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害的多啊!要是真的闹腾起来唯恐一发不可收拾啊!”
平东将军文聘闻后不忿道:“纵使他们联合起来又能怎样?前番十八路诸侯又能怎样还不是被打的落花流水?怕就怕他们不能联合起来!”
“竖子!安得有你参合的份?你也不看看自己的身份;朝堂之上还轮的上你发言么?”董承呵斥文聘道。
关羽闻后不禁反驳道:“既然是讨论既然人家站在了这里就应该让大家畅所yù言;何必要倚仗权位而阻塞言路呢?”
司隶校尉李肃接着说道:“诸侯中不能都反对陛下吧?我想其中一定有人拥护;前番十八路诸侯进攻洛阳乃是因为董卓倒行逆施;如今拨乱反正;洛阳大局已定;众诸侯如果真的忠君定会前来投奔;如果真的有不从者我们也可以行义师讨伐也不迟啊!”
众大臣莫衷一是;纷纷表态有的觉得不妥;有的赞成;献帝作为一个十来岁的孩子被他们说的一愣一愣的;放佛在他眼里公说公有理是婆说婆有理;放佛每个人说的都很有道理;不过作为一个10来岁的孩子;献帝有献帝的一套;既然无法从质量上判断哪方说的有理;就只有从数量上做一下判断了;献帝经过一数数;发现关羽这边的大臣们从数量上占有了一定优势;比反对方多了几个人。
献帝经过一盘算遂道:“诸位爱卿不必再争了;我看这件事准奏!”
献帝的这一句话一下子将众大臣的争论打断了;众人一听遂没有再争论的必要了;因为献帝已经下了决定;不管是出于哪方面的考量;作为君主他的话就是最终决定
关羽的第一件事情就这样尘埃落定了;遂禀报第二件事情开来;关羽接着道:“鉴于洛阳的外围形势rì益严峻有必要对周边环境进行一下改造;主要是针对洛阳周边的三股势力;第一股也就是洛阳最大的威胁就是西部的李傕;此乃是董卓余孽必须彻底铲除以解决洛阳西面的威胁;第二股势力就是盘踞南阳的袁术;前番作为十八路诸侯之一的袁术如今占据南阳时刻威胁dì dū洛阳的安全;鉴于此臣以为应降诏要荆州的刘表出兵征讨袁术以解决来自洛阳南面的威胁;洛阳北面还有一股势力那就是并州的韩遂;臣以为可以降诏要其发兵从北面进攻李傕;形成对李傕的夹击之势;除此之外的另一个重要威胁那就是兖州的曹cāo;此人野心巨大;前番攻打洛阳他就是主要的指使者;就是他倡导的;所以此人决不能让他做大做强;已定要将此人消灭在萌芽状态否则后患无穷;鉴于此臣考虑可以发诏书要冀州的袁绍发兵征讨曹cāo;这样一来既不用我们费多大力气又可以攘除外患;还望陛下恩准!”(未完待续。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
。。。
第235章 拟诏事宜(二)()
关羽此话一出;朝堂之上再次沸腾起来;献帝一听这又是个难事啊;遂端坐在那里遂道:“诸位大臣以为如何啊?”
太尉杨彪首先出列道:“关将军所提之事涉及诸多方面;别的我不管单说这袁术;我想袁术乃是四世三公;作为汉室名门之后;他岂能有反叛之心?何必要动用汉室宗室讨伐名门之后呢?这岂不是自相残杀么?老夫坚决反对这么做!再说让袁绍讨伐曹孟德一事;此事唯恐师出无名啊;曹孟德何罪之有?就要袁绍兴兵讨伐呢?吾认为此事欠妥!”
朱儁闻后遂道:“此乃驱虎除豹之计;更是一箭双雕之计谋;如果用之的话;既让我们省了力气又能攘除外患;此计甚妙!吾认为没什么不妥!”
车骑将军、国舅董承遂道:“老夫认为袁氏四世三公;树恩四世;应该不会夹攻洛阳;袁术为人jiān诈;我们先不要急着动手;一旦他有所企图;再通知刘表勤王也来得及;如果贸然的叫刘表夹攻势必得罪袁术;至于袁绍进攻曹cāo之事吾认为还是妥当的;这样做一方面试探袁绍对陛下的忠心;另一方面可以打压曹cāo;防止他这个老虎养成;叫韩遂夹攻李傕;吾认为此事未尝不可;一方面可以试探韩遂的忠心;另一方面也可以减轻我们的压力!”
左将军、皇叔刘备闻后遂道:“国舅说得有理!我看这么办最妥!”
刘备说完;朝堂之上在没了声音;两位皇亲出乎意料的达成了一致;关羽闻后再道:“这么着吧就依国舅建议;不知大家还有没有什么意见啊?”
众大臣闻后互相对视了一下。没人再进谏开来;献帝见大臣们没了声音;遂道:“我看此事准奏!就依国舅的意思办!”
关羽见这第二条建议也折中的通过了;接着出列道:“为臣的第三条建议就是关于以下几个人的人事安排问题;恳请皇上予以定夺。经过臣再三斟酌;反复酝酿;拟决定提拔:“陈宫为中郎将、行军司马、任峻为典农中郎将、张飞为虎威将军、高顺为典军校尉、周仓为都尉还望陛下恩准!”
关羽说完;献帝遂道:“准奏!”
