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一九零二-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广州作为突破点已不合适,虽然军队多被抽调,但警察力量却强大起来,以清乡剿匪为名。屠戮抓捕会党和江湖好汉,原来的革命基础已被破坏。”居正先反对再在广州起事,而提议在长江地区动,“在国内,武昌新军是唯一可对阵北洋军的部队,湖北革命党人在军中的运动又是全国最早的。眼下第八镇又南下。似乎是很好的时机。”

    “武汉深居内地中心,四面受敌,率先动,恐怕不合适吧?”胡汉民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广州靠近大海,海外力量接应得上。如果在广州率先打出旗号,长江地区再同时响应,成功的可能性更大吧?”

    “我说说我的看法。”出身于日知会的李楚武显然是赞同居正的意见,“我们最早的革命,是策动绅士官员,结果现这帮人堕落彷徨,不足以成大事;接着呢,又是联合会党和草莽,又感到这些人放荡不羁,江湖脾性过重,难以约束。所以,我觉得运动新军应该是最后的希望了。既然如此,还是湖北最为合适。湖北新军中本就革命基础较为深厚,又有钢铁厂兵工厂火药厂造币厂等,武器兵饷也是能够保证的。”

    “武汉是内地水6交通中心,一旦起事动,必然会震撼全国。西南又有革命军牵制,后顾之忧并非很大。”又有人赞同在长江地区动,理由也很充分,“就民情风俗而言,此地民风悍野,凶蛮好斗。有兵力武器地理人情这四个优越条件,绝不是广州可比的。”

    “既然在武汉动有诸多优点,那便这么定了。”北辰也觉得有西南革命军,广东会党绿林又遭到沉重打击,重新选择突破点也不错,“这次动事关重大,胜败在此一举。若再无建树,日后又如何面对倾财付出的海外华侨?”

    “是啊,人们会怀疑我们这帮人骗钱,以后再筹款可就难了。”李楚武附和着,但这话却有些不太入耳,“如果能与革命联合阵线建立联络,共同响应——成功的希望更大。”

    “志同道不同,在我看来,他们表面上看起来声势很大,但到底还是畏畏尾,偏安一隅。”胡汉民见北辰脸色有些不愉,便插嘴说道:“而且,其行事颇为诡秘龌龊,对本党抱有很大成见,又有诸多打压分解之举,实在不是一个可以推心置腹共同革命的盟友。”

    “我对他们是没有什么成见的,都是革命志士,但他们既有自外之心,我们倒也不必硬贴上去。”北辰淡淡地说道:“革命嘛,要有天下为公之心;党同伐异,我是很不赞同的。”

    会议又持续了很长时间,才算把诸项事务商议妥当,都分派下去。其中便有在上海和武汉分别建立统筹部和指挥部,就近指挥的事情。

    会议已毕,北辰便要去南洋各地和美洲筹款,其他工作也便随之展开。

    ……………

第一百八十三章 底线?() 
孤注是孤注了,但这一掷能否成功,甚至是能否掷出,在当时中国的形势下却是未必。

    不仅仅是因为革命联合阵线已经掌握和控制着国内大部分的革命资源,更因为同盟会内部也有复兴会派出的卧底,对于陈文强这个爱玩“无间道”的家伙,同盟会的一举一动,几乎都很快地传到了他的手中。

    是响应,还是捣乱?各人有各人的看法,各人也有各人的革命方式,但陈文强却有些不以为然。

    筹几万,或者几十万的钱财,搞上几百条枪,一起义就能得四方响应,就能撼动清廷的统治?显然是不现实,甚至是异想天开。

    革命不仅是个复杂的工程,而且要不断地适应形势的变化,适应社会变革的特点,这样的革命团体才能具有生命力,才能担当起革命的先锋队。

    而观察同盟会,便会发现它不切合变化了的晚清社会的特点,疏远了大众。这些大众就包括拥护立宪的资产阶级主体绅商,更不要说穷苦的底层百姓了。同盟会通过激烈的排满口号来聚集人气,通过论战与立宪派水容不相容,也就是自己将自己缩小在一个很小的圈子里。

    当然,同盟会这个很小的圈子中包括了部分华侨社会先进知识分子少数有远见的资产者会党和少数受策反的军队,但毕竟势单力薄。历史上,如果不是慈禧的继任者过于愚蠢,导致资产阶的主体绅商阶层的政治态度发生了变化,在关键时候充当了推翻清廷的助推力,辛亥革命要取得成功是很困难的。

    而北辰的诸多缺失,也使其没有能够与当时一流的精英联手。这恐怕是他未能成大事的最主要的原因。且不说陈文强这样具有与众不同思想的超一流高手,便是黄兴等一批志士也与北辰矛盾不断,使同盟会内部和其他革命团体之间,都难以形成精诚团结共同奋斗的氛围。

