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武的则直接一些,安插人员,供应武器,策动三点会暴动,并且长期坚持,在战斗中发展壮大,顺便也对三点会进行改造。
不管是哪一个办法,与三点会这个“地头蛇”取得联系,并能使其配合行动,都是计划成功的第一步。
…………
。。。
第三十六章 礼物,不知所措()
帮派力量啊,既是现存体制的破坏者,又因为自己本身的种种缺陷,而不能使人放心使用。小说
自由、散漫,鱼龙混杂,是帮派力量的最大缺陷。一场筹划周密的行动,就可能因为某个帮派人物灌多了黄汤而泄露。这不是危言耸听,陈文强身在帮派之中,江湖人物的各种脾性,他是司空见惯,也不断剔劣择优,加强控制的。
就比如原先成立的杀手队,只有十二人,现在只剩下了十人,那两位已经被龙兴堂的家法处置。极严厉,极冷酷,陈文强在纯洁内部时,绝不手软。毕竟杀手队是核心,是最见不得光的隐秘存在。
而在严厉冷酷的另一面,杀手队的其他十人则得到了优厚的待遇。陈文强不仅给他们发放不菲的薪金,还给他们都建了房子,又在工厂安顿了他们的家人。
恩威并施,古已有之的驭下之术。所以,陈文强的手段并称不上高明,但用得很到位,将杀手队控制得相当严密。
即便如此,对于革命党要刺杀王之春一事,陈文强要出手,但也不想暴露杀手队的真面目。显示一点实力,再顺势把自己成立革命团体的设想拿出来,如果能够得到赞同,也要经过一段时间的考察,陈文强才会把自己的实力全拿出来。
所以,当蔡元培等人在约定的时间里来到金丝娘庙的时候,首先看到的不是期盼的手枪,而是令人大出意外的刺杀目标——王之春本人。
被麻醉的王之春还没有清醒,双手被绑,在殿中的柱子旁半倚半躺。周围是四个大眼瞪小眼,不知怎么回事的“谋刺者”。
“诸位不必疑虑,这是送给诸位的礼物。”陈文强微笑着指了指王之春,说道:“你们不是要刺杀这个卖国贼吗?现在可以任凭诸位处置,绳子、刀子、斧子在这,等各位处置好了,咱们再谈。”说完,他冲着蔡元培等人点了点头,缓步走出了大殿。
怎么办?蔡元培、杨笃生、万福华、陈自新面面相觑,竟一时谁也没开口。蔡元培、杨笃生是领导人,与陈文强较熟,交接枪械是大事,他们应该来。而万福华和陈自新则已经确定为刺杀的执行者,是来接枪试枪的。但事情竟然是这样发展的,他们都是措手不及。
“这个,是文强在考验我们吧?”蔡元培猜测着,看了看自己穿的长衫,不太确定地说道:“他以为咱们这些文人书生干不了这杀人的事情?”
杨笃生微皱眉头,思索着说道:“要照前几日的谈话,他确实有这样的意思。好象说刺杀不是简单的事情,也需要技能什么的吧?”
“那就让他看看,咱们有决心,有力量。”万福华挽袖捋臂,便要动手。
“等等,等等。”陈自伸手阻拦,说道:“就这么杀了这个卖国贼,似乎起不到什么作用。”
“难道非要在大庭广众之下?”万福华有些诧异,“难道把这卖国贼放了,咱们再筹划刺杀?”
“不,不,我不是这个意思。”陈自新连连摇头,说道:“我觉得应该把他弄醒,先逼其写出卖国证据,或者是认罪书,然后诛之。”
“我看倒不必如此麻烦。”蔡元培对此表示反对,说道:“若是按原计划刺杀,也逼不出卖国证据,也没有认罪书。若要扩大影响,尽人皆知,在报纸上刊登文章,说明这卖国贼因何而被咱们处决,也就起到振奋人心的效果了。”
“我同意。”杨笃生看了看地上六十多岁的老朽,花白的辫发,满脸的皱纹,微微皱眉,看向万福华和陈自新,“既然已经决定由你们执行刺杀,那现在也由你们处决他吧!”
万福华和陈自新对视了一眼,不约而同地点了点头,从地上各捡起凶器,绳子和刀子。
“用刀子吧,干脆利索。”陈自新晃了晃手中的匕首,征询万福华的意思。
“还是用绳子吧,不流血,省得弄得一地狼籍。”万福华说出自己的想法。
“要不换斧子?”陈自新比量了几下,又望向地上的利斧,挥手下劈,“好象这样更顺手,一下就完事。反正这地方也不是咱们的,也不用咱们处理吧?”
