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混在1275-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们走。”

    院子里的亲兵早已经集结完毕,几十骑先后转出院子,在山路上排成一个小小的双排直列,到了山下,与从大营方向过来的骑军主力汇合,每一个人都是一样的装束,区别仅仅在于领章上的样式,姜才从这些部下面前驰过,二娘怀里的小小身体好奇地看着这些身影,一点都不认生。

    “弟兄们,今日是咱们成军之日,也是出战之时,父老乡亲就在下面看着,这头一阵,抚帅点了咱们的将,可不能有一丝闪失,给老子丢脸。”

    “哪能呢,姜老总,咱们骑军究竟是独立成军,还是挂在抚司下头,有个准信了吧?”

    “就是,大营里头那帮新兵蛋_子都得到了新军号,咱们好歹也苦练了几个月,又是抚帅最看重的骑军,怎么也该有个名份,不能成了小娘养的吧。”

    哄笑四起,姜才的马鞭子在空中“啪”得甩了一下,几千人的队伍马上安静下来,谁不知道稍微慢上一会儿,下一鞭子,就会抽到自己的头上,这位老总可是有名的严厉,如果不是看到了他马鞍前的女人和孩子,就连这阵哄笑也是不敢的。

    “急什么。”姜才策马缓步上前。

    要说这支队伍还差什么,那就是一面军旗了,旗乃军之魂,这个问题从骑军成军伊使就在讨论,最后是个什么结果,姜才自己都不清楚,不过他不在乎,能在全军头一个渡海,才是他最为看重的,要知道,当初来到这琼州,他的人就是殿后的队伍,如今正好功德圆满。

    “看看你们身上的新服,州里人手如此紧张,还抽出人手将咱们的赶制出来,这就是个明示,今日拿出你们最好的精神,让父老乡亲们看一看,骑军”

    “威武!”

    姜才调转马头,数千人跟在他的身后,在宽阔的马路上缓缓起步,羽白色的鍪缨随风舞动,在马路上汇成长长的一列。

    。

第一百四十四章 北伐(二)() 
从黎母山顶到琼山县中心广场,距离超过了三十里,骑军匀速跑不换马,也就是个把时辰的事,为了节省马力,大半路程姜才都在控制速度,以近乎散步的慢速行进着,也给了琼州百姓一个新距离接触骑军的机会。

    虽然有着诸多的黑科技,可是要论对敌人的恐惧,莫过于鞑子的骑军,几个大胜仗打下来,人人都知道咱们不怕敌人的骑军,如今看到了一支自己的骑军,兴奋之情溢于言表自不必说,欢呼声整整伴随了一路,一直到广场前的主席台前。

    对于站在高台上的刘禹而言,首先进入耳中的,是闷雷一般的声响,轰隆隆一阵接着一阵,能达到这种程度,说明马蹄子下落的频率近乎一致,才能使大地生出共振,这样的动静让等待了良久的陈允平、胡幼黄、叶应及、马应麟等人提起精神,一齐将目光转向正对着广场的那条通瞿大道。

    空旷的广场周边挤满了围观的百姓,宽达十车道的市中心主马路同样被蜂拥而至的百姓占据,就连两旁的楼房也是密密麻麻站满了人,他们当中有许多都是军士的家属,为的就是一睹自家儿郎的风采,蹄声渐近,喧哗声渐歇,一道亮眼的白影渐渐浮起来。

    姜才的坐骑是一匹深棕色的天竺马,肩高达到了一米六,两只半月形的耳朵相对竖起,镶上铁掌的马蹄更适于硬质路面,落下时会发出响亮的金铁之声,作为全军的第一排,整整九名骑兵全是指挥使以上的军官,九匹战马紧紧并在一起,相互之间摩肩擦脚,当中几乎没有间隔,从侧面看上去,马头几乎呈一条直线,马掌落下的步子整齐一致,形成一道快速移动的人墙。

    十车道宽的马路就这么被九人一排的骑兵涌进来,两旁留出的空隙是为了防止意外,否则以实际的宽度,就算挤上十二骑也不在话下,全军三千余骑,前后一共形成333排横列,人马均是相似的高度,三千束羽白色的鍪缨随着马速的渐快,如同大风吹过芦苇丛,烈烈地摇曳着。

    刘禹的眼中渐渐肃然,当初组建骑军,主要的原因是中土大陆道路稀少,很多地方就连脚踏车都难以通过,而被使用了数千年的战马才是最佳的移动工具,但也只是公路普及之前的过渡而已,其中还有很大一个原因是出于姜才的个人意愿,他也就顺水推舟,将琼州最重要的一股力量虎贲军交到金明手中,成军以来,他甚至都没有去过大营看上一眼,如今陡然看到,心情居然与百姓一般无二,那就是心潮澎湃。

    在它的终结者速射机枪出现之前,在坦克装甲车的洪流统治大地之前,他们才是令人闻风丧胆的尖刀。

    刀刃如锋,直直地切进广场,姜才在离高台一百步远的距离上举手示意,三千骑如一人缓缓减速直至停下,他的马头恰好停在台下五步处,一抬头就能看到众人。

    “好!”

