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复活的历史-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时惭愧得无地自容。 
    随从中的一位亲信武士当场大怒,对李良喊道:“将军,天下叛秦,能者先立,凭的是本事实力。赵王素来尊重将军,礼遇无所怠慢,眼下一个女子,妄受将军跪谒,不下车施礼,实在欺人太甚,请将军准许我追杀了她。”李良得到二世皇帝“亲书”后,内心已经动摇,经此一激,怒气上来,借部下之气势决意反赵,当即派随从骑士追杀赵王姐于路上,迅速部署所属军队突然袭击邯郸城。邯郸城内的赵国政权没有丝毫察觉和准备,赵王武臣、左丞相邵骚被杀,武臣赵国政权的中枢几乎被李良叛军彻底摧毁。右丞相张耳和大将军陈馀,本是民间游侠,人缘关系深入民间,特别是陈馀,早年曾经在赵国游历,娶了赵国富人公乘氏的女儿为妻,在赵国可谓上上下下通达,里里外外根深,耳目多消息快,紧急时得到通报和掩护,侥幸逃脱出邯郸城,各自捡了一条性命。 
    李良的叛乱,毕竟只是归赵旧秦军的局部叛乱,没有赵国民众的支持,更受到张楚军旧部的坚决抵抗。张耳和陈馀逃出邯郸后,迅速收集旧部,重新组织起一支数万人的军队,在齐国援军的支持下,着手重建赵国政权。 
    张耳、陈馀重建赵国政权,是在二世二年一月。此时,相对于武臣赵国政权建立的时候,天下的局势有了很大的变化。陈胜败亡,张楚政权被消灭,以下层平民为核心的六国反秦复国运动陷于低潮。反秦运动中,六国复国的基本方向没有改变,不过,复国运动的领导核心,开始转移到六国旧贵族的手中,反秦复国的主流,由平民王政转向王政复兴。齐国的田儋政权,是最早建立的六国旧贵族王政,始终倡导王政复兴,一直与平民王政的张楚政权争夺反秦复国的主导权。二世二年十二月,魏国旧王族魏咎,由陈县回到魏国,正式登上空缺已久的王位,魏国的王政复兴完成。二世二年一月,楚国旧贵族景驹建立新的楚国政权,楚国的王政复兴开始。张耳和陈馀,本来也是王政复兴的倡导者,在陈胜主持的陈县会议上,他们就曾经建议以六国复国、王政复兴的形式反秦,没有被陈胜采纳。如今,面对变化了的国内外形势,张耳和陈馀更加认识到以外来人为核心建立的羁旅政权,最终难以在赵国扎下根来。他们接受了谋臣说客的意见,在民间找到了赵国王族的后裔赵歇,拥立为王,建立起新的赵国政权。赵歇赵国的首都,定在邯郸北部的信都县(今河北邢台),张耳和陈馀,继续担当赵国的丞相和大将。 
    在赵国复兴王政、建立赵歇政权的过程中,齐王田儋起了相当重大的作用。李良叛乱、武臣政权崩溃后,田儋迅速派遣田间为将,统领齐军渡过黄河支援赵国。赵国的王政复兴,既受到齐国的军事支援,也反映了齐国方面的意愿。赵歇王政新政权刚刚建立,就遭到了占据旧都邯郸的李良军的进攻。新组建的赵军在陈馀的统领下与齐军田间部队联合作战,击败了李良军,乘胜南进,收复了邯郸。赵国收复邯郸以后,新政权一方面继续收罗武臣政权的余部;另一方面,顺应当地民心,彻底实行赵国化,力求使赵歇政权,完全扎根于赵国本土。本土化政策的结果,使赵歇政权在赵国的东部地区站稳了脚根。 
    从二世二年一月到八月,赵军与齐军共同抗秦,也得到北部韩广燕国的声援,三国互为依靠,成功地经受住了王离秦军的攻击,将秦北部军主力拖留在黄河以北。 
                  
围城巨鹿
    章邯再次施用围城打援的战术,包围巨鹿,以逸待劳,如果六国援军前来,则以优势兵力在巨鹿一带作战略决战;如果六国援军不至,待巨鹿粮尽兵疲,一举攻占。 
    王离所统领的秦北部军主力在进入太原郡、收复上党郡以后,一部东出太原,兵临井陉,由恒山郡方向威胁赵国,一部进入河内郡,沿黄河东进,威胁邯郸郡南部,由南北两面形成夹击赵国首都信都之势。王离军所用的这个战略,大致同于二十年前其祖父王翦灭赵所用的战略。秦王政十八年,王翦统领秦军一部由上郡进入太原,出井陉关攻击恒山郡,由北路南下击赵,另一名将军杨端和统领秦军一部由河内郡东进北上,直接攻击邯郸,两军南北夹击灭赵。不过,时过境迁,由于有齐国和燕国的支援,赵齐两国联军顽强作战,王离军的进攻似乎并不顺利。由太原东出的秦军与赵国军队相持于井陉关一带,由河内北上的秦军被赵齐联军阻击于漳水南岸。从二世二年三月到八月,黄河以北的北部战场,秦军与赵、齐、燕军的战事,处于僵持拉锯状态,直到章邯军兵败东阿、退守濮阳以后,僵局方才打开。 
