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陈福的话让陈贵强陈贵庆哥俩嘿嘿的笑着,陈福家老二陈贵庆嬉皮笑脸的看着陈福,“爹,我和我哥可没少帮你干活,你可不能冤枉了我们哥俩。”
陈贵庆的话让陈福又是一阵大笑,笑声传出,让惦记张梅的王贵花一阵好奇,大步走进屋,一眼看到坐在炕沿,满脸美滋滋的陈福和站在陈福面前使劲给陈福搓手的张梅,王贵花一阵好笑,王贵花可是知道,陈福喜欢姑娘,那时候怀老二的时候,陈福经常念叨,要不是后来赶上计划生育,没准自家还能要一个,可惜刚刚生完老二,计划生育就在全镇推出,那些年不少人家四处躲着生孩子。
好笑的走到陈福身边,推了一把陈福,“可拉到吧,你看给梅子累的。”
张梅抬头冲着王贵花笑了一下,“婶子,不是累是让我叔他们吓的,你没看到我推开门的时候,我叔他们冻的脸都紫了,我怕我叔他们手冻坏了,那可是要遭老罪了,婶子,你看看我大哥、二哥,让他们搓的时间长点。”
王贵花看着变的絮叨的张梅,心底好笑的同时也松开一口气,王贵花就怕张梅想不开,张梅是个闷葫芦的性格,家里就剩下这孩子一个人,要是憋憋屈屈在出点啥事,可真是没脸见七叔了。
好在七叔去世后张梅这孩子像是开窍了似的,说话办事明显比以前高出一大截,这样自己也能放点心,只要在旁边多照应点,也算七叔没白疼自家老爷们一回。
一阵忙活后,张梅仔细看着陈福恢复原色的手背,心底总算松了一口气,停下手里的动作,张梅抬起胳膊擦了擦额头的汗,抬头时看到陈福看向自己的眼神,此时的陈福满眼里都是慈爱,好像看自己孩子似的看着自己,张梅笑了,“叔,手还涨吗?”
陈福笑着摇摇头,伸手摸了摸张梅的头顶,“不涨了,梅子是真懂事了。”
张梅只是笑却什么都没说,转头看向王贵花,在王贵花的帮助下,陈贵强陈贵庆也完事了,张梅看着笑嘻嘻的哥俩,心底有些羡慕,有个兄弟真好,压下心底的那点小波动,张梅走到王贵花身边,拉着王贵花坐在了火墙边,“婶子,大集是啥时候?”
“每个月二十,咋了?你想买东西?”王贵花靠在火墙上回答着,张梅点点头,“嗯,家里缺的东西太多了,我想添置点,对了,婶子,你知道谁家会弹棉花吗?我家的棉被都不行了,梆硬梆硬的,里面都是疙瘩。”
王贵花噗嗤一下笑了,连陈福和陈家哥俩也笑了,张梅不解的看着笑呵呵的四个人,突然,张梅的目光落在了陈福身上,“叔,你会弹棉花?”
陈福笑呵呵的摇头,指了指王贵花,“我不会,你婶子会。”
陈福的答案让张梅有些惊喜的看向王贵花,王贵花笑着点头,“我会,我爹干了一辈子弹棉花的活,我们家子妹几个都会,一会婶子就把棉被抱走,明个给你送回来。”
张梅笑眯眯的点头,有些惊讶的看着王贵花,“婶子,以前咋没看你弹过?”
王贵花拍了张梅一下,“傻姑娘,谁家没事老弹那玩意,一年能弹一次都不错了,有的人家一辈子都没弹过。”
王贵花的回答让张梅有些咋舌,不过想想也就明白了,农村家里被褥少,前些年别说弹棉花了,连温饱都是问题,也就是特殊时期结束后条件一年比一年好了,但大部分还是一辈子用的都是结婚时的被子,最多隔几年自己拆洗重新絮点棉花之类的,有的老人,絮好的被子甚至比弹出的都好,但这是个技术活,张梅自知自己没那两下子,既然婶子会,那么也省着四处打听了。
五个人聊了一会,张梅想留四个人吃饭,却被王贵花照着后心拍了一巴掌,张梅无奈的看着抱着自家棉被褥子离开的几个人,心底默默的记住这份情。
第九章()
199o年12月2o日,半个月前的那场持续三天的大雪过后,又零零散散的下了几场小雪,清晨五点张梅爬起床,今个是一个月一次的大集日子,张梅早早的跟王贵花打好招呼跟着去集市备齐家里缺少的东西,屯子里去的人不少,赶上天好的时候,还会有马车坐,但现在只能靠两条腿,这样寒冷的天气,被大雪掩盖住的通往镇上的小路,需要赶集的一群人定好时间早晨六点出,主要是路不好,原定一个小时能走到镇上,但现在的路却不好说。
穿好衣服,又把家里的狗皮帽子拿出放在火墙边烤着,张梅四处找着手闷子,总算在里屋炕柜上翻到,同样放在火墙边,张梅转身出了屋,来到与外屋相连的灶房,把火捅大,把昨天的剩馒头放在大锅里热上后,开始刷牙洗脸,看到没毛的牙刷,张梅心底把买牙刷排在了第一位。
吃完饭,张梅看了看时间已经五点半了,揣好事先拉好的清单又把钱塞进棉袄里兜,张梅戴好帽子手闷子,锁好门离开了家,顶着满天星斗,张梅深一脚浅一脚的走到王贵花家,张梅看到屋里亮灯了,张梅站在院子外大声喊着,“婶子、婶子。”
张梅等了一会,看见屋门开了,咚咚咚的跑出一个人,跑近了张梅才看清是陈贵庆,张梅笑了一下,“二哥,婶子准备好了吗?”
