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听写大会官方表示,不会修改比赛规则”
“听写之王简秋或为释少杯初赛第二种子”
一连串的新闻,主要是有关于一个名叫汉字听写大会的节目,进度条下拉才看到关于释少杯的消息。
在苏白的印象中汉字听写大会,是华夏某一地方卫视所举办的比赛,每年暑假举行,以奖金丰厚和选手曝光度高著称。今年的汉字听写大会安排地比较早,在7月25日就已经结束了。
“这么说来,简秋是在释少杯的初赛和决赛之间,参加了这个听写大会的,还拿到了第一名,还顺路搞了一波事,还上了热门?”
苏白摸摸下巴:“欧摩西诺埃。”
在他的印象中,这个比赛其实挺难的,尤其是决赛,引经据典,一些古代字词都会拿出来听写,难度令人发指。
能拿到满分真是挺厉害的。
苏白将进度条拉到最上,饶有兴致点开热度最高的获奖感言的录像,其中是一位女记者和简秋的赛后一对一采访。
记者:“简秋同学您好,首先恭喜您卫冕此次汉字听写大会的冠军。”
简秋:“谢谢。”
记者:“作为七届比赛一来最年轻的冠军,和唯一一位满分选手,简秋同学的表现真的非常精彩。不少观众都很感兴趣,在赛场上压力那么大的情况下,您是如何保证没有笔误和记忆模糊,每一个字都写对呢。”
简秋:“谢谢大家的支持,但是问题在于,我真的不知道为什么工作人员观众们包括我的父母都在告诉我要紧张,我不管怎么说不紧张他们都不信。”
记者:“简秋同学您真的一点都不紧张?”
简秋:“真的啊,可能第一轮比赛时有一点点,但之后就没了,面对一些连姗释词典都背不过的对手,我真的不知道有什么可紧张的。”
记者:“背姗释字典?简秋同学,您说您背过了姗释字典,不会是开玩笑吧?”
简秋:“没有开玩笑啊,姗释字典那么简单,这有什么背不过的。那些连姗释字典都背不过的选手,我觉得他们真的不适合来参加这样的比赛。”
说到这里,简秋停顿了一下,记者女士一时没有接上话,他便自顾自接着说。
简秋:“如果想要一般日常用用,姗释词典足够了,但是要真的学号语文的话,我推荐大家都去背背辞海。所谓辞海,就是以字带词,兼有词典和百科全书性质的大型工具书,而姗释词典只是一部分现代汉语方面的中小型词典,两者简直时兔子和老虎的区别……”
介绍了一长串,记者妹子终于反应过来,立刻岔开了话题。
“简秋同学真不愧是汉字听写大会中,第一位满分的选手,记诵功底非常了得。”
她又问道:“那么除了不紧张之外,这次比赛您还有什么感受呢?”
“不公平。”
简秋斩钉截铁回答道,出口惊人。
“我觉得这场比赛在很多方面不公平,偶然性也太多了。”他说道,“尤其是最后一轮决赛的偏旁部首字环节,只要按照记诵的词典把某一偏旁部首的字都写出来就好了,背诵过的字典中这个偏旁字数多的选手必然获胜。这样的环节是考的字典而不是选手本人,偶然性太大很不公平。”
听简秋这么说,记者女士彻底接不上话了,寒暄几句结束了采访。
苏白看着,忽然不知道怎么看待自己这个舍友了。
“赛后采访都能这么说,难不成简秋真是这么想的——”
“我的天。”
第一百一十九章()
拿了最高奖项,无数欢呼和掌声。
某位听写之王的加冕感言却是,对手太菜,比赛不公平。
这是什么仇什么怨连点面子也不给啊喂?
原本16岁的简秋以满分的成绩卫冕冠军就有很多人关注,这样令人大跌眼镜的赛后采访,更是直接将他送上了热搜。
“听写之王获奖感言”接档了“今天你私奔了么”接连蹿红。
苏白记得自己还在微博搜索榜上看到过,但他本人就是怼人大手,下意识以为一个十六岁的少年不过是少年轻狂罢了,也没太在意。
让他没想到的是,这位“爱搞事”的少年竟然是自己的舍友。
而从他近距离的接触,再综合视频内容看来,这位所谓的爱搞事的舍友,似乎不像网友们说的那样。
“难不成他真的不是故意的?”苏白皱着眉头自言自语。
“不仅不是故意的,还是诚心实意,以为是在帮我?”
