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日本史话-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无方,只好跟着他走。在过大江山时,应该向右转,才是往“备中”奉命与秀吉大军会集之路,他却拨转马头,向左直驰,士卒惊异,渡涉“桂”川后,光秀扬鞭遥指,大叫道:“敌人在本能寺!”大家方才明白他是反了!这时是天正十年阴历的六月初一。次晨,天刚亮,本能寺被光秀的军士团团围住。信长被外面的喧哗声所惊醒,初以为是他的卫士们打架,听到有枪弹声,才警觉到是有人谋反。他命兰丸去看,兰丸回报道:“是明智光秀的旗帜。”“管他是谁!”他说着就走到大殿里,指挥仅有的士卒去抵抗,但寡不敌众,光秀的兵丁四处窜入。信长拿起弓箭见敌就射,三四发后,不幸弦断,只好改用长枪,而在他身旁还有些女眷,他大叫哄她们走,在混乱中大殿起了火,一时信长没有了踪影。据传教士“佛罗依斯”上教皇的报告中,将当时的情况叙得相当详细,像是个目击者。“一个光秀的兵,到了一扇门前,踌躇了一下,踢开了门,正看见信长刚洗完手脸,用巾布抹干手的时候,背朝着门,那兵取箭对他的脊背射了过去,信长转身过来,拔出那支箭,挺刀来战,又被一子弹打伤了手腕,他于是退到了内室,关起房门,在里面切腹自杀了。”他所有的近侍,兰丸以下,无一不殉难。信长这时四十九岁,应了他田乐狭间之战时所唱的诗:“人生五十年,乃如梦与幻;有生斯有死,壮士何所憾!”他像彗星一样,放了耀眼的光芒后陨落了。   
  继承统一大业的丰臣秀吉(1)   
  和几十名随从住宿在妙觉寺里的信忠,被人由梦中唤醒,想去救援时,已来不及。本能寺已经成为一片火海。信忠的随从建议驰回到安土去,信忠说:“光秀的叛变,早有预谋,他焉能不在通安土的中途设下埋伏,我们这时只有回到京都内的二条城里去!”二条城是他父亲亲身替足利义昭策画的半堡垒式的大邸宅,虽然经过战乱的破坏,但仍然不失为一个可以防身的处所。这时由正亲町天皇的皇太子诚仁亲王居住。皇太子闻悉叛变的噩耗,情愿将二条城让给信忠,自己马上迁移了出去。信忠在仓皇中居然还能招募到一千多名兵丁共同守城,毕竟众寡悬殊,终于被明智光秀的大军攻破,正殿起火,信忠见大势已去,切腹自杀了。人世无常,织田信长认为赖以传宗接代、旷世奇才的嫡嗣,竟以二十六岁的英年死于非命。光秀杀了信长父子之后,得意非凡,他写了一封信给毛利,振振有词地替他弒主的行为做了辩护,文曰:此次木下秀吉领军侵入备中,骚扰贵境,足下建“将军”旗鼓,予以痛击,忠行义举将永垂不朽。光秀亦久憾信长父子之专横僭越,经于本月二日,得行天讨,诛织田信长父子于本能寺,完成“将军”夙愿,实亦本人毕生之大庆,谨此奉达。 
  名义上算是替将军足利义昭除了十恶不赦的叛徒。由上述的信,可以测知明智光秀的本意,是在希望毛利一族,继续他们对木下秀吉的战斗,吸住秀吉所拥有的数万精兵。杀信长父子,除了得意的丑表功之外,更说明了他也是拥护足利将军的同路人。他这封信来得太晚。木下秀吉已经与毛利氏罢兵言和了。毛利氏不但没有吸住秀吉的大军,反而拨出了一部分弓矢、粮饷,赠送给秀吉。在本能寺之变前,秀吉与毛利在备中对峙,毛利已经遣使请和,秀吉不肯擅专,请信长决定,不料噩耗传来,秀吉知道这样重大的凶讯绝对瞒不住,不如爽爽快快地通知毛利。问他们“在这种情况下,还愿不愿言和,如果决心不和而战,则现时最好”。毛利发觉秀吉十分有骨气,是个爽朗可交的汉子,情愿交他这样的朋友,于是化敌为盟。光秀绝没有料到会有这样大的转变,不但没有吸住秀吉的几万大军,反而增多了一个意想不到的敌人!在本能寺得手后,光秀便挥军攻“安土”,三天后占领,将信长存储的财宝掠夺一空。正想如何策划他新得来的天地时,得到急报,木下秀吉已经回师北向,举起了讨逆的大纛,宣称要为信长父子复雠。光秀这时已经胆寒,本能寺变后,各方的反应极为冷淡,没有任何有利的共鸣,只有怀念织田氏恩德的嗟叹。秀吉的登高一呼,四面八方都响应了起来。但是光秀强作镇定,对好意来劝他暂避的部将大喝道:“天下人看织田信长,怕得像鬼神一样,却禁不起我一击,我能怕谁!”他分军为六队,夜半冒雨前进,渡桂川,到了山崎,第二天黎明,秀吉的大军也陆续集合,于是开始拼斗。秀吉军首先夺得了天王山的高地,在杀伤相当,秀吉军略占优势的当口,忽然压住阵脚不动的光秀后备队的友军后撤了,一时大乱,光秀退走到一处小城里,一霎时,这小城又被秀吉大军团团围住,他不得已突围而走,与十余骑逃到一个竹林里,又被士兵攻击,他日夜战斗疲乏已极,招架不住被士兵一枪刺中右肋,翻身落马,复一枪结束了性命。