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帝俊氏-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刻听到秦风这般说道饶是张连山久居高位已经练就了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此刻还是忍不住激动起来:“结合你前面所说的,太昊女娲,我们是不是可以大胆假设,就如同你的那篇论文里面写的一样,这个政权就叫伏羲女娲政权,政权如同后面的历史朝代一般是由等级森严的官吏制度构成。这官职里里面包含火正与水正,由此奠定了管理天下的基础。”张连山一边眉飞色舞的说着,一边用希冀的眼神看向秦风,希望得到肯定的回答。

    平心而论,张连山虽然是民间的历史学爱好者,但是其大胆猜测以及逻辑思维能力完全不逊色于专业的历史学从业者。秦风心里暗暗赞叹,答道:“这样的猜测完全有可能。”

    见到秦风,这样肯定张连山接着说道:“如果这种假设为真,那么你翻译出来的词汇连在一起其实也就说得通了。”

    秦风笑着看向张连山,示意他接着说下去,他的眼神分明是一个老师看见表现优异的学生。

    张林山虽然年龄要比秦风大出许多,但此刻完全没有年龄上的心理优越感,而是真的如同得到老师表扬,肯定的学生一般得意洋洋的接着说道:“伏羲女娲政权将权力中心设在不周山,不周山上面有着至高权力的象征,也就是建木。”

    清风此刻听到张云峰如此说,眼前也是一亮如果眼前张连山的假设为真,那么也就与他的论文所述一致,而张连山这些石头也可以作为他论文的理论依据。

    如果以上不假设,都是真实的,那么眼前的石头所代表的意义将极有可能在中国股市乃至世界历史上掀起一股风暴。想到这里,勤工呼吸加重长期以来,自己痴迷于历史学所追求的不就是还原历史真相吗?

    不过激动归激动,虽然张林的猜测与他论文里面的假设一致,秦风还是本着以事实为依据的态度,没有马上肯定这种猜测一定是真。在征得了张连山的同意之后,秦风将这些石块上面的图案拍摄成了照片,打包发给了他在北大的老师李思进教授。期望从他的老师那里能够得到更多的有用的信息。

    李思进教授在接到这些图形时大吃一惊,追问秦风这些图片从何而来,秦风如实相告。李思进教授回复时措辞也明显颇为激动,告诉秦风自己将会推掉手头研究课题,尽快赶功夫翻译这些图形。老师的态度让秦风与张连山愈加确定,眼前几块石头只怕所包含的信息及意义将是史无前例的重大!

    于是两人怀揣激动等候李思进教授的回复,而在这期间秦风也没停止对图形的研究,陆续地他又翻译出了几个图形锁表达的意思:三青鸟、少帝,除此之外再难有进展了。于是只得坐等老师回复。

    如此约莫过了一周时间,李思进教授终于给秦风回复,对于秦风已经翻译出来的图形李思进老师表示翻译出来的意思大体一致。除此之外,他又翻译出了天罚、大水、俊!

    尽管李思进教授也没有翻译出全部的图形,可是也将图形的翻译工作又向前推进了一步,结合之前秦风的翻译、张连山的猜测,他们大致有了如下的假设:

    炎黄部落政权出现之前,中华大地上极有可能存在着伏羲女娲政权,这个政权的权力中心设在不周山,不周山上有天齐建木,建木以八方准绳定牢,象征着统御八荒六合。伏羲女娲政权的子嗣叫少帝俊。

    伏羲女娲政权等级森严,设有各级官职,这其中便有火正与水正之职。水正之职暂时不确定是何人所任,火正之职确定是祝融重黎。

    因为天将责罚,降下大洪水……

    至于后面的,因为石块图形本身不全,加上李思进教授与秦风也未翻译出来,所以暂时未做假设。

    但是即便这样,秦风与张连山便发现了这猜测的真实度究竟有几分了。

    首先是现今正史上却是存在伏羲女娲的传说。三皇五帝中有伏羲,伏羲演化八卦。小学生的课本中都有女娲补天的神话传说。如此可见伏羲、女娲无论是人、部落、还是政权,肯定是存在过的。

    而女娲补天的神话故事里,其缘由便是火神祝融与水神共工争夺至高神位。共工失败,怒撞不周山。不料不周山乃是撑天之柱,天柱倒塌,降下滔天大水,女娲只得炼石补天。这在秦风他们的假设中可能就是伏羲女娲政权闹上天灾洪水,女娲(姑且说是政权首脑)带领人们抗洪成功,于是活下来的人世代对女娲歌功颂德。

    当然,在这里还有一个少帝俊,秦风与张连山就不太确定这个少帝俊与现今正史上的帝夋是否存在联系了。

    李思进教授表示,想亲自到张连山家里拜访,现场研究这些石块。如果可能,希望张连山能够带他们前往石块的发现地进行现场发掘、探索,从而获取更多关于石块的信息。

    最后,李思进教授还表示:这些石块上的图形如果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话,这对中国历史的时限前追将是一个跨时代的证明!

