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穿越之梦回大明-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原来王守仁在结婚那天闲来无事就出来遛弯,发现了这个道观就和道士扯起了牛犊子,聊着聊着就当起了道士又是打坐又是拜道君的。人家提醒他,他才想起自己来这是结婚的并不是来道观学当道士的。

第十一章 圣贤王守仁(下)() 
经过一番波折王守仁这个婚算是结下来了,在洪都他也结结实实的火了一把,大家都说他是怪人。其实就和现在的神经病患者差不多的症状。不过王守仁却不是他们口中的怪人,那些笑话他的愚昧之人却不知道人家早就熟读了四书五经,科考啥的也都是浮云,人家一门心思做圣贤,在圣贤之路上努力行走着。此后他常常在各地和道士讨论养生的问题。

    王守仁的理想是宏伟的,因为做圣贤几千年下来也就出了那么几个,如孔二爷、和孟爷等。

    虽然王守仁不知道圣贤之路应该如何走,但他坚信只要他们一直走下去会有办法的。功夫不负有心人,差不多不久后就走了一条敞亮的圣贤路!

    结婚后,十八岁的王圣贤离开了江西洪都,带着他的老婆回老家浙江绍兴余姚,路上他认识了一个书生模样的人,交流之中王守仁问书生“怎样才能成为圣贤?”

    书生听了陷入了深深的沉默,思考了许久之后他告诉王守仁“格物致知!”

    王守仁自然不懂什么意思便问“什么意思?”

    书生淡淡一笑,“你看看朱圣人的书就会明白。上面说的很清楚!”

    王守仁似乎明白了什么,他好像找到了答案。一个成为圣贤的答案,一个自己探求了许久的答案终于浮出水面!

    所谓的朱圣人是朱熹,和朱寿一个姓。朱寿还一直自认是自己的祖宗。咱们的太祖皇帝不是曾经还想改家谱给他当后人。

    圣贤这个东西挺深奥的,朱寿不懂本人更不懂。只能说王守仁是个有追求的人,追求那种虚无缥缈似乎不存在的东西,据说和道有关也就是理,道理大家都懂但真正懂得的人又有几个?真正的理听不到看不到只能靠“格”!想领会用“格”、想参悟用“格。”具体什么是格本人也不知。发呆是格,动手也是格,只要是方法都可以叫做格。

    这么深奥的道理大圣贤王守仁是懂的,等哪天下去了我帮你们问问。

    十八岁的王守仁义无反顾的踏上了寻求圣贤的道路,在若干年后。。。。。。

    在老家待了一年的王守仁带着老婆回到了北京。王华十分警惕的看着他,生怕他再做出什么怪事。不过王守仁让王华失望了,这次回来王守仁就像变了一个似的,每天除了看出就是看出。王华以为儿子终于不再做圣贤了便舒了一口气,但他不知道的是王守仁在做圣贤的道路上从未停止过,他虽然是看书但看的却是圣人的书。还是一如既往坚定不移的做圣贤!

    忽然有一日王华发现书房里的王守仁不见了,怕他做出出格的事情,王华连忙派人找他。最终在花园里找到了他,此时王守仁正在盯着一根竹子不停的看。这就叫做“格”吧?

    王华有些好气的问他“你又想干什么?”

    王守仁连看都没看一眼只是挥了挥手表示去一边玩去儿,我要参悟圣贤之道。

    王华气得够呛气呼呼的就走了,终于放弃了对王守仁的管制。

    王守仁依旧盯着竹子不停的看,哦不应该是“格!”

    理就在竹子中,王守仁就是这样不停的看啊看。理就在眼前想知道还是要靠自己,怀着对圣贤的憧憬热诚王守仁就这样盯着格了七天七夜的竹子,什么都没有发现,人却因此病倒,这就是著名的“守仁格竹”。从此,王守仁王大圣贤对“格物”学说产生了极大的怀疑。“朱圣人说的是对的吗?那为何我那么努力却探寻不出来呢?是我格的不够吗?”

    王华已经受够了王守仁的种种行为,最后他说了一句话。不管你想做什么我都不管,但你必须要考中进士。你爹都是状元你要是连进士都考不中那你爹我还有什么脸。

    王守仁答应了,然后他就开始重新翻起了四书五经开始备考。二十一岁第一次乡试中了举人。

    公元1493年弘治六年,王守仁落了榜。也就是前面提到的,现在已经是弘治七年了,临下一次考试还有两年。

    第二次科考依旧落榜,可王守仁不是普通人他再一次找到了王华,又一次承认错误。

    王华听了很是欣慰告诉他,你天资聪颖、落榜的事不要放在心上下次努力之类的话,大致意思就是考试成绩出来考的不好,老师认为你有天赋下次考好就找你谈话,先把你吼一顿再夸你。让你有信心然而一些学生来说还是有用的,对一些学生是没用的。眼前就有歌例子,是谁不说了哈。

    王华感慨的说了一大通话按道理来讲王守仁应该感激痛苦,然后王华拍拍肩膀在安慰一下然后就去继续备考。

    王守仁却丝毫没有走的意思,反而对王华说:“父亲大人您老人家误会了,我想了很久方才明白,落榜的事根本没必要放在心上,而我却把这放在心上实在是不该!大错特错!”

