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工作,所以这样的人通常不是普通人,要从众人中一下子就拔出这么一个人来确实是个难事,关羽寻思了又寻思琢磨了又琢磨,拨弄来拨弄去身边也就那几个脑袋,还真挑不出这么一个人来。
曾经他作为军事统帅不断的挖掘军事将领,为此提拔了不少将领而且将他们充斥到各个岗位,后来他执掌洛阳后又挖掘了一批谋士,现在这些谋士也担当了重要角色,一文一武两种人才两种选择除此别无其他,要么就是在军事上有才能的将领要么就是能出谋划策的谋士,却没有一个能胜任秘书工作的人,现在自己马上就33岁的人了,俗话说“人过三十日过午往后就向下坡数”啊!也许你能力出众也许你智慧过人,不过过了三十岁的年纪人的身体素质各个方面都是趋于下坡了,就是说不再是上升的阶段了而是转为下降的时期了。
虽然现在的关羽身体还是那么的硬朗,不过再过十年又会是什么样的光景呢?那就不好说了,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万一自己将来有个伤病影响了一些事情的处理,还得要个人来打理,自己的秘书相当于另一个自己,好多时候做得事情就是自己的事情,自然权力也是了得,所以这个人的选择十分重要,要是没选对就会贻误事业后果不堪设想,所以在这个问题上马虎不得,但现在又没有合适的人选,但现在应该着手培养这样一个人了,没有哪个人一开始就会做事这个需要历练。(未完待续。。)
。。。
第330章 改革大计()
关羽需要物色这样一个人了,从现在就开始培养然后让其担当,之后就能为自己理事了,为自己分忧的这样一个人,关羽这样想着那个出去的勇士已经回来了,将调查结果呈送关羽开来,关羽仔细的看了看单子,脸色变得凝重起来:董承身为国舅领车骑将军,每年的俸禄为伍仟石;儿子董越现为奉车都尉,食两千石;司徒黄琬,每年的俸禄为伍仟石,其子黄奎为门下侍郎食两千石;太尉杨彪每年的俸禄为伍仟石,其子杨修现为郎中食一千石;越骑校尉种辑食三千石,其子种平为参军食一千石;工部侍郎王子服食三千石;将军吴子兰、吴硕分别食两千石;议郎赵彦食两千石。。。。。。。。。。。。。。。。。。。。。。。。
。关羽这么一盘算好家伙这些人一年的俸禄达到了三万三千石,这是个什么概念?如果换成粮食足足可以支撑两万余人一年啊!也就是这么多的俸禄足足可以武装两万余人,关羽不算不要紧,一算触目惊心啊!这些人每年要从国库中拿这么多的俸禄,再看看他们的职位以及他们做得事情,很多时候就是个多余,无足轻重,甚至碍事!皆是碌碌无为之人,却每年坐吃山空啊!
关羽越想越生气,作为一个掌权的当家人,现在关羽不得不关心收支情况,尤其是要掌握洛阳的财务情况,对治下的人口、财政、军队、政务都要关注,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当了家的关羽尤其要关注收支情况,军队要开支、大臣们还要养活,除此之外还有不少大臣皇族的家眷需要养活,可是钱从哪里来。都得靠征税得向广大农民征税啊!用农民的血汗钱来支撑这个社稷的运转,农民怎么能不苦呢?何况还有不少的贪官污吏巧取豪夺盘剥百姓。
这个时代完全就是个农业为基础的社会,财政收入大部分来自农业生产,来自千千万万的农民耕种的土地,农民种地要叫租还有各种税赋,除此之外还要服徭役。农民苦不堪言啊!这要是赶上大旱还就颗粒无收了,农民就没法活了,这也是为什么历史上会出现那么多的农民起义,什么陈胜吴广起义、黄巾起义,尤其是这黄巾起义就是发生在现在的事,说明当今的社会已经黑暗到了极点农民没法活了。
关羽作为一个农民出身的领袖如果不考虑这个那么就是昏庸无道了,不管你有多大的能耐也不管你如何的足智多谋勇武绝伦,把农民逼急了照样给你推翻,“水能载舟也能覆舟”这不是一句空话啊!今天看了这个数据关羽百感交集啊!看来不进行一场自上而下的改革是不行了。首先就是改革吏治,现在的朝廷有多少人是拿着俸禄而碌碌无为的人?就像是这些名单中提到的这些人,所谓的忠臣又能办多大的事情?有些岗位根本就是形同虚设,造成人浮于事,没有必要的。
在西征结束之际关羽就想好了回到洛阳之后要进行一番整顿,尤其是财政,因为他决定免除百姓一年的税赋,让百姓休养生息发展生产这是多大的勇气啊!现在关羽的财政不可谓不吃紧。作拥20万大军,20万大军都要开军饷。还要着力发展武器装备,这需要不少的钱财来维持,苦了谁也不能苦了军队否则将直接影响部队的战斗力,这个时代没有一支强大的军队那就玩完啊!关羽还要打造一支水军,作为一支新的兵种水军的建设花费可想而知,关羽前番通过继承董卓收缴摩登获得了不少财富。但这些钱很快就要花光了,一次西征仅仅四个月的时间,他就花费了钱财的一半,当然这一半钱财让他实现了军兵种的专业化,这是一个不小的成就。
这次回到洛阳经过激战又耗费了不少财力。所剩的财力可想而知,未来还要继续给水军以源源不断的投入,还要发展农田水利建设,这又是一项不小的投入,而军队的军饷开销是贯彻始终的,现在关羽执掌了洛阳,大权在握,不过他没动过国库一两纹银,自己庞大的开销全部来自自己,自己一直在花着自己弄来的收入,但这次实行了免除税赋的决定,朝中上下该拿什么来开支?整个国家社稷还得继续正常运转,上下所有官员都得开销,钱财不足经费不够肯定是不行的,现在摆在关羽面前一个十分突出的矛盾,什么矛盾呢?那就是官员们要开销要消费要钱花,而他却要对百姓实行免除税赋,这样一来直接影响了财政收入,而庞大的支出又没有减少,去哪里搞到那么多的银子来渡过这个危机?
