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爷爷,我刚想起有一个小本买卖——烤鱿鱼,挺适合伯娘婶婶们做的。你看怎么样?”叶明泽开门见山地道。
“烤鱿鱼?和烤羊肉类似?”
这个世界也有游牧民族,烤羊肉流传的还挺广。只是比较贵,一串烤羊肉要两三文钱,普通人家只能偶尔尝个鲜。
“爷爷,您稍等,我让娘她们先做一些尝尝。对了,爷爷,咱们村有烤架吗?”叶明泽记得叶家好像没有烤架。
“董家那有一个,行了,这个我去帮你借。”叶老爷子收到二孙子期盼的眼神,举手投降。
董家是叶家村里唯一一个地主。不过这个地主很小,只有三百多亩田。董家人都不下田,田地都佃给了别人,靠收租过活。租子五五开,交了田税之后,他们每年能收到三万多斤粮食,和叶家收的差不多。董家也有仆役,只是不多。没法子,董家人口也不少,董老爷还纳了两房姨娘,开支很大。光靠这点租子,自然支撑不起董家的排场,他家还有两艘渔船,只比叶明泽新买的渔船小一些,一条租给村民,一条由自家仆役使用。
这样的人家,自然和村里往来不太多,叶老爷子恰好是其中一个。
董老爷听说叶老爷子的来意后,挥手就让家仆搬来烤架,倒是没有唧唧歪歪。
董夫人见自家老爷答应的这么爽快,略感诧异。
“你懂什么?叶家出了两个举子,叶则全还不好说,叶明泽已经能看出点端倪,早晚发达。”做到董老爷这样的,只要不是纨绔子弟败家子,总有点独到的地方。
这点董夫人也赞同,要是她家也能出个秀才举人就好了!
董家这边略过不提,叶家已经忙活开了。
在叶明泽指挥下,大点的兄弟削木签子,伯娘婶婶们清洗鱿鱼。大个的鱿鱼分拆成鱿鱼须鱿鱼卷,小个的直接整个串上。
大概洗了十几斤,叶明泽就没让他们再弄。
此时,烤架已架上炭火,伯娘几个开始轮流烤制。烤法没什么新奇,在叶明泽口述下,几人很快掌握了要诀。麻烦的地方在调料上,叶明泽翻遍厨房,找出叶家所有的调料,拼拼凑凑,总算配出一份还算可以的所谓‘五香粉’。
孜然粉、辣椒粉、椒盐、甜酱、咸酱和五香粉,调料算是齐活了,再多他一时也想不出了。
在场众人按自己口味放上调料,顿时整个院子里都弥漫着烤鱿鱼的诱人香气。甚至都飘到了院外,引得几个小孩子在门外驻足。
一岁的叶岚蹒跚地走向大伯娘,口齿不清地嚷嚷着:“奶,囡囡,吃,吃。”
这么小的孩子吃太咸太辣的东西不好,大伯娘单独挑了还没调味的鱿鱼卷,刷刷几下弄好,待凉了喂她孙女吃。
小家伙那小米牙只能慢慢地啃,半天才能吃下一个,却始终抓着不肯放手。
其他几个稍大点的,听说家里有好东西吃,纷纷赶回家里。等不及洗手就要上前抓,结果被自个娘亲打发去洗刷,还满脸不甘愿。
等几个小的人手一串后,大些的也忍不住出手,一个个吃的满脸都是酱。最先烤的那些,火候掌握的不到位,等到后来逐渐熟练后,烤出来的品相越来越好,香味更是越发浓郁。
看着门口的小孩子眼巴巴地望着,蒋敬之眼神示意叶明泽。叶明泽倒也干脆,让自家小孩给他们一人发了一串。鱿鱼很有嚼劲,味道又鲜美,大人小孩都吃的很满足。
蒋敬之还不太习惯太重口的膳食,叶明泽索性调了几串微辣的,两人分着吃。
大家吃的很快,特别是小孩子。叶明泽怕他们吃坏肚子,给他们限定了份量,急的几个堂弟妹围着他转圈。等他好不容易安抚下去,洗好的鱿鱼即将告罄。
叶明泽大致估算了一下,一斤鱿鱼,串个十来串问题不大。按一串一文钱来算,这个买卖做得。
叶老爷子别看已年近六十,牙口还不错,闷声不响吃了好几串。
不用问,叶明泽也知道叶老爷子肯定会赞同。
“爷爷,你看,一串卖个一文没问题吧?”
“问题不大。你准备让谁来做?你伯娘他们?”叶老爷子眼睛不瞎,自然看到都是他四个儿媳妇在烤制。
“嗯,现在不是农闲吗,我想着四家轮着来,留两家在家里帮忙,另两家一家去镇子上,另一家去阳山县城。爷爷,您看怎么样?”