陈贵庆把大门打开,“好了,赶紧进屋。”张梅答应着跟着陈贵庆往屋里走,掀开门帘走进屋里,张梅看到了坐在穿戴整齐的陈福、王贵花、陈贵强,张梅有些惊讶,“婶子,你家都去啊?”
王贵花呵呵的笑了,点点头,“都去,今年二月就过年了,年前只有一个大集,那时候东西肯定要比现在贵点,我琢磨着趁着这个集把家里东西买买,到时候要是还缺啥,就不用花那么多钱了,再说一月份屯子里集体送粮,还不知道你叔有没有时间哪。”
王贵花的话让张梅有些惊喜,转头看向陈福,“三叔,赶马车去?”
陈福乐呵呵的点头,“赶马车去,买的东西多,人能背回来吗?路不好走就慢点走,马车咋的也比人腿走的快吧。”
得到答案的张梅呵呵的笑了,“我还寻思着,要是走着回来,我就少买点,既然三叔赶马车,我就把东西买全了。”
边说话边算计兜里那点钱够不够的张梅算计了一下,为了怕自己收不住手,张梅走的时候特意多揣了点钱,五十五块钱,估计能把过年的年货置办的差不多,知道兜里的钱够了,张梅也没张罗着回家在取,坐在王贵花身边等着去一起去集市的婶子嫂子们。
六点,准备赶集的婶子嫂子们6续来到王贵花家,除了临时不去的,算上张梅和陈家四口,一共十五人,马车挤吧挤吧也能坐下,除了陈福赶马车带着陈贵强哥俩坐在前面,剩下的一帮妇女带着张梅一个小姑娘全部挤到了后斗,王贵花把张梅放在自己身边,左边是王贵花右边是老吴家的二媳妇徐燕子。
一帮妇女嘻嘻哈哈的在车上说着一些八卦,依偎着王贵花坐着的张梅静静的听着,都知道张梅家只剩下她一人,这些女人也没人把话题往谁家死人或是谁家出丧这上靠,都是说着一些稀奇古怪的事。
吱嘎吱嘎声中,张梅也不知道马车跑了多久,一路上,即使坐在中间,张梅依然冻的够呛,中途还下马车跟着跑了一会,可即使是这样,张梅还是感觉要冻僵了似的,没有穿线裤的棉裤好像四处灌风似的,腿都不好使了。
总算看到集市的时候,张梅松了一口气,有种终于到了的轻松,当马车停靠在集市边上的时候,张梅扶住徐燕子的手下车,站在地上缓了半天,才敢活动冻僵的身体,蹦蹦跳跳的活动着僵硬的身体,好一会张梅才感觉好了许多,拿下手闷子,使劲搓了搓脸颊,张梅冲着担忧的看着自己的王贵花笑了笑,表示自己没事。
而张梅的笑脸让担心的王贵花提着的心算是放下了,十二月的东北,别说孩子了,就是她自己都冻的够呛,一群人看着热闹的集市,关系好的搭伴,三个一群两个一伙的挤进人群。
张梅跟在王贵花身后进集市后,才现虽然是镇上唯一的一个大集市,但真的不算大,不知道是天冷的事还是什么,集市上虽然人不少,但东西并不是很多,张梅大概看了一下,好在东西算是全,自己要买的那些东西都有。
跟在王贵花身后转了转后,张梅跟王贵花打声招呼后,在不断叮嘱中离开了王贵花开始按照自己拉的清单开始买东西,虽然王贵花也想陪着张梅,但两个人完全不是一路,王贵花想看看肉之类的东西,而卖这些东西的都在左边,而张梅要买的生活用品却是在右边,叮嘱了又叮嘱,才算放手。
牙膏、牙刷、大盆、毛巾、线裤、又扯了一块棉布,糊墙的大纸。。。零零散散,张梅买了一堆东西,甚至还买了一个小小的万紫千红的香脂,要不是看到了张梅还想不起来,每次洗完脸,脸颊干的紧绷绷的,虽然自己年纪小,但里子却是女人,太好的条件没有,但简单的滋润一下皮肤还是要做,把香脂塞进口袋,张梅抱着大盆继续走。
当来到靠后的一个摊位时,张梅看到了卖毛线的,张梅停住了脚步,这段时间张梅一直惦记着想给王贵花和陈福买点什么或是做点什么,买东西,张梅怕王贵花不要,再说日子长着哪,以后麻烦人家的地方肯定不少,东西多少毕竟是自己的一份心意,代表着她老张家对陈福和王贵花的感激。
算计了下兜里的钱,兜里还有不到三十块钱,想了又想,张梅走到摊位前,拿起摆放在上面的毛线,有深蓝有紫红,摸了摸,又仔细看了看,张梅微微皱了下眉头,虽然知道能出现在农村集市上的肯定不能跟城里相比,但也差的太多了,颜色不均不说质量实在是太差了。
其实张梅完全忘记了,在九十年代初期,在农村谁要是有一件毛衣那是相当体面的事,即使毛线的质量不好,但那也是毛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