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台湾作家研究丛书]第5卷乡之魂:钟理和人生和文学之路 作者:江 湖-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3月,写成《新生》。 
  5月23日,完成《薄芒》。 
  7月7日,写成《夹竹桃》。 
  9月9日(农历七月二十二),长女出生,甫及一周而逝。 
  12月23日,写成《生与死》,后以笔名“江流”发表于《台湾文化》第1卷第2期。 
  同年,着手写《地球之霉》,由情节不相衔接的短篇构成,未完成。 
   
  1945年 
  4月,第一本小说集《夹竹桃》以“江流”的笔名在北平由马德增书店印行,收《夹竹桃》、《新生》、《游丝》、《薄芒》。此为生前惟一亲手出版的书。 
  7月,写成《逝》。次年以笔名“江流”发表于《政经报》。 
  9月9日,参加“台湾省旅平同乡会”结成典礼。并撰《为台湾青年伸冤》一文。同月13日,又写《为海外同胞伸冤》一文,因对青年失望而停笔。 
  10月26日,着手写《供米》,未完成。 
  同年,写成《秋》。该作原稿于二·二八事件时遗失,1949年,凭记忆重写。1960年以遗作发表于《晨光》杂志第8卷第10期。 
  《第四日》定稿,未发表。 
  自9月9日至12月26日,有详细的日记,记叙在北平的生活见闻。 
   
  1946年 
  1月14日,写成《白薯的悲哀》,以笔名“江流”发表于《台湾》杂志。 
  自1月1日至16日有详细日记,记叙所见所闻。 
  3月29日,携钟台妹、钟铁民离开北平,搭乘难民船返台,经天津、上海抵基隆。 
  4月14日南返,暂住在高雄前金区弟里志家中。随后返美浓笠山探亲,回到离开八年的家。 
  春,应屏东县立内埔初中校长钟璧和之聘,担任代用国文教师,举家迁到内埔。 
  7月3日,次子钟立民出生。 
  8月,肺病初发,病倒任所。 
  是年,写成《校长》,未发表。又写《海岸线道上》,未完成。 
   
  1947年 
  正月,肺病日渐恶化。到台北,入台大医院诊疗。次月,遇二·二八事件,有详细日记,后南返。 
  3月30日,辞去内埔初中教职,返美浓笠山定居。 
  8月,北上到基隆。 
  10月27日,入松山疗养院诊治肺病。家庭生计由妻子钟台妹独立支撑。 
  是年,写《祖国归来》,未完成。 
   
  1948年 
  于诊疗肺病期间,结核菌侵入肠胃,消化器官功能全失,病情转危,自量必死。适抗生素传入,立刻接受治疗,卒能起死回生。注射抗生素初期,副作用强,注射至耳朵几乎失聪始止。 
  7月2日,写成《鲫鱼·壁虎》一文,散记住院疗养生活的闲情逸致。未发表。 
   
  1950年 
  5月11日,接受新式胸腔整形手术治疗;6月初,接受第二次开刀。共割除七根肋骨,始稳定病情,挽回生命。 
  10月21日出院,搭夜车南返。23日抵离开三年的家。 
  在松山疗养期间,以日记体记叙自3月28日至4月27日的住院生活,写成《手术台之前》(未发表。据张良泽说,本篇原题为《爬上手术台之前》,后删去前两字。原稿有两本,一为3月28日至4月27日,一为4月16日至5月11日,皆未完成)。 
  4月27日,写成《故乡》连作之一《竹头庄》。 
  11月27日,写成《故乡》连作之二《山火》。 
  12月3日,写成《草坡上》。 
  12月17日,写成《故乡》连作之四《亲家与山歌》(原题为《廊庑下》)。 
  是年,写《十八号室》(未完成)。 
   
  1951年 
  1月19日,写成《女人与牛》。后略作修订,改题名为《阿远》。 
  3月4日,写成《老樵夫》,未发表。 
  7月19日(农历六月十六),长女钟铁英出生。 
   
  1952年 
  3月18日,参加考试,录取为镇公所里干事。每天骑单车上班,单程八公里,早出晚归,终于体力不支,仅数月即辞职。 
  3月,写成《故乡》连作之三《阿煌叔》。 
  同年,写《兄弟与儿子》,未完成。 
   
  1953年 
  9月21日,写成《猪的故事》(原题为《我最宝贵的农事经验》),是为《丰年》杂志征文而写,未发表。 
   
  1954年 
  2月14日(农历正月十二),次子钟立民不幸夭折,年仅九岁。痛心之余写下《野茫茫》,发表于《野风》月刊第69期。这是返台后发表的第一篇作品。立民百日忌辰,又写《小冈》追思。 
  7月8日,写成《苍蝇》、《做田》。 
  8月21日,改写沈阳时的旧作《都市的黄昏》为《柳荫》。 
   
  1955年 
  12月3日,完成《笠山农场》(原题《深林》)初稿。 
   
  1956年 
  3月24日,写成《同姓之婚》(原名《妻》),次年11月发表于《自由青年》。 
  4月13日,写《一点感想——星云法师〈释迦牟尼传〉读后感》,寄往台中《菩提树》杂志。 
  5月,三子钟铁钧出生。 
  11月,《笠山农场》获中华文艺奖金委员会国父诞辰纪念长篇小说第二奖(第一奖缺)。 
   
