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1627崛起南海-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从皮岛返回登州的航程非常顺利,一路上天气晴好,舰队只用了大约三十小时就抵达了芝罘湾。能够平安地完成任务回到基地,船上的水兵们都十分兴奋,尽管这次出海任务只持续了一周左右,但因为航行海域都比较陌生,而且大部分航程是在所谓的敌占区之内,水兵们一路上都是出于备战状态,持续数天下来精神和身体都比较疲乏,就等着回到芝罘湾之后得到一个短暂的休整期了。

    不过船上还有人比他们更为激动,已经离开登州一年的多的潘严看到芝罘岛的轮廓出现在海平面上时就差点情绪失控,他在此之前可没想过自己还能活着回到山东,当下差点就泪洒船头了,抓住沈志祥手臂道:“沈兄,前面是芝罘岛!是芝罘岛啊!”

    沈志祥的老家在辽东而不是山东,当然没有重归故里的潘严那么激动,不过看到芝罘岛出现在视野中,这已经证明了海汉之前声称已在山东这边建立据点的说法是属实的。这登州是大明的地界,沈志祥也不用再怀疑海汉人会在海上绕来绕去玩别的花样。

    沈志祥以前因为执行任务曾多次来过登州,对于芝罘湾这地方也并不陌生,这里在明朝之前一直都是胶东半岛上的重要港口,到明朝实施海禁之后才被慢慢荒废掉,官府对于这里的监管力度也相对偏弱,海汉人选择这里作为据点倒是颇有眼光。 (。)

第1123章 立场决定观点() 
即便海汉如今在南方沿海地区权势熏天,也做不到让福广两地的官府完全投靠到门下,而海汉在华北、东北地区毫无根基,王汤姆也很清楚这一点,没有指望能将整个东江镇都收归己用,他更在意的是东江镇这块招牌。大明需要这支海外偏师来拖住蠢蠢欲动的后金,而海汉也可以利用东江镇的权限,以合法的方式在辽东海域展开行动,甚至以东江镇的名义对将来占领的地区进行实际控制。

    就算沈世魁忠于明廷,以东江镇目前的窘迫现状,他也很难拒绝海汉开出来的合作条件,而且下面还有不少沈志祥这样心思活络的年轻人,随着明廷能给予东江镇的支持力度越来越低,这些年轻军官对朝廷的依赖和忠诚度也会逐渐减少。而当他们通过接触不断了解认识海汉的真正实力之后,心态上也必然会出现变化,再加上海汉极为擅长的洗脑手段,要拉拢东江镇的年轻军官大概只是时间问题了。

    钱天敦道:“你带那个沈志祥回来,就是这个目的吧?”

    王汤姆笑着摇摇头道:“这可不是我要带他回来,是沈世魁指定他作为代表来登州,看得出目前他是深得沈世魁的信任。据谢立在岛上的见闻和我们所掌握的资料来推断,沈志祥很有可能是目前东江镇的三把手,把他拉过来肯定会有派得上用场的时候。”

    “那你在旅顺抓到的战俘打算怎么处理?”孙长弥问道:“这帮人应该没法再回到大明了吧?”

    “他们都很清楚回大明就是立刻下狱,等待军法处置,其中绝大部分人都会被砍头。”王汤姆道:“就算我们放了他们,这群人其实也已经无路可走,他们在辽东为后金效力打过东江镇,回到辽东只会被后金继续当做炮灰来压榨,而东江镇也肯定容不下他们。天下之大,也只有我们这里才能收留这些人了。这些人都是登州水师的人,只要稍加改造训练就能安排进海军服役了,对我们而言还是很有用的。”

    海汉过去处理战俘的方式,原则上都是先投入苦役营中,对其一段时期的劳动改造。当然对于某些具备特殊技能或身份的俘虏,海汉也会适当地给予更多机会,让其选择投入自家阵营中效力。目前在海汉军中效力的人员,有不少都曾经有过战俘的身份,其中也不乏高桥南、武森这样的现役军中高官。所以对于军方来说,改造和使用战俘,甚至将其直接纳入军中编制,也并非没有先例。

    从海汉来到山东之后所接触的信息来看,不管是登州府还是东江镇,对于曾经的登州水师都有比较高的评价,认为这支部队是山东都司所辖的一支海上强军,而这支部队大部分人是被叛军所裹挟才去了辽东,如今处境微妙无法重返大明,王汤姆自然是起了要将这群人收入麾下所用的心思。前些天在金州湾对其手下留情,其实也有部分原因是出于这方面的考虑。

    如果有了一批熟悉胶东半岛和辽东半岛海况的前明军军人加入,海汉在这一地区的行动势必能够省下许多无用功,这对于今后完成进军辽东的任务也将会起到极大的帮助作用。

    “那就把这批人先提出来,单独安排劳动任务吧!”孙长弥当即便顺着王汤姆的意思做出了决定。目前岛上的施工工地都是由他在负责人员调配和监管,这些俘虏到港之后,原本是该直接划拨进苦役营,与前段时间抓回来的万家军俘虏一同劳作,不过既然军方有意要从中筛选启用一部分人,那就不能把这些人当奴隶来压榨了。

