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夏桐颇为失落地出了校门,今天碰到两件事情,都让人心里堵得慌,不是两件,加上余浩进y大,一共是三件事情,真是霉运一天。
夏桐刚叹口气,有一个小伙子走到自己跟前,说:“你好,你是夏桐同学吧?”
夏桐没见过此人,有些警惕地打量了他一下。
“我们没见过,我是刘主任司机,我们刘主任想见见你。”对方赶紧解释一句。
“可是,我不认识什么刘主任?对不起。”
夏桐说完就往前走,这小伙子追了过来,“刘主任是余浩母亲,她想见你一面,不过,这会,她正开会,让我来接你去她办公室。”
“对不起,我没觉得我们有什么可谈,麻烦你转告她一句话,我人生我自己负责,别人人生,应该是别人事情。我答应过她,自会做到,请她无须挂怀。”夏桐才不想去自取其辱,不用想也没什么好话。
“夏同学,这样吧,我给她打一个电话,你跟她直接说一声,不然,你也知道,我就是一个司机,我回去也不好交差,夏同学,你说呢?”
夏桐见小伙子似乎真很为难,便点点头同意了,小伙子拨通了手机,背着夏桐说了几句,然后把手机递给了夏桐,夏桐没等对方说话,便先说:“刘主任,不好意思,我觉得我们真没有见面必要。我答应你事情,我会谨守诺言,我也希望你以后,不要再来骚扰我。谢谢,不再见。”
夏桐说完,把电话摁了,递给小伙子,说:“我已经跟她说好了,我可以走了吧?”
小伙子看着夏桐,有几分好奇,他并不知道刘主任找夏桐是什么事情,可是,这县城,这样跟刘主任说话,还真不多,谁不巴望着能抱上余家粗腿?就刘主任本人,也是建设银行信贷中心主任,不过这些,夏桐都不知道。
夏桐刚上了路过中巴车,便听见车外有人喊:“夏桐,夏桐,你等等我。”
夏桐回身一看,是余浩骑着自行车追来了,肯定是李跃打电话通知他,夏桐知道他们是好哥们。
开车师傅看着夏桐,夏桐忙说:“师傅,不是喊我,走吧,他准是认错了。”
汽车走了好远,夏桐还想,真是有够霉一天。
,请收藏。
第十二章 、送西瓜()
夏桐回到路口,见罗水莲还摆摊,忙换了一副笑脸迎上去,“婆婆,是等我吗?”
“嗯,回来了,老师叫你去做什么?”
“没什么大事,就是报志愿事情,想跟我确定一下。今天生意怎么样?”
夏桐见还剩两个西瓜,便放进了篮子里,自己接过扁担挑着,罗水莲一般每次只带六个西瓜,多了,夏桐不让她挑,这西瓜都有十斤以上分量,罗水莲才一米五五个子,体重还不到九十斤,夏桐不敢让她做重活。
两人回到家,还没进门,便听到夏樟和人说笑声音,夏婆婆推开门,夏桐见是李聪,一愣,问他:“你怎么找到这里来了?”
“这有什么难?我不会问呀?你这么大名气,一打听,有是人告诉我。”
夏家罗家湾确名气大,不光罗家湾,整个曲江镇,夏家三代人,都曾是茶余饭后人们咀嚼闲话中心。
“谁问你这个,我是说,你来我家有什么事情吗?”
“你弟弟说你有急事,我过来看看还不行呀?万一,我能帮上你呢。”
“小屁孩,你好好家复习,就是帮我了,不然,我还真愧对你妈妈给我那个工资。”
夏桐还真是担心这一个假期,李聪成绩上不去,大家一个镇子上,抬头不见低头见,传了出去,夏桐难免有骗钱嫌疑。
“小瞧了人了不是,我可告诉你,我老爸是医院院长,你家里人以后有个什么毛病,找我爸不就好使了吗?”李聪一脸兴头地说。
“呸,乌鸦嘴,说什么不好,非要咒人生病。”夏桐瞪了他一眼。
李聪见自己说错了话,明明是一番好意,觉得有些委屈,倒是罗水莲一看他变脸变得这么,觉得好笑,摸了摸他头,“还真是个好孩子,不过,以后记住不许乱讲人生病了。”
“嗯,婆婆,我记住了。”
“今天作业写了吗?”夏桐每次离开时,会给他布置些复习作业。
“姐,我帮他看过了,改过了。”夏樟手里正拿着李聪作业本。
“我去做晚饭了,你们三个说吧,郭护士儿子,你也留下来吃晚饭吧。”罗水莲喝了口凉茶,便要进厨房。
“婆婆,我叫李聪,我先回家了,我妈还家等着我呢,下次吧,下次跟我妈说好了,我再留下来吃饭。”
这孩子,听着还蛮懂礼貌,跟那日夏桐见仿佛不是同一个人。李聪说完就接过夏樟手里本子,去推了院子里自行车就要走,夏桐只得送了他出门。
晚上吃饭时,罗水莲突然说:“桐桐,一会吃完饭,陪你和小樟去一趟你舅公家。你回来还没去看过他,明天他家要割稻,你送两个西瓜去。”
