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1627崛起南海-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陌生势力登陆就直接跑路了,根本没什么作用可言。

    不过最近这段时间,海汉人在榆林的出现逐步引起了崖州官方的注意,先是有崖州水寨上报,有“海外义商”在榆林助战水师官兵剿灭海盗,随后便开始有海汉客商进驻崖州城,并且开始在崖州出售一些‘精’巧的玻璃制品reads;。如果仅仅只是一拨贩运海货的商人,自然还没有那么引人注目,但这些海汉人接下来便开始从崖州大量引入人口,不管是犯人还是平民,统统照收不误。

    自打水寨把总罗升东牵线,让海汉人引进了大批崖州囚徒之后,崖州官方发现这么做除了解决本地长期以来因为犯人过多而造成的财政问题之外,居然还有按人头计算的“用工回扣”可拿,从那时起便开始对胜利港的海汉人打上了主意。

    根据从各种渠道反馈回来的消息,海汉人在榆林已经开港立寨,扎下根来,同时雇请了大量的本地百姓为他们务工和开垦耕地,还将榆林的港湾重新命名为“胜利港”。崖州官方认为于公于‘私’,都必须要‘插’手榆林的事务了,于是便决定重新设立榆林巡检司,派出一套治安班子和几名税吏,将那块区域重新纳入到崖州治下。

    魏平虽然是个高不成低不就的‘混’‘混’小子,但基本的眼界还是有的,他接到这差事的时候并不是第一次知道海汉人的存在。事实上海汉人的富足早就在崖州出了名,大宗收购各种货物,导致本地煤价、布价等日用品经常出现价格大幅‘波’动,甚至有些市场供应量不大商品会直接被海汉人买到断货;大量地雇佣本地劳力去“胜利港”打工,每次都是百人为批次起运,让人实在想不通那地方能有什么赚钱的生意,竟然需要如此之多的雇工;还有“驻崖办”的那几个海汉人,整日里便是到处‘交’结本地权贵,‘花’钱如流水一般,魏平便在姐夫的书房中见过海汉人托了姐夫幕僚送来的一套‘精’美的玻璃文具,据说同样的玩意儿在城里的“安富行”和“福瑞丰”都要卖到二十两银子以上,这种送礼的手笔甚至很难让人鼓起勇气来拒绝。

    这种种的迹象都表明,海汉人是非常有钱的一个群体,而海汉人所定居的胜利港,应该也是一个充满了油水的地方。魏平认为自己捞钱的本事应该不会比南山巡检司的同僚差,人家在南山那种地方都能做到每个月捞一二十两银子,难道本大爷到了胜利港这种地方还不赚个盆满钵满?看看海汉人送礼做人情的阔绰,自己再怎么个不济法,一年捞个一二百两银子应该还会很轻松吧。

    魏平在船上与罗升东闲聊之时,便将自己的想法拣了一些来说,想听听这位据说与海汉人非常熟悉的水师把总有什么样的意见。哪知罗升东只是笑了笑,一脸鄙视地看着他道:“一二百两银子?兄弟,你这是狗熊掉进蜜罐里,身在福中不知福啊!”

第135章 新任巡检(二)() 
罗升东跟海汉人的来往紧密,甚至跟海汉人有‘私’下的勾结,这事不光是崖州水寨的人知道,崖州城里很多有心人也同样知道。

    最近崖州市面上的盐价已经从以前的四百文一斤跌到了二百八十文一斤,而且还有继续下跌的趋势,大量的低价‘精’盐开始涌入市场,已经没人会愿意再‘花’高价去买以前那种颗粒粗大还略带苦味的海盐了。而在此期间,崖州周围的几个巡检司并没有任何查获贩运‘私’盐的记录。

    气得咬牙的巡检们根据各路商贩反馈出来的小道消息,几乎可以确定这个幕后的盐贩子就是水寨把总罗升东,是他正在将这种廉价的‘精’盐通过海运源源不断地投入到市场当中。

    众所周知,崖州本地的食盐出产地只有背面的儋州、琼州府城等少数几处盐场,由于产能有限,每年还需从大陆运来数十万斤食盐补充海南岛所需,因此本地食盐价格一直居高不下。而罗升东所投入市场的廉价食盐迅速打破了这种价格平衡,而且数量非常之大,按照巡检司几个头脑比较好的人估计,每次投入市场的食盐至少也在千斤以上,否则还不足以影响到整个崖州的盐价变化。那么问题就来了,罗升东是哪里‘弄’来的这么多廉价‘精’盐?

    这个问题不需深入调查,答案就已经呼之‘欲’出了。首先崖州水寨里肯定不可能藏着一座产量高得惊人的盐场,事实上以往水寨官兵每月领到的食盐全都得从本地市场上购买,虽然军队的采购价格会比市场均价要低,但那每月百十来斤的数量就算全返回到市场中也根本不足以影响到盐价,所以这些廉价‘精’盐绝不可能出自于崖州水寨。 其次水寨这位罗把总自从因为剿灭海盗立下军功升级之后,每月至少都要跑两三趟海汉人所在的胜利港,如果没有任何的好处,他凭什么会跑得这么勤快?