    “嗯,做给沈志祥看看也好,让他先从侧面了解一下我们的态度。”王汤姆对孙长弥的提议表示了赞同。海汉对待这批战俘的态度宽松一点,沈志祥应该也会有所触动。

    孙长弥当即便叫了手下进来,如此吩咐了一番,让其去处理战俘的安排。

    王汤姆待其交代完工作,才继续说道:“我们和皮岛驻军接触过后,就移民问题已经初步达成了一致意见,由我们组织海运船只,从皮岛把民众迁出,同时以移民屯垦分成的名义,提前向皮岛提供一些粮食补给,以便让岛上的军民不要饿死。不过从皮岛引出移民的规模,大概就要看我们这边的基础设施建设进度而定了。”

    “皮岛上大概有多少难民?”刚从外面赶回来的郝万清走到会议室门口正好听到王汤姆的介绍,踏进会议室便十分关切地提问道。

    “我保守估计,岛上的辽东难民至少有三万五千人左右。”王汤姆顿了顿又补充道:“应该比我们能在福山县招募的移民要多得多了。”

    福山县经过战乱之后,本地民众仅剩万人左右,而其中愿意离开故土另谋出路的人是有限的,目前海汉在福山县的移民招募活动已经持续了半个多月,招募数量正在呈逐步下降趋势,说明本地民众的逃难心理已经开始安定下来,背井离乡也不再是生存的唯一选择。而海汉打掉了在福山县作威作福的万家军,这个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本地民众的心理变化,如今已经没了外部威胁,很多人便想重新回到以前的生活状态。

    当然了,海汉的移民措施不会只限于福山县境内,随着活动范围的扩大,招募移民的区域也会向外扩展。所以芝罘岛上的移民营地一直是在不断地进行扩建,按照指挥部的打算,至少要在今年冬天到来之前,保证芝罘岛营地能提供至少五千移民的越冬居住条件。不过从目前的状况来看,这个目标可能还定得偏低了一些,要是真开始从皮岛引入辽东难民,那么芝罘岛这边的人口增长速度可能会远远超过现在,对于生活设施、卫生条件和粮食补给的要求也会随之提高。

    “三万多人……那是得好好规划一下才行了!”孙长弥感叹完之后,和郝万清对视一眼,都露出了一丝苦笑。岛上的移民安置工作大部分由他们负责,骤然听说有好几万移民等着从黄海另一边运回来,兴奋之余也不免会烦恼将会由此带来的种种亟待解决的问题。

    皮岛与芝罘岛中间隔着一片海,要将这么多人运回来,需要动用的运力也不是小数目。不过这片海既是阻碍也是缓冲,海汉可以自行调控运送移民的速度,避免短期内大量移民涌入芝罘岛造成混乱。

    而与此同时,谢立也正带着沈志祥和潘严在岛上参观移民营地,负责为三人带路讲解的是民政部门的干事葛永。

    “目前我们在岛上已经兴建起了能够容纳两千移民居住的营区,每五百人分为一营,下设五个大队,每个下设十个小队,每个小队十人。”葛永一边介绍一边抬手指向路边一间间已经搭建起来的木制棚屋:“这里每一间宿舍都是十人房,一间房就是一个小队,房外挂着的牌子,就是这个小队的编号。每天出工、放饭、听训,都是以小队为单位清点人数。”

    沈志祥注意到这些棚屋的制式都是整齐划一,地基也明显经过了平整,屋外的排水沟、防火隔离带以及带着烟囱的集**暖设施都十分齐备,可见海汉做这件事并非临时起意,而是经过了极为周全的策划和准备。而从实施的效果来看,海汉在移民这个领域的专业程度也让他叹为观止,如此细致地对营地进行管理,一看就绝非生手所能做到的水平。

    沈志祥问道:“那这些民众都是从本地招募?之后都会被送去南方安置吗?”

    葛永点头应道:“目前岛上的移民,绝大部分都是来自福山县周边地区。地方官府给不了他们生路,但我们可以,我们在南方有大量的土地需要人手去屯垦,有许许多多的工作岗位要劳动力填补,他们到了南方之后,就可以自食其力重新开始生活,不用再像乞丐一样苟延残喘。不过在他们去南方开始新生活之前,还得在芝罘岛再劳动一段时间,这些营房、码头、生活设施,也都是我们指挥,由他们自己动手建的。这一方面为后续的移民招募作准备,另一方面也是让他们先在这里适应我们的生活方式,最重要的是在此期间学会必须遵守的规矩。”

    “规矩?”沈志祥对于这个字眼稍稍有点敏感,眉毛微微一扬道:“难道这些移民去了南方之后,就不会再有重返故乡的机会了?”

    “有啊,当然有!”葛永知道对方可能有所误会,便向他解释道:“如果他们愿意,当然还可以回来,不过在此之前,他们也必须在南方为我们工作一段时间,以便抵偿移民过程中我们所付出的花销。其实我们这次北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