罗水莲哥哥,也就是夏桐老舅公罗柏祥,住村子老房里,两个儿子,一个镇里开饭店,也就是接手夏桐父亲那个饭店,还有一个,广东打工,三个女儿,也都嫁了出去,不过,都外头打工。只剩了两个老人,带着一个孙子孙女,家种着几亩地,日子,也不清闲。
夏家没有水田,自然没有种水稻,每年都是从村民手里直接买些稻谷,还会从那些不喂猪人家手里买谷糠,这是一笔不小开销。
“好,我帮你浇完水再去,也来得及。”夏桐答应了。
这罗柏祥,对自己妹子,并不是很亲近,夏桐对他们,感情不深。很小时候,夏桐便听老舅母跟别人说,说罗水莲是个命硬人,身边亲人才会一个个地离开她。
大概罗水莲也有自知之明,没有什么大事,一般不会往他们跟前凑合,不过,每年他们请人割稻子,都会打发夏桐和夏樟送两个西瓜过去。
吃过晚饭,夏樟帮着拣拾碗筷,夏桐跟着婆婆去挑水浇菜,两人忙了半个多小时,太阳下山,总算干完了,再把河里鸭鹅赶回家,这一天活才算做完。
夏桐和夏樟一人抱个西瓜,夏家离老村子原本有一段距离,不过,这几年,都盖了楼房,便接上了一排,倒是蛮整齐。两人从别人家门前过,有几家正端着碗,凑门前吃饭闲聊,见了夏桐,笑着问:“阿桐,听说你考上了北京大学,啧啧,从小大家都夸你会念书,还真没白夸。你们是去看你老舅公吗?让你老舅公给你送一份大礼,你可是你们家第一个大学生。”
“那有什么用,阿桐姓夏,不姓罗,人家呀,是沾了那个大学生爷爷光,跟老罗家没关系。”旁边有一人笑道。
“那倒也是,当年要不是你阿婆死活拽着不让你爸爸去念大学,你爸爸保准也是个大学生了,兴许呀,还就不会走了。这人呀,不能跟命争,怕孩子离开自己,千算万算,没想到还是离开了。”
“可不,一晃我们阿桐也要上大学,这时间过得可真呀。没想到现你婆婆可是想通了,舍得让你走这么远。”
这七嘴八舌,夏桐也不知回答哪一个,每次夏桐进了村子,村子里人都要说一番相似话,夏桐已经习惯了。
夏桐记得五六岁时候,爸爸抱着自己,教自己认字,说:“我们桐桐一定要念大学,爸爸要挣多多钱,等我们念大学时,爸爸买个小轿车,开着车送我们桐桐去念大学,爸爸到时,一定好好看看大学校园,是个什么样。”
“爸爸为什么不自己去念大学呢?”年幼夏桐问道。
“因为爸爸要陪着婆婆,爸爸走了,就剩婆婆一个,婆婆多孤单呀?”
“可是,桐桐走了,爸爸不孤单吗?”
“爸爸有妈妈,有婆婆,不孤单。我们桐桐乖,记住了爸爸话吗?”
夏樟见夏桐走神了,推了推她,“姐,我们走吧,再不去,就晚了。”
夏桐回过神来,跟这些阿婆们打过招呼,便跟着夏樟,站了罗柏祥家门口。
罗家房子跟以前夏桐老房原是一起,不过,罗家住是主院,夏家是从旁边接了半栋屋子,如今,都给了罗柏祥,罗柏祥重翻盖了一栋带院子两层楼房,所以,就不用搬到村外了。
夏桐拍响了大门上铜环,开门是夏桐老舅母刘春花。
“老舅母,我是夏桐,婆婆说你们明天要请人割稻了,给你们送两个西瓜来,省你们去买了。”
“哦,进来吧。”伸手不打笑脸人,何况是送东西上门,不过,刘春花脸上,没有笑意。
罗柏祥听见动静,从屋里走了出来,见是夏桐和夏樟,倒是招呼起来。
“老舅公,婆婆说你们家明天请人割稻,打发我们送两个西瓜来,省你们去镇里买了。”夏桐重复了一遍。
“哦,放下吧,进来坐一会。阿桐,听说你要去北京念书了,你婆婆有没有说要摆酒呀?”罗柏祥问了一句。
“你这死老头子,家里这些事情还不够你操心,你还操心到别人家去,摆不摆酒水莲心里能没有算计?真要摆酒,还能少了你这一份?”刘春花急忙暗示了自家老公几句。
村子里水生考上北京大学时,村子里摆了几桌酒,请了几个本家,当然,这饭,不是白吃,要随礼,所以,这刘春花才会这么反感。况且,这罗柏祥就算再怎么跟自己妹子不亲近,那也是他唯一妹妹,还是这样一种情况,这礼,送轻了,别人都会看不起他们,送重了,自然是不舍得,农村人,攒几个钱本来就不容易。
罗柏祥两个儿子家里条件虽不错,不过,也很少给老人钱,农村老人都差不多,有手有脚,自己还能做动,很少依靠儿女,再说了,儿女们外头打工,也不是那么容易。
“老舅公,我们家不摆酒。我们就是来送西瓜,天晚了,我们就不进去坐了。”夏桐说完,拉着夏樟就往外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