还没等众大臣发言;献帝就下了决定;原来在人事任免上。只要当事人决定提拔了;到了皇帝这边就是走个形式的事;只要没太大出入一般都予以通过;关羽作为大将军;位在三公之上;在人事任免上有zì yóu裁定的权力。可以推荐正二品的官员;可以任免三品以下的军事主官和副官;但是基于对皇帝的尊重;他所提拔任免的官员需要向皇上做一下汇报;作为军队系统内的官员提拔;关羽有其决定权;也不容别的大人掺和。所以这件事情很快就通过了。
三件事情虽有争议不过鉴于关羽在朝中重要的人脉还是得以通过;接下来献帝便开始拟诏了;最先开始的就是第一件事情;昭告天下;其实之所以推动这件事情;就是为了引周边诸侯归顺;其实就是针对河内太守张扬的;因为别的诸侯不可能归附;圣旨马上发给各方的诸侯;第一个要发的就是河内太守张扬。
这张杨字稚叔。云中人;早年时因为武勇过人被并州刺史丁原任命为武猛从事。汉灵帝末年;天下大乱;汉灵帝以所宠衅门蹇硕为西园上军校尉;蹇硕在京都统领军队。想要统率四方;于是大肆征召天下豪杰用为自己的偏将;当时袁绍和曹cāo都被征为校尉跟随蹇硕;而丁原则派遣张杨率领士兵去蹇硕那里去;蹇硕让张杨暂行军司马。
中平六年;汉灵帝驾崩;蹇硕被大将军何进所杀;何进派遣张杨回并州召集兵马;留在上党;并平定了上党的山贼之乱。但何进不久之后就被宦官张让等诛杀;董卓趁机进京;掌握朝中大权;无恶不作。于是张杨率兵进攻上党太守于壶关;但未能攻下;于是张杨率所领寇略诸县;队伍发展到几千人。
初平元年;张杨率军参加;山东诸侯组成以袁绍为首的讨董联盟军。张杨于河内与袁绍军回合;后与匈奴单于於夫罗屯于漳水;於夫罗想要叛变;但是袁绍和张杨都不肯相从;于是於夫罗挟持张杨奔走;袁绍派遣大将黮义进行追击;在邺城南部大破於夫罗军。於夫罗挟持张杨逃到黎阳;攻破度辽将军耿祉军;张杨得以东山再起;于是董卓封张杨为建义将军、河内太守。自此驻守河内郡。
这河内郡拥有人口80万;称得上是一大郡;张扬当下收到圣旨;当即便表示拥护献帝;俯首归顺;并在第一时间给献帝写了回信;为表示诚意将河内太守的印绶也一并交上;就这样张扬归顺了洛阳;河内郡没动刀戈便收复回来
却说荆州的刘表收到了洛阳来的圣旨;很快召集手下众下属商议开来;一直以来他刘表盘踞荆州不问世事;即使在遇到董卓进犯长安;18路诸侯兴兵讨伐之际;他刘表所在的荆州仍然按兵不动;作为汉室宗亲;曾经何进一手提拔的人才;面对这种大逆不道、欺君罔上的董卓;却依然保持着克制与冷静。其实刘表有自己的打算;作为刚刚上任5年的荆州牧;能走到今天这个位置真的很不容易;不惑之年的他才熬上这荆州刺史的位置;在官场上奋斗了这么多年;摸爬滚打了这么多年;这个位置来之不易啊!这是其一;其二是刘表年龄方面的问题;年过五旬的他面对这宫廷变故;反映已经没有年轻人那么强烈了;老来持重么;本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刘表的荆州只有按兵不动;毕竟董卓还没有攻打荆州的打算;身在荆州便能求的自保;其三就是刘表藏有私心;什么私心呢?那就是作为整个荆州的“掌门人”他要坐看荆州强大起来;当别的州郡忙于战事的时候;荆州却安享太平;求的发展;依然是歌舞升平、太平世界;其四是与刘表的xìng格心理有关;一直以来他都以保守自居;没有野心容易安于现状;还有作为文人出身的他对于“武功”方面自然要少了很多激情;文人治国理政方面是行家里手;对于征战杀伐之事还不是很热衷
鉴于以上这几点;刘表一直都没有出兵攻打长安;试想如果他肯起兵的话;无论是天时、地利、人和各个方面都有着别人不可比拟的优势;但最终的结果是他选择了沉默;也许只有这样他的地位才能得以巩固。
刘表作为汉室皇亲当下接到圣旨;心中真是百感交集啊;这么多年来他一直在荆州坐着这土皇帝;什么事都是自己说了算;而且荆州富庶之地;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好不容易他将荆州治理成如此局面;各项事业欣欣向荣、百姓安居乐业;政通人和;自己将荆州打理的是井井有条;这大好局面来之不易啊;这下可好好不容易经营的结果就要拱手相让了;朝廷一道圣旨要他交出兵权;将荆州拱手相让。
刘表心里这个不是滋味啊;没错朝廷现在是拨乱反正了;自己作为汉室皇亲理应拥护朝廷决定;但是朝廷现在不过是一个10来岁的孩子;
一切都是一个姓关的说了算;这姓关的乃是董卓的手下;杀了董卓乃掌控了兵权进而霸占了洛阳;天子年幼根本不懂政事;其实是姓关的说了算;他这是拿天子以令群雄;名义上是天子要自己交出兵权;实际上却是那姓关的占了便宜;刘表这么一思量心中甚为复杂;这姓关的将了自己一局啊;如果自己不同意;首先作为汉室宗亲;于面上过不去;试想如果自己作为汉室宗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