“明泽,就这么点,能卖几天?卖完去哪进货?这个可还算新鲜货,想买都找不到卖家。”
“爷爷,等烤鱿鱼卖开了,还怕担心没货?大家都精着呢,知道这个能吃,虽自己不太会弄,捕到顺便拿市场上卖还是很容易的。”叶明泽一点都不担心这个问题。
“行,就按你说的做。县城和镇子每家轮一次,不用固定哪家城里,哪家镇子,这次赚的钱不用上交。对了,明泽,这个鲜鱿鱼你准备出多少价?”叶老爷子把账目算的很清楚。
“这次就按一文算,以后再看情况。等烤鱿鱼卖开后,肯定有跟风者。烤鱿鱼配料比较麻烦,短时间内,很难弄出类似的味道。不过,很可能出现其他不错的风味。也就今年能卖的比较火,等明年大家伙都研究出独特的口味,咱家就没有优势了。”叶明泽知道,要不了多久,烤鱿鱼会从高利润行业变成只能糊口的行当。
晚饭前,伯娘他们就把明天要用的鱿鱼都收拾完毕。这次由于只有一个烤架,决定去县城卖,顺便再定制两个。
第二天轮到大伯娘做饭,娘也就没去,三婶四婶两人商量好如何分配收益后,决定两人一起去。
这天不是赶集的日子,西市人口没有集日那么多。两人半早上才到,找了个吃食摊点较多的地方,摆开架势烤制起来。
鱿鱼多数人都见过,只是做成吃食却几乎没有。
卖烤鱿鱼有一点好处就是不用吆喝,光是香味就能吸引一堆人。偶尔还能吸引来隔壁街道的行人。
一文一串,不算太便宜,自然也不算贵。糖葫芦都要两文钱一串,吃个肉食只要一文,也还划算。
最先被吸引的自然要属小孩子,拽着大人的手使劲朝鱿鱼摊子上走,不走大哭大闹的也不乏其人。
他们并不担心吃坏肚子,往常捕到鱿鱼都是用来喂猪的。也不是没有人尝试过,只是腥味重,又没处理好,味道自然不好,也就放弃了。
这回看到有人卖,他们也很开心,以后又多了种吃食或多了个收益不是?
一开始,大家还只是一串一串的买。后来尝出味道后,但凡手头有余钱,又爱这个味道的,果断下手多买几串,不要说三串五串,连十串八串的都有。
桶里的鱿鱼串,一串一串减少的很快。眼看没剩几串,被排在最前面的都包圆了。后面的人气得吹胡子瞪眼,却也无可奈何。
这次出来带了五十多斤鱿鱼,只卖了一个多时辰,就全部卖光。毛收入六百文,扣除原料和调料钱,纯收益四百多文。对小摊子来说,简直是暴利。
三婶四婶直到回到家,还乐呵呵的笑个不停。叶家人也不去打扰她们的美梦,任她们在那自得其乐。
叶明泽早就预见到这个情况,大致的收入他都能算清楚。对于此事,他乐见其成。
第16章 晒盐()
新买的仆役要养个几天才能出海劳作。这几天里,叶明泽只让孙老和两个能力最强的哨兵向导跟船,不用他们干体力活,只是帮忙指点方向,增加捕获鱼群的能力。
这边旱情一直在持续,只是秋收完成后,农田进入冬歇期。对于今年来说,已不再有影响。
一条两米宽的河流自西北向东南,流经叶家村的田地,穿村而过,最后流入大海。多亏这条河流,它的源头在紫青山脉深处,是由高山雪水汇聚而成。因而虽然田地干旱,河流水位降得却不多。叶家村人因此多收了不少粮食。
村子里老人们都在担心明年,今年还算好过,明年还如此就麻烦了。感叹归感叹,对解决问题来说却毫无帮助。叶家村人只能根据以往血一般的教训,紧缩银根,缩衣节食,尽可能增加存活的机会。反正也是农闲,不需要吃太饱。
叶明泽的担忧只大不小。凡是能出海的日子,他都间隔着跟船。期间收获有大有小,多数时间收获都很普通。毕竟他在海水中的视野,相对大海来说还是太小。
这天,又是个艳阳天。
一大早,叶明泽挑着一对空桶,拿着一把锄头、一把铁锹,带着蒋敬之,避人耳目,尽拣着人少的地方走。一直走到没人的地方,方才拐往沙滩。
一直往北,沿着海岸线走了半个小时,叶明泽才停下来。
“明泽,这么神神秘秘地,是为哪般?”蒋敬之开口问过一次,没得到答案后,一直忍到现在才发问,忍功颇为强悍。
“很快就知道了,帮我挖几个坑。”叶明泽选了几个不容易被人看到,又离海不远,潮水不会涨到,阳光还能直射的地方,“呐,在这里挖个一米见方,半米深的坑。”
他们停下来的地方,离村够远,和村子里的田地又隔着几座小山头,被人发现的几率不大。
蒋敬之听了后,不再发问。等叶明泽用锄头挖松泥沙后,他就在后头用铁锹铲土。两人一挖一铲倒也配合默契。
蒋敬之还是第一次使用铲子,感觉颇为神奇。只是新鲜感过后,双手的酸麻感逐渐侵袭神经,不太好受呢!平时看着人们劳作,常感叹农人辛苦,不过也就是感叹罢了。只有亲自领教过,才能深刻体会其中的艰辛。
坚持挖了两个泥沙坑,蒋敬之觉得双手发麻发痛,都要罢工了。叶明泽觉得差不多到了蒋敬之的极限,赶紧叫停。拽过他的双手一看,果然都起泡了。叶明泽挑破水泡,抽出早就预备好的两方纯白棉帕,简单包裹后,示意他先休息一会。
他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