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晔随后劝曹操进攻刘备新占的蜀地,认为攻占汉中后令蜀人震惊,只要进攻他们就会望风归附,否则让诸葛亮、关羽、张飞等人稳定人心,据守险要,那日后就难以征服,但曹操不听。七日后,有从蜀地投降的人说蜀地人心惶惶,刘备斩杀惊惶者亦不能安定人心。曹操于是再问刘晔现在可否进攻,刘晔却说蜀人人心yijing较为安定,不能进击,曹操最终回师。
曹丕上台后,问朝臣究竟刘备会否为被孙权袭取荆州而杀害的关羽报仇。大多数都是认为刘备力量薄弱,名将只有关羽,关羽死后国内忧虑,根本不会再发动战争。但刘晔却认为刘备一定会借出兵而重振声威,而且认为刘备和关羽情如兄弟,一定会为他报仇。最终刘备果然于次年进攻孙权。发动夷陵之战。
当时孙权举全国之力应付,并向曹魏称藩,朝臣很多都庆贺,但刘晔却认为孙权并méiyou臣服之心,这次只是逼不得已才称藩。刘晔更建议曹丕乘虚领兵攻灭东吴,以绝后患。但曹丕不同意。东吴在夷陵之战战胜后果然渐见不臣之心,曹丕于是打算讨伐,但刘晔认为吴国刚刚大胜蜀汉,上下一心。而且有长江天险,不能这么仓卒进攻。曹丕又不听,后来发现陆逊早有准备,只得撤兵。
曹丕亲自讨伐东吴,领军到广陵泗口,命令荆州和扬州的军队并进,进攻东吴。当时很多人都以为孙权会亲率军队抵抗,但刘晔认为孙权zhidào曹丕只率大军到江北压境。过河战斗者必定是其他将领,因而必定会静待进攻。不会亲率迎击。最终孙权都méiyou来,曹丕唯有撤退。
魏讽在东汉末年很有名声,卿相以下的官员都与他诚心结交。刘备将领孟达率众投降,曹丕对孟达甚为器重,任命他为新城太守,加散骑常侍。当时的人都称他有乐毅之量。而刘晔一见他们二人,都说他们必定会叛变。最终魏讽于建安二十四年在邺城叛变,而孟达则于太和元年与诸葛亮通信,意图叛乱。
太和元年,魏明帝曹叡继位。进封刘晔东亭侯,食邑三百户。次年,辽东公孙渊胁逼叔父公孙恭让位,自立为辽东太守,刘晔认为公孙氏占领辽东很久,恃著海和山的阻隔,kěnéng会hǎoxiàng胡族yiyàng难以制约,甚至发动叛乱,建议应趁公孙渊初登位,出其不意出兵讨伐,并开设悬赏引诱他的反对者协助,kěnéng未必开战就能解决辽东割据问题,但最终都méiyou被接纳,公孙渊亦与于十年后叛魏。
以此观之,刘晔精于知人,所进奇论,多与众人相左,也很少被采纳,但是事后莫不应验,可见他见机料敌之能不在郭嘉、荀彧、贾诩诸人之下,吕布器重他,无可厚非。
吕布屡次三番亲口称赞刘晔的才能,刘晔受之有愧,对吕布说道:“刘晔有一好友,姓鲁名肃,字子敬,他才是经天纬地之才!”
吕布笑着看了看身边暂时降为侍卫的周瑜:“公瑾,我记得鲁子敬也是你的好友,你以为子扬之言如何,子敬果真是经天纬地之才乎?”
周瑜虽然被降为侍卫,但他bijing只有二十岁,傲骨傲气并存,对ziji的才能极有自信,对ziji的识人眼光也极为自信:“高祖曾说,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填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子扬、公瑾与我,可比张良、萧何、韩信。”
吕布轻轻摇摇头道:“你们淮南三杰,堪比汉初三杰,子扬之才堪比子房,公瑾之才可比韩信,如此之比,并无过错,不过以萧何比子敬,本公以为不妥,萧何善于治政而不善治军,子敬有大略,本公愿比之本朝开国之邓禹。”
刘晔和周瑜面面相觑,他们跟鲁肃相交多年,对鲁肃的了解之中肯,尚不如这位从未跟鲁肃见过面的大司马,他们顿觉汗颜。
吕布看刘晔、周瑜的表情,zhidào他们虽然zhidào鲁肃的才华,但并未真正领会到鲁肃真正的才华体现在那里,其实,不只是鲁肃的这两位好友有错觉,后世大部分人都被演义误导,认为鲁肃是一个仁慈的长者,忠厚有余,才智不足,经常为周瑜、诸葛亮斗智施谋所戏弄,显出一副愚相,然而,演义是艺术创造,不是史实记载,从艺术角度看,可称生花妙笔,若从史学角度讲,可是历史的颠倒和歪曲,曾在历史风云变幻中活跃一时的鲁肃,他的心计绝不后人。
鲁肃有智有勇,堪与周瑜媲美,若论高瞻远瞩,深谋远虑,恐较周瑜还略胜一筹。
赤壁之战,孙刘两家以弱胜强,打败了曹操,这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鲁肃和诸葛亮的精心谋划。赤壁战后,曹操的实力仍然比刘备、孙权强大。作为一个高瞻远瞩的政治家,鲁肃对此非常qingchu。他认为,无论是东吴孙权还是占据荆州的刘备,都不足以与曹操抗衡。摆在两家面前的有三条路:一是联合抗曹;二是各自为战;三是不战而降,归附曹操。只有走联合抗曹的道路,才是正确的选择。所以,他终生不渝地坚持这一战略方针,并为之竭尽全力。
孙权下面,懂得政治、深知非联络刘备便不能抵抗曹操,以保持江东的“独立王国”,进一步问鼎中原的,只有鲁肃一人。刘备之下,有此眼光的只有诸葛亮,诸葛亮和鲁肃yiyàng,都是三国时代最有眼光的杰出战略家和外交家。
鲁肃始终不渝地坚持孙刘联盟,是因为他看到了联盟的维持与巩固,guānxi到江东生死存亡的长远利益,这是他目光远大的过人之处。鲁肃一生的活动,证明了他是江东最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活动家。
吕布想到此,不由得为袁术叹息道:“淮南富饶,户口百万,又有你们淮南三杰这样的英才,袁公路还搞到这样的田地,果乃冢中枯骨!”