时为天正十年六月十三日,距离他袭杀信长父子的六月二日只有十一天。明智光秀实在辜负了他的姓氏,他既不明也不智,他误以为袭杀了信长父子之后,日本便能为他所掌握。他以为信长的几员大将,一个个都分不了身来制裁他,柴田胜家需要防备上杉,泷川一益需要防备北条,而木下秀吉正与毛利对垒中,他乘此时机正可以从从容容培植自己的力量,挟制天皇以号令群雄。可惜他计算虽精,究竟难逃天网。终于身首异处,骂名千古,也改写了日本历史。木下秀吉杀了明智光秀,替信长报了仇,诛了叛逆,声望更隆,他邀请群雄,到信长老家清洲去集会。泷川一益、柴田胜家等人都来会合,共议善后。拥立了襁褓之内的信忠的儿子“三法师”为嗣,也就是信长的嫡孙。这件事表面上似乎是顺理成章,但却有了周折。柴田胜家新续弦妻,是信长的胞妹阿市。阿市初嫁浅井长政,浅井虽然与信长为郎舅之亲,但并不和睦,终成仇敌,信长杀了浅井,使得阿市居孀十载。她始终未嫁,居住在清洲娘家。这时柴田胜家到了清洲,与阿市邂逅之后,两情相悦,缔订了姻缘。阿市对她内侄之一的信孝十分偏爱,有意立他为信长之嗣,力劝她的新夫婿支持。胜家奉了坤命,哪能不竭力主张,但是信孝是庶出,在多妻习俗时代,信长本身有不少妾室,他还有一个庶出儿子名信雄,比信孝大几个月,因此如果要立长的话,就该立信雄,绝轮不到信孝,会议的结果,采取了立嫡,而由信雄、信孝二位叔父任辅佐之责。不过信孝心中愤愤不平,他对木下秀吉早有芥蒂,在讨伐明智光秀时,他也曾参加讨伐军,不过秀吉没有因他是信长之子,就另眼相待,也没有特别为他记功,秀吉主张立嫡,又与胜家的意见相左。信孝以为这完全是秀吉故意从中作梗,不由得把秀吉恨如切骨。除了“立嗣”之外,清洲会议议定了很多要政,信长的旧领该由谁承继,由谁管理。国家的大政,原来由信长决定处理的,由谁担承。秀吉在会议中,凡是有利可图、有权可攫的都尽量谦让,而需要出力的他都承受了。但仍然免不了为人所妒、所忌。对他最不谅解的是柴田胜家,胜家在诸将中,资格最老,声势地位也最高。但自从秀吉诛杀了明智光秀之后,是秀吉替信长报了仇,讨了逆,显然的,秀吉抢了所有的镜头,威望超前了很多。而尤其清洲会议之后,各将不得不奔回到自己的领地,唯独秀吉本来家住长滨琵琶湖上沿岸一个村落,离安土很近。在本能寺之变时,他的家被明智光秀的部将劫掠一空,家小逃离到伊吹山中藏躲起来,幸免于难,战事初定时,他便迁居到京畿境内的山崎,因此他就近可以照应皇室。清洲会议中,原订朝政由柴田胜家、惟住长秀、池田恒兴以及秀吉四人负责处理,但其他人距离远,又嫌烦,一切都交给了秀吉,秀吉义不容辞,便与皇室之间日益接近。皇室对他自然也另加青眼。天正十年九月十二日,信长逝世的百日忌辰,阿市以胞妹的身份,在山城的妙心寺替信长做了一次佛事。同时,秀吉也在京都的大德寺信长的灵前做了佛事。信长的尸身由灰烬之中寻出,面貌已难辨认清楚,一直停放在大德寺中。十月初九,朝廷特派专使,亲临大德寺宣下天皇所颁赠的荣衔,为从一位大政大臣。比信长生前的名义右大臣正二位,晋升了两级,在武人里是稀有的哀荣。秀吉选定了十月十日替信长营葬,他预先普发了通知,到期,皇室以下,朝廷里的高官贵胄无一不集,可以说是盛况空前。奇怪的是,信长的两个儿子信雄、信孝都没有到。柴田胜家夫妇也没有来,秀吉成为丧主。信长家族对秀吉的杯葛,反而增加了秀吉的声誉,他现在是公认的信长的承继人。他这种以退为进的作为,究竟是蓄意,还是偶然,虽无从肯定,但毫无疑问,他的智慧、手腕似乎比任何人都高。清洲会议中有一项决定,即信长的嫡孙“三法师”移驻到“安土”来,“三法师”是乳名,现在正式取名为秀信。安土被明智光秀劫掠毁坏之后,已残破不堪,经过秀吉刻意的修缮,约略恢复了旧观。完工后敦请促驾时,忽然有了阻碍,是信孝与胜家夫妇都不愿意放秀信去。他们深怕一旦陷入秀吉手中,便为秀吉所利用。于是借口清洲会议的决定种种不便,打算全盘推翻。并且联合泷川一益等,共同来对付秀吉。形势顿时紧张起来。秀吉是个精细人,情报工作做得十分彻底,胜家夫妇和信孝的举动,他了如指掌,信孝招兵买马的消息,早传到他耳边,织田家的人既然对他毫无恩情,他替信长的报仇、讨逆、收尸、营葬、开吊,不但没有得到他们丝毫感谢,反而招致了恨妒,确是他始料所未及。这时他也只好横下心,一味地争取各方的友谊,以增加他的声势,因此对过去和信长有过恩恩怨怨人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