“应该用手枪啊,那多痛快。”万福华犹豫着,又望向蔡元培和杨笃生,希望他们能帮着拿个主意。
杀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与遭到欺凌而奋起反抗是两回事。如果在激愤之下,还简单些。可陈文强偏偏给他们增加了心理障碍,一个毫无反抗能力的昏昏沉沉的老朽,就这么下手确实不太容易。
“这本来就是个考验。”蔡元培摇了摇头,说道:“所以才没先给手枪。”
“争论了半天,估计有人在偷看着笑话咱们呢!”杨笃生轻轻叹了口气,摆了摆手,说道:“就这么下手,倒显得咱们不够老练。我看,就照自新的意思,把他弄醒,搞份认罪书,再发表到报纸上,以警告其他卖国贼。”
“好吧,就么办。”蔡元培稍显无奈地表示同意。
……………
书生啊,虽因激愤而有杀身成仁的勇气,但还是不适合做一个杀手啊!陈文强放轻脚步,从偏殿走出,对着远处的黄浦江长长地吐出了一口气。
杀不杀王之春并不重要,除了之前在广西任上的卖国举动,“联俄抗日”才是真正触动了革命者的杀机。
两个强盗在自己家里为03
财物而打架,又有哪个是好东西?日俄纷争,日俄战争,就是这样一种情形。王之春的“联俄拒日”固然不对,革命党人“亲日抗俄”又有什么高明?
但中国生存于这“红白两大帝国”间,战战兢兢,顾影吞声,非此即彼,也实在没有好的办法。向两大侵略者宣战,那是不可能的疯狂之举,与慈禧当年向八国宣战差不多是一样的结果。
实力决定一切啊,不仅仅是个人、团体,更有国家。弱了就挨打,弱了就无话语权,弱了就要受屈辱。
…………
。。。
第三十八章 争论妥协()
二十世纪初,面对着内忧外患,感受着屈辱国痛,“革命”求变的呼声日渐高涨。し而不管是康梁的改良派,还是激进的革命派,其实都是体制外的反对力量。
但革命的调子虽高,却并没有形成完整系统的理论,更没有明确可行的办法。什么杀人主义,什么排满兴汉,什么会党暴动……只要看起来对满清政权有损害的,不管三七二十一,拿起来就干。这样的革命不能不说是盲目且狂热的,也就能解释象蔡元培、章士钊等文人书生,也要搞毒药**,有成为恐怖分子的趋势了。
所以,当蔡元培等四人被戴上头套坐着马车颠簸了近一个小时,进入卢家湾的秘密基地的地下室后,先是被枪械(不是全部)所吸引,再被陈文强安排的枪手的射击表演所惊叹,最后则被陈文强拿出的一整套建立团体或政党,系统进行革命的文件所震撼。
尽管陈文强搞出来的东西还称不上多么完善,但大体的思路是有的。而且是从革命的最终目的出发,有些高瞻远瞩的味道,并且有相应的行动发展方向,让人觉得切实可行。可以说,陈文强觉得这些东西差强人意,但对于蔡元培等人来说,却如同持着昏暗油灯在黑暗中摸索的人一下子看到了远处闪射光芒的希望和出路。
当然,对其中的异议和反对是不可避免的,因为人的认知和思想都是不同的;争论也是十分必要的,大家把分歧亮到明面进行商讨并想出解决办法,这便是一个很好的开端。哪怕争得面红耳赤,也比藏在心里要强。
“国体不重要,重要的是制度。”陈文强耐心地回答道:“当然,这也是为了能更多地团结各方力量。我是这样想的,立宪派的兴衰、转变取决于满清的态度,而要满清朝廷真立宪,让出权利,那是不可能的。”
“这点我却不敢苟同。”蔡元培摇头说道:“万一满清朝廷真的实行君主立宪,我们汉人还要拥护一个鞑子皇帝不成?”
历史的欠债,少数民族统治主体民族,这是满清难以立宪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陈文强知道满清必然被革命推翻,但别人不知道,所以,他决定再作一下争取后作出让步,“满清朝廷立宪改良必然失败,因为他们既无力阻止变革的运行和深化,又无法有效应对变革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和矛盾。闸门一旦打开,再要试图回归到传统的统治秩序中去的话,那就是自寻死路,加速灭亡。”
“还是要明确国体更好。”杨笃生插话道:“否则日后团体内部会有分歧,甚至会分裂。”
“好吧!”陈文强提笔记录,还是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其实共和民主与君主立宪的出发点都是一样的,都认为国家现状不可维持、必须改变,也都认为中国应该有、也能够有一个较为良好的政体和政府。二者对立的是路线、是手段,相同的是方向、是远景。日后也不是完全没有合作的可能,毕竟建设国家还是需要共同协力的。”
“等他们放弃了对满清的幻想,咱们再谈合作也不迟。”万福华不以为然地说道。
万福华字绍武,合肥人,其家境贫寒,自幼在中药店作学徒,但颇知上进,好挑灯夜读,数年之内即通医道、能诗词。他任侠敢为,赒穷扶弱,曾一人手执短梃,喝退二百余无赖子弟,名震乡里。学徒期满后,他为当地富豪管理豆月池私产,竟能祛弊兴利,变废为宝,开辟荒土数十顷,疏浚水道,培桑植竹,养鱼种藕,数年之内,成为富庶一方的宝地。
因管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