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1627崛起南海-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民工的身份每天拼命搬砖并且还没有任何加班费,这种巨大的落差未必是每个人都受得了的。

    最后陶东来给这事定下了基调:“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大家还是要分头把自己部门的思想工作做好做扎实,这方面的问题老颜也多费点心,咱们执委会这帮人里面可就你一个人是正牌的政工干部,思想工作是你的拿手本领,多带带其他部门的同志。另外吃的问题要优先解决,不要局限于船上的那点储备粮,我们现在有大片的天然资源可以开发嘛,海里游的,天上飞的,山里跑的,都可以想想办法。吃饱吃好才有力气干革命!昨天伐木队不是就有人打了条蟒蛇来熬汤吃吗?”

    “野生蟒蛇可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昨天去晚了只喝到半碗汤的宁崎悻悻地嘀咕了一句。

    “不要在意那些细节,再说我们现在待的这个地方可没什么动物是被保护的。”陶东来大手一挥道:“贝爷说过,不管什么动物,去掉头就可以吃!行了,大家分头开始今天的工作吧!”

    众人出帐篷的时候还在小声讨论陶东来的指示:“贝爷是哪个部门的,怎么没来开过会?”

    “贝爷可是站在食物链顶端的男人,你连贝爷都不认识还敢跟着我们来明朝玩野外生存!”

    “就你这战五渣要是遇到贝爷,妥妥变成他肚子里的蛋白质……”

    通信小组赶在成员们出工前把已经写好号的小灵通电话发到每个项目的负责人手上,至于成员们的私人电话何时能领到,吴卓表示以通信小组的现有人手起码还需要两天时间才能完成写号工作。

    早上开工没多久,负责在港湾中执行警戒任务的“闪电号”呼叫了指挥部:“港口以西发现有两艘小渔船,看方向是朝着基地这边来的。”

    旋即又有了进一步的消息:“昨天颜总带回来的那对父子也在船上。”

    跟着于姓父子一起被带到指挥部的还有另外四个男子,当然,这时候客串翻译官周恒行也早就被叫来候命了。几个土著居民战战兢兢地向指挥部的人表示了想要用渔获换取粮食的愿望,另外如果还有昨天领到的那种精盐,他们也想换一点。这些渔民虽然也会自己煮海盐,但产出的海盐质量跟穿越众从另异时空带来的工业产品自然不可同日而语。

    很显然,昨天穿越众所施放出的善意已经有了效果,至少让这些渔民有了来这里以物易物的行动。不过他们脚下藤筐里装着的鱼份量却着实太少了一些,对数百名穿越众来说简直就是杯水车薪,如果这样还拿粮食跟他们作交易,那真是又费马达又费电,起不到什么大的作用。

    很快指挥部有了更好的主意,让周恒行告诉这几个渔民,他们带来的东西实在太少,想换粮食就得用别的办法。比如说带穿越众的船去港湾中鱼多的地方撒网捕鱼,又或是出卖劳动力去帮忙伐木也行。指挥部的目标很明确,就是先想办法把这些明人纳入到自己这边的劳动队伍中来,如果这条路行得通,那么下一步就可以考虑吸引更多的明人来这边打工换粮。

    陶东来的命令则是更为直接:“让他们把船停在岸边,上我们的船就是了。”

    宁崎在旁边提醒他:“那几艘铁壳渔船可是要烧油的,真派出去打渔会不会太奢侈了点?”

    陶东来摆摆手道:“谁说让铁壳渔船去了?美国佬那两条帆船可不是真让他们用来度假的,让他们带上这几个人,装上渔网,开出去好好捞一笔。另外通知各个部门都加把劲,今天有海鲜大餐吃了!”

第15章 土著眼中的外来户() 
于小宝今年十六岁,是土生土长的榆林人,老娘在他两岁的时候就生病死了,之后便是老爹于大山靠着打渔把他慢慢拉扯大的。前些天于小宝跟着老爹去了趟崖州城,把前两个月从渔获中拣出来的七八颗珍珠卖给了行商,然后换了些粮食和生活必需品回来。虽然行商们把价钱压得极低,但于家父子也别无选择,否则他们就得自己去到琼州岛另一端的琼州府城,甚至是远在大陆的广州城才能卖掉。

    两父子回到空荡荡的村子里还没弄明白发生了什么事,就被几个穿着花花绿绿衣服的古怪外来者给围住了。于小宝年少冲动还想反抗一下,但他老爹注意到了这几个人腰间都挂着尺余长的刀子,赶紧死死拉住了于小宝。照于大山的看法,这帮人应该是从南海来的番盗,和以前一样也是来村子里劫掠补给品的,只要自己不反抗,应该不至于被杀掉。

    但这次似乎有些不同寻常,这些外来者似乎对他们的粮食和财物并无半点兴趣,而是急着想向他们询问什么事情。但语言不通之下,双方比手划脚了半天也仍是牛头不对马嘴,最后对方终于失去了耐心,要于家父子跟着他们走。当于小宝看到港湾中停靠的那些大船,觉得自己的心跳都快停止了——世上居然有那么大的船!而且看上去不像是木头造的,船上也没有桅杆和船帆,这些人真是坐这种怪船来的?

