么多粮食……”
说来话不长,一个礼拜前秋风瑟瑟的黑夜里,小院的门被敲响了几下,香芹从床上下来,披着衣裳去开门,左右连个人影都没有,门口却放了一袋大米、一袋白面和一小布袋的包谷面。
正做饭的窦氏看了笑的一脸知足的段秋萍一眼,实在懒得说她啥。
香芹察言观色,知道窦氏不高兴了,便迎合着她的心思说了段秋萍几句,“娘,你能不能别老把这句话挂在嘴边,说的咱们可怜是多好的事儿一样。那路上要饭的也可怜,光想着让人接济施舍,你觉得我们跟那些要饭的有啥不同?”
有香芹夹在段文与段秋萍中间,老的少生气,年轻得也少受气。窦氏真觉得这段时间没白给香芹吃那么多营养的东西。
这闺女懂事,知道家里的情况,早在一个多礼拜前有力气下地走路的时候,就不让他们二老再破费买补品。窦氏是打心眼儿里喜欢她这个外孙女胜过喜欢亲女儿。
见段秋萍无所事事,窦氏便央她干活,“秋萍,去把门口墙边的地翻一翻,栽上几颗生菜。”
段秋萍在家这几日,变得有些懒散,“马上就过冬了,栽上还能种的活不。”
年年都如此,段秋萍又不是不知道,就是要赶在入冬前,多抢出一季的生菜来。不管生菜长得壮还是瘦,起码桌上能多出一道菜肴祭牙,总好过天天喝面糊吧。
“不多种些菜,我喂你们娘俩吃啥?喝西北风去啊!”窦氏看段秋萍不情不愿的样子,就知道她想要把农活推到香芹身上。她女儿这点心思,窦氏还能瞧不出来?窦氏忙又对香芹说:“香芹,去南院叫你姥爷回来吃饭。”
“哎。”香芹双手往袖子里一插,端着就走了。
往南院的路不远,就隔了两条巷子,香芹仔细数过,不足百步就能走到。
对香芹这样体质虚弱的人来说,十一月的秋风就如酷冬里的寒风一样冰冷刺骨。因此,她出门总比别人多穿一件衣服。也正因为她怕冷,窦氏给她做了好几件衣裳,不过都是用她与段文穿剩下的旧衣裳改下来的。
南院就在眼前,香芹还没走到门口,身后就传来咚咚咚的响声。随着声音越来越近,还能听到一阵呼哧呼哧的喘气声。
她正要回头看是谁家没栓好的牛跑出来发疯,还没来得及转身,便眼花缭乱,好像有一道人影从她身边迅速掠过。
原来不是牛……
瞧那人圆胖的身形,倒像是旁的动物……
香芹定睛一瞧,认出那胖子来。这位是段文兄弟家,也就是她二姥爷家的儿子。按照辈分,她应当喊那胖子一声“舅”。
那脚下功夫跟身形不成正比的胖子名叫段祥,他此刻慌慌张张,乌溜溜的俩小眼儿直往香芹身后瞅。
香芹循着他的目光,回头一瞧,见不远处二姥爷段武拎了条扫帚慢悠悠的跑来了。看他上气不接下气的模样,似乎是累的不轻。
段武与段祥父子二人的体型,可谓是大相径庭,一个瘦高,一个矮胖,有一度还因此闹了笑话,好多人劝着这父子俩滴血认亲呢。段武有时候也怀疑段祥这娃是不是他亲生的……
段祥一进南院,就到段文跟前告状,“大爷,我爹说要扒了我的皮呢,您也不管管!”
听听,该说他委屈好呢,还是该说他理直气壮好?
“他说扒你的皮,又不是一次两次了,他哪次说到做到了?”这父子俩的闹剧,段文早已屡见不鲜了。何况他知道段武老来得子,打心眼儿里疼爱段祥,不会真的跟孩子闹不愉快。
段武在北院一露面,段祥就窜到段文身后躲着去了。就他那身形,两个段文也挡他不住啊。
段武脸色青白,气的用扫帚拄着地面才能站稳脚。他瞪着段文身后撅着的大腚,用扫帚把狠狠地敲了两下地面以示威胁,“你个败家子,给我过来!哥,你快让看,我今天非要好好收拾一顿这小子!”
段祥从段文身后冒出头来,幸灾乐祸的瞅了段武一眼,“敢在大爷跟前威风,谁借你的胆儿?”
说完,他抬头一看,果然见段文的脸色不愉快了。
看到段文阴沉着脸,段武别扭了一阵。身为一村之长,他搁谁面前都敢大声吆喝,就是没胆在兄长面前发脾气。早些年赶上打仗,村里的粮食几乎都被抢光了,又赶上闹饥荒,段武那时候还小,要不是段文去挖野菜去到街上乞讨,他早就跟爹娘一样也成饿死鬼了。所以段武不但敬重段文,对他更加感激。
段祥就是看准了段武不敢在段文面前耍横,所以回回都会到段文这儿避难来。
段文挺直腰板,端着兄长的架子教训段武,“一天到晚闹闹闹,也不怕给村里人看了笑话!”
连儿子是不是他亲生的都被村里笑话了个遍,他这张老脸被那一身肥膘的败家子给丢尽了,段武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