    王华一脸懵逼的看着儿子,你个臭小子到底想干什么啊?不气死老子难受是不是?可是王守仁一点也不理会而是继续说,“数年寒窗苦读没有任何用处,学习兵法熟悉韬略才是报效国家的根本。”说完之后才施礼告退。

    看着王守仁走出的背影王华发出了歇斯底里的呐喊,“你要气死老子啊?”

    王守仁没有和王华开玩笑二十六岁那年他开始学习兵法,开始锻炼武艺学习射箭。四书五经还是读不过却不为主,多少应该给老爹一些面子对吧?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王守仁掌握了军事奥秘和非凡的武艺,文武双全的他悄然超过了很多人,王守仁已经强到了一种地步。不得不说王守仁是个奇才,,

    跌跌撞撞过了两年二十八岁那年,王守仁终于再第三次会考试出色,名列前茅,中了进士,授兵部主事。不过因为科考舞弊王守仁成了第二名,却也不影响他的前程。

    朱圣人的圣人之道在于,为了只求理想崇高道德,可以牺牲一切欲望,包括最基本的!这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这就是大明各级官僚们的行为法则和指导思想,领导所以人的思想。没有人敢质疑,。但王守仁敢,并且已经开始质疑了。因为一件事。。。。。。

    这些都已经不重要,在接下来的人生道路王守仁的命运会因为朱寿的出现提前改变!

第十二章 白衣书生() 
话说朱寿的仪仗队在不日后到达了浙江绍兴余姚,王守仁的老家。朱寿忽略了一件事那就是王守仁还在不在这里,白发老头也并未告诉他。如果他知道王守仁一家早就搬到了京城打死他也不来一次绍兴之旅,一路上无聊透顶。想下马车出去玩玩韵儿也不让,说有什么危险啥的。总之就是两个字不行!

    朱寿深感这太子当的也已经窝囊到了一定的地步,凭啥她一个宫女管本太子?朱寿极度不屑和不服,可他确实也不敢不听韵儿的话,因为出发前一天晚上朱佑樘找到了朱寿和韵儿,并且赐给了她一块玉如意,告诉韵儿如果朱寿不听话你就拿着这个狠狠的打!打出事我负责!人家他老子都发话了韵儿不履行义务总感觉有点对他不起。不过朱寿想这个玉如意不结识万一打断了是不是就不能管我了?

    “这里就是余姚啊?看样子挺富有的嘛。”朱寿看着到处都是卖吃的的余姚街直流口水,朱寿把手下的士兵安札在城外,自己则和韵儿赵牧阳来到了城里。

    “太子殿下您千里迢迢来找这里是为了什么啊?”韵儿一路跟过来感到身心疲惫,问朱寿朱寿也不说。总是一副无可奉告的样子,

    朱寿其实也不知道王守仁在余姚的哪里,但他知道白发老头一定知道。所以也不急着马上去找,还是先品尝一下这里的小吃再说吧!“韵儿姐姐,你去给我买串糖葫芦,赵大哥你去给我买包子。”

    赵牧阳和韵儿接到命令就各自行事去了,他们忘了一件重要的事,他们去买食物谁保护朱寿?

    朱寿似乎也忘记了自己现在只是一个三四岁的儿童,朱寿深知他所处的现代社会人贩子特别多,却忽视了古代的人贩子也不少,估计比现代还要多。这不,已经有两个人贩子盯上了朱寿。

    “大哥!那个小孩的爹娘去给他买东西了,居然让那小孩一个人待着。这对父母可真笨!”梁四才对着李狗才说道,

    梁四和李狗才是当地出了名的人贩子,但一直有余姚县令李吉撑腰所以至今没有什么事。这就又盯上了买卖。

    “你瞎啊?那明明是他哥他姐。”李狗才一巴掌甩在梁四的头上,

    “哦。好痛喔。”

    “那个男的看样子应该武功高强,咱们快点动手!”

    梁四和李狗才拿着一个口袋悄然无声的走到朱寿身后,朱寿只感觉眼前一黑自己好像就被什么给扛起来了。“妈的!这是干什么的?”朱寿心情澎湃之际骂了句脏话,有生之年居然能够体会一次被绑架,而且还是在古代。

    朱寿并不知道他们是人贩子。

    “肯定是鞑靼!我是大明的太子国之储君,他们一定是想绑架我然后逼朱佑樘拿钱来赎!对!一定是这样!”朱寿心里不断的猜测着,心里已然下了决定不能让他们得逞,那该怎么办呢?咬舌吧?对!咬舌自尽!朱寿艰难的拿下了自杀的勇气,为了大明我豁出去了!

    李狗才和梁四扛起朱寿就跑,跑进了一个胡同里就发现前面站着一个拦住了他们的去向,只见身穿白色长衣,手里拿着折扇,外表当真可以用玉树临风,风流倜傥,英俊潇洒,才高八斗貌似潘安来形容了!

    “咦?你是什么人啊?居然敢拦住我们的去路!”口袋里的朱寿刚找到勇气咬舌自尽就被外面的谈话声给打扰了。“难道是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