    很显然,窝在胜利港的海汉人向罗升东提供了充足的货源,让他可以轻松地打压本地盐价。虽然不知道罗升东从这笔生意中可以赚到多少,但罗升东最近在崖州购入一套上等宅院,又大模大样地托了水寨参将何文辉出面,向州衙的章通判家求亲,看起来很是发了一笔横财就是了。

    罗升东买的那套宅院离魏平姐夫家就隔了几户而已,魏平估计价格应该不会低于三百两银子,也难怪他一个把总就能鼓起勇气求亲,想要娶通判家的‘女’儿。据说罗升东还许下承诺,只要章通判允下这‘门’亲事,他便替老丈人在广州老家再买一套宅子,百亩田地,让老丈人今后致仕了还可以回老家当个乡绅地主享享清福。这种赤‘裸’‘裸’的暴发户行径无疑已经告诉了每一个人,以前那个靠着喝兵血才能勉强过活的罗升东已经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位冉冉升起的崖州新贵。尽管罗升东只是一名武官,在文官为上的大明官场上并不是那么吃得开,但没有任何人会无视他所在短时间内所展‘露’出来的财力,包括州衙那位平时看起来非常有风骨的章通判在内据说两家已经谈妥了婚事,目前进入到了商议婚期的阶段。

    眼看着罗升东发财,说没人眼红那是不可能的事情。‘私’盐这种生意,罗升东能做,巡检司的人认为自己也同样可以做,大家在这个社会中都属于特权阶级,只是职能分工不同罢了。唯一不同之处,就是罗升东拥有便利的海上运输条件,而且碍于他的边军身份,根本没人敢查他的船,哪怕是巡检司这种地头蛇也只能心痒痒地干看着。

    对巡检司来说,‘私’盐生意的另一个障碍便是与海汉人搭上关系。罗升东与海汉人曾经“并肩作战”,这种关系巡检司的人自然是没法轻易建立起来的,但这可难不住人,魏平和另外几个巡检司的同僚直接就去了驻崖办reads;。

    驻崖办那位姓何的海汉人客气十足,但谈话间滴水不漏,对于巡检司这边要求“分润”一点‘私’盐生意的说法只是推脱,声称海南岛目前只有罗升东一个代理商,巡检司若有意做这‘门’生意,可直接找罗升东商谈。这种说法巡检司是绝不会接受的,只要罗升东脑子没坏掉,怎么可能把自己手里的挣大钱的生意拿出来分给别人去做?就算真的肯分出来,他也会直接分给他的上司或者是州衙的大人物,以换取更大的利益,怎么可能分给一群给不了他任何好处的九品巡检?

    任凭巡检司的几人软磨硬泡,最后还是没能取得什么进展,只是出‘门’的时候一人得了两个玻璃酒杯的赠品而已。魏平气得差点把杯子给摔了,但后来跟同知姐夫谈过之后,才慢慢转变了想法。得罪了驻崖办这几个海汉人事小,耽搁了挣钱事大,就算用个什么罪名把这几个海汉人给抓了,最后没盐还是没盐,眼红还得继续下去。当务之急还是要跟海汉人取得更高层次的联系,而新设的榆林巡检司显然就是一个很好的契机。

    ‘私’盐的买卖魏平是暂时不指望了,所以他在船上向罗升东进行咨询的时候,自然也没有考虑还会有其他这种挣快钱的项目存在。被罗升东无情地鄙视之后,魏平心头的气也上来了,忍不住出口驳道:“罗把总,一二百两银子你自然是不会放在眼里了。现在人人都知道你有‘门’路替海汉人贩运‘私’盐,我们巡检司可没这路子,只能想办法挣点小钱罢了。”

    罗升东对于魏平充满怨气的说法也不以为意,这段时间看他不顺眼的人比过去多了不少,当然因为他的暴富而转变态度怒抱大‘腿’的人也增加了许多,他自然知道这是与海汉人合作的‘私’盐生意所造成的结果。罗升东本来是不‘欲’这样高调,但驻崖办却要求他尽力扮演好暴发户的角‘色’,以吸引更多的本地人心甘情愿地为海汉人做事当然驻崖办希望他所能吸引到的对象并不是普通百姓,而是“体制内”的大明官吏。罗升东虽然想不明白海汉人为何有这种奇怪的要求,但看在海汉人一贯正确以及银子的份上,他最终还是选择了照海汉人的意思去做。

    罗升东笑道:“魏巡检,你以为‘私’盐的银子就是那么好赚么?我这出一趟海,船上水手加兵士就有三四十号人,几十张嘴都是要吃饭的。我要官船‘私’用,上司、同僚要不要打点?要让各处的商贩都只出售我运去的‘私’盐,要不要给他们留出更丰厚的利润?你以为卖盐的银子都是我一个人收了?哪有那么好的事情!这生意上上下下,里里外外至少也是好几十人都有利益在内的。”

    魏平强辩道:“既然你还‘抽’得出这么多的银钱来打通各种关系,那更是说明了这买卖利润丰厚,来钱轻松。”

    罗升东道:“你若是有做‘私’盐的意愿,那我分一些盐让你去试试如何?”

    魏平倒是没想到罗升东如此好说话,立刻惊道:“此话当真?”

    “当然是真的。”罗升东点头道:“不过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