  1957年 
  2月14日,到美浓黄腾光代书处,任土地代书。 
  3月,收集和准备第二部长篇《大武山之歌》的资料,终未完成。 
  4月3日,写《薪水三百元》,自叙任土地代书的感想,并回顾半生写作生涯,未发表。 
  5月,钟肇政发起编印《文友通讯》。参加其中,相互传阅新作,切磋艺术。 
  7月30日,首次给《文友通讯》寄出短篇小说《故乡》连作之一《竹头庄》。 
  9月15日(农历八月二十二),母刘水妹逝世,享年七十三岁。 
  11月13日,文友廖清秀来访。 
  12月,写《鹣鲽之情》。 
  年底,写《菸楼》 
  是年,着手写《跫音》、《我的书斋》,均未发表。 
   
  1958年 
  正月,起稿写《大武山之歌》,内容描写一家三代人在起自光绪末叶至今约七十年间生活和思想的演变,分三部。未完成,只留下残稿。 
  春,写成《奔逃》。同年12月发表于《新生》副刊。 
  5月,《菸楼》入选香港《亚洲画报》小说征文佳作。9月,发表于《自由青年》第2卷第5期。 
  7月,次女钟铁华出生。 
  7月,终于索回因故不能出版的《笠山农场》原稿。10月,写信给香港亚洲出版社经理张国兴,征询印行《笠山农场》事宜。 
  9月,《文友通讯》停刊,历时一年零四个月。 
  12月,辞去美浓代书馆的差事。养病写作之余开始养鸡,希望能够改善家庭经济。 
  同年,写作散文《猪的故事》。 
   
  1959年 
  1月27日,写成《原乡人》,参加《亚洲画报》征文比赛,落选。1961年以遗作发表在《民间知识》上。 
  4月份起,将作品寄交钟肇政,由他代投(多为《联合报》副刊)。同年,在《联合报》副刊发表《苍蝇》、《做田》、《草坡上》、《挖石头的老人》、《初恋》、《安灶》、《耳环》、《柳荫》、《阿远》、《贫贱夫妻》(原名《鹣鲽之情》)、《登大武山记》等。 
  5月25日,写成短篇小说《浮沉》(未发表)。 
  12月,写《手术台之前》,未完成。 
   
  1960年 
  1月15日,写成《天问》,后改题为《复活》。 
  4月,写成《旱》,未发表。又写成《往事》,以遗作发表于《自由青年》。 
  4月27日,着手写中篇小说《雨》初稿。6月9日再稿。 
  7月,发表《杨纪宽病友》于《晨光》杂志。 
  是年,在《联合报》副刊发表《假黎婆》、《阁楼之冬》、《钱的故事》、《还乡记》、《西北雨》、《复活》。 
  8月4日,在病床上修订《雨》,肺病复发,咯血染稿纸,终不治辞世。次日,依遗言火葬。灵骨安厝于朝元寺奉祀。 
附录二:钟理和著作出版年表  
   
  (依出版时间为序) 
  《夹竹桃》北京马德增书店1945年4月 
  《雨》(台湾)钟理和遗著出版委员会1960年10月 
  《笠山农场》(台湾)钟理和遗著出版委员会1961年9月 
  《钟理和短篇小说集》(台湾)大江出版社1970年8月 
  《故乡》(台湾)大江出版社1976年2月 
  《钟理和全集》(八卷)(台湾)远行出版社(远景)1976年11月 
  《钟理和小说选》北京广播出版社1982年10月 
  《复活》(高雄)派色出版社1990年4月 
  《钟理和集》(台北)前卫出版社1991年7月 
  《故乡四部》(高雄)派色出版社1993年12月 
  《钱的故事》人民文学出版社1992年2月 
  《原乡人》(台湾)钟理和文教基金会1994年10月 
  《笠山农场》(高雄)派色出版社1995年1月 
  《钟理和日记》(高雄)钟理和文教基金会1996年10月 
  《笠山农场》(台湾)草根出版社1996年9月 
  《夹竹桃》(高雄)派色出版社1997年4月 
  《钟理和全集》(六卷)(高雄)钟理和文教基金会1997年10月 
附录三:钟理和研究与评论  
  一、期刊论文(依发表时间为序) 
  哭理和 
  钟正《自由青年》24卷5期(1960年9月) 
  介绍第一部台湾的乡土文学作品集——《雨》 
  陈映真《笔汇》2卷5期(1960年12月) 
  钟理和 
  江玲《作品》3卷9期(1962年9月) 
  倒在血泊里的笔耕者 
  陈火泉《台湾文艺》1卷5期(1964年10月) 
  一些回忆 
  林海音《台湾文艺》1卷5期(1964年10月) 
  父亲,我们 
  钟铁民《台湾文艺》1卷5期(1964年10月) 
  钟理和论 
  两峰《台湾文艺》1卷5期(1964年10月) 
  悼念理和兄 
  廖清秀《台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