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凋落的红颜--中国历代后妃往事-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绝仁义而为孝慈者哉?”
  朱元璋时常因为宫人的细微过错发怒,每逢这时马皇后也故意发怒,抢在朱元璋处罚之前下令将犯错的宫女送往宫正司议罪。朱元璋对妻子的做法非常不解,问皇后为什么?马皇后回答:“帝王不应以自己的一时喜恶决定刑罚封赏。陛下你在大怒之时判罪,只怕宫女所受处罚会过于畸重。交给宫正议罪就会合适些。也希望陛下你在朝堂之上不要凭一时情绪就决定臣民罪罚,将论罪之人交给司法机构会更好些。”
  可惜,朱元璋虽知妻子谏言的用意,但是他仍然不愿改变自己的处事方法。马皇后不得己,只能趁着他退朝还宫时,抓住少得可怜的机会劝说。亏了马皇后的力量,总算还是有好些人的性命得到了缓救。
  曾经有人向朱元璋报告,说参军郭景祥的儿子企图谋杀父亲,朱元璋立即暴怒,下令处死这个儿子。此事幸亏被马皇后听见,她立刻拦住,说:“郭景祥只有这么一个儿子,万一人言有误,你这不是把郭家的后代都给绝了吗?!”朱元璋这才反应过来,连忙召回杀手,派人去调查,果然是有人企图借皇帝的凶暴性子坑害郭家。
  李文忠是朱元璋早死的大姐的儿子,自幼跟随在朱元璋身边,做了他的养子,十九岁便成为一员骁将,为明王朝第三大功臣,于洪武二年封曹国公。他后来奉命镇守严州,有人告他行止不法,朱元璋也立即听信,打算将他召回来处治。马皇后劝说道:“临阵换将不宜,何况文忠多年紧随,一向贤能,难道别人一句话就可以这么相信?”这才救了李文忠的性命。而事实不久大白,果是诬告。
  宋濂是明初大儒,被公认为是世间第一才子,不但是太子老师,还主持编撰了《元史》。他本人也一向小心谨慎,总算平安退休。偏偏他的孙子宋慎被牵连进了“胡惟庸案”,倒霉的宋濂明明毫无过错竟也不能幸免,朱元璋非要把一大把年纪的他捉来处死不可。
  面对老师的悲惨结局,太子朱标伤心欲绝,苦苦向父亲哀求,马皇后也去求情:“老百姓对子弟们的师父,尚且要礼敬终身,何况天子之家?再说宋濂早已无官无职隐居乡里,也不可能被人网罗谋逆。”朱元璋却不肯听从。丈夫对无罪的老臣如此无情,马皇后感到非常悲愤,于是当朱元璋吃饭的时候,她摆了满桌素菜,一点酒肉都没有。朱元璋问妻子为什么?马皇后回答:“妾要为宋先生做福事。”朱元璋见妻儿如此场面,没了办法,饭也不吃,丢下筷子就走了。
  第二天,朱元璋终于下令免掉宋濂的死刑,改为谪配茂州。只可惜老迈的宋濂难以面对家破人亡子孙丧命的惨境,到茂州后不久还是忧愤而死了。
  沈秀是中国富豪史中的一个奇迹,此人出身贫寒却白手起家,在明初时已经成为富可敌国的人物,以致于人们传说他拣到了一只“聚宝盆”,又说他挖到了逃亡的元将元帝藏财,称之为“沈万三”。在修筑南京城墙时,初建的明王朝财力有限,沈万三主动提出要出三分之一的费用,又愿意出钱犒军。
  沈秀的表现若是遇到了汉唐宋各朝皇帝,多半能得到嘉奖,现如今遇上节庆,百姓们也一样能来个“军民联欢”,送些慰劳品。可惜沈财主偏偏遇上了朱元璋。这位出身赤贫的皇帝对于“富人”有一种近乎畸形的痛恨,听了汇报后立即借题发挥:“一介平民竟敢来犒劳军队,莫明其妙!得要立即杀掉。”马皇后虽然明知丈夫是在胡扯,也只得顺情劝说道:“我听说法令只用于诛杀不法之徒,而不能用于诛杀不祥百姓。沈秀做为不祥之民,自有上天降灾于他,您何必动用刑罚?”朱元璋这才悻悻然地改判沈秀流放云南。
  朱元璋又下令犯罪的囚徒筑城,马皇后说:“赎罪罚役,国家至恩。但疲囚加役,恐仍不免死亡。”认为犯人已经疲惫不堪,若再服苦役只怕不免丧命。朱元璋听从了劝告,赦免了众犯人。
  凡此种种,都说明了一个事实:当朱元璋以极端的方式大火力猛治家国的时候,人们只有在马皇后这里,才能找到一丝安慰,看到一些指望。
  可惜的是,马皇后不是神仙,她也是一个生死病死的普通人。
  洪武十八年(公元1385),马皇后卧病。八月,皇后的病情逐渐变重,群臣都请求广觅良医。而朱元璋的情绪也随着妻子的病情起伏不定,他对着各处召来的名医大发雷霆:“如果救不了皇后,我就要你们的命!”