    而宋复华的理想或许也不尽现实,但他对现代政治的理解却是正确的,对非暴力变革的情感也沛然如肝肺中流出。

    如果治理国家的政治家人选。不再需要战争角逐,简单到只需要若干政治家打一打嘴仗。那样的话,为争夺统治宝座而进行的战争也就寿终正寝了,这对人民对社会都不啻是个福音。也许有人笑其痴,然而在陈文强看来,目标遥远不是问题,关键是方向正确,且有认准了便坚决去做的韧性。

    对于同盟会的孤注一掷,陈文强虽然有些不以为然。但也没有放任不管。倒不是怕他们成功,而是担心他们的轻举妄动影响了联合阵线的大计划。

    历史正在逐渐偏离了陈文强的记忆,投机取巧的机会也将会越来越少。但他不是那种随波逐流将命运交给上天的人。特别是有可能出现的意外,更让他有了彻底的感悟,必须主动出击,使形势的发展转向对自己有利的方向。

    一个头脑能支配一个国家,一个世代相传的议会也能管理一个国家。这已经不是上天或神的意志了,而是地地道道的人的意志。陈文强和他的团体也是身不由己。他不得不受到民族种族阶级产业金钱和冥冥之中一切念头的支配,勇敢地冲向波云诡秘的剧变之中。

    冲锋陷阵。奋臂疾呼,斡旋于谈判桌,奔走在人群中,策划于阴暗中。这是体力和智慧都要发挥到极致的新的战斗,陈文强自信能把握各种时机,把事业引向一个前所未有的新天地。他会用最小的代价。获得最丰富的猎物,

    这个时代早晚是他的,他们的,而且注定会是他们的。所以,陈文强要扫清面前的所有障碍。有时候。手段真的会突破他的底线。陈文强很无奈地发现这个事实,正是他携新婚太太作旅行式结婚的时候,正是在他的发家之地上海。

    ……………

    陈英士,虽然知道兴义堂的幕后大老板是陈文强,但却不知道陈文强的真实身份,不知道陈文强是复兴会的核心领导。

    此时,陈英士终于得到了与兴义堂高层的商洽的机会,在他对面坐着的是兴义堂的执堂杜月生。

    杜月生回到上海后,可算是痛改前非,工作干得既多又好。加上他善于交际,头脑灵活,逐渐又升上了要职。但名义上还是洪门的称呼,实际上却已经被陈文强另外组成了一个部门,并且被陈文强取了相当时尚超前的名字情报局。

    陈文强的野心和行动,杜月生自然是知道不少,他希望着借着这棵大树能飞黄腾达,也惧怕陈文强的无所不知。用彻底收服忠心耿耿来形容杜月生,兴许并不为过。在杜月生想来,陈文强布下的耳目无处不在,就算是他现在的手下,也难保不奉有陈文强的密令,只要他敢有丝毫的异心,恐怕连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而这个情报局,读过一些书或听过一些书的杜月生,将其看成是明朝的锦衣卫东厂等特务机构。这个理解当然没有错,也让杜月生认识到这个部门的重要性和发展前景。如果干得好,自然是万事大吉;如果干不好,恐怕下场不妙。

    与面前这位近来在上海滩闯出些名气的人会面商谈,杜月生还是比较放松。因为在屏风后,陈文强正在偷偷地观察,如何决定倒不用他担什么责任。

    而陈文强此时的表情是严肃的,或者说是严峻的。因为陈英士给他一种很不好的感觉,一个行事不择手段的家伙,陈文强认为是可虑且可怕的。而陈英士恰恰是这样的人,尽管戴着金丝边眼镜,显得文绉绉的样子,但陈文强岂会被他所骗。

    为了所谓高尚的目标而不择手段,即便是陈文强,也在努力压制着这样的思想。可为何同盟会里竟会多有这样的人物,对着这样的家伙,是坚持自己的原则和底线,还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手机用户请访问

第一百八十四章 不可留,倒逼清廷() 
外表和内心的差距竟是如此之大。??壹??看书·1

    陈文强由陈英士想到自己,认真比较了一番,还是觉得有很多不同。不管是自我安慰,还是客观准确,反正陈文强不认为自己是陈英士的那类人。

    “睚眦必报,心狠手辣,不择手段。”面对着送走陈英士,前来领受机宜的杜月生,陈文强先是用了三个词作了简短的评价。

    杜月生对陈英士的印象只是停留在表面,毕竟接触时间短,又没有陈文强的异能,听到陈文强的评价,他不禁皱起了眉头。

    “先生,这样的人不可留。”杜月生很快就说出了自己的决定,然后又解释道:“我听手下人说过,这个陈英士性情豪放,自加入青帮后,以口齿捷主意捷手段捷行动捷而著称。本来还想着招揽其才,以为我们兴义堂之骨干。先生既有此断语,这个人便不可任其坐大。”

    陈文强眯起眼睛想了一会儿,终于是硬下心肠,冷冷地说道:“行动要周密细致,不可牵连到兴义堂头上。要知道,陈英士不仅是青帮中人,还是同盟会的骨干。要?看??书·1书k?a?nshu若是弄得不好,麻烦不少。”

    不可否认,陈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