    就算于小宝没多少见识,当他到了指挥部的时候也能看出这帮短毛外夷是打算在这里安营扎寨,甚至连码头都修好了。虽然这些短毛声称自己并不是海盗,而是来自万里海外的汉人后裔,准备在这里定居下来,于小宝仍然并不太相信——这地方交通不便,又无城廓,真要定居干嘛不到崖城或者琼州府城去?

    只是没想到对方问完他们问题之后,居然还送了粮食和盐,放他们父子回家。两父子稀里糊涂地回到村里,最后还是老爹拍了板,让于小宝进山去把自己所见的情形告知躲匪灾的乡亲们。最后果然有几个跟于家关系不错的胆大后生跟着于小宝一起回来,说是要看看“短毛的大船”。

    于是这些人在看到停泊在岸边那些船的时候也毫无意外的被吓住了,这可不是以前来榆林打劫的那些破烂海盗船,最大的那一艘船的船舷甚至比崖州城墙还高!

    让于小宝有些失望的是,短毛的头领对他们带来的渔获似乎并没有太多兴趣,而那个会讲崖州话的短毛告诉他们,必须要带着短毛的船去打渔或者在工地上做事才能换到他们想要的粮食和精盐。

    好吧,这听起来似乎也很公平,而且于小宝真的很想看看短毛的渔船究竟是怎么回事。于是包括于小宝在内的三个年轻人上了短毛的渔船,而于大山则带着另外两个后生去了短毛的工地上做事。

    短毛的渔船跟于小宝以前见过的船完全不一样,蓝色船身白色船顶,水面上可见的部分宽而扁平,长约七丈,宽约三丈。船的中部立一桅杆,高足有八九丈,挂着一前一后两片巨大的白色船帆。而且这船帆并非中式帆船所用的硬帆,看起来更像是一种白色的布料。船帆上还画着一些曲来拐去的图案,于小宝等人自然看不明白那是这艘双体帆船的英文名。

    上船之后于小宝更是发现这船除了甲板是木制的,船身非金非木,光滑坚实,竟不知是何物所制。正看得入神之际,船舱里突然钻出来一个金发碧眼白肤的高大男子,于小宝身后的小伙伴一声惊呼倒退了两步,差点从船舷边直接翻下海去。于小宝倒是镇定得多,手死死抓住了船舷边的护栏,不过脸色也已经吓得苍白。

    那男子倒是手快,一把抓住快落水这小子的衣襟,将他拉了回来。同行的翻译上前同那男子交谈了几句,那男子看了看于小宝三人,点点头到桅杆下整理索具去了。于小宝这才长出了一口气,没想到这群与自己外形相似的短毛中居然还藏着这活鬼似的夷人。

    翻译禁止于小宝他们进入船舱,于是他们三人只能在甲板上和船舷边来回走动着,看那几个短毛蹲在一起整理渔网。于小宝注意到这些人头上都带着一顶奇怪的小圆帽,形状贴合头部,额前却伸出一个奇怪的拱形帽檐,不知是何道理。还有些人眼睛被两片黑得闪闪发亮的东西盖着,看起来样子十分古怪。

    于小宝的一个同伴等得无聊,便也蹲下身去帮着整理渔网,不过他迅速就拉了于小宝一把,指了指甲板上铺着的渔网。于小宝这才注意到短毛所用的渔网与他们平时用的完全不同,不但大而且坚韧,并非亚麻或者粗布所制,网眼大小一致,于小宝以前还从未见过做工这样精致的渔网。

    整理渔网期间,另一艘形状相似的单桅帆船也慢慢停到了旁边,于小宝注意到新来这艘船比自己所在这艘还要大一号,而且船上同样也有高鼻深目的夷人走动。这些人偶尔嘴里会叼着一根点燃的白色小棍,还吞云吐雾似乎颇为享受的样子。于小宝在崖州城里见过有抽旱烟的老爷似乎便是这样,不过老爷们用的是旱烟杆,可不是短毛这种直接叼在嘴上的小棍。另外短毛用来点火的火折子也颇为精巧,一个不到掌心大的小铜匣子,“叮”地一声打开就有火苗冒出,用完把盖子一按就可以放进衣兜,十分的方便。

    于小宝刚学会走路就跟着老爹上了渔船,十多年下来,对这片海湾里的渔情真是再熟悉不过了,而另外两个小伙伴也和他的情况差不多。三人很快将两条船带到了离港口不过两三里的一处海面,指指点点的让短毛下网。于小宝发现短毛的捕鱼方式也跟他们不太一样,两艘船相隔数丈,将渔网连在两船之间拖着,转了一个大圈就往回驶去,而船上的短毛们似乎根本就没打算查看一下网里的收获。

    “这样就行了?”于小宝看得眼睛都快鼓出来了,这未免也太草率了吧?要是没打上鱼来,自己会不会被这些短毛痛揍一顿?

    船到了岸边起网的时候才真是把于小宝吓到了,原来一网可以打上来这么多鱼!这少说也有两百……不,三百……不,少说也有快五百斤了!

    当然了,于小宝震惊之余也很快想到了即便自己采用同样的办法,船小网小也捞不到那么多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