在周瑜、刘晔的引领下,吕布前往临淮看望鲁肃。
吕布之所以放下姿态,亲自前往征辟鲁肃,就是因为他在过去几年,确有对不起鲁肃的diāng,他极力地限制了鲁肃投效孙策,而鲁肃又被袁术阻挡,不得携家带口北上投效吕布,白白地浪费了好几年。
因为淮南yijing都在中央军的掌控之下,吕布就méiyou带太多人马,只带了一百多个侍卫,身边勇将只有陈到和贬为亲兵的孙策,此外还有几个武功不错的偏将。
吕布为了体察淮南的实际情况,决定乔装打扮,微服私访,扮作寻常客商,前往临淮。
黄忠、赵云、吕范等人不放心,便让马超领四千虎豹骑尾随,保持二十里地的距离,一旦遇到突发事件,陈到发出警报,马超领军迅速跟上。
一路上,吕布详细了解沿途的民生情况,发现ziji以前沿用在其他diāng的政策,放在淮南,还有些水土不服,因为淮南遭受了袁术多年的荼毒,民不聊生,百姓流离失所,百废待兴,kěnéng需要中央朝廷更多的拨款援助。
孙策、周瑜、刘晔见吕布一路之上十分关注民生状况,开始不解,后来慢慢地被吕布影响,进而对吕布深表钦佩。
吕布zhidào,像孙策、周瑜、刘晔都算是东汉末年的官二代,ruguo不让他们亲自体验基层民众的疾苦,他们就只会站在本阶层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由这样的人打下来的江山,恐怕早晚也会重蹈刘秀东汉之覆辙。
吕布此后每次微服私访,都是找那些世家子弟陪着ziji一起去体验民间的疾苦,让他们经历下层民众的血泪生活,他们才真正地作为为民请命。
本来吕布是可以沿着水路坐船直至临淮,但吕布不善游泳,且水上若遇险,不方便自救和他救,而且沿着淮河而下,行进极快,不方便吕布体察民情,所以吕布选择骑马走陆路。
正是因为吕布选择了陆地行进,他遇到了一个绝色美女,这个美女正是孙策的弟弟孙权在历史上的皇后,准确地说,她是无名有实的皇后,步练师。。。
ps:再次推荐老常的诚意新作《超级暧昧高手》,这是一个装逼泡妞的爽文,有点搞笑有点暧昧,读起来很嗨,欢迎你们前来评鉴
第790章 绝色步练师上()
吕布一行人刚走到临淮郡淮阴城外的一座山林边,当时已近黄昏,吕布一行人遥看淮阴城还在四五十里外,决定暂在此地扎下帐篷歇息。
帐篷还未扎下来,就听到山林里几声呼救,声音虽然惊慌悲戚,却不失娇媚,一听就知道是女人的声音。
吕布驻马远眺,这片山林方圆近百余里,大多都是低矮的山岗,一直绵延到淮阴城南的裂山。
周瑜见吕布纵览此处,便介绍道:“裂山不高,只有五六百尺,但因为这里山岗崎岖曲折,林木繁盛,遮天蔽日,所以还是有少许山贼散布此处,为非作歹,这里面定然是一良家妇女在这里被山贼劫道了。义父,我们要不要救?!”
在过去的十余天时间里,吕布除了沿路体察民情,剩下的时间就是用辛苦修炼了四五年的道术,用超高的精神力去影响周瑜、孙策、刘晔,周瑜三人本身的精神力比较高,要想通过影响他们的精神去增强他们的忠诚度,还是比较困难,吕布努力了十几天,才在孙策、周瑜、刘晔心里埋下了心锚。
建立心锚,说它是道术,不如说是一种心理学的手法,当一个人在身心都处于强烈状态时,且此刻有一个诱因不断地介入这种状态里,那么这个诱因就会和这个状态结合而产生神经链,此后每当诱因一出现,这种强烈状态就会自动地产生,就像一唱国歌,便会肃静,若曾对着国旗宣誓过,那么每当看见国旗,便会产生重任在身的感觉。希特勒是建立大众心锚的天才。他把德国人的狂热情绪和卍字旗、行鹅步及群众大会结合,他先利用演讲来挑起德国人的狂热情绪,然后不断地提供一些特别的诱因,使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