    本章完

第5章 初提帝俊() 
李思进教授是从北京赶飞机中途转的大客到的张掖市。抵达之时已是傍晚时分,张连山,带着秦风一起去接李思进教授,以示对他的尊重。老教授并没有过多寒暄而是直奔主题,要求张连山带着他即刻去看那些黑乎乎的石头。

    如同秦风一样,李思进教授也是从石头本身的材质入手,显然他是有备而来。随身所带的行李箱中包含了各式各样的陨石介绍。直接介绍详尽而完整并且附带着照片,李进教授一边摸索着眼前的石块一边对照着手里的陨石资料。

    终于经过反复比对,他锁定了名叫玄牡铁英的陨石。从成色上看玄武铁英与眼前的陨石颇有相似之处,只是宣布停饮十余,眼前的石块,不同之处在于,它里面所含的金属元素绝对没有眼前的石块中所含的金属元素多。换而言之,就是眼前的石块,所含的金属锋锐之意已经接近于金属制品了。甚至于从张林三的角度来说,眼前的十块就可以称得上为金属块儿了,只是因为它黑乎乎的,还保留一些石头的样貌特征,所以暂且叫它石块。

    秦风看了这些资料,有些陌生,于是问自己的老师:“老师,玄武铁英这样的饮食之前好像没有出现过,是最新的考古发现吗?”

    李士进教授摇了摇头说道:“不是玄武铁英是天文学科学家近些年新的发现。它里面的稀有金属含量远超现在学界内所发现的任何一种陨石。”说到这里,老教授皱了皱眉:“这就比较奇怪了,眼前的这些石块儿按材质看上去与玄武铁英是一样的,但是金属元素的含量却明显要比玄武铁英更为纯净。甚至说眼前的这些石块是经过锤炼的也不为过?”

    这时,一旁的张连山问道:“如果说这些不是十块,而是真正的金属块,那么按照教授,您刚才所说的,他是经过专人锤炼的,这样其实是说得通的呀。”

    李思进教授还未答话,一旁的秦风代替他解释道:“如果确实有人能够锤炼那么里面的金属元素含量较多,其实是说得通的。但是……”清风组织了一下语言,挑选着以张连山能够听懂的方式告诉他:“中国古代史上的冶金技术一直是领先于世界的,所以无论是叶童还是冶铁这些技术在中国出现的时间,都要远远早于其他国家。但是根据金属材质的不同,特定的时代,由于当时生产力技术层面等等的原因限制,每一段时期其实所能够冶炼的金属是有限且明确的。”

    “比如说我们所熟知的夏、商以及西周早期,典型的金属代表物就是铜。这一点从考古学出土的历史文物就能够说明,比如说司母戊大方鼎,四羊方尊以及一些当时的王公贵族祭天喝酒所用的器物等等都是用铜炼制的。在这三个朝代,基本上没有发现其他的金属制品。而到了西周后期,东周开始,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春秋与战国,铁器就开始出现了。换而言之,铁器的出现也是因为技术和生产力发展的原因。之前没有出现是因为受技术限制。而随着生产力与技术的不断发展,后面慢慢出现了金、银、铝等金属的冶炼技术。因为技术的发展,所以这些金属可以出现大规模大批量的冶炼、生产、铸造。”

    “当然,这并不是说其他的稀有元素并不能进行提炼锻造。比如说处于春秋晚期越王勾践自配剑,气在湖北省荆州市江陵县,望山楚墓群中出土的那把剑。虽是青铜器,但是此剑历经千年不锈,原因就是剑身上被镀上了一层含铬的金属。但也仅仅是少量而已。纵观整个中国古代历史能够将稀有金属元素进行锻造成物的其实并不多。”

    “比如说前面咱们提到的六合精英,兔胆石等等。但那些也都是有特定的历史背景和技术做支撑。”

    ……

    张连山听到这里似有所觉,说道:“如果这样说的话,是不是说眼前的东西应该不是人为锻造的,而是天然形成?”

    清风此时没有回答,而是看向自己的老师,李思进教授。老教授一副思索的神情说道:“如果按照现在已知的历史上出现的冶炼技术,可以确定这些实况并非人为炼制的,应该是天然形成的。”他顿了一顿,又接着说道:“但是上面的字符图形却又提示着他在上古时期,而这段历史恰恰是我们所不了解的。目前已经有业内的权威提出,在中国,乃至世界,夏商周以前更早的时期,可能存在一个我们所不熟知的历史时期。这个时期,无论是文化还是技术可能都不是我们今天的人所能够理解或者接受的。”

    “比如说现在考古学在古时期的墓葬群中发现了透明的玻璃杯子,类似天文望远镜的金属制品,甚至一些金属部件,在今天也只有工业特别发达的国家才能生产得出。而在考古遗迹中都有所发现,所以这些东西究竟是天然还是人为锤炼而出的,做任何一种结论,可能都为时过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