关羽不晓得现在的国库中还有多少钱财,不过有一点他会清楚如果没有钱财来维持这些官员大老爷们的开销,他们势必会接着盘剥百姓,免除税赋就成了一句空话,所以这个矛盾必须得到解决,要解决这个矛盾关羽在三辅的时候就已经思量过了,有三条措施可以缓解,一个就是精兵简政,至于精兵他可以让部队自己动手发展屯田,实现自给自足;减政其实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个是精简人员,另一方面就是减少不必要的职位设定,没了职位就没了人员没了人员就没了开销,从这个意义上讲精兵简政对于缓解财政吃紧的现状还是十分必要的。
关羽经过认真分析仔细盘算,很快就酝酿了一个方案,上述这些大臣要举事这正好给关羽一个合适的机会,他要以此为契机在整个管辖区域内实行精兵简政大裁员,没有必要的职务不设,用不着的人一律拿下,关羽仔细算了算如果这项措施得以执行,就可以节约至少十余万两黄金,而这些钱足以支撑他10万大军半年的军费开销,但关羽同时也琢磨了如果这样做势必会对整个朝廷的政务造成动荡,虽然有些人没有做什么事情,但这么多年在位其门生故吏十分多,人脉极广。影响力也不容小觑,就像是一根大树根深蒂固枝杈众多,拔出一个带出一片,难免会引起恐慌。。。。。。。。。。。。。。。。。。。。。。。。。。。。。
不过关羽转念一想再不进行改革也是不行,现在有三个方面的因素推动他急需改革,那三个方面。一是未来强兵的需要,更是未来争霸的需要,纵观当今天下,自己在强军的路上一直挺进,可以说真正的实现了精兵,在军事上占有一定的优势,他的部队战斗力之强,武器装备也跟的上,经过这么多年的挖掘关羽身边也聚拢了一批武将。不但质量优良也是忠心耿耿足以跟普天下任何一个诸侯相抗衡了,除此之外现在的他还拥有了谋士,在军事上关羽聚拢了不少的人才,军队的数量规模不敢说是普天下最为庞大也是数一数二的,这为关羽在未来的争霸中处于有利地位赢得了先机。
这么多年关羽一直都十分重视军事,以至于他的军事很快崛起成为了众多诸侯中的佼佼者,凭借强大的军事关羽战胜了一个又一个挑战,打赢一场有一场战争。并且在短时间内扩充了地盘,关羽真正实现了他的“强军梦”。相比较军事上取得的成绩,关羽在政务及经济方面的建树实在太少,欠下的债也十分的多,他治下的土地相比较其他诸侯和地区并不富庶,也不发达,连年的征战让他所辖区域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发展十分滞后,而纵观天下其他地区,尤其是徐州、荆州因为战事较少,人民安居乐业经济发展从未停滞,地区十分的富庶。自然财力也是相当的不菲。跟这些地区相比关羽所在的地区实在有差距,这种差距不解决不弥补最终将直接阻碍军事发展。发展农业生产增加财政收入事在必行耽误不得,而精兵简政只是迈出了第一步。
第二个原因上面已经提到了财政吃紧,必须实行精兵简政,必须要缩减人员,给人民减轻负担以恢复生产,另外一点就是关羽现在掌控了洛阳的军事和人事,下一步他要进一步掌控国库和财政,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统治,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领袖,所以他就要懂得如何有效的掌控预算,懂得收支情况,未来要争霸天下,不掌控财政一味的向上面申请既麻烦又迟钝,不如自己说了算,当然关羽这么做也是要冒很大的阻力和风险的,就像是刮起一阵风暴,财权都他说了算了,那献帝还有什么?那就是真正的傀儡了,不过要掌控财权关羽就要为自己谋划一个新的职位,什么职务呢?那就是丞相一职,当了丞相无论是在政务方面还是经济方面或是财政上都有了实权,都说了算了,这样就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一把手”。
关羽要精兵简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