如果真是这样,再翻过来想自己对简秋的敌意——
苏白只觉得胸口发紧。
“不不,说不定他就是这么嘲讽呢。”
他强行辩驳道:“智商高到背字典的学霸大佬,如果实在是情商太低,这么傲娇也正常吧。”
为了最后确定,苏白翻出释少杯的官网,找到简秋在释少杯中的文章。
这篇文章名为《我看不懂的亲情》,挂在初赛公示页面的第二行,就在苏白的小说《奇迹》之下,评分足有96分。
点进去,在页面的最上,可以看到“议论文”的问题标签和一两行简短的推荐语。简秋这里的评语为“议论犀利,视角独特”,写地尤为简短。
正文也不长,看上去只有一千多字。
【说起亲情,我真的不太懂。
不是因为不想懂,而是这种感情太复杂,太混乱,太不合乎逻辑。
父亲母亲,这是我最亲近最熟悉的亲人,他们告诉我,亲情是一种包含了友情和爱情的复杂感情。
有的时候他们说是我的至亲,有的时候他们说爱我,有的时候他们要和我做朋友。
我觉得他们自己其实也搞不懂亲情是什么,偏偏要教给我,自然教不出结果的。
但这毕竟是父母的要求,我觉得我应该相信他们。
作为朋友和爱人,平等是第一位的,我决定用友谊和爱情的平等态度对待他们。
于是当我父亲发酒疯要打我的时候,为了证明我没有斯德哥尔摩综合征,我拿起台灯果断打了回去。
可惜果然如父亲所说的“他吃过的盐比我吃过的米还多,他走过的桥比我走过的路还多”,父亲的朋友和爱人也比我多的多,他带着大伯二伯一起打了回来。
好吧我的朋友和爱人没他那么多,我承认,并且学到了一课。
但有的时候,这种友情和爱情也让我处境尴尬。
一方面,我的两位朋友以及爱人对我太过照顾。记得家里经济最困难的时候,他们两个都说过一定要我先吃好饭吃好药,他们才肯吃,强迫着我不能和朋友们爱人们一起同甘共苦。
另一方面,作为两个朋友和爱人的爱情结晶,基因链的存在造成了很大的麻烦。如果我想要真正的平等,或许要学学俄狄浦斯王杀父娶母。
我确信自己做不到的,还好别人家的孩子也很少有能做到的,我还不算太另类。
……】
短短的一千字的一篇议论文。
从一个孩子的角度看待亲情这二字,懵懂无知却一针见血。
有人说,赋予小孩子超能力是很可怕的一件事情。因为他不知道如何使用,说不定就随便用在哪里了。
但实际上,赋予一个孩子思考能力也是很可怕的事情。
因为他的逻辑能力会肆无忌惮用在生活中最些微的事物上,直击社会关系中的人们习以为常的情感纽带。
更可怕的是,他们往往说的还很有道理。
苏白读着,只觉得一丝凉意爬上脊背。
简秋的说话方式让他想起了《四大名捕》中的小冷血,同样带着独有的逻辑和观点审视这个世界,同样的才华横溢又言辞犀利。
方才和简秋面对面的时候,他热情微笑着招呼苏白喝粥吃点心,不会让人觉得有压力。
但当逻辑化为文字,再白纸黑字冷冰冰呈现的时候,感受便不同了。
扑面而来的质疑和思考撼动人心,苏白甚至觉得,单论情感的冲击力这篇文章并不比《奇迹》差。
“所以说,原来这个简秋真的是实话实说的。”
苏白捂额:“真是,真是不知道怎么样的家庭才能养出这样的孩子。”
站在简秋一直在说真话的角度再回忆,他方才的所作所为切忽然就都合理了。
比如那句“你好第一名,我是第二名”他只是说说,所以才能微笑地那么纯洁自然没有杂质,也没有后续的纠缠。
比如他把锅倒了个底朝天,其实是没想到自己能吃掉那么多饼干,自己有点不够吃了……
想到这里,苏白顿时觉得整个人都不好了。
而面对一个亲切友好微笑着和自己打招呼,虽然逻辑不太正常,但第一次见面就热情请自己吃东西的小伙伴。
先把他划归为假想敌,坑货之魂燃烧跃跃欲试准备怼人。
敌视地盯了他一个多小时,假装看书干等着无聊地要死。
他说不用客气,就真的不客气抢了他一大半的饼干,导致他吃不够都刮锅底了。
“阿西吧!”
苏白好久才从肺里挤出一句叹词,他双手捂额缩回卧室穿着衣服直接钻进被窝。
……
有好一阵子,苏白在床上烙着饼睡不着。
在他的隔壁,简秋躺在床上,也翻来覆去睡不着。
盖着被子翻腾了好半天,他又坐起来拧亮台灯,拿出款式已经过时的手机,播出去一个电话。
“喂,妈妈——是我。”
“没事,我在这里挺好的,就是遇到个事情想和你说说……”
“那个第一名舍友我今天见到了,他叫苏白,人很好也很和善。”
“不过他好像比我们家还穷,没钱吃晚饭只能吃方便,我做的饼干他吃了好多,好像很饿的样子,看着我心里挺不是滋味。”
“妈妈,我真的没想到,都快二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