  病榻上的马皇后听说了这个消息后劝说朱元璋:“人生在世,生死有命,祷祀又有何用?至于医生,也救不了命数当死之人!何必为我而罪连诸医?”朱元璋虽然应允了妻子,但是对丈夫的冲暴性子非常了解的马皇后却仍然从此拒绝服药,坚决不给丈夫在自己死后杀戮群医的理由。
  妻子不肯服药,朱元璋虽然贵为皇帝也没有办法。很快,马皇后的病情急转直下,终于到了弥留的时刻。马皇后临终时,朱元璋守在妻子的身边,问她还有什么话要说吗?马皇后说:“愿陛下求贤纳谏,慎终如始,子孙皆贤,臣民得所而已。”就在八月丙戌这一天,五十一岁的马皇后离开了人世。九月入葬孝陵,谥“孝慈皇后”。
  对于患难与共的妻子如此撒手,朱元璋十分悲痛,他不止一次当众恸哭。虽然他正在盛年,后宫又有许多嫔妃,但他从此再没有继立皇后。在他心目中,世上再没有其它女人配得上享有马秀英的地位。
  对于后宫的女人孩子们来说,失去这样一位慈爱善良的皇后就更是无可挽回的损失,从此再没有人能够在易怒好杀的老皇帝面前保护他们,也再没有人能够那样真正发自内心地关爱他们了。宫人们做歌以寄托难抑的思念,歌曰:“我后圣慈,化行家邦。抚我育我,怀德难忘。怀德难忘,于万斯年。毖彼下泉,悠悠苍天。”
  也许是始终难忘夫妻之情,当十年后皇太孙朱允炆长大成人的时候,朱元璋为继承人选定的嫡妃是光禄少卿马全的女儿。在老皇帝的心目里,孙儿象自己一样娶姓马的女子为妻,应该是一件很值得安慰的事情。
  永乐元年(公元1403),明成祖朱棣追尊母亲为“孝慈昭宪至仁文德承天顺圣高皇后”,嘉靖十七年(公元1538),明世宗朱厚骢再次追尊马秀英为“孝慈贞化哲顺仁徽成天育圣至德高皇后”。
  史书多称马皇后为“千古贤后”,这样的称谓固然恰当,可是同时也多少让人觉得不是滋味。对于马氏来说,用这样的称谓恐怕既不合她的本意,而且扯上了权力意味,反而对她的品德是一种污渎。如果一定要说,那么马氏就是一个再典型不过的中国女人。看起来似乎柔弱,实际却无比坚韧,平时柔顺无争,面对人世的一切风云变幻时却有无比的勇气充分的智慧明智的判断,能够承担许多大男人都畏葸不前的艰难困苦。最典型的中国女人还往往拥有最难能可贵的善良,即使自己都吃不饱,也要省出口粮怜惜丈夫养活儿女接济别人。而马氏就是这样的一个女人。而她最与众不同的还有一点,正是这一点使无数人心服口服地称她为“千古贤后”。
  ——在中国皇后群里,出身贫苦的非常多,然而绝大多数在一朝登顶后都贪得无厌只知揽权享乐,从前的少少优点也往往荡然无存,显露出一副暴发户的丑恶嘴脸,对于自己出身的穷苦阶层翻脸无情。——而马氏,却将她的善良睿智克己为人从微贱时一直保持到了睥睨天下之后,并终身如此。
 
夙世情仇——明成祖朱棣徐皇后
 
  一、 初入皇家
  朱元璋的发妻马皇后谥“孝慈”,她也确实是一位出众的皇后,并且得到了众多儿女的一致敬爱。而《明史》中更明确地写道,她与自己的一位儿媳妇也有情同母女的感情。
  史书所说的这位儿媳妇,就是明成祖朱棣的结发妻子徐皇后。
  徐皇后是明朝开国功臣徐达的长女。据说她自幼文静好读书,声名远播,朱元璋因此亲自召见徐达,当面为自己的四子朱棣提亲:“朕与爱卿是布衣之交。自古以来君臣相契儿女结姻。听说爱卿有个好女儿,爱卿肯不肯将她嫁与朕的儿子朱棣?”
  徐达一听皇帝竟有如此美意,顿时心花怒放,当即“顿首谢”,应允了这桩婚事。
  洪武九年(公元1376)正月二十七日,十五岁的徐氏头戴九翚四凤冠,身着青质九翟衣,在隆重的典礼之后正式成为十七岁的燕王朱棣嫡妃。从此开始了她尊贵而不平静的一生。
  做为一位皇帝的结发妻子,史书对徐皇后的描述尽管不算少,但多是官样文章。不过点滴间也仍然能让我们看出她与朱棣伉俪情深,与婆母马皇后情同母女。
  帝王家族虽然少见真情,但也史不绝书。夫妻情长婆媳谊重都不足不奇。只是当我们遍检书史,却不得不叹息,生在乱世长于富贵的徐皇后与丈夫朱棣的情谊,实在是来之不易,洪武九年那位小小亲王妃向丈夫盈盈四拜的场景,连起了几个家族横亘数十年的恩怨情仇。
  二、 未来皇后的姨母一家
  世人都知道朱元璋的马皇后善良慈祥,然而马皇后的善良并没有得到所有受惠者的回报。这其中最极端的例子莫过于朱元璋的侄孙朱守谦。(或者后来的明成祖朱棣也是另一类代表人物)
  朱守谦对马皇后的恩将仇报说来话长。由于他的身份特殊,又与明成祖朱棣的徐皇后有极深渊源,我们必须详细叙说。
  朱守谦的父亲,就是朱元璋唯一的亲侄儿朱文正,即朱元璋死于瘟疫的大哥朱兴隆之子。朱元璋当初奉郭子兴之命第一次前往家乡招兵之际,就特意去找到了自己当年带着儿女回娘家的寡嫂王氏,以及同样守寡的堂嫂田氏,将她们母子都带回濠州城和自己一起生活。两位守寡多年的嫂嫂操行很好,朱元璋对她们非常敬重,后来不但封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