    二世二年八月,章邯军在东阿大败于项梁军,退守濮阳城,引黄河水修筑环城水壕,背靠黄河,构筑起坚固的防守工事,坚守待援。当时,项梁统领楚军主力先围濮阳,后攻定陶,楚军项羽、刘邦部队南下雍丘、外黄、陈留,消灭了由李由所统领的秦军增援部队,切断了由三川方面支援濮阳的道路。在濮阳紧急的情况下,停留于漳河南岸的王离军部队秘密集结南移,与河东和河内军的援军一道,在濮阳附近渡过黄河增援章邯军。章邯军得到王离军和河东、河内军的增援,军势大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奔袭定陶,一举将项梁军主力彻底击溃。定陶之战结束后,章邯认为黄河以南残留的叛乱军大势已去,难以再成气候。通过定陶作战,他也认识到南北两支秦军主力联合作战的威力。在章邯的统一部署下,秦军主力悉数渡过黄河,准备一举消灭赵国,彻底平定黄河北部地区的叛乱。 
    章邯军渡过黄河以后,秦帝国两支主力部队会师联合作战,大破赵国和齐国联军,乘胜攻陷了赵国的旧都邯郸城。章邯下令将邯郸城墙撤毁,将当地居民强行迁移到河内郡,杜绝他们再次据城反抗的可能。赵军战败、邯郸失守以后,赵国放弃了首都信都,举国东迁,退入巨鹿城(今河北平乡西南)中,一方面依托齐国作长期坚守的准备,一方面向各国紧急求援。针对当时的形势,章邯和王离对秦军的战略做了新的调整部署。王离军追击赵齐联军进入巨鹿郡,将赵王君臣及赵齐联军主力围困在巨鹿城中,作攻坚破城的准备。章邯军留在河内和邯郸郡内,掩护王离军,确保敖仓的粮食能够源源不断的运到巨鹿前线。 
    章邯用兵,有几个特点。一是善于奇袭。面对优势敌军,先示弱以懈怠对方,同时秘密集结兵力,然后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一举将其击溃。戏水击败周文,定陶攻破项梁,用的都是这个战术。二是重视粮道后勤。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章邯深知后勤供应,是军队的生命线。荥阳之战,先攻敖仓,迫使田臧军前来会战,用的就是攻粮道的战术。此次大军深入敌国境内作战,确保后勤通道,自然是大事中的大事,亲自指挥执行。三是围城打援。章邯进攻魏国,将魏王魏咎和魏军主力围困在临济城中,诱使齐国和楚国的军队前来救援。章邯早有所备,趁两军远道而来,以逸待劳,先击溃齐军,杀死齐王田儋、魏相周巿,再攻击楚军,败走项它、魏豹,最后回军攻打临济,迫使孤立无援的魏王魏咎投降自杀。围困巨鹿城,秦军集中中部军和北部军两大主力,做了长期作战的准备。章邯再次施用围城打援的战术,包围巨鹿,以逸待劳。如果各国援军前来,则以优势兵力在巨鹿一带作战略决战;如果各国援军不至,待巨鹿粮尽兵疲,一举攻占。 
                  
楚怀王抓权
    项羽年轻使气,剽悍横暴,难以控制。对于项羽,怀王及其左右的方针是有控制地使用,决不愿意单独委以重任,更不愿意看到项羽坐大称王。 
    项梁战死,楚军主力军溃灭于定陶的消息,传到怀王楚国的首都盱台,怀王政权大为震恐。在前所未有的危机面前,怀王政权迅速北上迁移到彭城,致力于收拾残局,重新振作和部署楚军。楚怀王都彭城后,亲自主持政权。他首先命令各路楚军作战略撤退,往彭城方向集结。对于集结起来的楚军,怀王做了重新部署。他命令吕臣军屯驻彭城东,项羽军屯驻彭城西,刘邦军屯驻砀县,其他各支楚军部队,也分别做了安排,将骤变的局势稳定下来。 
    楚怀王是楚国王室的后裔,亡国以后落难于民间为人牧羊。他由项梁所立,除了旧王族出身所具有的号召力以外,在楚军中没有基础和实力。利用这次战略调整的机会,怀王着手直接掌握楚国的军队。首先,他将屯驻首都彭城的两支楚军主力部队——吕臣军和项羽军合并,由自己亲自指挥。怀王即位以来,一直得到陈婴的辅佐,他任命陈婴为柱国,全面负责楚国的政务;又任命吕臣为司徒,吕臣的父亲吕青为令尹,将楚军中的实力人物吕臣吕青父子直接吸收到自己政权的核心中来,共同出任辅政的要职。对于楚军中的另外两位实力人物,刘邦和项羽,他也分别做了不同的处置。项梁兵败之时,项羽正与刘邦在砀郡东部联合作战,围攻外黄县。得到项梁战死的消息以后,项羽与刘邦无心恋战,开始撤退。按照怀王的命令,项羽撤退到彭城西屯驻下来。怀王亲政以后,项羽被封为长安侯,以鲁县为领地食邑,号称鲁公,地位上算是楚国的一方诸侯,不过,军队的指挥权被怀王收回。刘邦被封为武安侯,任命为砀郡长,统领本部兵马,屯驻砀县,负责彭城西部外围的防务,得到怀王的信任和重用。 
    怀王政权稍微安定以后,利用章邯军北上攻赵、黄河以南战事平静的时间,全力整军建制,强化政权,进而君臣朝议协商,对今后反秦战争的整体格局,重新做了战略性的规划。这次战略性规划,历史上称为怀王之约。怀王之约的主要内容大致有以下三个方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