    轰天介的喝采声响彻广场,台子上的刘禹等人也是微笑颌首,姜才跳下马背,伸手将二娘母子接下来,牵着她们一步步走上高台。

    二娘怀里的孩子既不哭也不闹,而且不认生,一双大眼睛滴溜乱转,虎头虎脑得甚是可爱,姜才放开手,冲他一抱拳,朗声说道。

    “属下姜才携家人,见过抚帅。”

    “好好,令郎是天生的将才啊,二娘,你此番功不可没啊。”

    这么大的场面,黄二娘有些手足措,好在璟娘知机,笑着接过话:“姜家娘子,令郎生得真好,可否让我抱一抱?”

    “怎敢叨扰郡夫人。”

    她跟着璟娘来到家眷的那一堆人中,被一群女子七嘴八舌地围住,刘禹转过身,对着麦克风说道。

    “今日有幸哪,吾与百姓们何其有幸,能一睹咱们自己的强军风采,三百年以来,咱们的国土始终笼罩在北方的威胁当中,就像头上时时悬着一把利剑,在失去了长城这道天险之后,北虏更是牢牢地占据了主动,他们想什么时候来就什么时候来,想打到什么地方就打到什么地方,仗着弓马之利来去如风,令中土之民苦不堪言,华夏千年耕耘,国朝百年积蓄一朝尽丧,迨奇耻大辱于后人,如今呢,鞑子发倾国之兵南下,朝廷危在旦夕,琼州又岂能独善其身乎?”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中原失地百五十年,幽燕去国三百载,多少汉人流离失所,在铁蹄下苦苦挣扎,他们被胡人视为奴隶,被宋人视为弃儿,在本官的眼里,他们才是咱们此次进军的目地,把他们解救出来,做个堂堂正正的人,为此我命令你们,奋勇前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消灭中土境内一切敢于抵抗的鞑子和反动派、士绅、军阀、粉碎一切障碍,无论是人还是城墙,我们的目标是。。。。。。大都城!”

    “踏平大都,光复中原!”

    “踏平大都,光复中原!”

    姜才扬臂高呼,骑军们齐声相和。

    “踏平大都,光复中原!”

    百姓们望情高呼,声震四野,数千匹战马被这种声势所摄,不住地发出低低地咆哮,刘禹双手向下压了压,等到呼声暂歇,他向后一伸手,吴老四举着一个卷起来的旗杆放到他手上。

    “姜才。”

    “属下在。”

    “今日誓师北伐,尔等将为前锋,第一个踏上故土,这是光荣,亦是沉甸甸的责任,这些日子,本官一直在想,该赐与什么样的军号,才能配得上这份光荣和责任,方才看到你们进场,这军号便呼之欲出了。”

    刘禹上前一步平举旗杆伸向前方:“姜才,接旗。”

    姜才双手接过旗杆,面向广场只手擎杆,另一只手展开旗面,巨大的旗帜慢慢出现在众人眼前,血红的底色,当中绣着一匹骏马,高扬的双蹄下是一道起伏的山峦,按照新军法,所有的军旗不再以统帅的姓氏为号,看到这个与军徽相似的图案,他的心一下子“嘣嘣”跳了起来。

    “马踏阴山,军名羽林。”

    刘禹对着麦克风高声说道:“羽林军,登船!”

    姜才高举军旗,带着骑军绕广场一周,在琼州百姓和家人的欢呼下径直走向码头的方向,登上早已准备好的海船,扬帆起锚。

    刘禹背着手站在高台上看着他们离去,转过头对马应麟使了个眼色,后者赶紧挤上前来。

    “十天之后,射声军的四个厢依次出发,你要做好准备,安顿好家里,这一走可又是好长一段日子啊。”

    马应麟双眼放光,摩拳擦掌地说道:“抚帅放心,家中婆娘反不了天去,敢扯后腿,属下休了她,不出十天,一定按抚帅之命出发,说实话,这些日子在大营里呆着,弟兄们人人请命,士气很高,属下带了这么多年的兵,还从来没有见到过如此敢战之军,属下有信心,此战定能踏平大都城,一血前耻。”

    “这么说我就放心了。”

    人太多,刘禹就没有去送船,这种告别的时刻应该留给他们的家人,他带着璟娘悄然离去,自己离别的日子也没有几天了,他也需要抓紧这难得的时间。

    陈允平没有离开,他站在台上看着那些激动的人群,若有所思地抚着颌下清须,胡幼黄走到他身边,好奇地说道。

    “府君忧心仲仲,不知为何?”

    “成玉以为,如今形势如何?”

    “大厦将倾,独木难支。”

    他俩都是旧臣出身,这个问题很复杂也很难堪,只能是点到为止,不过意思都很明了,德祐府的朝廷风雨飘摇,能支撑到现在,全靠琼州的物资,为此,就连广东路的本地百姓也陆续过来了不少,而琼州在此刻发动北伐,将主力调出去,未尝不是为了避免这种尴尬,陈允平悠悠地叹了一口气。

    “咱们这位抚帅啊,表明上壁垒分明,实则心慈手软,名不正则言不顺,北伐中原,打出什么样的旗帜都不合适,若是这么不明不白,更是糟糕,成玉,你是探花之才,应该比某更清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